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职业侦探-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员外扑通一声翻倒在地。两个家丁看到吕员外遭到袭击,仓猝之间起身就要上前来攻击夏子陵,这时第二支袖箭又飞了过来,一个家丁应声倒下。

转眼之间,舱中的三人已经死了两人。剩下的一个家丁正要做困兽之斗,夏子陵走上前来一脚将他踏翻在地。这个家丁来不及反抗,就被夏子陵跟上一脚,踩在后颈处,顿时一命呜呼。

赵虎和两个船夫看到夏子陵突然之间进了船舱,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忙跟了过来。等他们三人进舱之时,已经看到吕员外和他的两个家丁横尸当场。

夏子陵的脸看起来狰狞可怖。赵虎不知他为何痛下杀手,不过事到如今,也只能吩咐船夫快点开船了。

那两个船夫胆颤心惊地解开缆绳,摇橹前行。

船顺着河流来到一处偏僻的无人之处,赵虎让船夫把船摇进水草丛生、芦苇遍布的河流岔道之内。等他们把吕员外三人的尸体抛入水内,清洗好船只之后,夏子陵的情绪也平复了许多。

赵虎问他为何要杀掉这三人,夏子陵把在船舱外听到的话重复了一遍,赵虎和两个船夫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赵虎叹道:“没想到事隔多年之后,夏兄竟然能在此处手刃仇人,看来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呀!”

夏子陵这时的心情十分复杂。本来他一直以为当年是杨绍祖出卖了夏天宇,因此虽然他知道了杨绍祖是自己的生父,却不愿意相认。现在看来,当年杨绍祖与他的养父夏天宇被捕并无关系。现在仇人已死,多年来为父报仇的心愿已了,夏子陵一时不知该何去何从。

赵虎能体谅到他此时的心情,就说道:“当年杨老东家在你养父身陷大牢之中时,未能出手相救,虽然有悖朋友之情,但是当时他有妻有儿,不能不为家人着想,因此也是情有可愿。夏兄既然已经找到了真正的仇人,解开了心结,何不忘掉过去的那些恩怨呢?”

本来赵虎想劝夏子陵回去和杨绍祖相认,但是怕突然之间说出来,他不能接受,因此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夏子陵想了多时,心中终于释然。杨绍祖当年虽然没有出手搭救夏天宇,但是他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儿子。想来想去,夏子陵都觉得自己没有理由再去责怪杨绍祖。

想通之后,夏子陵决定回去和杨绍祖父子相认。看到夏子陵终于解开了多年的心结,赵虎也替他高兴。

出来没多久,就遇到了这么多事,赵虎已经没有了再游玩下去的心情,他决定和夏子陵一起返航。二人商量过后,就吩咐船夫掉转船头,逆流而上。

三日之后,夏子陵和赵虎坐船回到了锦安镇。他们二人吩咐船夫将舟停靠在岸边,付过了船钱之后,就登岸结伴向杨家走来。

走了没多久,就可以远远看到杨家严整高大的院落和露出在屋顶上方的、蓊蓊郁郁的树木。又走了片时,已经可以看到杨家看门的家丁,正在大门口无事闲坐。

夏子陵走到此处,停住了脚步,逡巡不前,脸上显出百感交集的神色。

赵虎知道他此时的心情,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夏子陵的肩膀,说道:“夏兄,过往之事,全是天意弄人,你不必再为此纠结。杨老东家为人豪爽大度,他如果得知真相,也一定不会再对夏兄心存芥蒂的。夏兄尽可大步向前,不必再犹豫不决。”

夏子陵闻听此话,对赵虎重重地点了点头。他深吸了一口气,迈开大步,向着杨家的大门走去。

门人看到有人走过来,忙上前询问。当他看清来者是夏子陵时,大叫一声,撒腿就往院内跑去。正当他要关上大门时,夏子陵已经跨过门槛,走入院内。

当夏子陵进门的时候,正在院内走动的下人,看到当日夜闯杨家的山贼又回来了,全都大惊失色,纷纷向内宅跑去。

杨绍祖闻声出来,正看到夏子陵站在当院。他立刻回屋取出了常用的宝剑,然后拔剑在手,目光紧紧盯着夏子陵。杨绍祖的目光充满了戒备和惊惧的神情,握着宝剑的手微微颤抖。

夏子陵看到杨绍祖拔剑对着他,忙收住脚步,心中五味杂陈,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赵虎紧随夏子陵之后进了杨家,他看到夏子陵和杨绍祖二人在院中对峙,忙上前向杨绍祖行礼。

