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商人·新晋商-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免费教育捐资800万元,2007年捐资1000万元……
从2005年开始,中钢集团包揽了中阳县全体高中学生的学费。袁玉珠说:“在支持高中教育问题上,中钢承诺一年投入一千万,至少坚持三十年!”
有人说,在全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探索实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的中国,这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到2008年为止,袁玉珠累计拿出约2亿元无偿投入了中阳县的教育事业。
相对于承诺30年坚持高中免费教育而言,袁玉珠对促进中阳县城镇化进程也是功勋卓著。
正如他所言:“我这辈子要办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要在中阳普及高中,第二件事是要取消中阳的农村!”他指的“取消农村”是要让中阳县的农民,过上城里人的日子。
首先是在水利上,为村村通上自来水管道,下一步还要净化自来水,让人人“打开水龙头就能直接喝水”。另外帮助一些无法耕种的农民搬迁入城,加快中阳县城镇化建设,将退出的耕地还原为杏林、核桃林。
“从2010年开始,我们每年将拿出5个亿来推动中阳县农村城镇化,干十年!”这个投入预计占其年利润的50%。
用自己的智慧、胆略和汗水来换取收获,然后回报家乡,这样的梦想和信念,化成了袁玉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他立志改变中阳历史的原始驱动力。
袁玉珠的努力可想而知。然而取得成果的时候,袁玉珠更多的是想到了养育他的这片土地。
他认为中国的问题依然是农民的问题,农民问题不解决,中国难言称雄。当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他积极推动;并亲自投入财力人力去建设一个新中阳。
行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袁玉珠认为钢铁企业的特点是资源需求高,对土地、环境、电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一个大的钢铁项目其实是对整个地区资源的整合。从这个角度讲,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分子,必须在社会的大系统中运行,要融合地区资源,否则无法成长。
中钢的主业很清晰,十分专注地做钢铁。中钢会立足于在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适度扩张。这样既可以使企业有一个合理的布局,又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钢铁行业里,规模固然重要,但赢利能力强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与此同时,能源价格的不稳定,对于钢铁行业的影响才刚刚开始,钢铁制造者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正体会到一种危机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将从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从粗放而迅速的开发模式向精细的开发模式转化。
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关注中钢模式,关注袁玉珠,也就变得更有历史和现实意义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中钢从创业走向辉煌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由对行业有价值的公司转变为对社会有价值的公司,这也是一个企业决胜于未来的最高境界。
袁玉珠语录
我的原则:不求所有,但求所为。
我的要求:以诚待人,质以建业。
我的信条:行为是品格的说明书,信用是做事的通行证。
我的作风:头清目准,快速反应。
我的目标:天天进步,年年发展。
我的理念:为客户创造利益,为企业创造效益,为员工创造前途,为社会创造繁荣。
设备是基础,技术是条件,人才是关键。
挣钱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花钱是个人胸怀问题。
奉献社会不求所有,回报社会只图所为。
袁玉珠档案
1978——1984 任中阳县柳沟农场技术员。
1984——1986 任城关农机站技术员。
1986——1988 任中阳县联营铁厂厂长。
1989——1991 任中阳县钢源铁厂厂长。
1992——至今 任山西中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所获荣誉: 2005胡润能源富豪榜(第21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中阳县名誉主席,山西省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山西省特级劳模、光彩事业楷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中国十大改革杰出人物”。
。 想看书来
郭华 付出改变世界(1)
山西楼东:现代化新农村的旗帜
速写
毛泽东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楼东村老书记郭华的成功就在于此,他带领孝义楼东村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共富之路”。使楼东村始终以超前的思想和步伐引领农村经济从起步走向发展、由变革走向扩张,并且最终成为山西农村经济和乡镇经济发展的标杆之一。其中有很多东西浓缩了郭华的智慧结晶,也成为我们研究新农村建设和新型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作为山西三农产业中的风云人物,郭华在担任楼东书记的30多年中,把造福人民作为毕生追求,凭着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拼搏精神,独特的发展思路,高尚的人格力量,率领楼东人高举旗帜,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使楼东村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贫困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共同富裕,成为山西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永不褪色的一面旗帜。 在深入探索楼东成功的真谛时,我们必须认真解读郭华独特的人格魅力、管理秘诀。看他是如何经过30年的勤奋摸索与实践,形成一系列独具楼东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理论,这是值得后来者学习和借鉴的无价之宝。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这位把全部精力献给吕梁山区农村发展的共产党人来说,道路是那么的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健全的人格和开放的心态,这是只有坚持真理的人才能拥有的勇敢。并且他对于事业的付出与执着,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后来者。
