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成皇后-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侍们不敢正面表示反对,只好说: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外面天气又寒冷,先王丧期又即将期满,为何突然想要礼佛呢?”
  赵大妃淡然道:
  “就是因为先王的丧期快满了,所以才要在佛祖面前,最后一次替先王祈福。今天只带两个内侍,其他人不必跟随。”
  表面上看起来是去拜佛,实际上赵大妃是想在拜佛回来的路上绕道云岘宫,看大院君所说的王后人选闵家闺秀。赵大妃坐着平轿,带了两个内侍,礼佛完毕,直奔云岘宫而来。
  云岘宫已经接到通知,大院君早已叫来闵家闺秀候着,恭迎赵大妃。大王大妃出宫访问他人是绝对不符体制的,今天访问云岘宫,已是破格以降的大事了。
  赵大妃进入云岘宫,大院君夫妇叫侍从们远远候着,然后把紫英叫人房内行大礼。
  “这位就是太皇太妃千岁,还不快请安!”
  紫英马上端正姿势,行了大礼。
  赵大妃接受行礼,仔细的端详着紫英的脸庞道:
  “嗯,真是长得聪明伶俐的样子。你是谁家的女儿啊?”
  赵大妃故意装作不知道似的问她。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民女是骊阳府院君直系后代闵致禄的女儿。”
  紫英跪坐著,握着双手,清晰的回答。这是她第一次面对如此高贵的长辈,心中虽然有些害怕,却依旧神采奕奕。
  赵大妃内心不禁感叹闵家闺秀的聪慧,接着问道:
  “令尊现今在何处任职呢?”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家父很早就过世,民女是由寡母扶养长大的。”
  “是这样啊,真是可怜哪。骊阳府院君的直系后代与仁显王后是本家,你知道仁显王后这位长辈吗?”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虽然仁显王后很早就过世,民女没有机会遇见,但是,仁显王后是民女的高祖姑母。”
  “嗯,连辈分都很清楚,看得出来你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你几岁了?”

明成皇后2(4)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民女15岁。”
  “是哪一年生的?”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民女是辛亥年生的,生肖属猪。”
  “你可曾学字?”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四书三经》大致都学过,民女现在正在读《左氏传》。”
  紫英面对赵大妃的提问,毫不迟疑,回答得直接、明快。
  赵大妃很喜欢这个女孩,对紫英的五官面貌仔细端详,说道:
  “你的高祖姑母仁显王后是位慈悲为怀的长辈,你知道这件事吗?”
  紫英毫不犹豫的回答: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仁显王后慈悲为怀的事,民女自小就听先父说过。”
  “那么,你可有自信能够追随长辈的脚步?”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民女敬重仁显王后善良的个性,但是,却不赞同这位长辈处世的原则。”
  赵大妃闻听此言,睁大了双眼。大院君夫妇在旁边听了,不知道从紫英嘴中还会说出什么话来,尤其是府大夫人,深知紫英个性的直爽,内心不安起来。
  “此话怎解啊?你说说看。”
  紫英想了想,以清晰的语调回答:
  “回大王大妃千岁的话,女子的性情要善良、仁慈,是女子之德。仁显王后身为一国之母,那颗对百姓慈悲的心,是非常值得后人追随的。然而,仁显王后慈悲之心过于丰富,连对谋害自己的张禧嫔也慈悲为怀、宽大以待,结果招致自身的不幸,甚至贻害肃宗,国家也因此而日渐混乱。有鉴于此,民女认为,所谓慈悲,只要对自己人慈悲就好,对想要加害自己的人,绝对不能心慈手软。民女在想仁显王后当初也许未能想到此点。”
  15岁的少女再次令在场的所有人感到惊讶。对紫英的理论,不只是赵大妃,连大院君都吓了一大跳。大院君没想到这个女孩子对事物能判断得如此透彻。
  “嗯……你真是聪明得令人惊讶。”
  赵大妃沉吟着,对大院君说道:
  “闵家闺秀这么小小的年纪,有如此的气魄,真是令人惊讶啊。”
  “臣惶恐。闵家闺秀心直口快,还望大王大妃恕罪。”
  “不要这么说,闵家闺秀说的是事实,何罪之有。”
  赵大妃转头对紫英说道:
  “你要努力研究学问,日后一定要成为贤明的在位者。”
  “民女谨记大王大妃教诲,民女先告退了。”
  紫英再次行礼,恭敬的退下。
  赵大妃转向大院君称赞道:
  “闵家闺秀是个贤明女子,哀家感叹大监的识人之明。”
  “臣惶恐。就闵家闺秀来说,她的个性比较直率,但谁还没有缺点呢?”
