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服从:完成任务的学问-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见过许多在大公司工作的员工,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受过专业的训练,他们朝九晚五穿行在写字楼里,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拿一份不菲的薪水,但是他们并不快乐。他们是一群孤独的人,不喜欢与人交流,不喜欢星期一;他们视工作如紧箍咒,仅仅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出来工作;他们精神紧张、未老先衰,常常患胃溃疡和神经官能症,他们的健康真是令人担忧。
  他们并不懂得工作不仅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需要,一个人总不能无所事事地终其一生,应该试着将自己的爱好与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无论做什么,都要乐在其中,而且要真心热爱自己所做的事。
  成功者乐于工作,并且能将这份喜悦传递给他人,使大家不由自主地接近他们,乐于与他们相处或共事。人生最有意义的就是工作,与同事相处是一种缘分,与顾客、生意伙伴见面是一种乐趣。
  罗斯·金说:“只有通过工作,才能保证精神的健康;在工作中进行思考,工作才是件快乐的事。两者密不可分。”
  
  

机会来自苦干(1)

  做任何事情总是等待机会是极其危险的。一切努力和希望都可能因等待机会而付诸东流,而机会最终也不可得。
  关于伟大人物的名言中,有一句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许多人的生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承受了巨大的苦难。”杰出的才干往往是从苦难的烈焰中冶炼出来的,从苦难的坚石上磨砺来的。困难总会吓退一大批庸碌的竞争者。只有真正经历过艰苦工作的人才能得到命运的垂青。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了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取得中等成就的人与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约翰·坦普尔顿把这一定律也运用于他在耶鲁的经历。坦普尔顿决心使自己的作业不是95%而是99%的正确。结果呢?他在大学三年级就进入了美国大学生联谊会,被选为耶鲁分会的主席,并得到了罗兹奖学金。
  在商业领域,坦普尔顿把多一盎司定律进一步引申。他逐渐认识到只多那么一点儿就会得到更好的结果。那些更加努力的人就会得到更好的成绩,那些在一品脱的基础上多加了17盎司而不是16盎司的人,得到的份额远大于一盎司应得的份额。
  “多一盎司定律”可以运用到所有的领域。实际上,它是使你走向成功的普遍规律。
  例如,把它运用到高中足球队,你就会发现,那些多做了一点努力,多练习了一点的小伙子成为了球星,他们在赢得比赛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得到了球迷的支持和教练的青睐。而所有这些只是因为他们比队友多做了那么一点。
  在商业界,在艺术界,在体育界,在所有的领域,那些最知名的、最出类拔萃者与其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回答是就多那么一点儿。“多加一盎司”——谁能使自己多加一盎司,谁就能得到千倍的回报。
  世界上有许多不幸的可怜虫,当机会向他们叩门时,他们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为他们正躺在床上睡大觉呢。
  世界上有许多贫穷的孩子,他们虽然出身卑微,却能干出伟大的事业来。富尔顿发明了一个小小的推进机,结果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工程师;法拉第仅仅凭借药房里的几瓶药品,成了英国有名的化学家;惠德尼靠着小店里的几件工具,竟然成了纺织机的发明者;贝尔用最简单的器械发明了对人类文明最有价值的贡献——电话。
  苦难与挫折并不总是我们的仇人,某种意义上,它们带给我们恩惠。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逆反的心理,这种逆反心理可以在人体内发展成为巨大的反抗力量。而苦难与挫折的出现,能激发我们的逆反心理,产生克服障碍,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这就好像森林里的橡树,经过千百次风吹雨打,不但没有折毁,反而愈见挺拔。苦难正是暴风雨,它使我们遭受痛苦,同时也启发我们的才能,使我们得到锻炼。
  塞万提斯在马德里黑暗潮湿的监狱里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唐·吉诃德》。那时的他穷困潦倒,甚至无力购买稿纸,只能把小块的皮革当作纸来写。有人劝一位西班牙富翁来资助他,可富翁说道:“上帝禁止我去救济他,因为他的贫穷会给世界带来富有。” 。。