杨绍祖看到赵虎来了,戒备之意稍减。他回了赵虎一个礼,不过,手中仍然紧紧握着宝剑。

赵虎走到杨绍祖跟前,将此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杨绍祖听到夏子陵就是他丢失多年的大儿子杨孟侯时,怔怔地看着对方,一时不敢相信。

夏子陵两眼含泪,来到杨绍祖面前,双膝跪地,扯开了自己的外衣。杨绍祖看到夏子陵背上那块殷红的胎记,不禁老泪纵横,手中的宝剑“呛啷”一声掉在地上。

有下人把此事告诉给了杨老夫人,她从屋中出来时也已经眼泪婆娑。杨老夫人走上前去,不住地打量着杨孟侯,眼泪如断线的珠子一般簌簌地落下来。

杨仲侯在外面闻听此事后,忙赶了回来。他进门时,正看到杨绍祖、杨老夫人和杨孟侯三人在院中抱头痛哭。杨仲侯眼含热泪走上前去,紧紧地握着杨孟侯的手叫道:“哥哥。”话音未落,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赵虎在一旁看得心中感慨,旁边有的下人也跟着暗暗垂泪。

夏子陵终于回复了原来的身份,把名字改成了杨孟侯。他能与家人团聚,多赖赵虎的帮助,因此,杨家全家人对赵虎十分感谢,欲留他在此长住。

赵虎本欲返回盛州,但是杨家人诚意相邀,盛情难却之下,赵虎只好决定暂时在此盘桓一段日子。

第一百零五章 飞龙寺

杨绍祖极善经商,米粮丝茶,药材珠宝,无不涉足,仅在锦安镇一处,就有十几处店铺。除此之外,杨绍祖还买田置地,在锦安镇周边,拥有数百亩的土地山林。

虽然富甲一方,不过杨绍祖却不象吕员外那样为富不仁,仗势欺人。他富而好施,乐于助人。赵虎在锦安镇逗留了几日,和乡民攀谈时,只要提起杨绍祖的名字来,大家都会露出敬佩的目光来,称杨绍祖为“杨大善人”。

一日,赵虎和杨仲侯一起外出,途中经过一个小山。赵虎看此处前山后河,树木茂盛,景色清幽,就想上山游玩一番,但是杨仲侯却在此时显出极不情愿的样子来。

平时里无论去哪里,只要赵虎开口,杨仲侯无不应允,并欣然陪同前往。今日他的举动,让赵虎觉得十分反常。

杨仲侯看赵虎一脸憾色,就解释道:“赵兄并非外人,此事讲与你听也不妨。”

原来此山虽小,却有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凌霄山。在山中树木的遮掩之下,坐落着一个名叫凌云寺的寺院。凌云寺处在半山腰处,由于此处山林茂密,再加上寺院又小,所以,从山下看的话,根本看不到凌云寺。

寺小,寺里的和尚也少。凌云寺里除了有一个名叫净空的和尚之外,就只剩下一个帮忙打扫寺院、砍柴打水的小沙弥了。

净空和尚并不在意寺院中的香火是否旺盛,终日只是打坐念经。小沙弥对于佛经要旨还未窥门径,别人问他时常常答不上来,因此,虽然有些香客偶尔会到此处上香求佛,但往往是来第一次就不会再来第二次了。

凌云寺虽然离锦安镇不远,可是镇中的人却很少到这里来,甚至有不少人都忘了这里还有个寺院。偶尔听到晨钟暮鼓的响声,才会有人想起来,原来凌霄山上还藏着一个寺院。

无人问津的凌云寺,被锦安镇的许多人给遗忘掉了,但是杨绍祖却一直对它念念不忘。在他人眼里,净空和尚是一个六根皆断、不问世事的高人,很少有人去打扰他。不过杨绍祖却几乎每年都要去拜访他。这并非杨绍祖一心好佛,也不是因为他与净空和尚有多么深的交情,而是因为静空手中藏着的那个玉雕飞龙。

