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石油真相-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约翰·恩格勒的文章给还处在“我国制造业明年有望冠全球”的幻觉中陶醉的我们好好的泼了一盆冷水,让我们能够冷静下来思考我们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把全球化产业列车中的生产加工制造链节比喻成做饭的话,那么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为做好这顿饭而大兴“厨房”的阶段。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我们国家就像个傻大姐一样,都不看看做这顿饭的米有没有准备好,就风风火火地要去建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厨房,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建好厨房之后才发现原来没有米。几乎不留余地的大肆兴建产业设备,为我国带来了难以预想的困难。因为找不到“米”,使得很多“厨房”闲置,在产业设备的投入上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同时,由于“厨房”规模的巨大,占用了大量的资金,根本没有办法轻易转产,再加上发达国家一方的订单要求,彻底把我们“箍死”在当中,骑虎难下。于是,遭到一些资源出口国家和阵营的狙击便也成了常事。而那些本应在大兴土木建造厨房之前提出产业规划的专家们,在厨房兴建前和兴建中什么都不说,只等到要做“无米之炊”时才一个个跑出来充当事后诸葛亮。真不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只知道活生生把可行性研究报告做成可批性研究报告。
  由于我们在全球化制造产业列车中所处的位置,使我们只能完全被动地服从车头。2008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价格涨幅达到了惊人的,艰难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
  在钢铁石油等资源产业领域有效的宏观监管和调控缺乏力度将使我国资源产业的发展付出高昂的学费。现在是到了应该做长期规划思考的时候了。
   。 想看书来

第一节 凭什么你有石油定价权?(1)
一、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所代表的资源供应国有定价权吗?
  1960年9月10日,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为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维护石油收入,派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商议成立一个协调机构,以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石油利益的国际组织。9月1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正式宣告成立,之后成员国由5个增加到13个,组织总部于1965年起设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成员国有: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和尼日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分别于1992年和1996年退出该组织,前不久印度尼西亚也宣布了退出的消息。
  跟据欧佩克的法令,其成立的目的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和价格,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并藉撇除有害和不必要的价格波动,策划出不同的方法来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稳定;给予产油国适度的尊重和必不可少而稳定的收入;给予石油消费国有效、经济而稳定的供应;并给予石油工业投资者公平的回报。
  1970年至1973年间,全球的石油需求快速增长,而增长的那部分需求主要由欧佩克来满足,这使欧佩克国家在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大为增长。1973年10月,波斯湾六国(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单方面将其原油标价从每桶美元提高到每桶美元,12月再度提高到每桶美元。可以说,当时的欧佩克一手掌控了石油定价权。
  然而,高油价却刺激了非欧佩克国家的原油生产。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在1975年至1985年间,非欧佩克国家在石油市场上的份额从48%上升到71%。这段时间,墨西哥、欧洲的北海地区以及当时的苏联,原油产量出现了明显上升。而同期,欧佩克国家在国际原油市场的份额从52%下降到了约30%。
  平均各个时期来看,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原油产量在全球原油产量中的占比为60%。2007年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原油产量占全球的63%左右。从产量上看,非欧佩克产油国已经远远超过欧佩克国家。
  随着产量比重的下降,欧佩克国家对于油价的控制能力越来越明显的被削弱了。因为产销全球40%的原油而拥有定价权已经成为过去时。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现今世界对油价飙升的承受力明显增强了,欧佩克对油价的控制能力也明显变弱了。2007年9月,在油价上升最快的时期,欧佩克宣布将每天的生产配额提高50万桶,但这一决定对油价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那之后,油价继续升高。
  而在1975年,经过多次谈判后在欧佩克和美国之间达成的只用美元对石油进行定价的协议,更是使欧佩克对于石油的定价能力大大降低。只这一点,就几乎是将石油定价权拱手相让给了美国。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源消费国,通过国际金融投机的操纵,使之成为买方市场,尤其是在建立国际期货市场后,资源定价权由资源生产国转移到资源消费国。正因如此,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大宗商品价格都由发达国家主导甚至直接决定,国际石油价格也主要由期货市场的交易价格主导。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双方在签订供货合同时,通常只是确定某种计价公式,计价公式中的基准价格一般与石油期货市场上的石油价格直接相连,即国际油价的定价方式是间接的,期货价格通过计价公式直接影响现货价格。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这两大市场属于美英两国的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控制的金融资本在石油市场翻云覆雨,获取巨额投机利润,对国际油价的影响越来越大,超过了欧佩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节 凭什么你有石油定价权?(2)
而其他的资源供应国,如加拿大、墨西哥,由于以供应美国为主,就更没有定价权可言。巴西的产量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但它做为美国的“后花园”,最方便的出口地是美国,定价权问题干脆就不是问题。俄罗斯在努力争取石油的定价权。
  如此这般,占全世界石油供应绝对大比重的资源供应国已经丧失了石油的定价权。
  二、产业集中度会带来定价权吗?
