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竞底-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的蒙牛股票,以便将危机造成的损失,转嫁给香港股民。
  一边高唱“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道德之歌,一边却将掺毒的奶制品销往市场,以维持公司业绩,维持股价高企,然后再悄悄地暗度陈仓,大幅抛售股票,疯狂聚敛财富,牛根生的举动真可谓“高明”。
  而最后当盖子揭开,蒙牛乳制品被查处含有三聚氰胺时,牛根生再以毫不知情的无辜者姿态,继续高喊“自己要全力承担责任”的道德口号。
  真是一连串漂亮的策划,只是民众的智商并不只有70而已,他们这回彻底看清了:
  牛根生的道德底线,就是没有道德!
  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并不适宜从事食品行业,因为食品是用来吃的,弄不好就是“人命关天”的事。
  案例:不搞贿赂,算不算一种道德底线
  在中国的法律中,行贿受贿是明确的违法犯罪,同时也是三令五申要严格禁止的,这显然是一条有威慑力的底线。但另一方面,在如战场般的商场,不花钱就办不了事,也是商人们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即另一类底线。
  商人们必须按行业内的潜规则花钱,甚至要琢磨如何多花钱、花好钱,但又要小心翼翼,不碰到另一条威严的法律底线。这使得中国大大小小的商人们,兴趣盎然地生活在处心积虑、如履薄冰之中,演出一场场钩心斗角的活闹剧。 。。

第二章三、底线类型(4)
没有人统计过,到底有多少比例的中国商人按潜规则花钱,因为这是最顶级的商业机密。但一件事颇有典型性:2003年10月,云南弥勒举行的一次企业家论坛上,主持人询问在座的数百位企业家:“谁敢说你们没行过贿?没有行过贿的请举手。”据当时在场的万科董事长王石记录:“在座的企业家们就开始你看我,我看你,过了一会儿,开始有人举手了,举手的姿势很缓慢,像做贼心虚似的。最后有五六位举手。我想在当时的氛围中,大家都默认:在多数新兴企业中,一定存在行贿,不行贿是不正常的。”
  王石的猜测显然是保守的,在中国不论新兴行业或传统行业,行贿早已是潜规则,企业在这方面只存在成本底线和风险底线,道德是不存在底线的。
  中国企业家在行贿的问题上,同样处于囚徒困境的竞底局面:
  甲乙两个企业的囚徒困境
  甲:行贿甲:不行贿乙:行贿乙按潜规则抢单,甲也按潜规则抢单乙获得订单,甲丢失订单乙:不行贿乙丢失订单,甲获得订单乙按公开规则抢单,甲也按公开规则抢单
  显然,不论乙的选择如何,对甲最有利的选择,都是“行贿”:如果乙不行贿,甲获得订单;即使乙行贿,甲依然有获得订单的可能性。这种理论模型反映到现实中,就是:
  1。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中国改革开放的头十年,大约有20万宗贪腐案件,第二个十年增加了一倍多,到第三个十年,才下滑到30万宗。
  2。国际透明组织发表的指数显示,中国的贪污指数已从1998年的52名增加到2008年的72名。
  3。世界银行的指标也显示,中国政府的反贪能力从1996年的削弱到2007年的。这项指数的最低值是,显示中国的贪腐有恶化迹象。
  显然,随着经济的增长,在行贿受贿方面的道德底线,已越降越低。
  什么时候,法律的底线才能和人们心中的道德底线,合二为一呢?