当年杨绍祖开始贩私盐时,因为缺少本钱,就想把自己的玉雕飞龙送到当铺去当了换钱。只是当铺出价太低,无奈之下,杨绍祖只好另想办法。

那时净空还未出家,是一家当铺的少东家。他以前曾见过杨绍祖的玉雕飞龙,非常喜欢。当净空从同行的口中听到了杨绍祖要当玉雕飞龙的事之后,就私下里找到他,用高价买了回去。

后来杨绍祖转行做正当生意之后,家财日丰,就想赎回这个玉雕飞龙。而这时净空由于家中遭逢变故,已经出家为僧了。

杨绍祖找到净空,说尽了好话,并且开出了比当初高出三倍的价钱,想要重新买回玉雕飞龙,可是对方无论如何都不肯卖。

杨绍祖无奈,只能一次又一次找到净空商谈。刚开始净空只是拒绝他,后来杨绍祖来的次数多了,净空索性不再见他。

虽然一次次地被净空拒之门外,可是杨绍祖还心中还是放不下那个玉雕飞龙。他看净空不肯接待自己,就找其他人去凌云寺见净空,这些人中就包括他的小儿子杨仲侯。

净空被杨绍祖派去的人弄得不胜其烦,于是就在凌云寺门外挂了一个牌子:杨氏亲友,敬请勿扰。这件事在锦安镇一时传为笑谈。

杨仲侯对于净空的不近人情十分恼怒,但是他也无可奈何。于是每次路过这里时,杨仲侯能绕道则绕道,实在绕不过去,就匆匆走过,不肯在凌霄山下多停一刻。

赵虎听到此处,这才明白了为什么刚才杨仲侯会有那样的反应。不过,他还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杨绍祖一定要赎回那个玉雕飞龙呢?即便这是一个宝物,以杨绍祖现在的财力,大可买到比它价格高十倍的宝贝,他为何一定要对这个玉雕飞龙念念不忘呢?

赵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杨仲侯向他解释道:“家父幼年时不知何故被亲生父母抛弃,后来祖父收养了他。因为祖父姓杨,所以家父就跟着姓了杨。家父成年之后,得知了自己的身世,曾向祖父问过当日的情形。祖父说当日捡到家父时,他的身边除了有一些随身的衣物之外,就只有这一个玉雕飞龙了。因此,虽然这个玉雕飞龙算不上什么无价之宝,但是它却是家父查明自身身世的一个重要凭据,所以家父才会对它一直念念不忘。”

原来是这样,赵虎听后恍然大悟。

杨仲侯接着说道:“祖父一直待家父如亲生的一般,因此,小弟以为家父根本没必要再去查明自己的身世了,更何况他当年还是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只是家父年纪越大,求根问祖之心就越盛,近来更是常常为此事唉声叹气,小弟看在眼里,心中也是觉得不忍。”

杨仲侯说到此处,轻轻地叹了口气。

回到杨家之后,赵虎在和杨绍祖闲谈时提到了那个玉雕飞龙的事。杨绍祖闻听之后,果然如杨仲侯所说的那样,立刻皱起了眉头,眉眼之间升起了忧虑的神色。

赵虎深悔自己多言,一不小心引出了杨绍祖的伤心事。

他正要岔开话题,却听到杨绍祖开口说道:“多年来我一直力图查明自己的身世,但是却毫无结果。唯一与我身世有关的线索,就是那个玉雕飞龙,只是它一直被净空藏着不肯还给我。现在我已年近花甲,对富贵荣华之事全都看淡,只是身世之事,一直耿耿于怀。如果能拿回玉雕飞龙,查明我的身世,即使出再多的钱,我也愿意。”

“不知净空和尚为何不愿将玉雕飞龙交还与杨老东家?”赵虎问道。

“唉,我曾我多次去凌云寺询问,但是净空却从未明说此事,所以,直到现在,我也不是很明白个中缘由。”杨绍祖叹了口气。

“杨老东家有没有想过用其他办法拿回玉雕飞龙?”赵虎知道杨绍祖财大势雄,如果他硬要夺回玉雕飞龙的话,恐怕净空和尚是没有办法阻拦的。

“当年我为了获取钱财而贩卖私盐,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也曾做过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现在想来心中犹觉不安。那种巧取豪夺、恃强凌弱的事情,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再去做了。”杨绍祖淡淡地说道。

