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钡目炖郑裁床晃约旱娜倩还蠛蜕砗笾悸悄兀俊闭藕睬崴傻鼗卮鹚担骸叭梦铱悸巧砗笾蝗缦衷诰透乙槐啤!钡笔钡娜颂嫡飧龆曰爸蟊愀幼鹬厮钠沸泻退泶锊痪械男愿瘛�
  “一杯酒”便是由此而来,后人自此便以“一杯酒”来表示以酒为乐,放任自我,不追求荣华富贵。
  ■ 一块肉
  语出《宋史?瀛国公本纪》: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耳,今无望矣!”遂赴海死。
  南宋时期,元军经常来侵犯,宋军只剩子崖山这个抗击元军的最后据点了,宋军结集了千余艘战船把子崖山围得水泄不通,让小皇帝赵昺藏在其中。虽然元军很难攻打进来,但是时间久了,宋军的将士也很难支撑,终于一只战旗倒下了,其余的十几只战旗也随之倒下,宋军大事已去,只有几只战舰突出了重围。小皇帝赵昺所在的战舰也想突出重围,可是这只船太大了,很难移动,大臣陆秀夫料定突出重围已经不可能了,于是背着小皇帝跳海而死,其余的十几名将士也都随之跳海了。杨太后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捶胸顿足、嚎啕大哭,说:“我这样不畏艰险,隐忍着活到现在,就是为了赵家这一块肉啊,如今他也死了,我还留在世上有什么用啊!”后来杨太后也投海自杀了。
  从此以后就有了“一块肉”的说法,比喻心头珍爱之物,有时也专指仅存的子孙。
  ■ 一匹锦
  典出《南史?江淹传》: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
  江淹是南朝时代梁国的文学家,年少时他勤奋好学,以文章而闻名,后来却是文才大大减退,原来这其中有一个故事。据说有一天晚上,江淹任宣城太守免官回来,在禅灵寺的江畔休息,晚上睡觉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自称是张景阳,这个人对他说:“我以前在你这里寄存了一匹锦,现在该还给我了。”江淹把手伸进怀中一摸,只找到了几尺锦,然后还给了他。这个自称是张景阳的人很生气,说:“怎么都被你用完了?”这时看见文学家丘迟也在旁边,于是就对他说:“剩下这几尺也没什么用了,就把它送给您吧。”说着就把剩下的锦送给了丘迟。从此以后江淹的文才就开始退步了。
  可见“一匹锦”就是指美好的文才,失去了锦,文才也就没有了。今天我们也依然用“一匹锦”来指代有好文采的人。
  ■ 一纸书
  典出《晋书?刘弘传》: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
  刘弘,晋代人,与晋武帝是同乡,他们一起读书学习,关系非同一般。刘弘做事非常认真,加上与晋武帝的关系非常,他升职非常快。到晋惠帝时,刘弘执掌朝政,每当遇到兴废大事的时候,他总是亲自写信给当时负责的地方官员,对其加以详细的叮嘱,他一丝不苟的态度将当时的地方官都感动了。每次有地方官员接到他亲手写的信,便非常高兴,并争相按照他的吩咐做事,态度非常认真。他们都说:“能得到刘公的一封信,比有很多个官员干部辅佐都有用。”
  “一纸书”便是从这个故事中得来的。此后,人们便经常用“一纸书”来尊称他人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三字篇 第九章(1)
■ 应声虫
  典出《隋唐嘉话》:有患应声病者,问医官苏澄,……过至他药,复应如初。澄因为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病自除。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名杨勔得了一种怪病,他每说一句话,肚子里就有一个同样的声音发出来,这使得杨勔非常窘迫尴尬,以至于都不敢出门见人了。一天有一位朋友去他家,他刚说一声请进,肚里面也回应说请进,杨勔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又说请喝茶,肚子也说请喝茶,客人听见这声音觉得很奇怪到处找都没有找到。这事以后杨勔就更加不敢见人了,他四处寻访名医,后来终于找到一位有名的大夫,大夫告诉他,这是因为他的肚子里面有一只名叫“应声虫”的小虫在作怪,他要按照《本草纲目》上面的药名,逐个念下去,什么时候念到不再有回声的那个药名时,这个药就是治疗他的病的。于是杨勔每天抱着《本草纲目》不停地念,终于有一天当他念到雷丸时,没有听到回声,他一连念了很多遍,并且买回此药一连服了几天,后来他的病终于好了。
  这听上去似乎很传奇,但是“应声虫”这个词却被人们记住,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天,表示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 雍门泣
  “雍门泣”源于雍门子为孟尝君弹琴。