干社会主义我更胆大
1948年5月,*中央的晋冀鲁豫部队在山西发动了连续的重大战役,并在随后的时间里彻底解放了山西。也正是在这战火烽烟的时节,1948年5月11号,郭华出生于山西孝义楼东村。
激烈的战斗和即将到来的解放曙光,仿佛喻示着郭华与生俱来的两种性格,那就是如钢的坚强和对共和国、对家乡的无限忠诚。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孝义楼东村是有名的穷村。人无粮,马无草,买毛主席语录本还要贷款。当然这在那个年代也属正常,可23岁入党的郭华却有种强烈的革新意识,他坚定地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低下,大家饿肚子,路线再正确也是不正确。
1976年,28岁的郭华被推选为楼东村书记。当时正是“*”后期,仍属于极左时期,郭华顶着压力,冒险组建了木工组、建筑队和运输队,还开了一个砖厂,可以说是领全国风气之先,搞起了多种经营。
结果多种经营的路子没走多久,郭华就在76、77年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潮中受到了批判,说他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给他戴上了“不务正业,破坏以粮为纲”、“唯生产力论”的帽子,成天被批斗、写检查。
被关了禁闭之后,风华正茂的郭华自觉问心无愧,觉得不管红卫兵强加给自己多么严重的罪名,可肚子都吃不饱,算什么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山区的农村干部,自己什么都不怕,也没什么可失去的,如果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自己还是要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在一份检查中,郭华写下了这样的题目:《干资本主义我胆大,干社会主义我更胆大》。
在郭华处于人生的低谷时,“穷怕了”的村民还是给了郭华坚定的支持,郭华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批斗会上,他的一句话“社会主义就是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得到大多数村民的掌声。
郭华 付出改变世界(2)
乡亲的支持,让郭华坚定了把楼东乡镇企业发展下去的决心。在1975-1977年,楼东村的乡镇企业也是办办停停,停停办办,虽一直没有大的起色,但是也为楼东后来的工业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真正开始走上坦途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郭华开始大刀阔斧地做事,楼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终于过去了,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农村实施了由“集体公社” 到“分田到户”的重大改革,“包产到户的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各地推广。而对于集体经济已经有一定规模的楼东村,如何应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呢?此时的郭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那就是不在楼东推行包产到户。
这个方案让很多人大为惊讶,觉得郭华是怎么了,是不是被整怕了,怎么全国都在搞包产到户,你反倒不敢搞了。
郭华其实是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他觉得楼东人多地少,一直就是集体农场,如果包产到户了,每家各顾各的二亩地,怎么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包产到户虽然好,但不代表在全国所有的地方都能解放生产力啊。如果把楼东全村的耕地由少数种田能手集体承包,从事现代机械化农业,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上去,很可能楼东会发展得更快。
郭华这么做在当时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因为当时考核农村基层干部的指标就是是否执行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最终证明了郭华的判断,十年后,当全国各地推广土地规模经营、强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时,楼东村早已先人一步,使得自己的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时至今日楼东依然坚持大公社集体农场的模式。
郭华始终执著地坚持一个信念:“富裕楼东,幸福百姓”。“*”中,他冒险在楼东村建设“资本主义”的小工厂;全国推行“包产到户”的时候,他坚持搞集体承包制这些都为楼东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当我们今天再看中国突出的三农问题,不能不感叹郭华在三十年前的远见卓识。
楼东精神与共富之路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楼东村都是山西经济中别具特色的一面旗帜。
如今的山西楼东俊安煤气化有限公司之股东孝义楼东工贸企业集团公司,在郭华的牵头下,始建于1986年,是一家以煤焦为龙头,包括工农商业、房地产、服务、娱乐等27个大小企业的集体联合企业,其拥有固定资产亿元人民币,年经营收入超过2亿元,为当地税收、财政收入,乃至繁荣稳定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来,楼东村始终是公认的先进集体,三大产业的几十个企业齐头并进,年创利税两个多亿,资源并无突出优势的楼东村能取得如此突出的经济成就,不能不让人们感到震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之下,楼东村是一个参与平等市场竞争的经济实体,但能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做强做大,很值得研究。
