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致约苹晌毡厩只淖芴逭铰圆⒆魑浠竟摺�
日寇侵略带来的深重灾难,“九一八”事变以后国家民族面临的危亡险境,促使一切爱国的党派和人士,毅然奋起,寻求民族团结、共御外侮的道路。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着手谈判合作抗战事宜。“七七”卢沟桥事变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进一步暴露,国共两党分别发表了严正声明。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四个条件。强调“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敌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通电和谈话是国共两党对卢沟桥事变的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宣言,表明了双方均主张坚决抗战和反对妥协退让的正确立场。至此,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 想看书来
日寇侵淞沪,我军勇迎敌(3)
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是首都南京的门户。日军侵占上海,扼制长江出海口以威胁南京,并控制江浙地区是早有预谋的。我国对此也早有准备。1935年秋,日军加紧在华北的侵略活动。我方为了在京沪、沪杭甬两线加强国防,保卫南京,于1936年初密令张治中将军为中央军校教育长兼京沪区负责长官,成立军校高级教官室,选六七位教官为参谋,研究淞沪地区作战计划。张将军负责指挥第87师、88师、36师、教导总队及江阴要塞、江阴电雷学校、太湖水警部队、淞沪警备司令部等,在京沪线上择险要地形,构筑国防工事。经过两年多时间、花费数百万元于1937年初完工的有锡澄线[无锡——江阴(澄江)]、吴福线[吴江——常熟(福山)]等。沪杭线则以嘉兴为中心,分驻重兵防守,重点为嘉兴——乍浦一线,防敌从杭州湾登陆。此外,还新修了苏嘉铁路、加强了后方的公路建设、改善了江防交通和通讯设备,增强了防御能力。
1935年深秋,第88师从四川省涪陵调万县稍作休整,谢晋元由中校团副转调师部任中校参谋,按照师部计划做好有关调度和安排,具体组织部队从万县乘船沿长江东下,开赴上海附近地区。部队驻扎涪陵一年多时间里,除整编训练以外,十分注意为地方服务。离开时地方士绅率众热情相送,并赠送锦旗。数十年后,当地老人仍念念不忘88师的良好军风军纪及服务地方的精神。都说“自这支部队走后,整个抗战期间,再没有一支部队有这么好的军风军纪了。”部队在安徽芜湖驻扎了几天,补充给养,并招募了一些兵员。以后再乘船到南京。1936年9月,日寇在上海挑起事端,88师奉命调到江阴,分别驻扎于江阴至无锡一线附近,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指挥部队构筑并继续完成锡澄线国防工事及进行整训,为即将到来的上海之战作准备。
第88师为我军最精锐之部队,其前身为国民政府首都警卫师,曾参加“一二八”淞沪之役,痛歼日寇。为准备抗战该师加紧进行整编和军训。谢晋元以黄埔军校系统学习的军事知识及参加北伐和“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实战经验,一贯严谨规范、办事干练的作风,深为师长孙元良所赏识。部队在江阴上岸后,谢晋元按照计划,组织和安排262旅及264旅分驻江阴至无锡各要点,结合锡澄线国防工程建设,在无锡市设立招兵站,抓紧进行兵员充实及装备补充更新,野外实战演练也频繁进行。262旅524团先驻在江阴章氏祠堂,后往南移驻于江阴县蟠龙山营房。此山虽不甚高,但在江南一马平川的水网地带却是难得的山地攻防演练场所。不远处,正在修建的锡澄线国防工事群,北起江阴(澄江),与长江边的江阴炮台互相策应。天目山余脉黄山在江阴城东北七里,如一头雄师,两只山脚似鹅鼻伸入江中,在长江下游最窄处突兀而立,形成锁封大江的天堑,自明清以来,历代均在此处峰顶、山腰及江边修筑炮台,驻屯重兵守卫。从此处往南40余公里的无锡,一路上均以钢筋水泥建成的机枪、战防炮工事及观察所、掩蔽部、弹药库、碉堡及壕沟等相连,蜿蜒曲折,连绵不断,整个防线纵深宽达1公里,易守难攻。随着形势日紧,524团派出部队,以营为单位,分驻锡澄线工事群的各要点。一营二连就住在华墅镇及附近的碉堡内,结合防卫,组织军事训练。
日寇侵淞沪,我军勇迎敌(4)
1936年10月,262旅参谋主任出缺,彭巩英旅长亲自向师长孙元良提出,指名要谢晋元任该旅中校参谋主任,并将部队训练、整编补充等一应事务,全都交其处理。谢晋元自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历来注意对部队开展政治教育,他参加过北伐反对军阀割据。常以爱国精神教育官兵,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学好军事技术,做到不怕苦,不怕死。他任262旅参谋主任后,按照城市攻坚、防卫的要求,组织全旅部队进行规模不等的奔袭、攻击及防守的训练,使该旅官兵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8·11”出师
