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希尔公司收购企业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业务简单易懂。他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涉及到太多的技术问题,他就无法理解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对于一位投资者来说,你只要用合理的股票价格买进一些经营业务非常容易了解,并且经营业绩在未来5到10年内会得到大幅度增长的股票就行了。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你会发现符合这种条件的股票实际上并不多,这时候怎么办呢?巴菲特的经验是,一旦找到这样的股票,就要集中资金投入到该股上。这也是巴菲特集中投资理念的基本表述。
巴菲特说,投资者对这一投资理念必须始终如一,要尽量避免自己在受到外界诱惑时偏离这个准则。他形像地说,如果你不准备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10年以上,那么你最好连10分钟也不要拥有它。
巴菲特说,对于别人的投资方式他可以提供一点心得供参考。他认为,要想取得股票投资成功,你不需要研究什么是β值、效率市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选择权定价、新兴市场等概念,事实上,投资者对这些概念最好是不要去关心。
他说,他的这种观点与大学里的主流课程以及学术界的看法有很大不同,但他坚持认为,对于主攻投资学的学生来说只要学好两门功课就行了:一是“如何给企业正确评价”,二是“思考企业内在价值和股票价格的关系”。
在巴菲特看来,股票投资的成功秘诀取决于对这项投资的理解。总体上看,巴菲特的投资领域非常广泛,因为伯克希尔公司的规模非常庞大,单一投资领域不可能容得下他那么多投资。
但认真研究可以发现,有一点非常明确,那就是在巴菲特所投资的各个领域中,他都非常清楚该公司的业务是如何具体运作的,甚至包括该公司的盈利水平、费用项目、现金流、劳动关系、产品价格的灵活性、项目投资的资金需要、利润分配和运用状况等因素。
中国股民中有太多的人不要说这些内容了,就连自己所购买的股票在哪里、从事什么业务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该公司主要生产些什么产品、提供些什么服务,其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何了。
换句话说,就好像你把自己的资金交给某个人打理,可是这个人究竟拿你的钱到哪里去了、去干什么、能不能赚到钱,你一概不知,这种所谓投资的风险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也许有投资者会问,简单易懂的经营业务会产生高额获利吗?巴菲特对此是这样认为的。他说,超乎寻常的投资成果,往往只是通过普通的事情来获得的,关键是该企业怎样把这些非常普通的事情处理得异乎寻常地出色。这颇有一点“平凡中见伟大”的意味。容易看出,这就是巴菲特为什么特别注重公司管理层是否优秀的原因所在了。
关于这一点,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比比皆是,但最突出的还是他投资可口可乐公司和华盛顿邮报公司两只股票。
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软饮料生产和经销商,巴菲特从5岁时就喜欢喝可口可乐,并且在6岁时就从他爷爷开的小卖部里“批发”出来卖给其他小朋友。当时的一箱可口可乐是6瓶,每箱美元。巴菲特卖给邻居们的价格是每瓶美元,利润率是16%。
如果这也算是“业务”,那么这可谓最简单明了的业务了。巴菲特从1988年起开始投资可口可乐公司,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该公司的业务通俗易懂——公司采购原料后,制成浓缩液,然后卖给装瓶商;装瓶商再把这种浓缩液和其他成分配合在一起,制成可口可乐饮料卖给零售商。可口可乐公司拥有装瓶商的控股权,主要品牌有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等,销售网络遍及全球,甚至全球每天有多少人喝可口可乐都能简单计算出来。
再以华盛顿邮报公司为例。巴菲特的爷爷曾经在内布拉斯加拥有一家报社,并且亲自担任编辑;他的奶奶则在一家庭印刷厂负责制版。巴菲特的父亲,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读书时就担任报社编辑;巴菲特本人也担任过一家报纸的分销管理员。所有这些都表明,巴菲特对报社的整个运作过程非常了解。其他投资者或许不了解这种类型的股票,而巴菲特非常熟悉其操作过程。
1969年,巴菲特收购了《奥玛哈太阳报》及其一系列周报。有了这次“实习”过程,巴菲特从1973年起大规模投资华盛顿邮报公司。凭什么?就是凭他对这样的业务非常熟悉,知道投资这样的股票能赚钱。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所买的股票业务内容要简单易懂,这样才能对它的价值作出可靠评估。当然,每个人熟悉的领域不同,“简单易懂”的标准也不一样。但有一点很明确,只有你能理解的业务才能投资。
业务过于复杂会危机四伏
金融机构过于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比如CDO,是造成这次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我和查理·芒格警告金融企业将商业操作弄得如此复杂,使得政府监管者和会计标准无法防止这些金融机构冒巨大风险。这种缺乏控制,已经产生了巨大问题,比如贝尔斯登的垮掉,而且有可能为金融行业带来更大损失。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其经营业务要容易理解,业务过于复杂其中就可能蕴藏着投资风险。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然后在2008年进一步演变为全球性金融海啸,就能充分证明这一点。