机会来自苦干(2)
监狱往往能燃起高贵人心里潜伏的火焰。《鲁滨逊漂流记》、《圣游记》、《世界历史》都是在牢狱中完成的。
  在华脱堡堡垒的监狱里,马丁·路德把圣经译成了德文;在被放逐的20年中,他仍孜孜不倦地工作。约瑟也是在尝尽地坑和暗牢的痛苦之后终于成为了埃及的宰相。
  犹太人有史以来就一再受到异族的压迫,可正是这个苦难的民族贡献了世界上最可贵的诗歌、最明智的箴言、最动听的音乐。似乎对于犹太人而言,正是压迫造就了他们的繁荣。直到现在犹太人仍然很富有,不少国家的经济命脉几乎就掌握在犹太人手中。对于他们,正是因为隆冬的严寒杀尽了地下的害虫,快乐的种子才繁茂地长成参天大树。
  两耳失聪、穷困潦倒之时的贝多芬,创作了他人生最伟大的乐章。病魔缠身十五年的席勒在病中完成了他最好的著作;双目失明、贫困交加之时的密尔顿写出了最著名的文章。因此,为了得到更大的成就与幸福,班扬甚至说:“如果可能的话,我祈祷更多的苦难降临到我的头上。”
  失败者的借口通常是“我没有机会”。他们将失败理由归结为没有人垂青他们,好职位总是让他人捷足先登。而那些意志力坚强的人则决不会找这样的借口,他们不等待机会,也不向亲友们哀求,而是靠自己的苦干努力去创造机会。他们深知惟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在取得了一次战役胜利后,有人问亚历山大是否等待下一次机会,再去进攻另一座城市;亚历山大听后竟大发雷霆:“机会?机会是靠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不断地创造机会;正是亚历山大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最伟大帝王的原因,也惟有不断创造机会的人,才能建立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
  做任何事情总是等待机会是极其危险的。一切努力和希望都可能因等待机会而付诸东流,而机会最终也不可得。
  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大批失业的人群,给人的印象是社会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但事实上,却同时有许多空缺的职位保留着,在报纸上、人才市场上到处是“诚聘员工”的广告。不过,人们需要的是那些受过良好的职业训练和勤奋敬业的员工。
  年轻人如果看了林肯的传记,了解他幼年时代的境遇和后来的成就,会有何感想呢?他住在一所极其简陋的茅舍里,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用今天的居住标准看,他简直就是生活在荒郊野外。他的住所距离学校非常远,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更谈不上有报纸、书籍可以阅读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坚持不懈地走二三十里路去上学。为了能借几本参考书,他不惜步行一二百里路。到了晚上,他靠着燃烧木柴发出的微弱火光来阅读……林肯只受过一年的学校教育,成长于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但他竟能努力奋斗,一跃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成了世界上最完美的模范人物。
  伟大的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如果认为个人发展机会掌握在他人手中,那么他一定会失败。机会包含于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
  如果在困境中,林肯说“我没有机会!”这位生长在穷乡僻壤茅舍里的孩子,如何能入主白宫,成为美国总统?同时代有许多出生于良好家庭环境的孩子,他们有漂亮的学校、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为什么成就反而不如一个茅舍里成长起来的苦孩子呢?不是有许多出生于贫民窟的孩子们成为议员,成为大银行家、大商人吗?那些大商店和大工厂,有许多就是由那些“没有机会”的孩子们靠着自己的努力而创立的。
  “没有机会”,只是失败者的推诿之辞。
  在工作中,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多加一盎司”。多加一盎司,工作可能就大不一样。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员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
  “多加一盎司”在所有的工作中都会产生好的效果。如果你多加一盎司,你的士气就会高涨,你与同伴的合作就会取得非凡成绩。要取得突出成就,你必须比那些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多努一把力,学会再加一盎司,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多加一盎司”其实并不难,我们已经付出了99%的努力,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增加“一盎司”又有什么困难呢?但是,我们往往缺少的却是“多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自动自发的精神。
  “多加一盎司”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秘密。在工作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需要增加的那“一盎司”。大到对工作、公司的态度,小到你正在完成的工作,甚至是接听一个电话、整理一份报表,只要能“多加一盎司”,把它们做得更完美,你将会有数倍于一盎司的回报。
  获得成功的秘密在于不遗余力——加上那一盎司。多一盎司的结果会使你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天赋。从现在起,你也掌握了这个秘密,好好运用它吧!
  “我已经竭尽全力了吗?或许我还有一盎司可加?”经常这样提问自己,将让你受益匪浅。
  
