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倚天]纪晓芙争霸光明顶-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武林中的大能,还手持了峨嵋的各种武器……

所以,在整个战斗的一个很小的局部时间内,在这个局部战场,是武林压着朝廷在打的。若不是“神箭兄弟”几个人骑着快马采用了“放风筝”这样的战术尽力相争,简直几乎被彻底剿灭!就算这样;武林那边也士气大涨了。甚至有人大喊:活捉鞑子小郡主;弄死祭旗!

这倒不是大家本性多么残忍;还欺软怕硬挑最小的下手。而是因为这一晚上纷纷乱乱的,大家也有点搞不清楚,究竟在跟什么人交手。不过比较确定的是,朝廷那边又一个大人物;就是那“鞑子小郡主”了。不论年纪也不论能力,只论这个特殊的地位,如果真捉来祭旗,那者见之情,简直值得大书特书,令天下造反豪杰,都胸中大快。

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想法没有实施成。因为朝廷的兵太多了。尽管有一部分被范遥他们领着去爬夜山看日出了。还有很多也冲着宝塔这边拥挤而来,纪晓芙觉得再不走就可能走不了了。于是果断下令撤退。这时候刘伯温也赶到了。虽然形势已经乱到几乎分不清敌我,而武林部分几乎所有的预备队都派出去了。可是,刘伯温这样的战略能手,还是迅速制定了饱含佯动,诱敌,伏兵,炸弹,挖坑,开火,放烟等等一系列足以让敌人眼花缭乱的撤退方式。事实上,朝廷付出了比他们想的更多的代价,才在武林离开后两个时辰,得到确切的,敌人已经走了的,消息……

汝阳王对于这一仗十分不满。自家姑娘是不舍得骂的,于是从保镖到谋士,一群人都被他拎来骂得狗血淋头。

蒙古人占领汉家锦绣地还不算太久,不过“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之类的至理名言,大家已经能够领会精神了。汝阳王昨儿夜里,没出去,是在自家府上进行遥控指挥的。可是他派了很多兵,又派了很多保镖和谋士啊!怎么也想不清,这个败仗是怎么打出来的!

计划很详尽。人质在塔里,对手来,如果人少放他们一马,然后烧塔引诱更多的人来,围点打援。如果对手人多,就立刻起兵包围,压缩分割他们的空间,把敌手限制在宝塔附近的狭小区域内,然后突然点火一举歼灭之——这么完善的计划,用来钓鱼,那就该是大鱼小鱼一钓一个准儿啊!怎么可能那鱼吃了鱼饵,然后摆摆尾巴游走了?!

这一点在场的许多人是有点想法的。当时太乱,又是夜战。各种成建制的攻击手段发挥不出来。而对于个人素质的发挥,成了战斗中的决定因素。

朝廷这边也是精兵,可是怎么也比不上人家平均练武十年以上的人个人素质强。人家还有火器!这样的战斗在白日,在朝廷这一方有一个更好的更令人信服的指挥,在摆开阵势交战的时候,很可能会有相当不一样的结果。但是,当时,很多条件是不利于朝廷的。

此外还有很多微妙的因素,比如朝廷这边的保镖们,如果在“追击敌人”和“保护郡主”两个任务中选一个,一半以上的人都得选后者。追不到敌人大家一同被骂一顿。丢了郡主,那得准备着掉脑袋。而谋士们,因为小郡主负责发号施令么,虽然不是不能提意见,可是绝对不能提和郡主意见相反的意见。否则就是追到了敌人,小郡主不开心了,这会被记恨的……

只是这些想法,谁敢跟汝阳王说啊。这不是指责领导考虑不周?于是大家都低头做出思索的样子。

有个素来很得汝阳王信赖的师爷这时候突然发言:“王爷,咱们的计划不成功,那是因为……有人掣肘啊!”

汝阳王深以为然。外敌去则嫌隙生,自从本朝过上了好日子,排斥军中鹰派的只会拍马屁的小人是越来越多了。汝阳王觉得,得找个机会砍掉这些捣乱的。

汝阳王看人不顺眼,哪里知道,人家看他还不顺眼呢。这时候,皇帝那边,就有人进言了:

“陛下,峨嵋女匪,本来只是一个社会问题。现在,因为朝廷中某些目光短浅,心无大举的人物存在,所以,硬是激化了社会矛盾,变成了激烈的军事问题。这些人,简直误国啊!”