2008年5月4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新闻发布会上接受中国《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金融机构过于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例如担保债务债券(CDO),是造成这次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他和查理·芒格以前就警告过美国金融业不要把业务操作搞得如此复杂,从而使得政府监管和会计标准无法防范金融机构冒这样的巨大风险。而从现在看,这种缺乏控制已经产生了巨大的问题,比如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就已经倒闭了,而且,今后很可能还会给金融行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一年过去后的现在来看,巴菲特当时的观点完全正确。而在巴菲特看来,这次由次贷危机形成的金融海啸原因多种多样,金融机构的业务过于复杂是其中之一。
作为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年会的一部分,巴菲特在答记者问时批评了美国华尔街的不负责任,金融监管者、政府部门、会计行业都要对过去复杂的金融业务承担责任,因为它们对此缺乏监管,是造成这次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
根据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美国彭博资讯公司的资料,在巴菲特说这番话以前的16个月内,全球主要银行和证券公司因为这次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高达3120亿美元。不用说,从后来的事件发生严重程度看,这还只是露出了冰山一角。
巴菲特批评说,这些金融机构只关注金钱而不关注结果,这种情况在伯克希尔公司是不允许发生的。金融业务搞得如此复杂,以至于政府部门和会计准则都无法监管,到最后风险突兀,必然产生巨大问题。
应该说,这番话出于巴菲特之口,实在最好理解不过了,因为他历来以投资业务简单而著称。例如他从来不买高科技股票,原因不在于这些股票的投资回报率不高,实际上有时候还非常惊人,只是因为他对这样的高科技行业不了解。平时说话时,巴菲特也往往喜欢把最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或者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来描述最复杂的业务。这也是为什么伯克希尔公司每年的股东大会会吸引那么多仰慕者的原因之一。
那么,巴菲特所说的复杂的金融业务究竟有多复杂呢?他举例说,他曾经读过一份270页的报告,主要是向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介绍一家金融公司是如何来进行操作的。巴菲特一边阅读一边标出自己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到最后一看一共标出了25页。所以,他干脆把报告往边上一扔说,看不懂,所以再也不会投资该股票了。
巴菲特深有感慨地说,要弄懂担保债务债券(CDO)的以下业务内容,至少需要读75万字的报告:“他们太复杂了,我不知道这些人在做什么。”
查理·芒格的观点和巴菲特如出一辙。他不无幸灾乐祸地说,如果美国联邦政府要在紧急关头支持这些金融企业,那么应该一开始就告诉他们怎么做才能得到更多的控制。而现在的金融市场的困难是“应得的”,因为这次次贷危机本身就是他们“愚蠢和过于冒险”造成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属下的美中能源公司2004年取消了一项重大投资项目。这个投资项目原来是准备在1998年开始实行、2002年正式运行的。这是一项锌金属回收项目,可是由于这项业务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问题层出不穷,每当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冒出另一个新问题来,这不符合巴菲特简单易懂的投资理念,所以最终不得不被放弃。
巴菲特解释说,在地热发电产生的卤水中含有大量的锌,而这种锌是有利可图的。可是这项业务在处理各种层出不穷的危难事件中非常繁琐,所以巴菲特一直犹豫不决。直到2004年9月,终于决定放弃。
巴菲特从中再次强调自己的一项投资原则,那就是不要把事情搞得太复杂化,而是越简单越好。他说,这个原则广泛适用于伯克希尔公司所投资的所有项目和业务。
举例来说,如果某个决策只有1个变量,而这个变量的成功概率高达90%,那么毫无疑问你就有了90%的成功概率;可是,如果某个决策有10个变量,而每个变量的成功概率都是90%,那么这时候你的成功把握就只剩下了(90%)10=,略超过三分之一。
巴菲特说,有些重要的项目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而伯克希尔公司已经几乎克服了所有问题,可是令人担忧的是,其中只要有一项难题无法解决,到时候就会“吃不了兜着走”,前功尽弃。这样的投资项目成功率不高,不符合他的投资原则。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经营业务过于复杂的股票今后可能会危机四伏。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他放弃了美中能源公司的一个重大投资项目。这次金融海啸的爆发,他认为金融业务过于复杂是其原因之一。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新型业务要能便于理解