  这,也许需要国家和民众长久的共同努力。
  案例:《*》:汤唯突破底线,一脱成名终被封
  浙江女孩汤唯应奥斯卡金奖导演李安的邀请,出演《*》中的女主角,她的床上戏表现得非常激情,在这方面获得了极大成功,个人也有了更大的收益机会:
  在接拍《*》之前,汤唯的广告身价非常低,接拍一次平面、影视广告,使用两年,叫价只有区区5万元。而在《*》之后,汤唯的知名度迅速攀升。尤其在威尼斯电影节亮相后,更是以国际影星的身份,出现在世界影迷面前,因此,汤唯的身价水涨船高,以前5万元的广告费,陡然翻升到150万元人民币以上,暴涨30倍以上。
  可以说,《*》中,超级露骨的10分钟床上戏,将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尽管有很多女性曾经靠一脱成名,但汤唯的成功太有震撼性,也太接近普通人的生活了。因此,内地的演艺人员跃跃欲试,纷纷大胆放言自己“可以比汤唯更……”,渴望有机会走一把同样的竞底成功老路。
  但突破道德底线的榜样,毕竟是不能让人学习的。虽然中国引进的《*》剪掉了床上戏,但盗版碟还是让内地人了解到:汤唯为什么这样火爆。
  广电总局一看势头不对,毫不犹豫地下令对汤唯进行全面竞底:“所有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文艺、广告、直播等节目一律不得炒作与汤唯有关的任何事情。”

第二章三、底线类型(5)
李安和汤唯通过满足人们的窥私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终因偏离道德底线太远,而受到打压,这不能不说是一次相对失败的竞底。汤唯在公众面前消失,而一个月前刚以600万酬劳出任某化妆品代言人的广告,也被彻底取消,击穿道德底线的代价,不可谓不惨重。
  案例:一个国家的道德底线
  1840年,大英帝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是近代基督教文明国家的耻辱。
  尽管当时的英国基督徒反对对华鸦片贸易,但世俗化的国家的民众力量,最后还是压倒了宗教的道德底线,国会通过向中国开战的提案。
  而开战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利地向中国贩毒。
  鸦片战争显示出一个世俗化基督教文明国家,是如何击穿道德水准的底线。
  3。能力底线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于2008年6月退休, 53岁,身体健康,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华人首富李嘉诚在2008年已经80岁高龄,从未考虑过退休事宜,这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毋庸置疑,人的能力与生理极限和心理极限一样,也有其底线。
  对是否要把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东西方有着不同的观念:
  比尔?盖茨在能力未达到底线时退休,一是他已为微软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另一方面,除了微软的工作,他希望自己有一段人生,做其他喜欢做的事。
  而中国的竞底者们,却不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底线,不肯罢休。中国第一个击穿能力底线的著名竞底者,就是死于巡视途中的秦始皇,他为了管理自己庞大的帝国,不得不四处立威,终究把自己打到底线。
  为什么中国的竞底者倾向于把自己打到能力底线呢?
  1。因为竞底组织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2。竞底者习惯于将全身心贡献给工作,他们的人生除了赚钱、工作以外,很难有其他喜爱的东西。可以说,竞底者的人生,就是以辛苦工作为乐的人生。
  管理学中有一条彼得原理:“在层级组织中,每个人都会由原本能胜任的职位,晋升到他无法胜任的职位”,这说明即使在一个正常的、有制约力的组织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被安置到能力底线的位置。更何况在一个竞底组织中,竞底者往往缺乏有效的制约和均衡,因此更容易滑向能力底线。
  案例:体操王子李宁击穿能力底线 中国奥运军团“兵败汉城”
  1984年,李宁在洛杉矶奥运会获得三枚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一时风光无限,没有中国人认为,此刻已是他的能力巅峰。
  1988年汉城奥运会,能力早已下滑的李宁勉强披挂上阵,他从吊环上狼狈地摔下,鞍马动作严重变形,最后不仅未得一块奖牌,严重的失误还给队友们带来很大压力(中国式的“只许胜不许败”的竞底要求,往往使运动员无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极其重视体育奖牌的中国,仅得5块金牌,兵败汉城。
  如果中国体操队当时的夺牌战略不建立在对李宁的能力竞底上,早早培养几名新人,也许汉城一役,中国不会输得那么惨。
  4。规模底线
  在能力所构成的底线中,有一种底线较容易被人忽略,也常常引发灭顶之灾,这就是能力的规模底线,我们将其单列为规模底线。
  规模底线是如何形成的呢?显然,一个没有一定能力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竞底者的,当竞底者在创建竞底组织,或在已有的竞底组织中,赢得竞底者的地位后,不断的成功,将增强竞底者的实力和地位,使其越来越容易一言九鼎,对其能力的质疑也将销声匿迹。 。 想看书来

第二章三、底线类型(6)
另一方面,竞底者有强烈的“铺摊子”的冲动,“铺摊子”将带来显性的增长,这将给予竞底者强烈的成就感。因此,竞底组织的规模,将不可遏制地扩张和放大,直到击穿规模底线。
  在中国现代商业史上,大量企业溃败在规模底线上:如VCD巨头爱多公司,在规模扩大后难以完善财务机制和产权机制;如白酒行业的传奇秦池,在销售猛增后,不得不用四川白酒进行勾兑,从而被媒体曝光;如保健品行业的三株,组织规模和销量脉冲式地扩大后,危机公关能力却成为致命的底线。
  案例:死于规模底线的日本八佰伴
  八佰伴于1930年由农民出身的和田良平(日本电视剧《阿信》的原型)创办,主要出售水果。
  1962年,和田一夫从美国学成归来,接下了父母手里的八佰伴。
  一夫苦心经营20多年,使八佰伴1986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打通了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此时,八佰伴在国内拥有82家店,海外只有12家店,人员6000人。
