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家舰队-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王出班道:“禀父皇,四弟正在路上,当在今晚进京。”  

  “嗨——,怎么军务这样繁忙吗?连早日回京跟朕聊一聊的空闲都没有吗?朕老了,就想和你们多说说话啊。”人之老矣,思子心切。  

  众子齐唰唰跪倒在地,连道:“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肃王在后面听父皇说出这样令人感动的话,一时激动,竟唏嘘起来。众儿子看他哭,也不甘示弱都掩面哭泣起来,生怕自己落了后。  

  这是秦王跪爬两步道:“樉儿这次再也不回去了,留在京师陪伴父皇。”  

  朱元璋冷眼看着儿子们的表现,真是没有一个应心之人。男子汉大丈夫,当以天下为重,老爹说了这样一句话,就不去戍边了,那还怎么治理国家?这回你想去,老子也不让你去了。他不耐烦的道:“罢了罢了,朕还没有死,嚎个球?”  

  众子听了,哭声戛然而止。  

  这时朱元璋又道:“我把允炆立为皇太孙,你们有何想法吗?”  

  有什么想法?有想法也不敢提呀?老爷子端坐在上面,他的话你有意见,这不是找死吗?

  但是,所有皇子心中又都有意见,只是不说罢了。其中有拥护二皇子朱樉的,有拥护四皇子朱棣的,儿子们中间也分为两派。还有一个宁王属于特例,他谁也不支持,只在一边做井上观。  

  秦王道:“启禀父皇,皇太孙允炆为我等侄儿,自当全力扶持,共襄我大明基业。”  

  朱元璋心说:“哼,你那点花花肠子,老子早就看清了,锦衣卫把你觊觎皇位的事儿早就告诉老子了。”他微微一笑,道:“是么?”  

  “儿臣句句肺腑,字字真言。”秦王低着头,心里说,看来老家伙莫不是怀疑自己了?  朱元璋从丹墀之上站起来,过来扶起秦王,然后示意众王起身,道:“你们下去吧,朕想歇歇啦。”  

  朱棣没在身边,他甚至连话都懒得说。  

  众皇子只得颔首告退。  

  …………  

  皇孙朱允炆所在的东宫之内,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以及世袭魏国公徐辉祖三人陪他围坐在一张八仙桌边,朱允炆怀中抱着一只温顺的白猫,白猫看样子已经睡着了,蜷成一个圆球状,身上的长毛儿随着它的呼吸一起一落。  

  明朝有很多怪事,齐泰是一个文人,却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其实,这又与朱元璋的一贯做法吻合,他就是要把天下有能力的将军司令全部干掉,然后由一群无能之人盘踞高位,这样就会对他朱明皇朝的威胁大大减少。于是在这样的奇诡体制下,一批文人做了将军,一批将军做了地方行政长官,正所谓张飞绣花,孔明抗刀。

  “公等认为后日大典之时,众王叔将如何行动?太学院之事没有成功,分土裂疆效果亦是不甚理想,只怕这两件事被诸王知道后,会打草惊蛇呢。倘若行为过激,气坏了爷爷,那可就不好了。不如后日我坚辞不受,公等以为如何?”

  “殿下,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齐泰看看黄子澄和徐辉祖还有朱允炆,接着压低声音道:“此时皇上立储皇太孙一事本就心意不坚,群王觊觎皇位已久,倘若殿下再稍加推拒,怕会有人兴风作浪,推举秦王或者燕王为储,届时皇上再有迟疑,恐生大变啊。”  

  徐辉祖在一边应和道:“殿下万万不可,殿下以仁孝闻于天下,此举虽说能够彰显殿下的仁义,但是对天下却是不仁之举。若皇位被燕王传继,天下生灵恐再遭苛政。真要是那样,岂不是对天下万千子民不仁?皇上立储太孙,已经传檄天下,殿下若有推拒,岂不是对皇上不孝?此等不仁不孝之事万万不能做。”徐辉祖说的话很有道理,几个人无不点头称是。  

  朱允炆道:“这样说来,我便不能推辞了?”  

