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你去耶鲁-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做了出国留学的准备。 虽然新东方当时的发展前景不错, 但我始终觉得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讲, 自己的经历和资历都有限。 当时教书仅仅是和学生分享一些自己学习英语的体验, 自己需要丰富和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 觉得不能满足于现状, 要去充电。 关于出国的决定, 是因为自己很喜欢教育和科研, 想在学术界发展。 当时很多师兄、 师姐都去美国深造了, 而且都建议我本科一毕业就去, 所以我本科一毕业就去了耶鲁。 现在回过头来看, 虽然最终没有选择在美国走学术道路, 但这几年自己的收获非常大, 无论是学习、 做学问还是做人。
曹: 你有没有想过, 等你去美国留学归来, 当时的同事可能已经变成新东方的高管, 有很不错的经济实力了, 可你还是个穷学生。
马: 现实确实如此。 但我好像很少想他们在经济上的巨大收益, 我倒是觉得他们这些年伴随着新东方的成长学到的东西很可贵。 我虽然没有他们有钱, 但我这几年在美国的收获绝对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
世界离你有多远——从新东方到美国(2)
曹: 其实很多人在考虑出国留学的时候, 都容易患得患失。 我觉得在出国这件事上, 没有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决定, 不管去还是不去, 都要保持平衡的心态。 学习和工作的本质都一样, 都是成长和提升的过程, 这种提升和地位没有关系, 更不是用钱来衡量的。 比如有些人出国读书回来会碰到 “尴尬”的局面, 以前一毕业就工作的同学居然变成自己的领导了, 或者已经创业成功、 身价百倍了, 自己却还没起步。 我们不妨看得远一点,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 暂时的领先或落后不能说明什么, 表面的落后说不定是在为下一步的超越积聚能量。 所以要始终清楚自己的步伐, 不要被别人的节奏打乱了脚步。
马: 这一点我完全同意, 回国以后我深刻体会到保持心态平衡的重要性。
曹: 新东方的学生里, 有想去美国、 英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的, 还有想去母语为非英语的欧洲国家的, 你当时对选择留学的目的地有什么考虑?
马: 我觉得无论在哪里学习, 只要走出了国门, 经历一种全新的教育系统, 不断地自我反思, 都会有自己的收获。 不同的国家有各自的优势, 所以选择国家要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 经济承受能力、 奖学金、 自己目前的水平和积累、 自己希望通过留学达到的目标等等。 我选择美国, 是因为我在国内是学习计算机的, 我对自己的专业很有兴趣, 也希望自己以后留在这个领域工作, 这个专业在美国发展得最好, 去美国学习这个专业最具有挑战性。
曹: 我在复旦读本科的时候, 公派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习过。 澳洲一流大学的学术实力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耶鲁确实有一些差距。 不可否认, 那些也是非常好的大学。 每个国家都有特别突出的学校, 不一定去美国就是最好的选择。 国内有些家境不错, 但学业不怎么突出的学生比较愿意去澳大利亚、 新西兰留学, 所以那些地方中国留学生的整体水平似乎被稀释了。 现在去英国自费留学的机会也很多, 签证也容易申请了, 英国大学的文凭含金量似乎有所下降。 很多人觉得, 最优秀的人都选择去美国留学。
马: 看你怎么定义优秀。 我个人觉得, 去留学不是为了证明给周围的人看我有多优秀, 而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当然大环境很重要, 所以不管去哪个国家留学, 我们都希望去一流的大学, 可以是整体实力一流的大学, 也可以是你感兴趣的那个专业一流的大学。
曹: 我知道对于在新东方教GRE的老师来说, 美国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当时你的学生向你咨询留学的事, 你是怎么指导的。 现在你经过在耶鲁6年的磨砺, 充分体会了留美生活的每个细节, 也遇见许多来实现“美国梦” 的中国留学生。 如果还有学生来咨询你要不要去美国念书, 你打算怎么回答?