这话忒隐晦了,皇帝一时间没听懂。就追问了一句:“……爱卿的意思是?”

进言的那位痛心疾首的伏地痛哭啊:“陛下,天下到处都是您的领地,所有的子民都是您的臣属。峨嵋山,那只是一群不懂事的,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女人懂什么啊,更别说还没嫁人的女人了。她们一时间脑袋进水,犯点小错误,都是十分可能的。这样的时候,就应该用朝廷海一样巨大的胸怀,去接纳她们,饶恕她们,然后,她们就会流着眼泪鼻涕忏悔重新归于我皇的领导之下……”

皇帝更纳闷了,你听说的峨嵋跟我听说的是不是一个?那不是女匪么?皇帝就直接问了:“……这个峨嵋,不是啸傲山林?占了州府?然后还纠结了天下各大黑社会,打上大都了?”皇帝这话还有没说的呢。皇帝原准备反问:“这峨嵋还算不懂事?还天真烂漫?”想了想没有问出来而已。

那进言的眉头伸缩:“……啸傲山林就是她们不懂事儿啊。这是没有见识的愚昧人才做的事情。占了州府……晤,一定是前任布政使周章骚扰地方,影响朝廷……”

皇帝天天听这些人扯皮,听多了黑白颠倒的事儿。这时候有点不耐烦地打了个哈欠,直接问道:“……依你之见呢?”

那进言得眼睛“唰”的一下发出光来,斩钉截铁道:“招安!”

武林众人出京郊直接退出华北,然后转道中原,一直到了朝廷势力较弱,武林势力较强的洛水一带,此次参加行动的人才开了一次大会。

本次行动圆满,大家都很兴奋。

从前大家对于朝廷的想法都很多。武林中向来有些“一代不如一代”的风气。前辈那么多巅峰人物,还让朝廷占了江山,又有魔教多年反叛,似乎也没有搞出什么名堂。大家虽然口上喊着人家“鞑子”,可是心中是有些怯的。

这一次众人救人;合力闹了一场;似乎这传说中十分彪悍的鞑子精锐;也就那么回事儿。纪家人救出;参与行动的大部分都不缺零件的退下来了;大家回想自己这一战的风姿;很快就会以“本时代最出色的武林豪杰”这样的名声传遍天下甚至后世,各个都有些心潮澎湃。

就有人站出来口占一诗,一词,一散文的。峨嵋这边作为东道主,负责整理成书,准备刊行中原,远销四夷。

在这样“大胜”的鼓舞下,各派的二货都尽情的狂欢了一晚上。

各派的非二货,有的跟峨嵋套近乎,也有的,三五不等的聚角落里商量。

本次行动再圆满也已经结束。有识之士们可以预料,本次事件带来的结果至少含有两点:一是峨嵋代替少林成为武林的新标杆和旗帜,二是反抗朝廷的事业会在各家的推动下将十分磅礴的从各地展开。

鲜于通一晚上就十分忙碌的端着酒杯串联,鲜于通老巢在华山,按理说早就可以同大家分开了,可是鲜于先生一直在等这样一个机会,终于等到了。这天晚上他走的那路,据范遥后来估算,可能都不比前一阵子他们作为诱饵牵引追兵的时候走的少。可见华山掌门的功力。

当日大家聚集在一起,纪晓芙带头把血滴到洛水里,众人跟上,然后从洛水中捞一盏水一饮而尽。正邪共处一堂,对着山河盟誓,共破蛮夷。气势之壮,可惊黄天。

后来酒后豪杰轰然而散,并不令人觉得离别凄凉,反而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诸多同志齐努力,分外雄浑苍慨。

大家就在这里分开,武当南下,昆仑西去,魔教也准备回总坛,加大关于江淮兵力的布置。许多门派都提出在本派驻地互换代表,同气连枝互为呼应。

峨嵋众人直到回到川蜀,大部分人都很兴奋。我派如今好大名声!领袖江湖!真是威风哪!