  “不能推辞!”三个爱臣异口同声的答道。  

  “可是诸王在各地驻扎日久,已经盘踞各方。只怕日后皇上百年,我继位之后,会尾大不掉啊。”朱允炆划拉着白猫身上的长尾巴,表示着自己的担心。  

  太常卿黄子澄捋捋胸前的几根黄须道:“殿下不必担心,其因有三:一者,诸王叛乱,出师不正。殿下登基之后,只要心怀天下百姓,以仁治国,则必会天下归心,倘有人作乱,天下必会人人得而诛之,此所谓人心向背。二者,皇帝囊括天下大军数百万,诸王只得一隅,他们若果真作乱,岂非螳臂当车?三者,先汉之时有景帝削藩之策,待殿下龙登九五,自然也可以推行此策,逐步削权,使各王之权力日减,等他们稍有异动,皇上自可率大军横扫无敌,犹如猫之戏鼠,虎之搏羊,何惧之有?”  

  朱允炆听了,虽然是旧话重提,也是心中泰然许多。  

  这时徐辉祖说话了:“我不同意黄大人的看法,我们应该提早动手才是正理,等各王的翅膀硬了,再想治理,恐怕很难。依我看,秦王不足为惧,皇上诸子之中,只有我的妹夫燕王最为厉害。此人领兵打仗,十分厉害,如果把他这个隐患早日根除,则天下必会太平无事。”  大家听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哪里有小舅子帮别人对付自己亲姐夫的?  

  其实,有时候很复杂的事,想起来有很简单。男人活着为什么?为的是权势!徐辉祖世袭魏国公,按理说权势已经是不小,但是所谓人心不足,他不想总站在父亲——大帅徐达和妹妹——燕王妃的阴影之下,他要建功立业,他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功勋。但是如果他帮着朱棣打下天下,人们还会说他是皇上的大舅哥。所以他选择了名正言顺的朱允炆,可是他也自此走向了失败,日后若不是有他的姐姐,恐怕连小命也得搭在了皇朝的倾轧之中。  

  黄子澄道:“不知徐将军有何打算?”  “

  “我们摆一场鸿门宴,邀燕王入东宫赴宴,然后可使三百刀斧手埋伏在两边,待我一声令下,立即擒了,对外便称燕王大闹东宫,妄图杀害皇太孙。然后禀报皇上,自此削其兵权,给他一个名义上的王位,幽禁在南京城,还怕他日后作乱不成?”他倒还算不够狠,没有出主意一刀剁了朱棣。  

  “不可,不可,这样岂不是要陷我于不敬不孝之地?”朱允炆欣赏得看了看徐辉祖,假意否决。  

  沉静片刻之后,兵部尚书齐泰起身踱到大厅之内,跪倒在地,叩首道:“殿下,徐将军此计甚妙,只要我们给燕王按上一个罪名,不怕他不俯首。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臣以为,完全可以这样做。”说话的时候他压低了声音,几个人把耳朵都凑到了小皇孙朱允炆身前。  

  最后,朱允炆叹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你们就去办吧,但是一定切记,万勿走漏风声。”

  “既如此,臣等告退。”黄子澄率众人躬身告退。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幕 鸿门宴
第三幕 鸿门宴

  一百多匹骏马,穿过夜幕,从南京城东的朝阳门,进入帝都南京,贴着城墙往南再走一程,来到了宫城南门洪武门前。宫廷侍卫看到打着火把的来人,立即迎了过来。牵马的牵马,进去报告的报告。朱能还有郑寅等人飞身下马,把马缰交给侍卫,出示腰牌之后,随着燕王和平宁公主,往宫城之内走去。