第一百零六章 胡召

其实赵虎心中已经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假装对于佛经极为感兴趣,然后借机接近净空和尚。待对方对他失去戒心、引为知己之后,赵虎再以钻研佛经为名,住在凌云寺。两人天天朝夕相对,赵虎自然有机会将话题引入到那块玉雕飞龙上,并表现出对于它的仰慕和好奇。当净空拿出玉雕飞龙,满足赵虎的好奇心时,赵虎就表现出爱不释手的样子,请求净空允许他拿回住处好好把玩和欣赏一番。

一来此时净空对赵虎已经全无戒心,二来赵虎就住在凌云寺,因此,他一定会答应赵虎的请求。赵虎在得到了玉雕飞龙之后,就可以趁净空不备,连夜下山回到杨家。即使事后正空发觉,但是赵虎已经人去屋空,他也没有任何办法。自始至终,赵虎都未提过自己与杨绍祖有任何的关系,净空即使对杨绍祖有所怀疑,也是无凭无据,当然更不能登门问罪了。到了此时,这件事就算是圆满完成。

赵虎觉得这个方法十分可行,不过,他看到杨绍祖决意要用正当的方法取回这块玉雕飞龙,怕这个计划说出来之后,杨绍祖会觉得过于诡诈,不肯赞同,于是就转而说起了别的事情,不再提及此事。

次日赵虎上街时,忽然发现锦安镇的街道上出现了许多衣袖褴褛的人。找人打听之后,他才知道由于近来夏雨连绵,山洪突发,锦安镇下游多处市镇遭受洪灾。不少人因为家园被洪水冲毁而流离失所,四处逃难。

杨绍祖知道此事后,就吩咐家人开设粥棚,赈济灾民。赵虎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就把自己的计划修改了一下,向杨绍祖说了出来。

听完赵虎的计划之后,杨绍祖略有迟疑。不过,当赵虎保证即使净空事后知情,也不会怪罪他时,就点头应允了。

这日午后,凌云寺大门外,一个衣衫破旧的人,正在探头探脑地向寺内查看。小沙弥看到此人一副鬼鬼祟祟的样子,就跑到大殿中向正在打坐的净空回报。

净空和尚正在闭目诵经,小沙弥不敢打扰他,就站在一旁,准备等他念完经后再说。净空念完经后,又开始入静。小沙弥知道此时更加不能打扰,只好走出大殿。

小沙弥抬眼向门外看去,发现大门外的那人已经不见了,他松了口气,走过去准备关上大门。来到大门口时,小沙弥发现对方正倒大门的门槛外边。刚才由于门槛的阻挡,所以小沙弥没有看到他。

这人看上去面色发黄发暗,似乎是得了什么病,躺在门槛外边不醒人事,手脚还在微微地抖动。小沙弥被吓了一跳,失声惊叫。

叫声惊动了正在大殿中打坐的净空和尚,他起身来到外面,看到小沙弥正在大门口站着,眼光直直地盯着门外的地面。净空和尚来到门口,正想责备小沙弥,却看到有一个人躺在门口。于是净空顾不得再说什么,忙吩咐小沙弥和他一起把这人抬进了大殿。

那人可能是受到了震动,在被净空和小沙弥抬进大殿后,微微地张开了双眼。他打量着眼前的两个人,张了张口,想要说话,但是焦裂的嘴唇只是微微地蠕动了几下,并没有发出声音来。

净空见状,忙吩咐小沙弥拿来水,对着这人张开的嘴唇,灌了一些进去。那人喉咙里发现“咕噜”的声音,将水吞进了肚子里去。

过了一会,他缓过神来,爬起来就要向净空和小沙弥叩头致谢。由于体力不支,他刚用手撑起身子,就再次倒了下去。

净空示意他先不要动,然后让小沙弥一点一点地喂水给他喝。半碗水下去,那人终于能开口说话了:“多谢大师的救命之恩。”

“你是何人,怎么会倒在我凌云寺的外面?”净空看到能说话了,就开口问道。

“我叫胡召,是胡安县的人,因为家乡遭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