  “这一点,我倒不认为是缺点,而且闵家闺秀勇敢又有气魄,的确适合当国母。”
  “大王大妃千岁似乎很喜欢闵家闺秀,身为举荐者,臣感到既惶恐又感激。”
  赵大妃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
  “那么关于选王后的程序,待本月初八先王丧期期满后,哀家会直接传令给重臣们,大监只要知道这件事就行了。”
  “臣惶恐,臣一定依太皇太妃千岁的吩咐去办。”
  赵大妃与大院君如此约定之后,就带着内侍匆匆回宫去了。
  府大夫人在恭送赵大妃之后,进了内室,把紫英叫来问道:
  “紫英啊,刚刚大王大妃问话时,你就不怕么,为什么那么直率地回答啊?”
  “怎么了姊姊,大王大妃千岁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要怕她呢?”
  夫人再次被紫英率直的回答吓了一跳。
  “你那样的回答,不知道在尊贵的长辈面前有多唐突。”
  “可是……这些是我的想法啊,如果说别的,不是在欺骗么?”
  大院君转入内室,听到了夫人和紫英的谈话。府大夫人还想继续责备紫英,大院君摇头示意,命紫英退下。
  “老爷,刚才紫英的直率会不会冒犯了赵大妃?”
  “没关系,这孩子胆子倒大,看得出来赵大妃很喜欢她。”
  赵大妃见了闵家闺秀之后,不由得赞叹紫英的人品和学识,的确是个出众的女子,她的气魄连那些堂堂的大丈夫都比不上。选个自己称心的女子作王后,而且能够遏制住金家的势力,赵大妃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容。
  选皇后是国家大事,必须向天下广征秀女,召开重臣会议,然后才能决定。虽然赵大妃身为国家辈分最高之人,几乎可以依她的意思来做,但是,这些形式上的程序是务必需要履行地。
  等到哲宗丧期结束的大日子,祭祀结束后,赵大妃便对满朝文武吩咐道:
  “先王丧期今日结束,一个月后王上就满15岁了,该是选王后的年纪了。哀家请众臣尽快挑出王后的人选,及早定出选秀的日子。而且,从今天开始下达禁婚令,所有未婚女子都要由哀家看过,希望从中选出品德最高的一位。”
  赵大妃转而对领议政赵斗淳说道:
  “众臣在此地讨论出结果后,请领议政大人立即至落仙斋回禀。”
  赵斗淳鞠躬遵命,赵大妃起驾回宫。
  众臣们商议了一阵,不过是赞成、遵命一类的话。议论纷纷之后,众臣们打道回府,领议政赵斗淳前往落仙斋觐见赵大妃,禀告选秀的时间。

明成皇后2(5)
  赵大妃对侄儿承侯官赵成夏下令道:
  “既然重臣们已经达成了一致,你现在就到承政院去,叫他们明天一定要向全国公布皇后选拔令。”
  “是,臣遵旨。但是,这不过是形式上的程序,实际上是要选闵家闺秀的,不是吗?”
  “你不是已经知道要这样了吗?不过这件事不可以跟任何人说,知道么?”