  大卖家没有定价权了,那么,石油的定价权就由资源生产国转移到资源消费国了吗?
  中国是目前世界石油资源消费的第二大国,中国的石油消费是通过制造加工业的迅猛发展被带动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使中国的产业集中度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了大规模的石油消耗。然而为了满足这样的消耗所产生的足够的采购量却没有为我们带来定价权。除了短期的需求,长线市场的潜力对于拥有定价权也没有什么影响。若将石油资源比做是“米”,将大规模的产业设施比做“厨房”,那么,我们目前就是在没有米的情况下大兴厨房,并盲目的低科技含量的试图扩大产业厨房的产能,我们已经走进了产业集中的误区。
  2008年6月,和石油十分相似的铁矿石资源的价格定价谈判以矿块溢价的结果告终,让所有人惊呼错愕,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由于误入产业集中度误区给我国造成的严重影响。
  全球铁矿石价格是基于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与其购买方商定的合约价格确定的。资料显示,当前国际铁矿石谈判机制始于1981年,至今已有27年历史。形成了严格的谈判体系。规则约定每年第四季度开始,由世界主流铁矿石供应商与他们的主要客户进行谈判,决定下一年度铁矿石价格(离岸价格),任何一家矿山与钢厂达成协议,则其他各家谈判均接受此结果。谈判分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市场交易额占全球50%。2004年起,宝钢作为中国钢铁业的代表,开始参与亚洲铁矿石价格谈判。谈判是三对三格局,供方有澳大利亚BHP(必和必拓公司)、哈默斯利和巴西淡水河谷,需方有中国宝钢、新日本制铁公司和欧洲阿塞洛公司。
  2003年底,宝钢开始参与国际定价谈判,但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接受了新日铁公司的谈判结果:价格涨幅。
  2005年,国际铁矿石价格暴涨,中国钢铁企业为此多付出200亿到300亿元人民币的进口成本。
  2006年的铁矿石谈判是从2005年10月24日开始的,经历7个月最终达成协议,19%的涨价幅度仍高于市场预测,这是2006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成本增加了70亿到80亿元人民币。(当时国际三大铁矿石企业强悍宣布铁矿石提价19%时,我国钢铁业用及其愤慨的情绪来公开质疑和反对国际巨头们违反国际游戏规则,并威胁将停止进口,但最终还是最后签约。)
  2007年的铁矿石谈判是2006年11月开始的。由于中国钢铁企业走向联合,中国企业首度取得首发定价权。12月22日,代表我国钢铁业的宝钢集团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7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达成一致,铁矿石价格上涨。
  早在2008年4月7日,花旗集团称,世界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和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矿业集团2008年也许会成功地使铁矿石合同上涨85%,煤炭价格也可能提高,煤炭价格也能提高。花旗集团驻悉尼的分析师艾伦·希普和亚历克斯·汤克斯在一份报告上说,此次提价幅度高于此前预计的65%,其中包括所谓的“运费补偿”,这是因为中国和日本买家把铁矿石从澳大利亚运回的成本低于从巴西运回的成本。花旗集团预计下一年还将提价30%。
  根据“我的钢铁”资讯机构的测算,澳大利亚粉矿协议价上涨将使中国钢厂采购成本每吨比上一年增加美元,比按巴西南部粉矿65%的涨幅每吨多支出美元;冶炼一吨生铁的成本相应增加65美元,比按巴西南部粉矿65%的涨幅每吨多支出12美元。
  此次最大的失败在于力拓争得了高于巴西矿的涨价幅度。这对于过去长期以来铁矿石三巨头统一涨价幅度的惯例是一个突破,这对2009年的中国与巴西的铁矿石谈判将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
  为什么这次这么难?
