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职场秘密语言-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何人要想同读者或听众沟通,含糊陷阱都是个严肃问题:我们生来就对那种腔调不感兴趣,从来就没感兴趣过。就像你走路或呼吸时不会想太多,面对当代商务交流中那些“空热量”或“做作的热量”,你才不会去动用很多沉睡的脑细胞,直接就打发掉了。如果你自己都是这样,你的听众又何尝不是。
含糊其辞的根源
如果说含糊陷阱是因为摆弄行话、废话连篇、含糊其辞而造成的,那应该问问为什么那些平常挺体面的人觉得有必要去折磨自己的同事呢。有外在的因素——“政治正确性”、风险管理的需要、从众心理,但也有更不值得一提的内在因素影响。
我,我——想想吧——怎么总是“我”
造成含糊的首要原因就是,商界的傻瓜关注自己胜过关注读者。IBM的新闻简报本想让读者了解点内容,但行话和缩略语帮的是作者,而不是可怜的读者。
一个人写文章要是沾染了模糊语,通常是因为他的目标是哗众取宠而不是传达信息。想打动听众最卑鄙的做法就是,说些听不懂的词让他们觉得自卑,因此要想打动听众(或在无话可说时)有条退路就是抛出几个套环,比如“价值定位”啦、“消费者心理占有率”啦、“生态体系”啦。这样说话人好似一个思想的发电厂,生产的理念高入云端,都不能用世俗的语言来表达了。当某个人一心想表现出能说会道来实现“矫枉过正”时,往往有种很奇怪的不自信在左右着他。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1章 商业用语像迷雾(2)
推脱逃避的普遍性
人们掉进含糊陷阱最终讲起话来像傻瓜,这第二个原因就是怕说话太明确。
在商业中我们希望能避开承诺。责任义务太吓人,所以我们就不停堆砌词语来包装自己的观点,什么都不放过,如天气总体情况怎么样,目前没法决定的12个理由,我们为什么都同意这个问题很重要,为什么一般要多研究研究再决定,等等。
作为对比研究,我们想想婚誓吧。按惯例都说“我愿意”,就三个字,干脆利落,无处可藏。不用从句来修饰,也不用冠冕堂皇地说“我们”来推脱个人的责任,就说我承诺要这样做。
很多含糊陷阱的根源就在于想推脱逃避。如果什么都不想说,你会设法用很多词说一通废话。读者会识破这点,也就不再费劲去找什么意义了。
美化枯燥生活:迈阿密应收账款
追求含糊还有第三个动机,那就是商界的傻瓜们不管具体做什么工作,都一直坚持不懈地想给自己这份赖以谋生的活涂上一层传奇色彩。商界在所有这种渲染下不再去谈论工作了,而是容许那些傻瓜摆出一副秘密特工或橄榄球四分卫四分卫,橄榄球赛中的一个位置,通常是进攻组的领袖。
谈到职业,世上基本可分成两类人。一类可以在鸡尾酒会上谈谈自己做哪行,不消说肯定会被团团围住,人们都想了解一下内情究竟怎样。如果你是国际间谍、演员或是体育明星,你的工作真是“酷”(从事职业研究的博士是这么说的)。
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工作跟名气的关系不大。我们收发邮件、下载附件、保存起来、读读编编,有时还归档或复印,这样就丢不了。我们再发给其他人,他们改改格式,再发给另外的人。这些材料会储存一段时间,然后又找出来,到处摘点凑成篇幅更长的文件,这就成了我们说的“智力资产”(因为我们不想说这些是“大文件”)。
我们在加拿大当咨询师的一位朋友艾薇儿?戴尔说得一针见血:商界无聊得很,所以还没看到有哪部电视剧以“迈阿密应收账款”为题材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迈阿密风云》风靡全美,情节围绕暴力、枪械、毒品,扣人心弦。故文中说“迈阿密应收账款”这样枯燥的题材不会被拍成电视。——译者注。她的观点不难理解。但我们还是试着用下面这段体现一下:
棕榈树在办公大楼光洁的玻璃前摇曳。一个帅哥皮肤晒得黝黑,穿着价格不菲的西装,把法拉利车的钥匙交给门童,风一样刮进办公室。他冲那位超模眨了眨眼,然后打开了PPT文档(那位超模是在为《体育画报》拍泳装版照片的间隙临时过来做接待员)。
他点开PPT文档里的“内容提示向导”,但之后——轰一声——一扇窗户炸开(好吧,原谅我们吧),是电脑屏幕上的一个窗口跳了出来,通知有新邮件。要抉择了,是打开Outlook看邮件,还是继续给PPT选择色彩方案?什么都不管了直接拨语音信箱吗?还是冲到大厅的咖啡间,去释放一下压力?