  所有的侍卫被安置在洪武门翁城内的馆驿里,不准进入皇宫内院。  

  明朝为所有驻扎各地的王子,在皇城内每人保留了一座宅邸,作为“王府”。燕王在皇城内也有燕王府一座,与众王府街坊而居。

  因为一路风尘没有洗尽,所以朱棣没有先去晋见皇帝,而是先去了燕王王府,准备次日早朝再去见驾。平宁公主则回自己的宅邸去了。

  次日,燕王进宫朝觐奉天殿。

  奉天殿作为明朝初期的金銮殿,是皇帝的办公场所,早朝一般就在这里。  

  朱元璋此时走下丹墀玉阶,来到了朱棣面前,亲手扶起朱棣,上下左右打量着这个英武的儿子。有时候他也纳闷,自己的其他儿子长得都不是很英俊,为什么朱棣就这般的俊朗呢?说不是自己的儿子吧,打死也不相信,马皇后一直在身边,贤淑有仪,怎么会有红杏出墙之事呢?再说了,如果说朱棣是外人之子,那么平宁公主朱柠长得那么漂亮,又怎么解释呢?要知道其他公主俱是像足了冬瓜,即便自己这个当亲爹的,多看一眼也觉得恶心。

  总结一切,只能说是苍天有眼,老子有福,不知道前世修了几辈子阴德,赐给老子这样一对人中龙凤。  

  “棣儿,你来了。”  

  “父皇,儿臣来晚了。儿臣为您带来了两株辽东千年人参,据说已经尽得日月之精华,服用后能返老还童,益寿延年呢。”朱棣对父亲亲热的道。  

  此时辽王朱植,在一边脸红耳赤,若说人参,他的境内最多,而他自己倒也有几棵,但是比燕王的成色却差了很多。再者自己究竟是没有想到给父皇送些礼物,本来以为只是参加立储仪式,又不是父皇的生辰,哪里还想到要送礼来着。  

  朱元璋的猪腰子脸上,绽出了腰花般的笑容,道:“棣儿,平定蒙古旧部的事情怎么样了?”  

  “自从去年收捕阿失里以后,平静了将近一年有余了。”朱棣答道。

  这时朱允炆起身也来给朱棣问好,朱棣先是施礼,然后拉住皇太孙的双手一脸真诚的道:“允炆啊,来的时候,你婶娘特地嘱咐给你带了一些礼物,有冬衣,冬靴,还有一些应时应景的东西。一者略表我们对你的祝贺,二者,你父亲英年早逝,我们这些做叔叔的也要惦记你不是。”  

  朱允炆听了,心中猛然感到一股暖流,还说四叔对我有异心,这哪里像有异心的样子?

  当即鞠躬道:“谢谢四王叔,还请告诉婶娘,侄儿多多谢她挂心。”  

  “哈哈哈,棣儿,看到你们能如此扶助允炆,朕也就放心了。好好好,明日大会之事,礼部已经拟定了折子,你们几个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动?”朱元璋边说边回到了自己的龙椅上,并吩咐身后的太监把一本折子送至诸王手中传看。  

  有一炷香的功夫,大家传看完毕,只见折子上从大典的开始到结束,从司礼到各国来宾,从皇帝到臣民的每一步,从各种礼炮到祭器等等,事无巨细,一一列示,想改都无从下手。因为只要改动一小步,就要改动全局。  

  退朝之后,朱允炆踟蹰良久,终是来到朱棣面前:“四叔,侄儿知您舟车劳顿,特备薄酒洗尘,不知能否过府一叙?”

  “哈哈,那是当然,哪有不到之理?我等回去后,把礼物备齐,直接过去便是。”朱棣爽快的答应了,但是心中也是咯噔一下,他并不希望事情真的像预想的那样发展。

  …………

  太子府在皇城洪武门至午门中间,左面是宗人府,右面是六部总署,朱标死后,朱允炆正式成为太子府的主人。  

  朱棣带着一身宦官打扮的郑寅,还有朱能和十名随从,另外朱棣的同胞弟弟周王朱橚听说太孙宴请燕王,便过府对燕王道:“哥哥,此宴怕是宴无好宴啊!”  

