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日本的那些事儿-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本水军凶猛前突,唐军两翼则分别向其左右运动,任其冲向中军。待日本水军攻到唐军中军之时,才发觉已陷入唐军水师的包围之中。
唐军战船左右夹船绕战,勇不可挡。远一点的,车弩、砲车铺天盖地的招呼;近一点的,弓弩、火箭密集攒射;靠近了的,拍竿、火油更是让日本水军绝望。
日本水军的小船很无奈,对唐军庞然大物一般的大船基本上无计可施。日本水兵也很郁闷,距离远了,主要工作是挨打,距离近了,主要工作是跳脚,跳又跳不上去,自己的玩具弓又射不死几个人,好不容易用绳钩辛辛苦苦爬上去还被人用枪捅,用刀砍,一个个只能蹦着小短腿跳脚。
对于唐军来说,战斗比较轻松,基本上就是打移动靶。唐军从外围逐渐挤压日本水师,日本的战船数量太多,顿时挤做一团,动弹不得,由移动靶变成了固定靶。
唐军高兴了,固定靶好打啊,闭着眼扔块石头下去都能打到好几个人,随便丢个火把下去都能烧着几条船。
火箭、弓矢、火把、火油从天而降,密集覆盖,拍竿更是逮着一个算一个,拍你无商量。日本水军被打得发狂,变烤猪的变烤猪,成刺猬的成刺猬,还有跳海的,跳得水面上像是下了一层饺子,不跳不行,因为船烧着了。哭声、喊声响成一片,水面上浮满了日军士兵的尸体。
扶余丰璋脑瓜子比较灵活,一直呆在辎重船上,在精神上鼓励日本水军。看见情况不妙,赶忙换乘轻便小船,一溜烟地跑了个没影,最后是跑到了高句丽。
此役,唐军大胜,日本四百余艘战船被烧毁,日本水军基本被全歼。
关于这场战斗,《旧唐书.刘仁轨传》中说“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余丰脱身而走”,可见日军当时伤亡之惨状。
日本的史籍《日本书纪》中记载要详细些:“大唐军将率战船一百七十艘,阵列于白江村。戊申(27日),日本船师初至者,与大唐船师合战。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坚阵而守。己申(28日),日本诸将与百济王不观天象,而相谓之曰:‘我等争先,彼应自退。’更率日本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大唐便自左右夹船绕战,须臾之际,官军败绩,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朴市田来津仰天而誓,切齿而嗔杀数十人,于焉战死。是时,百济王丰璋与数人乘船逃去高丽。”
《日本书纪》的这段记载里有一个小花招,可是难逃不高兴大人的如炬法眼。
“朴市田来津仰天而誓,切齿而嗔杀数十人,于焉战死”。说得就是朴市田来津这个人气得发了狂,仰天长啸,咬牙切齿地怒杀数十人,然后被唐军干掉。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嗔杀数十人”这句,不高兴大人认为这多半是在吹牛。以唐军士兵的战力来看,朴市田来津又不是超级赛亚人,恐怕没有那么神勇可以杀掉数十个唐军士卒。《日本书纪》的编辑应该也意识到这样说有些夸张,所以很隐晦地故意不明确说杀的是唐军数十人,而是以“嗔杀数十人”来含糊带过。
小鬼子,狡猾,狡猾的。
不过“嗔杀数十人”还是有可能的,如果说朴市田来津因为杀不到唐军而发了狂,杀了自己身边惊慌失措的日本水军几十人发气倒是很合情合理的。
白村江之战过后,周留守军见大势已去,只好举了白旗,全体向唐军缴械投降。残余的日本军除了一部投降外,其余的则是屁滚尿流地逃回了日本。
百济宣告正式灭亡。日本势力从此绝迹朝鲜半岛达千年之久。
壮哉,刘仁轨!雄哉,我大唐!。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二章 壬申之乱(一)
刘仁轨在白村江的这记耳光让中大兄皇子清醒了许多。他终于知道了,唐朝这只老虎的屁股是轻易摸不得的。大唐王朝的强大,远远超过日本朝野的想象。
既然摸了,就有可能要承担责任。中大兄皇子很害怕,精神上是高度的紧张。
为了逃避责任,在白村江之战后,中大兄皇子积极钻研工程技术,一门心思地在本州西海岸和九州北部修碉堡。
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专门成立了一个领导机构来具体负责,这个机构就叫大宰府,办公地点设在九州北部。在大宰府的部署下,对马、壹岐、筑紫等地均布置了大量的海岸警卫队(防人),又在筑紫附近建立一个庞大的海军基地(筑紫水城),这一切都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防备唐朝军队前来砸场子。
唐朝最终还是没有来砸场子,因为与高句丽的恩怨还没了断。跟高句丽的问题解决了,与新罗又掐上了架。基本上顾不上日本这边,但朝散大夫郭务悰四次到日本恐吓中大兄皇子,也让中大兄皇子神经差点衰弱,幼小的心灵饱受摧残。
中大兄皇子吓得够呛,每次都是赠送郭务悰大量财物了事。