  中国对进口矿的依赖程度高达40%,2004财年必和必拓对华出口铁矿石只占其总量的32%这一比例如今已超过50%。
  目前世界铁矿石三大巨头占世界铁矿石供应的75%以上,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而中国钢铁业集中度非常低,前10大钢铁业仅占全国产量的34%,议价能力非常悬殊。
  从2003年开始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亿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2004年达到了亿吨,到了2007年达到亿吨,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铁矿石进口量逐年增加的同时,国际铁矿石价格也在大幅攀升。从2003年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几十美元一吨,到2007年进口铁矿石到岸价已超过190美元一吨。比5年前长了近400%。
  中国钢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对外依赖度超过50%。2007年中国实际进口铁矿石亿吨,同比增长了。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过高,需求量过大,是谈判被动的首要原因。
  顽童在中央电视台二套《对话》栏目的铁矿石谈判专题节目中曾经提出,如果钢铁降价我们怎么办的问题。不幸的是,这一次价格趋势又一次被顽童言中,钢铁产品和铁矿石在金融海啸中大幅降价,中国现有的五亿六千万吨的炼钢大厨房可以炒出铁板牛柳吗?
  盲目增加产业集中度的方式根本无益于博弈资源的定价权。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业务只由阿美集团独家垄断,产业集中度可谓最高,但沙特一样对石油交易市场没有定价权。
  三、有钱就能有定价权吗?
  截止到2008年10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万亿美元,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够有钱了吧。再加上2007年亿吨的巨大进口量,可是别说石油定价权,我们在石油定价上连话语权都没有。
  

第二节 超级经济SuperEconomy体系下石油定价权的支撑(1)
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超级大国SuperPower的概念,却忽略了与之息息相关的顽童要就此明确提出的超级经济体系SuperEconomy的概念。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元取代英镑在世界经济中坐上头把交椅,成为国际贸易的核心,在和石油的计价挂钩之后,美国更是毫无疑问地掌控了石油的定价权。那么,究竟美国是以什么成为了人们口中称道的超级大国?又是凭什么掌控石油定价权的呢?
  人们通常把美国称为超级大国,顽童认为,“超级大国”的地位是建立在美国的SuperEconomy“超级经济体系”的基础上的,而这个超级经济体系对于油价定价的支撑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金融信用体制支持美元为计价货币
  美国的金融信用体制与美国印钞机制或叫美元造币发行机制紧密相连。美国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在全世界范围内创建了一种独特的美元印钞机制。这个机制是通过战争和流血换来的在全世界的金融领域的主导权实现的。通过与黄金挂钩,美元成为了世界贸易的核心货币。由此一来,美国建立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信用体制,通过大量的输出其金融衍生产品,又将这一体制不断的强化。上世纪七十年代尼克松总统结束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美元仍然是世界贸易和石油粮食等资源产品的核心计价货币。
  二、支付结算体制
  正是由于美元的核心地位使欧佩克国家在不得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的1975年与美国间达成了只使用美元做为石油定价的协议,于是,美元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世界石油贸易主要的支付结算货币。美国通过美元支付结算体制掌控了石油定价权。
  三、计价计量体制
  通常在公众和媒体谈到油价突破多少美元时,主要就是指的都是WTI的价格。WTI(WEST TEXAS INTERMEDIUM)指的是美国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在纽约期交所,原油期货就是以WTI为基准油进行交易的。所有在美国生产或销往美国的原油,在计价时都以轻质低硫的WTI作为基准油。
  由于美国超级的原油买家实力,加上纽约期交所本身的影响力,以WTI为基准油的原油期货交易,就成为全球商品期货品种中成交量的龙头。
  除了WTI之外,同样是轻质低硫的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也成为世界石油交易的基准之一。1988年6月23日,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推出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包括西北欧、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也门等国家和地区,均以此为基准,由于这一期货合约满足了石油工业的需求,被认为是“高度灵活的规避风险及进行交易的工具”,也跻身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三大基准。伦敦因此成为国际原油期货交易中心之一。布伦特原油期货及现货市场所构成的布伦特原油定价体系,最多时竟涵盖了世界原油交易量的80%,即使在纽约原油价格日益重要的今天,全球仍有约65%的原油交易量,是以北海布伦特原油为基准油作价。
  但是由于美元的关系,虽然在交易量上,BRENT要高于WTI,其影响力依然不及WTI。
  然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WTI的不可输出性。WTI只有在美国才有,并且国会规定不可以出口WTI,所以WTI的实货国际交易是不可操作的。
  中国曾经拥有过定价权,也曾经拥有掌握定价权的机会。曾几何时,东南亚地区所有的石油产品的定价权在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