日寇借口虹桥机场事件,不断增兵上海,局势已达爆发点。此前,我最高当局已任命张治中为淞沪警备司令,着手上海地区作战的策划。1936年秋,军校高级教官室从南京秘密前移,迁往苏州狮子林。不久移驻留园,对外以“中央军校野营办事处”名义,设立军事指挥部,计划和组织淞沪地区抗战的准备。野营办事处为了使营级以上军官认识以后攻击目标情况,分批组织,秘密前往上海侦察地形,谢晋元为第二批前往的小组。该批由第87师261旅旅长刘安祺(山西崞县人,黄埔三期毕业)为组长,同行的有后来担任第88师参谋长的张柏亭、炮兵营营长王洁中校等人。侦察任务为闸北地区的宝山路、八字桥、江湾路一带。重点为北四川路底、天通庵车站附近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及其周围地形,必须反复详细侦察,熟记于心中。谢晋元于北伐时任第一军第21师连长,参加龙潭血战后,率部队进入上海,前后驻扎闸北半年,对该处路径十分熟悉。张柏亭早年曾在江湾路法政大学读书,住在北四川路横浜桥附近余庆里的亭子间里,每天挟着书包来回走过,也是熟门熟路。而其余的人则剃光头,着西装,行动有点土里土气,引起了日军便衣的怀疑。在虹口公园靶子场附近,有一批流里流气的大汉在后面跟踪并指手画脚,幸而及时发现。张柏亭和谢晋元带着转了几个弯,穿弄堂,绕小路,在北四川路一个朋友家躲避,才未酿成纠纷。组织民众、训练青年也是备战要求的一部分。1937年初,88师抽调得力军官对江苏省高中学生集中军训,每期三个月。第一期以高中二年级学生为主,已训练完毕。第二期以高一学生为主,五月份在省会镇江市的七里甸开学,江苏省学生军训总队长孙元良及陈果夫(省长)作动员讲话,勉励学生学好军事知识,时刻准备抗击侵略。谢晋元为第二大队大队长,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步操各科项目及野外演习都有很严的要求,在学生中威信很高。军训后期发生了卢沟桥事变,88师的军官都立即返回部队,部署上海作战。学生军训另由江苏省保安总队派军官训练,但各方面已相差很大,七月底即草草结束。
谢晋元返回部队后,按照预订的作战计划,紧张有序地进行临战前的调动。驻守江阴及锡澄线一带的524团部分官兵,立即全部集中于蟠龙山营房,然后急行军40余公里赶到无锡西乡荣巷。谢晋元事先联系,得到荣氏家族的鼎力支持,借用荣氏企业的面粉厂、申新纱厂、机器厂和已经停课放假的公益小学、中学等处房屋,安排好262旅近五千人的驻扎训练问题。另有一小部分部队则驻于惠山一带。适应临战需要,将部队的训练量减少,除正常出操外,着重负重战斗行军及夜间攻防作战。同时加强部队政治教育,通过各级军官,及时报告第29军在卢沟桥和华北英勇抗敌的事迹,鼓舞士气、坚定抗战必胜信心。每天的报纸,都发到班排,组织阅看。平时外出上街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和军风纪要求,专门有执法队监督检查,保证了队伍的稳定。他还通过平时与军政部建立的良好关系,及时替换了一批全新的步枪和补充了子弹、手榴弹,争取到一批刚进口的捷克造机关枪,各连队的装备都有改善,做到每班有一挺轻机枪,为此后的大战增强了自动火力。。 最好的txt下载网
日寇侵淞沪,我军勇迎敌(5)
日寇侵华给中国军人留下许多教训。张治中认为,面对日军进攻,过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他打我,我不还手。如“九一八”事变时,在东三省,敌人共二万人,我军有13万以上,但却不抵抗,令东北全境沦入敌手;另一种是等他打我,我才还手。如“一二八”淞沪战役及以后的多次事件,日军每次进攻,我军均被动应战,敌人仍处处占有很大优势。张治中提出,今后当判断他要打我时,我就先打他,并确定了“一旦淞沪有事,我军应主动进入上海,先扫荡虹口、杨树浦之日海军陆战队根据地,然后迎击海上登陆的日本陆军”的正确原则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使在自己国土上进行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有一个好的开端。上海形势一紧,我原驻沪保安总队两个团的兵力及战斗力均不足以对抗近万名日海军陆战队的挑衅。在报统帅部后,张治中密令88师先派一个团进入上海。命令下达到262旅,谢晋元立即策划、组织523团乘夜进入上海西郊,然后在驻沪保安队及地方人士安排带领下,分散为营连编制,换上保安队服装,分批悄然进入上海闸北宝山路及龙华、徐家汇、虹桥、北新泾、真如等要点,与原驻该处的保安队共同构筑工事,加强防卫力量。由于谢晋元熟悉上海情况,组织安排缜密细致,2000多人均顺利地秘密进入指定位置。