过了几年,基本上算是风平浪静了,中大兄皇子悬在嗓子眼里的心才总算放了下来。
但他仍是麻烦不断,碉堡修了那么多,海军基地的运营费用又高,海岸警卫队也是要开工资的,这都要钱啊。日本本身也不富裕,这下亏老本了,财政状况非常的紧张了。
更要命的是,由于在朝鲜半岛吃了个大亏,中大兄皇子威信大大受损,国内一片嘘声,旧氏族势力趁机发难,中大兄皇子为度过危机,不得不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允许在部分地区恢复部民制和氏姓制度。
原来的革新领袖,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转变成了保守派,政策开始趋于保守。
667年3月,中大兄皇子下诏,迁都近江大津宫。
668年1月,终于不再当幕后英雄了,正式登基,史称天智天皇。
同年,天智天皇命中臣镰足参照唐朝的《贞观令》把大化改新以来发布的诏书编纂整理成法典,因为建都近江,该法典亦被称为《近江令》。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自此,日本算是初步走上了法制化建设的轨道。
中臣镰足不久去世。他政治才能算是比较突出,辅佐天智天皇,出力甚多。
中臣镰足除了在政治上比较活跃外,对宗教事业也想当的关心。他看到自苏我家族开始,佛教势力越来约嚣张,觉得在宗教信仰这个问题上,一家独大形成垄断不是好事,原有的氏族神信仰力量又过于分散,各信各的,神又太多,信不过来,于是整合倭国各地的原有氏族神信仰,完善为本土的神道教,从而引入了竞争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宗教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天智天皇在其临死前,赐予其最高冠位大织冠,并赐姓藤原(这个是非常大的荣耀),称藤原朝臣镰足。
此后,藤原氏由于长期担任日本宗教事业的高级领导,最终导致藤原氏成为日本最大的神官家族,地位非常显赫,以致于后来的丰臣秀吉想要当关白,因为血统不够高贵,都要去抱藤原家的大腿,认个干亲。
原有的旧氏族势力虽然给天智天皇以很大压力,但却还不是他最大的麻烦。天智天皇的噩梦来自于自己的亲弟弟大海人皇子。
第十二章 壬申之乱(二)
大海人皇子工作能力很强,智商、情商都很高。兄弟俩原本感情非常好。大海人皇子一直一来都是作为天智天皇的坚定支持者出现的。
在白村江之战大败后,天智天皇面对国内极度不稳的局势,受到了空前的压力。这时候,是大海人皇子始终站在自己哥哥一方,陪他度过难关,亲自担任了左大臣,充分发挥自己人缘好、面子广的优势,到处替自己的哥哥抹稀泥,安抚各地心怀不满的氏族豪强,对巩固天智天皇的统治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天智天皇很感激,投桃报李,确定大海人皇子为自己的法定接班人,还不自己的四个女儿都嫁给了大海人皇子(近亲结婚在日本皇室非常普遍)。
哥哥外加老丈人,亲得不能再亲,关系不可谓不铁。
但是,好景不长。一个文学女青年的出现导致了双方的关系出现了巨大的、不可调和的裂痕。
这个文学女青年就是额田姬。
额田姬是个诗人,在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品《万叶集》中收录了她的长歌三首、短歌十首,是个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美女作家。
这个美女作家非常有才,举个例子,她想情人想疯了时候写下的诗句“空闺帘动疑君至,只见秋风不见人”相当传神,足见其才气。
但搞文学创作只是她的业余爱好,她的正式工作是巫女,即神道教的神职人员。业务专长是在天旱的时候通过祷告来人工降雨,或者是打仗的时候通过祷告让敌人感冒拉稀打摆子,但实事求是地讲,绝大多数时候都不灵。
正因为有这个业务专长,额田姬同志参加了中大兄皇子支援百济的军事行动。
自然不是渡海去送死,因为她是中大兄皇子的小蜜。额田姬是呆在海峡这边北九州筑紫的战时指挥部,诚心祈祷日本军队能够胜利。当然,她的这个任务一如既往地没有完成。
额田姬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在皇宫传播神的光辉。一来二去,就跟中大兄皇子勾搭上了。因为她是巫女,不能结婚,所以只能当地下情人。这很可能也是她法术屡屡失灵的重要原因。
在参加军事行动的时候,额田姬近距离接触到了大海人皇子。炽热的情感在两人的胸中涌动,他们坠入了爱河,进行了从思想上到肉体上的深层次交流。
这是一段危险的三角恋。三角恋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要掩盖这段三角恋。
后来,中大兄皇子和大海人皇子都有所察觉。他们明白了,在他们本已错综复杂的关系之间又增加了一层新的关系,那就是——情敌。但是,双方默契地都没有撕破脸皮。
长期的积怨需要宣泄,最终来了一次总的爆发。
667年5月间的某一天,天智天皇率领一干人等到野外去打猎,大海人皇子和额田姬都在随行之列。