  上市为和田一夫打开了快速“铺摊子”的资源大门,八佰伴开始在海外急剧扩张,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八佰伴在1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50家店,员工近30000人,成为日本在亚洲的头号海外企业。
  规模急剧扩张后,八佰伴的管理能力被打到底线。在内部管理方面,八佰伴虽然组织机构庞大,但采用家族式经营,决策高度集中于最高竞底者和田一夫,同时没有得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快速扩张使中层经理人才极度缺乏,内部管理混乱,例如八佰伴在香港沙田租用的写字楼,从租用到关门的五六年时间内,有1/3的地方一直空置,无人过问,在租金十分昂贵的香港,这种情况对其他公司是不可想象的。
  但家族式管理并不可靠。和田一夫让其弟弟做日本八佰伴的总裁,不仅下面的人向他汇报假账,连他自己的亲弟弟也汇报假账。在经营决策方面,由于扩张太猛,权力又集中于一人之手,和田一夫根本无法对重大决策做出细致、周密的考虑。超市经营的好坏,选址至关重要,但八佰伴在这方面显得很随意率性,如香港马鞍山新市镇只有十几万人口,又缺少流动人口,因此购买力非常有限,但八佰伴不做深入调研,就在此开设大型超市,结果从开业一直亏损到关门。
  掉入多元化陷阱。和田一夫早期的成功,使他自我膨胀,盲目自信,除了到处开设分店外,在没有周密投资计划的情况下,八佰伴同时向房地产、金融业扩张,丝毫不顾自己的能力底线。另外在高速扩张中,和田一夫觉得,从银行贷款获得资金这种方法,不够爽快便利,喜欢直接在证券市场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结果得罪了长期交往的主力银行。
  结果,当危机发生时,曾经担任八佰伴主力银行角色的日本所有大银行,全都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作为一名典型的竞底者,和田一夫同样缺少反省能力,即使在八佰伴破产后,和田一夫还是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由于击穿底线,而引至溃败的结局。他耿耿于怀地对日本媒体絮叨道:
  “在八佰伴宣告破产前半年,我赶回日本实施拯救计划,将16家店铺卖给另一家日本大型超市集团大荣公司,得到320亿钱款,但我轻信了别人的话,认为只要将这笔钱还给银行,银行还会贷款给我,但银行收到这320亿后,却没有履行诺言,拒绝贷款,这样八佰伴不得不宣告破产,这是我很大的一个决策错误,如果不把这笔钱立即还给银行的话,也许八佰伴还能够存在下去。我认为银行这样的做法,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三、底线类型(7)
经历八佰伴破产的和田一夫还能有这样的宏言,只说明竞底者是极其难认错的。也许正因为和田一夫有如此坚定的近乎盲目的自信,才能开创出八佰伴的巨大事业,也正是由于这种病态的自信,才使八佰伴盛极而衰,堕入覆灭的深渊。
  八佰伴这块日本人打造的墓碑,就立在竞底者们快速扩张的道路旁,但他们要么匆匆而过,要么随意对之感慨一番,继续奔走在自己的扩张之路上。
  衷心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边扩张自己的规模,边拓展自己的能力底线,不要最终将它们击穿。
  5。机制底线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运行机制如儿童的骨骼,将逐渐成熟、完善,以支撑越来越大的“体积和重量”。这种机制主要由决策系统、监督系统和执行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犹如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理性地进行经营企业,使这种机制能够有效地运行,保证企业稳步发展。但在某些特殊状态下,各系统之间的平衡可能被打破,此时企业将面临机制失效所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的极限状态就是机制底线。
  案例:击穿机制底线——巴林银行灰飞烟灭
  1995年2月26日,英国央行宣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巴林银行申请资产清底。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收购,意味着巴林银行的彻底倒闭。
  巴林银行在英国声名显赫、历史悠久,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闻名,其客户主要是包括英国女王在内的显贵阶层。
  但这家在全球范围内掌控着270多亿英镑资产的庞然大物,竟毁在一个只有28岁的毛头小伙子手里。
  里森是英国一个泥瓦匠的儿子,从未上过大学。1987年加入摩根斯坦利,1989年在伦敦受雇巴林银行,开始只是一名从事清算工作的内勤人员,但里森聪明外露,工作出色,赢得了管理层的信任和重用。1992年,他被派往新加坡公司担任经理,他的赚钱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1993年,年仅26岁的里森通过期货交易,为巴林银行赚得1000万英镑,占巴林当年总利润的10%。
  这种非凡的成功,使里森赢得了上司的赏识,为了用好这样一个“具有适当综合能力的交易员”,巴林让里森在新加坡既担任期货交易部经理,同时也兼任清算部经理,让里森自己监督自己。这样的机制给了里森瞒天过海的机会。
  在进行期货交易中,有时会因为疏忽或失误发生错误交易,此时银行会将该项错误转入到一个被称为“错误账户”的账户中,然后向总部报告。里森在1992年担任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错误,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要求里森另设一个错误账号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几周后,伦敦总部又要求用回原来的99905账号,却没有要求里森将新加坡的“错误账号”销户。
  这一疏忽使巴林银行的管理机制出现了一个漏洞,正是这个被疏忽的错误账户,三年后使巴林银行遭受灭顶之灾。
  最开始,里森只是将一些正常疏忽造成的失误交易,记录到“错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