  “这个臣明白。”
  赵成夏离开落仙斋,到承政院去找都承旨,传达赵大妃对王后选拔的吩咐。
  “大王大妃千岁吩咐,明天要向全国下达王后选拔令,同时,所有名门闺秀的名册全都接受。”
  “下官明白,下官马上下达选拔令,并接受名册。”
  “大王大妃千岁另外还吩咐了一件事,以往选皇后时不接受失怙闺秀的名册,但是《经国大典》中并没有关于这点的规定,一直以来不过是个老规矩。所以,这次要是有失怙闺秀的名册,一律都要接受。”
  都承旨听到这话吓了一跳,反问道:
  “什么?是说选皇后时,连寡妇家闺秀的名册也要接受吗?”
  “这是大王大妃千岁的吩咐。”
  都承旨还是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说道:
  “大王大妃难道忘记老规矩了?不是不能奉寡妇的女儿为王后吗?这……”
  赵成夏插话道:
  “大王大妃是在和国太公商量了以后作出的决定。”
  都承旨听了这话又吓了一跳,马上点头道:
  “哦,国太公也是这样想的?这样的话,下官就依吩咐行事。”
  赵成夏心中一阵冷笑:
  “大院君的威力大呀,连大王大妃千岁的吩咐都不听,一听到‘国太公’三个字,马上没有废话了。这种威严何处可寻啊。”
  承政院第二天下达了选拔令,通过京都府的五部四十八方,向朝官士族家下达禁婚令,下令不管有无父亲,各部在接受未婚女子名册时,所有名册一律接受。
  未婚女子名册接受到12月20日止,秀女的初选就在那一天晚上,复选则定在第二年一月上旬,决选为三月中。
  选拔令一旦下达,家有适婚年龄女子的朝官与士族家中全都一片混乱,不了解内幕的人家平白增添了几分期待,由于内心的焦虑不安,而四处游走打探消息。可是,在有些贵族的家中,却传来了这样的讨论声:
  “赵大妃和大院君已经内定闵家的女儿为王后了,干嘛还要让别人家的宝贝女儿经历这些无聊的过程?”
  “为什么要寡妇的女儿当王后呢?”
  “谁知道?还不是大院君的意思。”
  “不管谁当选,我看金家女儿是最没希望的!”
  “这话怎么说?”
  “你想想,大院君最讨厌的就是金氏外戚,赵大妃也一样,这样的两个人难道会选金家女子做王妃么?”
  “那么,就干脆定下那个女子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叫我们家的女儿也交出名册?”
  “这只是形式上的需要罢了,我们的女儿不过是替闵家闺秀陪榜。”
  “哎哟,这么说的话,我们家的孩子干脆不交名册算了。”
  “我家也不想交出名册呢,不过,要是让大院君知道了,不知道他会挑什么毛病来,还是忍耐一下,交出名册吧。”
  这样闹闹嚷嚷了一阵子之后,该交出名册的人家都呈上了名册,就连安东金氏家族也忍住愤恨,交出了未婚女子的名册。到了12月20日停止接受子名册之时,共收到四十余名闺秀的名册。当天晚上是初选的日子,赵大妃亲自在昌德宫重熙堂主持初选。
  各位闺秀已经在当天清早,由仪杖阵的轿夫抬到了重熙堂。现在,在重熙堂宽广的大厅之中,在井然有序的四十余个花坐垫上,端坐着四十余名女子。重熙堂内犹如一片花海,香气袭人。这四十余名女子中,闵家闺秀和金炳闻的女儿也在其中。
  由侍女搀扶着的赵大妃出现在重熙堂门口,四十余名女子一同起立,等赵大妃落座后,向赵大妃行大礼。
  赵大妃看这些闺秀们,想起当年自己选秀的情景,由衷地发出感慨:
  “都坐下吧!个个都是如花似玉的美女啊。”
  赵大妃命女侍摆上酒品、点心。
  “不要客气,快吃吧。看到如花似玉的你们聚在一起,想到哀家也曾年轻漂亮过,真不禁让人再次感到人生无常啊。”