大海人皇子远远地看到额田姬,估计是没见面的时间有些长,心情激动,众目睽睽之下,连连挥动衣袖,招呼心上人。
额田姬此时已经厌倦了这种三角恋的关系,想从一而终,她选中的是天智天皇,因此赶忙写了一首诗,派人送给大海人皇子。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跃马紫野
驰骋标野
耳目众多兮
君勿振袖
不得不佩服文学女青年额田姬同志,分手信都写得这么富有文学气息,这么委婉含蓄。
分手信再委婉,还是分手信,于是,大海人皇子失恋了。
很早的时候,就有智者告诫不高兴大人,有两种人不要去惹,一种就是热恋中的人,因为爱情会冲昏他们的头脑,还有一种就是失恋的人,这种人更为可怕,因为他们会失去理智。
大海人属于这后一种人,他失去理智了,他更加的可怕。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二章 壬申之乱(三)
在稍后的庆祝晚宴上,大海人皇子借酒浇愁,喝了个大醉,借着酒劲,撒开了酒疯,夺过卫士手中的长枪,当着天智天皇的面玩标枪,把地板戳了一个窟窿,这是非常无礼的行为。
天智天皇气得脸色发青,他多少有点明白大海人皇子的撒酒疯的原因,怒火上涌,就想下令把大海人皇子抓起来重处。
幸亏中臣镰足赶忙上前抹稀泥,好说歹说,天智天皇才没有追究大海人皇子的责任。
事情虽然过去,两人之间的矛盾却已无法调和。
天智十年,也即671年,天智天皇任命自己的儿子大友皇子为太政大臣的举动更是让他与大海人皇子势同水火。这时,卓越的泥水匠中臣镰足已死,自然也就没有人再来和稀泥了。
太政大臣在日本政府序列里是高于左右大臣的。大海人皇子是法定的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太政大臣,于情于理都该由大海人皇子来当。
这传递了一个信息,天智天皇要过河拆桥,让自己的儿子大友皇子来当天皇。
应该说,当初确定大海人皇子为法定继承人的时候,天智天皇还是真心实意的。兄弟同心,度过了重重危机,那个时候他们的战斗友谊还是非常深厚的。
但是,额田姬让他们之间出现了深深地裂痕,加之大友皇子又深得天智天皇的喜爱。因此,在皇位继承这个问题上,天智天皇感情的天平渐渐倒向了自己的儿子这边。
大友皇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帅,非常帅,帅得不像是纯正的日本人。
中国唐朝的使者刘德高到日本访问,看到大友皇子,非常吃惊,说:“此子,风骨不似世间人,非其国所应有也。”这话的意思是大友皇子实在是太帅了,玉树吹风,帅如天仙,日本人不应该这么帅的。在帅这个问题上,对于日本人来讲,这已经是很高的评价了。
大友皇子放在现在,无疑会是偶像级人物,引得无数少男少女争相崇拜,扔鲜花,抛飞吻。可惜生在帝王家,最终结局让人叹息。
671年十月,天智天皇病入膏肓,自知不久于人世。但他死不下去,他还有心事未了。
天智天皇派人把大海人皇子叫来,一脸诚恳地对大海人皇子说,兄弟啊,大哥我快不行了。我死后,革命工作就由你来牵头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按理说,大海人皇子应该高兴才对,天智天皇要移交权力了。
大海人皇子没有一丝的喜悦。相反,他只感到背心一阵寒意,头皮一阵发麻。透过自己兄长慈祥的面容,他分明看到一道寒光从天智天皇的眼中不经意地闪过。
这是一个杀机四伏的圈套。这是要大海人皇子表明态度。
如果大海人皇子答应继任天皇之位的话,天智天皇下一步拿出的绝不会是代表皇权的三神器,而是寒光闪动的屠刀。
前面说过,大海人皇子的情商很高。他立马跪下哭诉道,大哥,你万寿无疆,鸟生鱼汤,不会有事的。日本人民还需要你。即使万一有事,你把天皇之位传给皇后,让大友贤侄当摄政,一定会建设好日本的。我打算出家为僧,在青灯古佛前为你的健康诵经,让佛祖保佑你长命百岁。
情商高的人就是不一样,瞧这张嘴多会说。
天智天皇很欣慰,大海人皇子的思想觉悟还是很高的。但他还不放心,又说,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程序,你最好现在就剃度。
大海人皇子不可能说不。
于是,立马就有人来把大海人皇子的头剃成了秃头。
新出炉的光头在皇宫内灯火的映照下,显得熠熠生辉,大海人皇子急匆匆地走出了皇宫,背后一身冷汗。
第二天一早,他连忙带着少数随从,跑到吉野山开始念经去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二章 壬申之乱(四)
自认为解决了大海人皇子的威胁,天智天皇开始做托孤的事了。
十一月二十三日,他把苏我赤兄等六位重臣叫到了跟前,让他们在佛像前宣了誓,承诺永远忠于大友皇子。
搞笑地是,宣了一次誓,天智天皇还不放心。
十一月二十三日,又把这六位重臣叫来又宣了一次誓。
我晕,被托孤的人如果有异心,你让他宣一百次一万次誓都不会有一点用处。
做完了这一切,天智天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