把整个事件推上最高峰的,是又一封朝廷送来的文书。这一回那内容写的不清不楚的,也不知道是批评峨嵋“不听话”,还是在向峨嵋示好。结尾处倒有一句写的清楚。朝廷问:听说川蜀有女名叫纪晓芙,性情柔和,德容言功各个突出……我们汝阳王府缺个侧妃,有没有兴趣来大都?”

作者有话要说:纪晓芙很神气啊……丫就快倒霉了。

 第115章 灭绝出山

这封到达峨嵋的圣旨;背后不知道隐藏了多少大都朝堂的刀光剑影。

当时朝堂众人议论对付峨嵋的策略;本来就有“剿”;“抚”两派声音相争。上次在皇帝面前大家争论的时候,“剿”的一派建议占了上风;于是才有了万安寺人质计划。

这计划实行的不顺利,主张“抚”的一派顿时水涨船升位。这些大臣用一脸沉痛的表情压抑着欣喜若狂的内心——很难分析这些货是不是前几天偷偷派人帮助武林了——总之;他们一面在皇帝面前陈词,表示本方主张如何正确无比。一面指桑骂槐,说朝廷有些人目光短浅误国秧民。

正好朝廷也得找人为本次任务失败背黑锅;这个“执行不力”的板子;就理所当然的;打在了汝阳王小郡主她爹汝阳王的身上。

否则;为什么是汝阳王府的侧妃,而不是别人的?朝廷那份说的不清不楚的旨意,里面的门道儿可多了去了。

当然,不管是峨嵋还是朝廷那边,没人相信,纪晓芙真的会一见了圣旨就欢欣鼓舞的吹吹打打十里红装向大都,再把川蜀作为嫁妆什么的,从此努力在汝阳王妃的领导下,做一个本分的后宅女子,不争不抢不嫉妒,享受狂酷帅拽王爷的雷霆雨露一般的种种宠爱,于是峨嵋归顺天下风平浪静……

打仗这件事情,除非达成了“两方实力相当接近”且“双方领导的脑子都没有被门夹了”这样十分苛刻的条件,否则,合约只不过是一纸暂时休战协议而已。

有多暂时呢?一战后短短二十年就迎来了二战。而当日希特勒三次闪电战占领奥地利捷克波兰,都是一出兵就发照会,声称“咱们没有太大野心,打到这里就很满意了,大家把我们当成逗比就可以了”——然后这些白纸黑字的玩意儿,在他过了小半年修整好军队后,就一次又一次的接连作废了!

军事这件事,许多规律是同人们生活的理念很不一样的。

人们生活的时候想的是如何融入社会与人为善,所以得温良恭俭让。而军事,想的是怎么抓住对手弱点毫不放松的猛打,能打死就不能满足于仅仅打残。而只有谁也打不死谁的时候,才会走到虚与委蛇的谈判桌上,然后,一边谈一边想着尽快发现对方的弱点,抢先下手解决对方。所以,这讲究的是“兵不厌诈”“斩草除根”什么的。

蒙元初占中原的时候,实力是很强的。后来制度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各地州府对于中央朝廷有点爱搭不理的。所以按照原本的发展……新朝建立后,朱元璋第一件事就是设立中央集权制度;弱化州府势力;唯恐蹈前元覆辙。

现在,峨嵋占领川蜀。以一省之地,遥望内乱纷呈中央无力贵族偏好享乐几十年已经不愿意动弹烽烟四起暂时还不能指挥出兵的蒙元朝廷,终于,具有了坐到谈判桌上的资格。

所以这一封圣旨,其意义,并不在于提出了侧妃什么的,而是表示:朝堂诸公,已经不得不把峨嵋女匪,当盘菜儿来考虑了。

这个想法令朝堂的很多人都倍感凄凉。被猛烈打击的汝阳王一派固然垂头丧气。就连暂时占了上风的主张议和的一派,也都为了本民族哀叹,脸上并未表露出喜色。只有不甚懂得这些政治考量,又恰巧参与了这番大事的小郡主,听说因为自己那日指挥的不好,纪晓芙就会来给她当二号老娘了,于是勃然大怒。小郡主在后院大闹了一场,摔摆设砸凳子的。汝阳王被闹的头疼,一气之下发令禁了她的足……

朝堂众人从前不怎么把峨嵋问题太看在眼里。因为地图上,本汗国的边界……太大了。川蜀,只不过是地图上的一小条儿!