不,还是拨语音信箱吧。他左右转动着椅子,优雅地按了按免提电话,滑动手指按下那个写着“语音信箱”的高科技按钮。史蒂夫?斯达德理扫视了一下四周,确定没人,便输入了个人密码。话筒里传来一个疲惫的声音:转发中。之后是个无精打采的声音:转发中。再之后是疲倦的一声:代表吉姆?迪沃斯转发中。之后传来口气严厉的一个声音:公司沟通。之后,是傲慢的一声:“我是吉姆?迪沃斯。”。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1章 商业用语像迷雾(3)
气氛越来越紧张,最终吉姆?迪沃斯把炸弹投了下来:我代表董事会执行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和其他你们或许在公司年报中已看到照片的高管,很高兴地宣布,我们的“联合劝募”活动比上一年筹款额提高了4%。
(这时广告闪进)
即使文笔最棒的编剧(跟上面这位没什么关系),要是根据商界一个普通上班族的日常生活来写部作品,恐怕很难找到买主。这种不自信是商界人变成商界傻瓜的另一个原因。我们都想当明星。所以这种商界怪癖(就象吉姆?迪沃斯一样说话让人崩溃)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同摆酷的心理有关。
在你举白旗,把灵魂出卖给那些傻瓜之前,先想想吧,如果你能避开含糊陷阱,能说话不带术语,避免废话连篇,也不含糊其辞,那才能使你成为明星。要首先为听众着想,去传达信息而不是总想着怎么说更动人;做出承诺时坚定而明确,而不是像通常商务中那样反复无常;接受你的工作而不是总想着用它摆酷。
在星巴克里做实验
到这你可能会琢磨,到底值不值得啊。大家讲话都含含糊糊,要改掉非下大力气不行。真那么重要吗?
我们决定做个实验。2003年8月,我们在亚特兰大选了一家星巴克来研究语言含糊对人们的影响。方法很简单,我们把两篇出自真实公司的文章拿给一些普通顾客看。一篇用词直白,另一篇是典型的商务腔——全是废话(两篇文章中公司名都隐去了)。然后我们让这些受访者从列出的30个心理特征(正面和负面特征各占一半)中来分别选出与两家公司相联系的词语。
我们一杯接一杯地喝咖啡,都够托浮起哥斯达黎加的经济了。尘埃落定,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1。废话有废话的气味,但可不是香奈儿5号的气味。
不算意外,星巴克的主顾们并不喜欢那篇讲废话的文章。他们给那段文章分派了四个特点,其中有两个是“令人厌恶”和“无礼”。这说得通,因为如果有人冲你讲废话,这不难想到作者或说话人既可恶又无礼。有点意外的是,被调查者还把其他负面特点同废话联系起来,包括“固执”和“不可信赖”。15个正面特点中没有一个被联系到讲废话的文章上。
2。语言直白得到赞誉多——甚至可能有些夸大。
另一个样本的遭遇要好很多,讲话直白被赋予五个正面特点:讨人喜欢、有活力、友好、鼓舞人心、富有激情。跟讲废话的文章相反,15个负面特点没有一个被联系到语言直白的文章上。
这个小故事说明人们喜欢有话直说的人,这点至关重要。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列文(Robert Levine)在其著作《说服的力量》(The Power of Persuasion)一书中写道:
在人际交流中,有一个因素如果你能把握,会比其他方面更有影响力……那就是受人喜欢。我称之为魔力弹,因为如果听众喜欢你,其他事你都做错了也不要紧。如果不喜欢你,你样样都做对了也没有用。
3。大词出力不讨好
商界的人动用50%的字去表达5%的观点还有一个原因,他们觉得用词简单了会显得自己知识水平不够高。因此才说“发起项目行动计划”,而不说“开始着手吧”。我们怕直白的语言可能会显得自己笨头笨脑。
我们的研究表明恰恰相反。“知识水平高”和“受过良好教育”包含在我们研究的30个特点中。星巴克的研究结果表明,从统计学角度看,语言直白的文章和废话满篇的文章在这两个特点上没有区别——啰嗦再多也是白费力气,这表明只有作者本人在孤芳自赏。
回到原来的问题。说话直白会有影响吗?毫无疑问,而且它的影响方式比我们多数人想到的更复杂。你的听众,那些每天光临星巴克的人,不喜欢废话。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废话就会对讲废话的人或公司产生先入为主的负面印象。当他们看到直白的文字,会觉得写文章的人也很不错。
结论就是:废话连篇会蚕食掉你的个人资本,而有话直说则会带来额外收益。
投资要明智,如专栏1—2和专栏1—3所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2章 精英用词最愚蠢(1)
假如你在20世纪60年代是特工,可以驾着特制的汽车,借尾管排出的烟雾溜之大吉。假如你没干过这行,或没赶上那个年代,对引诱热辣的敌方美女间谍也并不在意,那只需找辆20世纪80年代大众柴油车或通用汽车,猛踩油门也能装装放烟幕的感觉。
但商界的傻瓜们有他们独树一帜的烟幕弹。如果有人觉察他们难胜其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抛出些诘屈聱牙的言论来脱身,而且似乎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按理说是最精明的)更是个中高手。所有那些看似高深、貌似聪明的词语,效果同预期恰恰相反——让说话人显得蠢上加蠢。