  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雍门子的人,他很擅长弹琴,一次他借弹琴之名求见孟尝君,孟尝君问他说:“先生您弹琴,能使我感到悲伤吗?”雍门子说:“我弹琴能让几种人流泪,第一是怀才不遇的人,第二是贫困潦倒,没有朋友无处倾诉痛苦的人,第三是男女非常相爱,但是却由于某些客观原因被迫分开无法再次相见的人,第四是从小失去父母满怀忧伤的人。这些人本来就是苦命人,听到我的琴声,就会长叹接着就泪流满面了。而像您这样的人位居显赫,旁边又有美女作陪,平时也是歌舞升平音乐不断,这个时候您会很高傲,甚至认为天地都不如自己的一根手指头,几乎不能记起生死,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再善于弹琴的人也是无法让您感到悲伤的。
  孟尝君否认了雍门子的说法,雍门子又说有一件事情也可以让我为您感到忧伤,如今天下之势不是合纵就是连横,合纵是楚国称王,连横是秦国称王,但是不论这两个国家哪一个胜利,都会攻打您的家乡,到时候您的子孙后代就会断绝烟火,您死了以后也没有人为您祭祀。人们会说:“孟尝君生前是多么的显贵啊,死后竟然落得无人祭祀的下场。”这时孟尝君泪水盈眶,还没有掉下来,雍门子立刻为他弹奏起来,孟尝君感到非常的悲伤泪流满面。
  “雍门泣”就从此得来,表示人们悲伤落泪的感情。
  ■ 玉界尺
  典出《新五代史?赵光逢传》:光逢在唐以文行知名,时人称其方直温润,谓之“玉界尺”。
  唐朝末年,左仆射赵隐的儿子名字叫做赵光逢,在当时以文采和品行闻名于世。因赵光逢自幼熟读三坟五典,一举一动之间都恪守礼仪规范,行为规检,并且正直温润,当时的人为赞扬他的正直温和的个性遂将其称为“玉界尺”。光化三年,唐昭宗被宦官刘季述幽禁东宫,禅位于太子裕,一年后在都将孙德昭、董从实的扶持下唐昭宗又重新复位,因为这一系列的变化,本来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唐朝政局更加动荡不安。赵光逢为避祸弃官,长期居住在洛阳,五六年闭门不出,与世隔绝,后因门人柳璨才重新以左丞出仕。唐亡后在后梁出仕,官至宰辅,并且封为齐国公。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三字篇 第九章(2)
“玉界尺”一词便是从这里得来,后人自此便经常用“玉界尺”来表示一个人温和正直。
  ■ 愈头风
  典出《三国志?魏志?陈琳传》裴松之注引《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陈琳,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文采极为出众。最初出仕于袁绍部下,曾经为袁绍做檄文,历数曹操罪行,甚至骂及曹操的祖先,但是曹操因为爱惜陈琳的才华,并没有在乎,后来归降曹操。据说有一次,陈琳奉命起草文书、檄文,初稿完成后拿给曹操审阅。曹操一直有头痛的毛病,这天曹操旧病重犯,这时看到了陈琳呈上的文书、檄文,大为赞赏,他看着看着一下子坐了起来说:“这些文章把我头痛的病治好了。”并且给予陈琳重赏。
  “愈头风”这个词便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的,后人经常用它来表示一个人的文章极为优美。
  ■ 再世交
  典出《宋史?邵伯温传》: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
  邵雍,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易学的一代宗师,儒学的鸿儒,他不仅才华盖世,而且品行极好,后人甚至将其尊称为邵子。少年时拜奇人为师,饱读诗书,并且四处游学。人到中年,邵雍隐居洛阳,著书教学,颇为世人称颂。当时的名士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都很敬重他,登门与其交为好友,甚至集资为他修建一座庭院。邵雍的儿子邵伯温,在家里听从才华盖世的父亲教诲,在外边则在名人司马光等人手下做事,司马光等人也均不在乎辈分排行,与邵伯温交为好友,对他悉心教导,邵伯温在他们的帮助下见识日广。因为司马光等人同时与邵伯温和邵雍结为好友,于是将其称为“再世交”
  “再世交”便是从这个故事中得来的,人们通常用它来表示与人父子两代皆结成好友。
  ■ 掌上舞
  语出《太平御览》:赵飞燕体轻,能掌上舞。
  我国的一大美女赵飞燕据说身轻如燕,在她刚刚出生的时候,父母不养活她,让她一个人呆了三天,可是她并没有饿死,后来父母觉得她不是凡人,于是就继续养活她了,飞燕长大以后学习跳舞,她体态轻盈,能够在手掌上跳舞,因此人们称她为飞燕。有一次皇帝出宫,发现了赵飞燕,非常喜欢就把她带回到宫里面,封为皇后,汉哀帝死后赵飞燕又被封为皇太后,虽然她出生时可怜,父母不愿意养活,但是成年以后却是平步青云,做到了皇太后。但是风水并不是总是垂怜她,汉平帝继位时,赵飞燕就被贬为庶民,赵飞燕一时愤怒,自杀而亡,从此以后世界上便不再有如此身轻如燕的能够掌上舞蹈的女子了。
  赵飞燕的命运虽然没有善始善终,但是形容她身轻如燕的“掌上舞”一词却沿用到了今天,表示女子舞态轻盈。
  ■ 中圣人
  典出《裴注三国志?魏志?徐邈传》: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