在这个产业,成为领导品牌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们的客户因为我们遍布全美各地的机队而受惠,因为我们可以提供别家公司比不上的服务,所以我们也可大幅降低飞机停在地面的时间。另一个令客户无法抵挡的致命吸引力,是我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飞机,从波音、湾流、Falcon、Cessna到雷神,相比之下我们其它两个由飞机制造商经营的竞争对手就只能提供自家生产的飞机。事实上,Netjets公司就好像是一位医生一样,可以为个别病人量身订做,依其所需提供不同配方,不像另外两家业者都是千篇一律地开出家传的狗皮膏药。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其经营业务要容易理解,业务过于复杂其中就可能蕴藏着投资风险。如果这个企业从事的是新型业务怎么办呢?巴菲特的回答是,同样要能便于理解,否则不能投资该股票。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企业主管飞行公司Netjets公司所从事的业务,绝大多数投资者都非常陌生,可是巴菲特对这个行业却非常了解,也非常看好。
他说,在这个产业,成为领导品牌是最重要的一件事。Netjets公司的客户遍及美国各地,究其原因在于它能提供其它同行所无法提供的服务。除此以外还有一个让客户无法抵挡的吸引力,那就是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飞机,从波音、湾流、Falcon、Cessna到雷神应有尽有,完全可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相比之下,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其他两家公司,它们是由飞机制造商经营的,就只能提供自己生产的飞机,竞争力与Netjets公司相比要差远了。
巴菲特形容说,Netjets公司就像一位医生一样,能够根据病人的不同病状对症下药,而不是像其他两家公司那样只是千篇一律地兜售自己的家传秘方。
巴菲特对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企业主管飞行公司(EJA)感到非常满意,认为该公司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他说,不过对于其他投资者来说,如果你要了解这一点,就必须首先了解这个产业的特点。
具体地说,该企业所开展的业务主要是出售专用飞机的一部分所有权给客户,然后帮助所有权人维护、保养机队。企业主管飞行公司总裁Rich Stantulli预见到这种飞机业务的新方法,所以在1986年就创造性地开展了这一业务,开辟了一个新兴行业。
按照这种部分所有权计划,你可以购买企业主管飞行公司能够提供的各种系列飞机的部分所有权,例如你可以拥有某架飞机1/8的所有权,这意味着你可以拥有每年飞行该飞机100小时以上,不包括停机时间在内。如果有必要,你还有权把这些小时数在5年内进行分配,但这时候的你必须每月支付一些管理费用。
购买了这种部分所有权后,如果你要使用飞机,只要提前几个小时通知企业主管飞行公司就行了。接到你的指令后,该公司可以在美国各地的5500多个飞机场安排飞机供你调用,其方便程度就像你打电话叫出租车一样。
巴菲特说,他是在4年前第一次知道有这家公司存在的,当时它还叫Netjets公司。原因在于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鞋业,它们的公司管理层经常利用该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觉得非常满意,所以建议巴菲特和该公司总裁见个面,看看有没有投资的可能。
而一旦两人见面后,Netjets公司总裁只用15分钟就说服巴菲特购买了霍克1000型飞机1/4的所有权,也就是说,巴菲特每年可以利用这家飞机200个小时的飞行时间。
巴菲特和他的整个家族购买这种飞行权后,经过300多次旅行、900多个小时的飞行,亲身体验到该公司提供的服务亲切、方便、安全,于是无可救药地就爱上了它。巴菲特的家人热心催促巴菲特投资该公司,于是巴菲特打电话含蓄地对Rich Stantulli说,如果他有意愿出售该公司,就打电话过来。
就这样,1998年5月Rich Stantulli真的打电话给巴菲特了,于是两人很快就达成这笔交易。伯克希尔公司投入亿美元资金收购了该公司,其中现金和股票各占一半。
巴菲特介绍说,企业主管飞行公司目前(1998年)是这个行业全球规模最大的企业,拥有1000位客户和163架飞机,其中包括23架它自己拥有或出租的主要机型,以便在飞机业务最繁忙时还能提供最高品质的服务、不至于降低服务质量。
说到这里必须提一下,安全性是任何航空公司最需要考虑的因素。那么该公司的650位飞行员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原来,他们每年都要到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另一家全球最大的飞行员培训公司——国际飞安公司接受2次以上的全方位培训。
能够佐证企业主管飞行公司安全性的是,伯克希尔公司卖掉了原来巴菲特乘坐的专用飞机,让巴菲特及其家族完全享用该公司提供的服务。并且,巴菲特乘坐该公司的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