听众很清楚商界傻瓜们何时在放烟幕。当听众听得一片茫然,不管你在说什么都再也没必要专心听时,他们就有空来想想这“不知所云”到底是谁的错。
当然是你的错。
滥用专业术语是问题所在
行话给“含糊陷阱”奠定了基石,问题并不在于“专业术语”本身——只要使用得当——很大程度上与说话人的意图有关。各行各业,甚至职业保龄球都有一套圈内术语,行家们借此言简意赅地表达他们的才智。
假设你置身于一个集邮家的聚会,有个看似特别无聊的人开始大谈“Z格底”和“倒置的珍妮”,在集邮家的聚会里不知所云就是你的不对了。真正的行家在真正的专业场合要操起行话,因为行家理所当然认为在场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倒置的珍妮”。(不是一种新流行的鸡尾酒,更不是《*圣典》里的体位。而是一种稀有的美国1918年发行的航空邮票,由于印刷错误,邮票上“柯蒂斯?珍妮”教练机的图案上下颠倒了。)
真正的行话——地道行家间使用的专业术语——并不要紧,滥用行话才是问题所在。
含糊陷阱在很多商务交流中,尤其涉及一些并不广为人知的话题,如战略或者技术利益等,真正的专业实力不仅难得而且价格不菲,因此很多商人弄虚作假冒充专业,使用行话是最廉价的方法。听者憎恨行话,观者避之不及。下面这个来自软件公司Platform Planning的网站的例子并不鲜见。
Platform Symphony为业内领先的企业级软件,将计算密集型应用服务和流程分布于现有的异构IT资源中,并使之虚拟化,创造出可共享、可扩充、可容错的基础设施,从而提供更快捷、更可靠、成本更低的应用服务。
很明显,他们诉求在于要购买异构、容错、企业级软件的冲动型顾客。
用一串词藻生造一个战略
行话的作用并不仅在于大词小用,有时根本就是大词空用。比如商业傻瓜们发现没有一个切实的战略时,他们可以用一串辞藻生造出一个战略。既然很多别的公司都这样做,没人会真正注意。当然,这正是症结所在。
以下内容节选自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份内部备忘录,由其前任CEO道格拉斯?达夫特向员工发布。
……即将把资源投向公司业务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要摒除运营中的繁琐流程,提高效率。随着我们日益高效、出新和敏锐,我们会加强同客户的关系。我相信,你们会领略到,通过更好的“走向市场”的战略,一体化将促使我们在北美市场取得更大进展,造福客户、员工和整个体系。通过精简业务结构专注于(选定的)渠道,会更有利于客户同我们进行业务往来……
绝妙好文。这段话的巨大启示在于它能用于任何一家公司,可口可乐、杜邦保险、辉瑞药业或者巴博渔具。
第2章 精英用词最愚蠢(2)
无话可说时,用行话是最佳办法。
最傻的行话是怎样炼成的
要传达坏消息时,行话成了商界傻瓜们最大的盟友。商界在发布坏消息时总是格外费劲,常用一层又一层的烂泥来裹住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华纳音乐集团(Warner Music Group)CEO小埃德加?布朗夫曼(Edgar Bronfman)在宣布公司全球裁员20%的备忘录中,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今天我们要宣布一系列必要的重组方案,这对于华纳音乐集团的未来至关重要……近几个月来,在公司高层密切合作下,根据对公司需求和运营各方面细致详尽的分析,我们制定了这些措施。尽快做出必要的改变极为重要,这样华纳能够开始以更大的力量和信心向前迈进,成为一个更具竞争力、更灵活、更高效的公司。
噢,是的,而我们要裁员20%。问题在于,不管后面要说什么,这些拐弯抹角的空话都削弱了其可信度。如果前几勺尝起来像牛肉,那么别指望听众会以为后面的菜是牛排大餐。
虚荣是行话的帮凶
第一宗罪就是虚荣作怪——而行话这个帮凶万事俱备。有些公司,还有那些占据其位的傻瓜们,似乎就是不能靠自己的能力说话,所以就不停粉饰、绕圈子、左添右加,最后看起来活像那些手术整形过度的可怜傻瓜。
在埃森哲公司(Accenture)的年报中我们读到下面的文字,用以描述公司是如何实现了“市场差异化”:
我们尽力发挥精深的行业、流程和技术专业技能,以及无与伦比的规模优势和复杂的变革能力。
我们无缝式整合贯穿企业转型完整生命周期的咨询和业务外包能力。
我们利用公司专利资产和全球交付网络来保证质量、速度和更低的成本。
我们不清楚埃森哲公司在照一面什么样的镜子,他们真觉得这样说让自己看起来很优秀吗?甩掉那些粉饰的文字,还事实一个得见天日的机会吧。
废话鉴定指南
我们前面提到的“废话阻击器”软件带有一个包含350个词的词典,这些词都够得上是行话中的废话。很显然,编辑这么多废话词汇是件危险性高、科学性强的工作。请注意,该工作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实施,他们对于处理和识别废话有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建议任何效仿者都应小心谨慎,不要冒险。另外也建议您备好一双齐膝的橡胶靴。
不管怎样,为使“废话阻击器”软件的这本词典内容更丰富,我们以“装腔作势废话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