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化腾的腾讯帝国-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后面关于腾讯最开始推出OICQ获得成功的章节中,我们会从产品怎么爆发的角度讲述CFido对腾讯和马化腾的帮助。
CFido对马化腾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①。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求伯君和丁磊
马化腾还在CFido上结识了多位日后成为中国高科技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大人物的朋友,他们之间也形成了一个小圈子。
第一位是求伯君。1996年,整个金山上下都处于大溃败后的休整中。这时候,CFido出现在求伯君和他的同事生活当中。最早上CFido的是王全国、冯志宏,他们上的是长城BBS站,一个月后,求伯君也上来了。金山的高层越上越上瘾,决定自己架设BBS站台。1996年3月,求伯君在珠海开通了3条线的西点BBS站;5月,北京的金山公司分部开通了4条线的西点BBS站,两个BBS站点一共投资15万元。当时的一位站友回忆起当年求伯君的疯狂程度时说:“有时早上上班发现求伯君已经在公司了, 他说是夜里4点多钟发现站down(指电脑或站点不在工作的状态)了, 赶紧早些过来reset(重新启动), 不然别人又拨不进来了。”
由于珠海和深圳只有一海之隔,再加上求伯君曾经在深圳工作过一段时间,因此求伯君时常跑到深圳来。每次到深圳,网上网下均有大侠风范的求伯君总是呼朋唤友,作为CFido深圳最大的BBS站长的马化腾也是求伯君经常约见的朋友之一。他们经常在深南路上海宾馆对面的老大昌酒楼一起吃饭。老大昌酒楼离求伯君曾经写下WPS的蔡屋围酒店不远,离马化腾最开始创业所在的华强北科技园也不远,都只有10分钟路程,很是方便。
马化腾在CFido上结识的另一位互联网业界领袖是丁磊。马化腾也在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丁磊是他创业之初一起喝啤酒,一起分享成败心得的好朋友。
关于腾讯的创办,流行较广的一种说法是,正是因为看到丁磊靠着免费电子邮箱攻城拔寨,走向成功,与丁磊在CFido上有过交情、同有电信背景的马化腾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因此决定创办腾讯。
这种说法有相当的可信度。腾讯创立之初曾效仿网易,向地方电信和门户兜售类似免费电子邮局的在线寻呼系统,只是由于天时、地利都不好,所以未能达到预期。
腾讯在创办之初也曾得到丁磊的帮助和支持,OICQ的诞生就与丁磊有密切的关系。OICQ原本是腾讯为广州电信用户提供互联网即时通信服务系统的一个单子,为了赢得这个单子,马化腾和曾李青找了他们的老朋友、网易CEO丁磊帮忙,丁磊一直与广州电信交往甚多,广州电信的的免费电子邮箱系统和域名都是丁磊卖给广州电信的。不过,即便有丁磊的帮忙和引荐,最后腾讯还是输给了有广州电信背景的飞华公司。但也正是这次“失败”,间接成就了后来的腾讯帝国。
深大校友和技术天才张志东
除了CFido,马化腾的圈子主要是由他的同学和亲友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化腾并不是一个交友广泛的人。
但与一般人不同的是,马化腾很早就有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的愿景,并很积极地为之规划,他从自己的圈子里寻找到诸多合作伙伴。马化腾最早找到的合作伙伴是他在深圳大学的同学张志东, 二人同是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
张志东是个计算机天才。在深圳大学,张志东和马化腾都属于计算机技术拔尖的一拨,但张志东是其中最拔尖的。即便放大到深圳整个计算机发烧友的圈子里,张志东也是其中的翘楚。
张志东本科毕业后去了华南理工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到深圳,加入当时深圳著名的黎明网络公司。黎明网络公司因为给深沪两市提供证券交易软件而红极一时,至今依然健在,并拿到过茅道临所代表的华登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投资。黎明网络的创办者邓一明也是深圳IT业的大人物之一,后来帮助腾讯找钱并成为腾讯12名个人股东之一的天使投资人刘晓松当年也在黎明网络工作过。
张志东是个工作狂,基本上没什么业余爱好,唯一的兴趣是下象棋,工作空隙会抽空上网杀上一盘。张志东在黎明网络的时候工作就很努力,经常加班到很晚,加班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也是常有的事情。一位当年在黎明网络与张志东共事的同事曾经讲述过他们对张志东恶作剧的段子:当时加班晚了第二天上班是可以请假晚到的,有一次,这几个兄弟看到张志东加班到很晚后,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就给张志东家打电话,和他聊天,把张志东聊得睡不着了后,才告诉张志东他们都请过假了,今天不去上班了,并鼓动张志东也不要去上班了。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志东依旧准时到公司来上班。