郭华在带领全村发展工业的同时也不忘农业,毕竟土地是农民的根本。20 世纪90年代,楼东村将全部土地在村民自愿的原则下,由集体统一耕种管理,建起孝义市首家农场。依靠科技,大胆创新,走了区域化种植、农场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新路子。并与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建起了长期协作关系。发展优质小麦种籽基地600余亩,开发复垦废弃地120亩,新建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园区内渠、林、路、水、电全部配套,现已具规模。并且园区种、养、加的链条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为楼东农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给孝义市农业调节带了好头,起到辐射作用。
郭华 付出改变世界(3)
不仅如此,楼东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楼东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实现了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实现了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公正,并在经济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 正如郭华所言:“楼东精神”的核心是“创富”的使命感和“共富”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精神激励着楼东人艰苦创业,永不懈怠。楼东的“共富”思想突破了小农意识的局限性,尽可能地把楼东经验传送到其他贫穷地区,帮助更多的农村脱贫致富。
另一方面是楼东村提出的“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的发展思路。根据这个发展思路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解决了教育农民的问题,这正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借鉴的。
合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人说,融资就是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不懂融资的人就不懂得扩张。中国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本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要素,一个企业从创建到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都需要筹集资本,在企业的壮大扩张过程中,融资显得更加重要。
进入九十年代后,楼东企业已小有成绩,温饱有余,生活殷实。有人已经很满足了,也有人不知道明天该怎么走?这是所有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都会遇到的问题。在这一阶段,把握好方向,就能将企业带入第二次创业;如果把握不好方向,企业就会逐渐走下坡路。 1990年,当时山西大多数煤矿企业还是采用落后的生产工艺,造成大量的浪费。郭华看到这么多优质资源白白浪费很痛心,希望找到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提高产能,减少浪费消耗。最后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与香港俊安集团合作,引进外资,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与管理。这也是吕梁地区第一家合资企业,成为当地企业学习的对象。另外现在当国家大力倡导“循环经济”之时,郭华的山西楼东俊安煤气化公司早在那时就开始了资源循环利用。
1999年9月山西楼东俊安煤气化公司正式成立,由孝义楼东工贸企业集团、香港俊安发展有限公司及俊安(天津)实业有限公司合资兴建,是集原煤开采、精煤洗选、机焦冶炼、矸石发电、化产回收、粉煤灰开发、城市供热供气、铁专线运输于一体的大型煤焦化企业。 郭华出任董事长后,一直以“勿忘团结奋斗,致力艰苦创业,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求生存”为指导,力争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实现了二次创业的成功。经过近十年励精图治的奋斗,现企业已成为集煤矿开采、原煤洗选、机焦冶炼、化产回收、城市供热、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建材、铁路专用线于一体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美元,占地面积 619327平方米。目前公司拥有煤矿5座,洗煤厂2座,2*35孔JNK43…98D型焦炉3座,装机容量为4*3MW和2…15MW煤矸石发电厂各一座,年发电量为34000万度;3条铁路专用线和4个站台。另外,年煤焦油深加工5万吨,粉煤灰建材砌块20万立方米,年生产活性炭15000T,水质活性炭500T。公司各项目自分期投产以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已达产达效,煤矸石发电厂除自用外,全部合并送入大网,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源已为城市居民取暖提供30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所产焦炭的30%出口到世界各地,每年直接创汇1千多万美元。
郭华 付出改变世界(4)
产业链与循环经济
在楼东的发展过程中,在产业内部形成了互通的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相互利用。得益于三大产业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业是发家之本,带动了工业,工业发达了,反过来又促进农业的发展,农业和工业发展了,第三产业又兴旺起来,在第三产业将成为又一大利润增长点的时候,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也加快了。在楼东,三大产业构成一个相互影响的完美循环体。
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被认为是全球制造业管理思维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