虹桥机场事件后,上海战事已不能避免。8月11日傍晚,蒋介石以电话通知张治中,命令京沪线我军按照“主动迎敌”计划进入上海。命令通过88师师部传到部队,262旅524团作为首先进入单位,全团官兵均摩拳擦掌,热情高涨,很快作好准备。午夜前,524团在无锡西乡一个农场集合,师部、旅部长官均亲临训话。誓师大会后,部队立即列队向无锡火车站前进。凌晨二时许到达,但见整个车站被等待出发的部队挤得水泄不通。524团在谢晋元安排下,有次序地上了第一列火车,首先向上海出发。孙元良师长、彭巩英旅长均随该专列出发,第一批进入上海。12日早晨,火车到达上海西郊真如车站。受《淞沪停战协定》上海市区不能驻正规军的约束,军车不能再往前开。
孙元良师长“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任87师259旅旅长,在庙行战斗中,予敌人重创。他对上海的地形也很熟悉,知道部队如果在西郊待命,等到日军发动进攻,闸北等处高楼和险要之地都将被敌人占领,我军再逆势仰攻,伤亡将会很大。所以对张治中将军制订的“主动进入上海”作战计划十分赞同。他要求524团立即进入上海,占领指定位置。七时许,谢晋元随即要524团陈素农团长、韩宪元团副指挥部队迅速前进。从真如到闸北有十公里路程,524团以一营为先导全副武装一路跑步前进。沿途有许多民众扶老携幼从市区紧急向外逃难,有时拥塞于路上。但看见跑步前进的我军军容整齐,斗志昂扬,都纷纷让出道路,列于两旁,有的还鼓掌欢呼,向我军致意。原来急于逃难的心情仿佛一下子安定了许多。
524团一口气跑步进入以北火车站为核心的闸北阵地。该团防线南端延伸到苏州河北岸,防备敌兵利用苏州河水路或沿河的公共租界越界偷袭。防线北端经宝山路、西宝兴路、天通庵车站至江湾路、水电路。一营作为团的先锋营,各连队按照事先指定的位置,分别进入阵地,构筑工事,架好机枪。二连的位置是最突前的部分,胡赞华连长指挥连队沿宝山路向日军防线前进,在将到八字桥时,路边突然出来二个穿保安队服装的我军,对战士们说:“不能再前进了,再往前就要同八字桥头的日本人交火了。”一排长薛荣鑫当即命令队伍停止前进,并与保安队进行防务交接,保安队员及此前秘密进驻上海的523团战士各回归本部队。我军在一排的周顶立班长指挥下,在八字桥西南赶做堵桥工事,防备敌人从该地区进攻。 。 想看书来
日寇侵淞沪,我军勇迎敌(6)
张治中同时急令我军第36师宋希濂师长,火速率部从西安南返,参加上海保卫战。统帅部还下令将另外五个师及一个旅自江浙地区调至上海附近的苏州、嘉兴一带;湘鄂、徐蚌等地区原拟调往华北的部队也改为调入上海附近地区。还下令封锁镇江以下的长江下游,在封锁区段内,中外船只一律停止航行,以应对日军即将开始的进攻。
面 对 强 敌
“七七”抗战发生时,中日两国国力对比相差十分悬殊。日本是世界上帝国主义的五大强国之一,轻重工业均相当发达。1937年,其工业总产值达55亿多美元,年产钢580万吨。日本政府大量增加直接军费,该年即达136亿日元,占其国家当年总预算的49%。其陆海军在质量与装备上,均占绝对优势。陆军有17个常设师团,另有独立混成旅团及各种特种部队(一个骑兵集团、二个炮兵师团等),分别隶属于关东军、朝鲜军、中国驻屯军、台湾军及国内驻军,共有现役士兵38万人。其预备役和后备役征招体制完备,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战斗兵员共计199万人。陆海军航空兵共有91个中队,作战飞机2700架。海军有四个舰队,共有战斗舰艇274艘,总排水量约86万吨,为当时世界海军三强之一。其军事工业能力强,能自制各式轻重武器、飞机、舰艇。以年产量计为:飞机1500架、舰艇47万吨、坦克330辆、各种火炮3200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工业落后,生产力薄弱。1937年,工业总产值约13亿美元,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年产钢仅4万吨,不到日本的07%。军需工业落后,装备陈旧,除能制造部分轻武器外,其他如飞机、坦克、火炮、车辆、大型舰艇等完全依赖进口。陆军有183个步兵师、46个独立步兵旅、9个骑兵师、6个独立骑兵旅、4个炮兵旅及20个独立炮兵团,另有其他特种部队,共计2029万人。而经过整编能实际用于战场者,仅80个师,约100万人。海军舰艇109艘,总排水量78万吨,编为四个舰队,因舰艇小而陈旧,战斗力较弱,仅能在沿海和江河协助陆上作战。空军共有作战飞机314架,编为9个大队,主要机场有12处。
中日双方国力、军力的差距,在上海战场也明显地反映出来。中国军队依靠的是高昂的士气、民众的支援、以及与侵华日军誓死拼斗的精神。我军进入闸北后,即加紧构筑工事,准备抵御侵略。当时,整个上海,日军处处居于优势地位,主要因日军多年来处心积虑不断进行备战活动。1932年“一二八”事变,迫使我国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不久,日海军陆战队的规模就突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