马: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 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之一, 所以我想多嗦几句。
我觉得出国深造是每个年轻人参与全球化过程的捷径。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 世界离你有多远?记得自己小学的时候做过一道应用题, 说光速每小时30万公里, 地球的直径是万公里, 光绕地球一圈只要秒。 当时实在想不出这道题目有什么应用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 世界上每两个人之间的通信都可以在秒以内完成。 我2001年来到耶鲁, 在进行互联网研究的同时, 也享受着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现在, 我不但可以随时和远隔半个地球的父母进行语音通话, 还可以看到他们以及我们家小狗的即时状况。 在我们每日习以为常地使用互联网的同时, 可能没有意识到, 我们已经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了一个新的全球化的浪潮之中。
The World Is Flat (《世界是平的》) 的作者弗里德曼把全球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化, 第二个阶段是以公司为主体的全球化, 第三个阶段是以每个人为主体的全球化。 这种全球化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 我们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多少?面对全球化, 我们的教育, 是否让我们做好了准备?在《世界是平的》这本书里, 作者提到他写这本书的目的之一, 就是为了告诉美国的年轻人他们将要面临的全球化的挑战。 比起美国的年轻人, 中国的年轻人其实更加没有准备好。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以外的社会和文明, 然而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如果我们没有对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进行深入了解, 那么将无法想象今后中国的跨国公司能有效地管理海外员工, 开发海外市场。
对于个人来讲, 如何能够让自己成为真正的 “地球人”,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也变得日益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讲, 出国留学或工作, 往往是一条有效的道路。 在学校这个为学习而设计的环境里, 每个人都能更容易地互相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行百里者, 看周遭事; 行千里者, 阅世间情; 行万里者, 穷天下经。 ” 我们的祖先很聪明, 他们明白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走出去看看有多么重要。
其次, 出国留学也要考虑自己的机会成本。
你选择了一个机会, 很可能要放弃另外的机会。 放弃别的机会而带来的损失, 就是选择某个机会的机会成本。 比如我当年选择出国而放弃新东方的工作, 机会成本就很高。 实际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出国留学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 如果在国内有好的工作或机会, 完全可以不出国, 在实际的摸爬滚打中, 同样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还可以创造未来深造的机会。
曹: 是啊, 一旦决定了就不要后悔, 心态平衡地走下去。 不管哪条路都不是为了走到终点, 而是为了一路的成长和收获。 既然路是自己走, 决定当然要自己做。 每次有学生问我:“如果你是我, 你会怎么样?” 我总是说:“成年人不可以逃避为自己做决定的责任, 我只能为你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只能根据我的体验帮你分析各方面的情况。 ” 应该好好利用做选择的机会了解自己, 因为每一次抉择都是一个排除人云亦云的干扰, 深入地去感觉和反省自我的过程。
行百里者, 看周遭事; 行千里者, 阅世间情; 行万里者, 穷天下经。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 暂时的领先或落后不能说明什么, 表面的落后说不定是在为下一步的超越积聚能量。
在出国这件事上, 没有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决定, 不管去还是不去, 都要保持平衡的心态。
去留学不是为了证明给周围的人看我有多优秀, 而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一旦决定了就不要后悔, 保持心态平衡地走下去。 不管哪条路都不是为了走到终点, 而是为了一路的成长和收获。
名校情结——我选择了耶鲁
曹: 我去美国以前, 有些 “名校情结”, 盲目地想要有个英美名校的硕士或者博士头衔, 哪怕做家庭主妇也行。 你有什么特别的情结吗?
马: 我想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一点, 尤其是在不了解美国教育体系的时候。 美国的高等教育非常发达, 一流的高等学府很多, 各高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专业, 很难一概而论地说哪所学校好, 哪所学校不好。 生源也非常分散, 不会出现像中国那样所有人都盯着少数几所“名校” 的现象。 美国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学费差别很大, 有的好学生不愿意毕业时背一大笔债, 宁愿选择好的公立大学而不去私立大学。 对于我个人而言, 随着对美国大学的了解, 很多学校都能让我觉得是 “名校”, 不只是哈佛、 耶鲁。
曹: 情结是一种心理上的强迫和执著, 这种情结在耶鲁上了心理学课以后从理论上得以证实。 很多人在选择出国留学的时候, 或多或少都会变得有点神经质。 在兴趣、 专业发展和名校光环当中挣扎, 加上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很多选择到最后只能变成被选择。 你有挣扎的过程吗?
马: 这当然是双向选择的过程, 就跟谈恋爱一样, 不能一厢情愿。 我想, 每个人都只能做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剩下的不由自己控制的东西也不必勉强。 我们得承认, 确实有运气的因素, 申请的时候要把心态摆正, 做到问心无愧就行了。
曹: 我很同意你的观点。 追求名校这件事本身没有错, 但追求的心态很重要。 你在申请的时候应该明白: 不是你把所有的申请材料和英语考试都做到最好、 做到极限就一定会被你想去的那所名校录取。 今年招生委员会有哪些人参与, 有什么样的人和你竞争, 学校今年的财政状况, 甚至中美关系都和你的录取有关。 有太多的因素不在你此刻的掌握之中。 中国有句老话: “尽人事, 听天命”, 对克服 “名校强迫症” 很有帮助。
马: 我在申请耶鲁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心态, 反而成功了。
曹: 我在墨尔本大学读书的时候, 一个当地学生跟我说, 他考上墨尔本大学家里并没有特别开心。 他的父母觉得, 在家附近的一所学校读书也不错, 同样的专业, 学费比墨尔本便宜很多。 我说本科的时候我考上中国的名牌大学, 虽然不是我喜欢的专业, 但心里一块石头落地, 觉得自己总算没 “有辱家门”。 他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这居然跟整个家族的名声有关。 你觉得在美国, 就本科而言, 专业重要还是学校的名气重要?