  朱棣看到弟弟果然向着自己,心下十分欣慰,但仍然道:“贤弟莫怕,不会有事的,允炆是个好孩子,怎么会对我下手呢?你是多心了。”  

  “既然哥哥非要去,我也去讨杯酒喝,届时有事也好照应。”周王真诚道。于是周王便也跟了来。  

  太子府内也是张灯结彩,一片辉煌。大厅内,酒宴早已摆好,黄子澄、齐泰和朱棣的大舅子徐辉祖,成了主陪人员,此外并无他人。  

  进入太子府时,朱能等人被拦在了第一进大院,那里有十来个相熟的侍卫已经把酒温了,等着朱能。朱能本不想留下,但是却被迎接的太监婉拒不允继续进入。朱棣看了,爽朗道:“朱将军,你就在这喝酒吧。”既然还没有掰开面子,朱能和十名侍卫只得留在了外面,只有郑寅跟了进去。

  局面顿时紧张起来!

  朱棣等人进来后,众人一派寒暄,都说着官场上的话,你好我好他也好,反正是心里便有十把杀人的刀,也不会露出一个刀尖来。  

  分宾主落座,朱允炆几次请燕王上坐,燕王是坚决推辞,最后也就罢了。郑寅看着这些人礼节繁复,你推我让的,心说,看来这当官的,古今俱是一样,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啥样,谁也看不透,城府之深厚,恐怕迫击炮野战炮是打不穿的,非得用战斧导弹才行。  

  这时酒水菜肴川流而至,###起舞,笙歌伴奏,大家个个心怀鬼胎的对饮。酒至半酣,

  朱允炆对燕王道:“四叔,侄儿新近得一异人,此人会使魔法,变幻无穷,不知四叔想不想看?”  

  朱棣心说:当年鸿门宴不就是项庄舞剑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老子什么时候怕过人?就看看这家伙怎么耍法。当即笑道:“那还不快快有请?”  

  朱允炆拍掌两下,只见宫女尽退,上来一个番僧模样的人,此人黄发蓝睛,虽不似汉人模样,但是却操着一口流利的南方话。  

  他拱手道:“皇太孙殿下,燕王殿下,周王殿下,奴才为你们演上一出大变活人,助助酒兴,请众位王爷细细看了。”  

  说完,已有助手推上一座大炮。这大炮,早在宋时已经装备,领先欧洲数百年,可是后来为什么中国却落后了,着实令人匪夷所思。同时,一个黑衣侏儒,翻着跟头来到了大厅中间。  

  大家无不目不转睛的看着那个侏儒。郑寅此时心下已经料定,这幺蛾子就在这魔术师身上了。他紧张的看看周围,发现没有异样,但还是把手悄悄放进了专门在衣服上缝制的口袋里面,悄悄打开了冲锋枪的保险。  

  侏儒耍了几个鬼脸,逗得大家狂笑不止,之后便一个后空翻,竟笔直的钻入了炮筒之中。  

  魔术师装模作样对着炮筒喊了一声,里面的侏儒当即答应,大家又是一片欢笑。  

  魔术师点燃了炮捻儿,炮口正对着黄子澄,听着炮捻嗤嗤作响,黄子澄也不知朱允炆葫芦里买的什么药,神色也十分紧张。  

  突然魔术师猛踹了一脚炮筒,炮筒竟像陀螺般滴溜溜旋转起来。众人看了无不目瞪口呆,当炮筒转向自己,无不是掩面惊叫。即便是周王也吓得啊啊直叫,只有朱棣面不改色,仍是正襟危坐,双眼冷冰冰的盯着炮筒的旋转。  

  “砰”的一声炸响,一阵浓烟过后,炮筒之中并未飞出人来,可是炮筒之内亦是没了人影儿,那侏儒去了哪里?  

  郑寅也被这亦真亦幻的表演迷住了,双眼目不转睛看着厅内的魔术师还有炮台。突然觉得身后一阵凉风,一条黑影倏地从身边飞了过去。  

  心说不好,果然见燕王身边蓦地多了一个人,正是那个侏儒。侏儒手中明晃晃竟是一把钢刀。  

  燕王只觉眼前刀影闪过,便已见到侏儒就在身边,并把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想必这不是贤侄的意思吧?”朱棣冷静的说道,他不能把路堵绝了,不然还怎么收场?就这三个人能从太子府冲出去?笑话!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就是皇位之争,没有办法,谁失败了,就意味着自己的子孙会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