这一次,还是武林打到了大都来;西郊火光人声喊了一整夜,清晨不知道留下了多少死尸……这样的事实,才让大都诸公第一次意识到:峨嵋,峨嵋!

朝堂中虽然对于峨嵋的处置,有是“战”还是“和”的两种争论。可这只是大家倾向做事方式的不同。事实上,大家对于汉人武林对于峨嵋问题的最根本的看法,是一致的——汉人太多了!如果能都杀掉就好了!

这个想法,却有些难了。

朝堂诸公不得不开始正视峨嵋,可是这个时候大家才发觉:峨嵋已经不知不觉地变得巨〃大,已经不是三下两下就能搞掉的了。

在川蜀!穷山僻壤的那块地方!女匪们多年盘踞。进攻看来很困难。据说当日成渝两战,都有峨嵋无所不在的内应!那个时候峨嵋只是占领了叙州一小块地方啊!这样的布局,这样膨胀占地盘的速度……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在武林!“道”上传言,武当少林倥侗昆仑华山都已经同峨嵋结盟!那个在淮泗闹腾了许多年成为朝廷又一挠头大患的魔教,好像更是早就跟峨嵋勾勾搭搭成了一对,好的都快穿一条裤子了……

更难得的是,在士林中也有人为峨嵋鼓吹!本朝,虽然看不上读书人,可是主和的一派,以宰相为首同汝阳王对峙的一派,向来都在主张“学习汉人理论治理汉人”。如果认真按照这个纲领来实施,利用和劝诱汉人书生为自己服务摇旗呐喊收拢民心什么的,这也是迟早会做得事情。如今这么大的事情,朝堂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山沟沟里的一群女人居然做到了……这个事情真是匪夷所思!

等到宰相大人连夜阅读了从成渝逃难而来的某川蜀大商献上的“峨嵋农工政策”一书,只惊的冒了一背冷汗。宰相大人顾不上休息,就戴着一对黑眼圈进宫去请旨:宰相大人请求赦免曾经同峨嵋有过实际周旋和交战经历的前代川蜀巡抚兼前川蜀布政使——周章。

后来,据宰相府私下传出的消息说,宰相大人同周先生秉烛谈了好几个夜晚。还有一些更细的消息。据言,周先生曾说:“峨嵋不除,我朝江山必然被女匪祸害。”当时宰相大人击节赞好……这种种流言,都有鼻子有眼儿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此时洛水盟誓已经传遍了天下武林。参与了盟誓的门派,无不吐气扬眉。许多没能参与的武林豪杰,都在扼腕叹息。一些才开始学武启蒙的小弟子,都盼着赶紧长大,那时候可以代表本派出访川蜀。如果再能娶一个峨嵋本派的女干部做媳妇,生活在川蜀,领取各种内部福利……简直人生无憾!

张翠山和殷素素在海外生的儿子,被张老真人赐名为“张无忌”的那个孩子,这年才三岁。这小无忌还没有开始学武打根基,每日跑进跑出缠着武当里的道童讲故事。他最喜欢听的是“洛水盟誓”一段。还背着人悄悄对他的发小宋青书说:“我长大,也想做纪女侠那样的人!”

宋青书就是武当大侠宋远桥的儿子,跟张无忌同岁。宋小同学更喜欢听人讲“纪女侠怒摔屠龙刀”和“三大侠独挡雄兵千百万”两段。他鄙视的对自己的小伙伴说:“我觉得,能做一个像三师叔那样的大侠就不错了。纪女侠,那是什么人都可以学的么?”

殷梨亭压力很大。这里面其实没他什么事儿。只不过当日险些订婚那事,让江湖上的前辈同辈后辈们一见了他,都露出某些惋惜的感慨的意味深长的笑容来。后来武当山上都有人谈论,他的新夫人知道了这件事儿……家里的葡萄架子倒了几回。殷梨亭躲清静,每几天就躲到山下搞农村调查蹲点去了。

各地都在学峨嵋。

华山派,鲜于通的魄力最大。玉女峰上拉横幅,打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