  

不要让推诿成为习惯

  “服从”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但它却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力。
  如果你工作在一个马马虎虎、拖沓、效率低下的环境下,只要稍稍检点一下,你就可以把自己从怠惰和颓唐的状态下拯救出来。对于内心生活,只要像饮食起居那样稍稍下一点功夫就能趋于完美。
  我的老师比尔·克鲁斯曾与一群老师们讨论过“习惯律”。他把习惯看得同黄金一样重。他说:“不幸的是,一般人提到习惯这个名词时,他们心里想的往往是坏的习惯。”
  我们的德行和恶行同样都是习惯的一种。习惯的重要性可以说仅次于天性。可以这样说,任何一种思想和行动的方式,只要不假思索,完全出于自发,它就成了习惯了。习惯是行动的果实。积蓄而成的习惯就成了性格。
  不知哪一位诗人曾这样写道:
  播种思想,便收获行动。
  播种行动,便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便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便收获命运。
  所以教育的精髓在于使有益的行为成为自己长久保持的一种习惯。
  人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是某种行为、思想、态度在脑海深处逐步成形的一个漫长过程。
  一旦错误的想法变成习惯,它对生命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
  因其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种习惯形成了,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很难根除。它总是在潜意识里告诉你,这个事这样做,那个事那样做。在习惯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习惯的惯性作用就表现得z更为明显。
  比如说寻找借口。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可能你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但是,这种借口所带来的“好处”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为自己去寻找借口,因为在你的思想里,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它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拖沓而没有效率,会让你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
  人的一生中会形成很多种习惯,有的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影响重大,而不好的习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会更大。下面的五种习惯,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备的习惯,它甚至是每一个员工应该具有的习惯。这些习惯并不复杂,但功效却非常显著。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或者你希望将来成为管理者,就应该从现在做起,努力培养这些习惯。
  (1)延长工作时间。
  许多人对这种习惯不屑一顾,认为只要自己在上班时间提高效率,没有必要再加班加点。实际上,延长工作时间的习惯对管理者的确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管理者,你不仅要将本职的事务性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还要应付其他突发事件,思考部门及公司的管理及发展规划等。有大量的事情不是在上班时间出现,也不是在上班时间可以解决的。这需要你根据公司的需要随时为公司工作。
  上述种种情况,都需要你延长工作时间。根据不同的事情,超额工作的方式也有不同。如为了完成一个计划,可以在公司加班;为了理清管理思路,可以在周末看书和思考;为了获取信息,可以在业余时间与朋友们联络。总之,你所做的这一切,可以使你在公司更加称职。
  (2)始终表现出你对公司及产品的兴趣和热情。
  你应该利用每一次机会,表现你对公司及其产品的兴趣和热情,不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在下班后;不论是对公司员工,还是对客户及朋友。
  当你向别人传播你对公司的兴趣和热情时,别人也会从你身上体会到你的自信及对公司的信心。没有人喜欢与悲观厌世的人打交道,同样,公司也不愿让对公司的发展悲观失望或无动于衷的人担任重要工作。
  (3)自愿承担艰巨的任务。
  公司的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但总有一些突发事件无法明确地划分到哪个部门或个人,而这些事情往往还都是比较紧急或重要的。如果你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就应该从维护公司利益的角度出发,积极处理这些事情。
  如果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你就更应该主动去承担。不论事情成败与否,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也会让大家对你产生认同。另外,承担艰巨的任务是锻炼自己能力难得的机会,长此以往,你的能力和经验会迅速提升。在完成这些艰巨任务的过程中,你有时会感到很痛苦,但痛苦却会让你变得更成熟。
  (4)在工作时间避免闲谈。
  可能你的工作效率很高,也可能你现在工作很累,需要放松,但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这些事情中最常见的就是闲谈。
  在公司,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你当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效率,所以闲谈只能让人感觉你很懒散或很不重视工作。另外,闲谈也会影响他人的工作,引起别人的反感。
  你也不要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听音乐、看报纸等。如果你没有事做,可以看看本专业的相关书籍,查找一下最新的专业资料等。
  (5)向有关部门提出部门或公司管理的问题和建议。
  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你就不会再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沮丧,甚至可以在工作中学会大量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推诿就会离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