  魏国初建之时,曹操为恢复生产,维持社会秩序,颁布了禁酒令,于是当时好酒之人皆忌讳“酒”字,便将清酒叫做圣人,浊酒称作贤人。徐邈当时担任尚书郎一职,有一次他在私下里饮酒并且喝到沉醉,当时他的下属校事赵达向他请教官署中的事情,他居然说:“中圣人”。赵达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曹操,曹操听后大怒。当时度辽将军鲜于辅正好在曹操的旁边,便劝谏曹操说:“平时喝醉的人把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为贤人,徐邈一向性情谨慎,这只是他偶然的一次醉语而已,请您就不要责怪他了。”鲜于辅的一句话竟然使曹操免除了对徐邈的责罚。 。。

三字篇 第九章(3)
“中圣人”一词便是从这个故事中得来的,后人自此经常用“中圣人”来表示喝醉酒。
  ■ 装门面
  典出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一百零六回:老爷也不用焦心,这是家家这样的。若是统总算起来,连王爷家还不够,不过是装着门面,过到那里就到那里。
  贾府败落后,有一次贾母病了,贾政回家看望老太太,正好赶上北静王府长史下谕旨,查抄家产。贾政亲自查起账来,贾政一看,所入不敷所出,账上显示很多钱都是借的,地租也少了很多,气得跺脚骂:“这还得了!”其他人觉得贾政平时不管家事,就知道瞎着急,就劝他说,也不用着急,家家都是一样,若真算的话,王爷家的钱都不够,不过是装装门面而已,过到哪算哪吧。
  后来人们就用装门面来形容只是表面的东西,装模作样而已。
  ■ 锥刺股
  典出《战国策?秦策一》: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战国时期,有一名叫苏秦的纵横家,他去秦国游说过好多次都被秦王拒绝了,他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的家中,他的妻子还有嫂嫂看见他的样子,都很嫌弃他,认为他没有本事,没有钱财,谁都不搭理他。苏秦见到此情景非常伤心,他就发誓一定要苦读,将来一定要有所作为,从此以后苏秦便努力读书,发愤图强。他在众多的兵书中找到《太公兵法》一书,一边读一边思考其中的意思,晚上快要睡觉的时间,苏秦为了使自己多看一会书,就用锥子来刺自己的大腿,希望通过疼痛来惊醒自己,使自己保持清醒,可以认真读书。这样发奋学习一年以后,他认为自己已经是学有所成了,就再次去赵国游说,这次果真受到赵王的赏识,官拜相国。苏秦再次回到家乡,这时家中的亲戚朋友远在离家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就开始迎接他,妻子对他低眉顺眼,嫂嫂则像蛇一样爬在地上听他的教诲。
  后来人们就用“锥刺股”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刻苦的学习。
  ■ 紫荆花
  “紫荆花”一词源于三兄弟分家砍紫荆树。
  在汉代的时候,有一家有兄弟三人,父母死后他们便商量着分家。当所有的财产都分完了的时候,只剩下门前的一株紫荆树不好分,他们就商量着把树锯成三段。过了几天兄弟们带着锯来锯树的时候却发现紫荆树莫名的枯萎了,兄弟三人很奇怪,心想这是为何?这时候有一个叫田真的人过来了,他说:“树木本来都是长在同一个根上的,如今听说你们要把他们分开,所以就枯萎了。你们兄弟还闹着分家,真的是连树木都不如啊,树木还知道兄弟之间的情谊,听说要被分开都能枯萎,而你们却是如此的感情不和。三兄弟听了之后都很是惭愧,决定以后再也不分家了。紫荆树听说三兄弟不分家之后枝叶立刻变得繁茂了。从此以后三兄弟相亲相爱,还被大家说成是兄弟和睦的模范之家。
  后来人们就用“紫荆花”一词来形容兄弟之间共同生活,不分家,和睦友爱。
  ■ 钻故纸
  典出《景德传灯录?福州古灵神赞禅师》: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唐朝时,福州的古灵神赞禅师本在福州的大中寺修行,后来出外行脚。百丈禅师是唐朝时的一位得道高僧,也是《百丈清规》的订立者,他自己做工,带头实践着“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戒律,古灵神赞禅师出外行脚之时,幸得百丈禅师的点化后开悟。回到大中寺后,他之前的师傅问他行脚有何所得,他回答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于是他被派去做一些杂务。有一天,他的师傅在窗前看书,古灵神赞禅师侍立一旁,见到一只黄蜂想要钻纸窗出去,于是古灵神赞禅师说:“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他的师傅听到之后,便问他说:“你行脚之时是不是有什么获得,你现在说的话与之前有所差别。”他照实回答,他的师傅便让众弟子席地而作坐,听古灵神赞禅师讲禅。
  “钻故纸”便是从这里得来的,后人自此便经常用“钻故纸”来表示一味的读古书的人。
  ■ 座右铭
  典出《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东汉的书法家崔瑗,是著名学者崔骃之子。他虽然双亲早逝,但是他聪颖好学,擅长书法和文章。他少时脾气非常暴躁,很难驾驭,经常意气用事。一年,他的哥哥被仇人杀害,崔瑗报仇心切,居然不顾国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