  女孩子们礼貌地抿了一口水果酒,或是假装喝了一口,就放下了汤匙。赵大妃环视每一个女孩,虽对闵家闺秀特别留心,但是却发现另一个女孩很可爱,举止气度温柔贤淑,态度从容落落大方,真是个不错的女子。看到名册,原来是金家推荐的一位闺秀。
  初选一结束,大王大妃就离开重熙堂回到落仙斋,并把都承旨叫了进去。吩咐他闵家闺秀、金家闺秀以及其他三位女孩要参加数天后的复选,并吩咐道:
  “其他的女孩们分别给礼物,叫承政院今天就发给她们许婚令吧。“
  复选在两天之后举行。赵大妃在复选时淘汰了三个女孩,只剩闵家闺秀与金炳闻的女儿参加决选。赵大妃仿佛在女孩子身上找回了自己失去的青春,或者贪恋她们的活力,渐渐地忘记了外戚的争斗,忘记了安东金氏和自己的仇恨,不仅觉得她们都很端装可爱,而且甚至心里更喜欢金炳闻的女儿。

明成皇后2(6)
  在赵大妃挑选王妃的同时,宫中就下令准备婚礼,新设立的部门——嘉礼都监,负责督导皇帝婚礼的一切事宜。任命领议政赵斗淳为都提调,右议政李京载为王妃册封正使,大院君岳父判事宁府事闵致究为副使,他们日后将根据皇后选拔的结果,前往当选人家中下聘。大婚所有事宜均准备妥当之后,在三月初举行最后的决选。
  大院君一直密切关注着赵大妃的行动,打探的人回来说,金炳闻的女儿入围决选,让大 
院君大为吃惊。万一赵大妃在比较了这两位女孩之后,突然改变心意,决定选金炳闻的女儿,自己不就威信扫地了,而且还要花费一生的时日对抗外戚。所以不论如何,大院君发誓要阻止赵大妃作出荒唐的决定。
  兴宣大院君不愧是胸中有丘壑之人,不多时已定出良方。他命人赶快把赵成夏叫来,对赵成夏问道:
  “大王大妃千岁让闵家闺秀和金家闺秀一起进入决选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嘛,看样自大王大妃非常中意金炳闻的女儿呀。”
  “唉,要是大王大妃一时忘记了定好的计策,选了金家的女儿,可就大事不妙了。”
  “下官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大王大妃好像忘记和大监的约定了。”
  “嗯,在我看来大王大妃可能一时忘记了,但是在选皇后时,如果你找个时机在旁边提醒大王大妃一下金家的旧恶,大王大妃一定会清醒过来的。这个,能做到么?”
  “嗯,大监好计谋!下官照做就是。”
  终于到了3月6日决选的日子。赵大妃在重熙堂接见那两位女孩,赵大妃非常满意的看着金炳闻的女儿,摸着她的手,感叹道:
  “真是漂亮的姑娘啊,看起来品德也高尚。”
  赵成夏一直在旁寻找着机会,这句话提醒了他,他赶紧接口道:
  “大王大妃千岁可知道这位闺秀是哪一家的女儿?”
  “这孩子是谁家的女儿?”
  “回禀大王大妃千岁,她是金炳闻大监府上的女儿。”
  赵大妃沉醉在自己的思绪里,突然听到了“金家”这个名字,陡然记起和大院君的约定,一颗心骤然冷却下来。她放下金家闺秀的手,转身缓缓地吩咐道:
  “从人品来看,还是闵家闺秀更突出。那么,就选闵家闺秀为王后。立刻向承政院传达哀家的旨意。”
  在最后的时刻,赵大妃的决定使闵紫英由一个落魄贵族之后,成为了万人之上的王后。
  就在宫庭的一边为选王后而吵吵嚷嚷的时候,少年朝鲜国王高宗对这一切漠不关心,他正沉溺于和宫女的爱欲之中。
  高宗和宫女李尚宫的情爱开始于数月之前。当时的高宗正日夜思念着私塾里的同学,依靠回想着和伙伴们玩耍的记忆,打发宫中枯燥、压抑、无聊的生活。他本是一个快乐的少年,家境的好坏并不影响他享受自己的乐子,可是父亲把他一个人送到宫中,听任他孤单单地被囚禁起来。虽然贵为皇帝,但他一点也不自由。这里有太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