张志东个子不高,只有一米六出头,比马化腾和曾李青要矮上一个头,圆脸,说话总是带着微笑,但讨论技术问题时会有些偏执,有时会激动得脸红脖子粗。熟悉张志东的人都叫他“冬瓜”,取张志东的“东”字的谐音,也与其身材有一定的暗合。随着腾讯的长大,张志东也逐渐位高权重,旁人逐渐把称呼改成“瓜哥”或喊他的英文名Tony(腾讯内部向来不以“总”称呼),以示尊敬。
张志东的确很值得尊敬,一是其技术上的炉火纯青,即便是他的对手,都对这点佩服得五体投地。QQ的架构设计源于1998年,正是由张志东搭建的。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用户数量从以前设计时的数以十万计到现在的数以亿计,整个架构还可适用,实在难能可贵,甚至可以说不可思议。另一个原因是其对物质上的追求极低。在腾讯创始人纷纷在澳洲买别墅、开游艇、高管团购宝马的态势下,张志东一直开着20多万元的中档车。
对此,张志东的一位多年密友解释说,张志东不靠这些来证明自己。张志东的确不需要靠这些来证明自己。张志东是腾讯第二大个人股东,上市之初他持有的股份超过6%,按照腾讯最高市值1 200亿港元计算,张志东身价接近70亿港元①。而即便不在腾讯,以张志东所做出的拥有上亿用户的产品来衡量,他在猎头市场上的身价也至少值10个亿,只是实在想不出谁能出得起这个价钱。
张志东思维活跃,沉迷于技术,一心希望可以通过技术来帮助别人改变生活。有一次,他去帮一个政府客户进行网络设置,当他尽善尽美地将一切功能都架设完成后,发现对方仅仅使用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功能,这对张志东是一个不小的触动。张志东第一次开始有强烈的用户意识,这也使腾讯对用户一开始就有很强的吸引力和黏住用户的考虑。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市场奇才曾李青
马化腾和张志东创办公司一个月后,腾讯的第三位创始人曾李青加入。曾李青的加入,让马化腾和张志东的纯技术组合有了更多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成分。
加入腾讯前,曾李青在深圳电信工作,他是深圳互联网的最早推动者之一,同时还是深圳乃至全国第一个宽带小区的推动者。“宽带小区”这个项目说白了也就是个系统集成项目,一方面去买设备,然后加价卖给地产商。起先这个项目差点夭折,原因是电信设备提供商要的价格和地产商能承担的价格一样,都是120万元,但曾李青很想把这个项目做成。为了使这个项目能通过,曾李青把财务、行政和采购等相关部门的人员都叫到一起,仔细地算了一笔账,他说,我们跟设备提供商签订设备购买的协议,约定在实施工程的一年中,根据工程的进度和当时的设备时价来付款。曾李青提醒大家,这个工程要做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内统筹得好,这120万元的设备最多80万元就能拿下,我们抓紧和地产商签协议,让他们先付款,我们先收入120万元再说,所以这个项目稳赚。那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李青以类似做期货的方式做系统集成的手法让人不得不佩服。
后来成为腾讯COO(首席运营官)的曾李青,有一次请他深圳电信的老同事张春晖去腾讯公司讨论一个项目,会中网络突然不通,电话打过去也不见维修人员来。虽然一桌子坐着的有很多自己的手下,但曾李青却一个人猫下腰,钻到桌子底下,把线路调通。目睹此景的张春晖想起了当年曾李青和他一起在深圳电信机房帮人调试设备的场景,张春晖感慨,曾李青很实在,是个能做大事的人。
曾李青中学是在华南师范大学附中读的,本科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的,柳传志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曾李青大学学的是计算机通信,因此毕业后被分配到深圳电信数据分局,顺理成章。
曾李青是腾讯除马化腾、张志东之外的第三大个人股东,媒体上关于马化腾最早创业时的5位合作伙伴或是中学同学,或是大学同学的说法实属以讹传讹。曾李青和马化腾既不是中学同学,也不是大学同学,他们的交集是马化腾的姐姐马建南,马建南是曾李青在深圳电信数据分局的同事, 而且也有多年的交情。
根据多位腾讯员工的描述,曾李青是腾讯5位创始人中最好玩、最开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位,与温和的马化腾、爱好技术的张志东相比,曾李青是另一种类型。
不过,在1998年秋天,激情满怀的曾李青很郁闷。深圳电信与赛格、特发联合投资的龙脉公司走到了尽头,作为龙脉市场部经理的曾李青遭遇了人生的最低谷,他思前想后,决定去找当时的深圳电信局局长许文艳,他想请许文艳帮他出主意,是回局里好,还是就此离开电信局下海。曾李青的困惑是回局里发展前途不大,离开又有些不舍得。许文艳帮曾李青拿定主意,以曾李青大开大合的性格,回局里多少有些不合适,不如以向单位交钱的方式停薪留职下海,许文艳还推荐曾李青去找马化腾。
其实,曾李青在此之前早就认识马化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桥梁……当时深圳电脑协会的会长丁阿姨。丁阿姨和许文艳关系很好,经常要深圳电信出人、出场地、出钱、出资源支持他们搞活动,每到这种情况,许文艳就把曾李青派去。丁阿姨的丈夫和马化腾的父亲是同事,同为盐田港的高管,丁阿姨的女儿也是马化腾、张志东从中学到大学的同学,其中马化腾与丁阿姨的女儿属于青梅竹马的朋友,大家经常开他们的玩笑,他们也曾经很正经地相处了很长时间,但之后的故事是省略号。马化腾和张志东也经常被丁阿姨拉来当壮丁,所以三个人很熟悉。
曾李青记得他们三个人第一次就成立公司的事情见面是在深圳电信他那间小办公室里,他们简单地分了下工,马化腾负责战略和产品,张志东负责技术,曾李青负责市场。