马: 首先, 美国有很多学校可以进校后自行选择本科专业, 申请的时候只要挑选学校即可。 有的人在学校里试了几个专业, 才找到自己喜欢的。 当然每个学校的学科侧重不同, 如果高中就知道自己比较喜欢哪个专业, 不妨找一个这方面比较好的学校。 否则, 可以选择综合性的、 很多学科都比较强的学校。
曹: 研究生阶段名校的奖学金会多一些吧, 对中国学生而言, 签证是否也好拿一点?
马: 研究生阶段有所不同。 读博士的话, 基本都有奖学金, 各校的奖学金也差不多, 主要由当地的物价水平决定, 基本可以让你过上不错的生活。 我觉得钱不是最大的区别, 更重要的因素是自己做研究的环境。 如果在很强的系或者有很好的老师, 会对你的研究生经历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研究生来讲, 专业的名气或者是具体的导师的水平更为重要。 至于签证, 我想名校可能有一些优势。 目前的形势不错, 整体来讲签证比以前容易了。
曹: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国内的名校毕业生在初始阶段是有优势的, 机会也更多。 在美国呢?我觉得有一点是肯定的, 对于一个性格正常的人来讲, 几年的名校学习和生活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处于社会上层的人际圈。 我有个美国朋友在普林斯顿读书, 石油大王的孙子是他同班同学, 还邀请他去豪宅聚会, 认识了一批名流。 他觉得这种人际关系网对以后的发展很有用。
马: 这是毫无疑问的。 大学大学, 大家来学。 教的人固然重要, 但随你一起成长的人也会对你产生很大影响。 除了人际关系网外, 同学之间的影响和互动也很重要。 我觉得自己从周围同学、 朋友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课堂上学到的多。
曹: 有些中国家长觉得, 出国留学的学校, 名气非要响得家喻户晓才好, 否则家里的人问起来很没面子。 在国内的时候, 有朋友被保送进上海水产大学, 她的亲戚都说以后买水产可以找她。 其实她进的是水产大学英语系。 对出国留学的人来说, 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 我有个朋友在沃顿商学院, 他妈告诉亲戚孩子在 “沃顿”, 上海话讲起来跟 “馄饨” 挺像。 碰巧他家的三姑六婆孤陋寡闻, 不知沃顿大名, 就跟他妈说,“华盛顿大学不是蛮好的嘛, 又在首都 (其实华盛顿大学在西雅图和圣路易斯), 干吗要去‘馄饨大学’啊! ”
马: 乔治?华盛顿大学在首都华盛顿。
曹: 我们对美国大学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美国大学排名。 有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 你当时是按照这个来挑选学校的吗?
马: 大家比较关注的是US News上的排名, 相对权威。 另外,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口碑, 应该多看看国内各大高校的BBS (比如水木清华BBS, 复旦的日月光华等)。 这些大学的论坛上, 都有出国版的讨论。 如果自己的师兄师姐去过哪个学校, 也可以去问问, 这样的经验往往更宝贵。 我当时申请学校的时候, 把专业和综合排名中靠前、 中等、 偏后的都申请了, 这样可以保证自己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曹: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一心冲着名校光环留学, 也幸运地被录取了, 结果发现不适合自己, 郁闷不已?
马: 有。 异乡求学, 远离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对人的心智是一大挑战。 无论在哪个学校, 都要经历比较大的变化。 有的同学因为难以适应, 不得不休学或者退学, 实在令人可惜。 所以出国前最好的准备, 是要打造一颗坚强而快乐的心。
曹: 你幸运地被耶鲁录取了, 你如果现在跳出来说名校的光环不是最重要的, 别人会觉得你得了便宜还卖乖。 你的朋友中有没有当初读的不是美国最知名的大学, 但现在职业发展很成功的?
马: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这要取决于如何定义职业发展的成功。 我有个朋友在并不有名的学校拿了硕士学位后在纽约工作, 经过自己的努力, 几次跳槽后, 进入顶尖的投资银行工作, 应该算是很成功的了。 我觉得他最成功的地方是有勇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且能不懈地为之奋斗。 只要能做一个快乐地忠于自己梦想的人, 我想都是成功的。
追求名校这件事本身没有错, 但追求的心态很重要。
出国前最好的准备, 是要打造一颗坚强而快乐的心。
电子书 分享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