2000年,从湖南某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李华是腾讯招聘的第一名外地大学生。他第一次来腾讯见到马化腾的时候,大吃一惊,在他看来,他要进的这家公司的老板更像是他的一位学长,他当时甚至认为,腾讯的另一位创始人曾李青才是老板。当然,这只是李华的第一印象,真正的情况是马化腾、张志东和曾李青都是老板,而马化腾是最大的老板。
从外表上看,曾李青的确比马化腾更有老板相,两个人个头上相差无几,但曾李青要比马化腾富态得多,在穿着上明显更商务一些,在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方面也要强上许多。因此,每次两个人结伴出去谈商务合作,曾李青总会被人误认为是大老板,而外表清秀、给人大学男生印象的马化腾总会被认为是公司的运营助理或秘书。
华南互联网的*,时任广东电信旗下21CN事业部高级经理的丁志锋曾回忆起腾讯在最困难的时候求见21CN的情景:当时腾讯希望21CN收购QQ(更多是类似网易模式的仅卖系统),当时腾讯报价是300万元,代表腾讯来谈的正是马化腾和曾李。不过,当马化腾和曾李青两个人走进会议室的时候,21CN的所有人都把曾李青认作了马化腾,这很显然是因为曾李青的派头更足。即便是讨论的过程中,曾李青也比马化腾更具有攻击性,更像拿主意的人。
除了比尔·盖茨外,与马化腾在气质上接近的另外一位大人物是英特尔创始人诺伊斯(Robert Noyce)。本书作者之一的林军很喜欢英特尔的天使投资人、也是英特尔创立之初的董事阿瑟·洛克对诺伊斯及其两位创业伙伴摩尔和格鲁夫的评价……诺伊斯:最具备远见卓识,天生就有灵感;摩尔:科技天才,没有任何的利己主义,是暴风雨的安居所;格鲁夫:由技术专家转换而成的管理专家,一个对机构如何运转和如何相互作用十分痴迷的人,一个决定生活要尽可能丰富的人。马化腾、张志东和曾李青这样的三个人,是不是跟他们很像呢?
专才许晨晔和陈一丹
腾讯有5位创始股东……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不过,最开始是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三人全职,到年底许晨晔和陈一丹才加入进来。这也就是为什么腾讯的创办时间有1999年9月和1999年11月两种说法的原因,9月的时候只有马化腾和张志东,10月曾李青加入,11月许晨晔和陈一丹加入,并最终成立公司,清晰股份。
5个人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出了万元,占了的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了万元,占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5万元,各占10%的股份。经过几次稀释,最后他们上市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只有当初的1/3,但即便这样,他们每个人的身价都还是达数十亿元。
后来担任腾讯首席信息官的许晨晔,和马化腾、张志东同为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与张志东一样,许晨晔在深圳大学毕业后进修了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则进入深圳电信数据分局工作,与曾李青是同事。许晨晔是一个非常随和而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轻易表达的人,是有名的“好好先生”。他最大的爱好是与人聊天,兴趣则多种多样。
另一位创始人,后来担任腾讯首席行政官的陈一丹,原名陈惠龙,是马化腾在深圳中学时的同学,后来也就读深圳大学,不过专业是化学系。陈一丹后来改名陈一舟,因与另一位创办ChinaRen的互联网名人、现千橡公司CEO陈一舟重音,于是又改了一次名字,叫陈一丹。
陈一丹从深圳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工作后他就开始攻读南京大学经济法专业,三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并很快考取了律师资格证。陈一丹十分严谨,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张扬的人,他能在不同的状态下激起大家的激情。
选择一个团队而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创业,在1998年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像马化腾这样,选择性格完全不同、各有自己特长的人组成一个创业团队是很少见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马化腾很好地设计了创业团队的责、权、利。这些都在一开始就决定了马化腾并非池中之物,终有一天要鲤鱼跃龙门。
后来,马化腾在接受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时承认,他最开始也考虑过和张志东、曾李青三个人均分股份的方法,但最后还是采取了5人创业团队,根据分工占据不同的股份结构的策略。
作为一个集体领导的管理团队,不可避免会有不同想法,甚至有时候内部会有很多争辩以致最后意见无法统一。在这种情况下,起推动作用的往往是马化腾。马化腾是团队中最具协调能力的人,他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