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虎将卫立煌-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ァ�
日军的进攻也是定在此日,但进攻的时间却是上午7时。中国军队在发动时间上占了一定优势。当中国军队摸进敌人阵地时,日本人有的刚刚起床,有的正在吃饭,有的在洗脸,仓促抵抗,一时乱了阵脚。中国人猛冲猛打,使日军遭受较大的损失。
正在日军连连退缩之际,日军的援军赶到。这些援军是日本关东军的精英,是长期养精蓄锐的精锐之师,由于他们的到来,中国军队难以招架,逐渐又退入原来的阵地。
上午7时,天色已经大亮,大白天日军的优势得到发挥。成排的炮弹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倾泻,天上飞机低空扫射投弹,阵地的工事不少被摧毁。
忻口战场10月18日是战斗最激烈的一天,中国军队全线出击,企图将日军包围于云中河一带。日本军队采取的是稳住中间、侧击两翼的办法,双方出动兵力之多也是忻口战役之最。中国的左翼兵团是以第14军为基干的部队,14军是蒋介石的嫡系。装备战力都是很强的。这一天,日军以第21旅团、第15旅团两支部队向左翼突破,双方在大白水一线展开激战。
大白水是左翼阵地上一个较为突出的重要据点,它位于云中河北部沙河北岸,村子周围有宽厚的土围墙,村内是坚固的砖石民房。村子西边地势较高,东北两面地势平坦,易于守军发挥火力。但也易于被日军的坦克、装甲车从这里突破。日军进攻左翼,大白水是个志在必得的据点,如果日军从别处突破,日军越深入,就有被两翼守军夹击的危险。
18日上午,日军15旅团集中坦克30余辆,炮火数10门,在飞机的支援下,对中国的大白水阵地发动猛攻。一个上午,大白水村前及左、右守军的小据点、工事、交通沟全部被日军炮火摧毁。从清晨战至中午,守军虽然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但人员死伤很大,阵地动摇。第14军军长李默庵急调83师一部进入阵地。
大白水属于14军第10师的阵地,守卫大白水村的是第10师28旅57团。这个团有三个步兵营,一个82迫击炮连,临时配属37战防炮一个排。当时的部署是:2营位于村子左侧的丘陵地带,第3营在村子的正面,第1营由村子向东延伸。下午1时许,日军在飞机、炮火支援下,以10余辆坦克开路,向大白水村发动猛烈进攻,首先向2营的阵地突破。弹雨中,日军的坦克向阵地冲来,营长下着命令:“快打,打坦克!”
37战防炮连发几炮,日军的坦克竟然避开了。营长涨红着脸说:“打,再打,若打不中我杀你们排长的头!”
战防炮排排长害怕了,他推开炮手,自己站在炮位上亲自发射,连发5炮,将日军3辆坦克击毁,其他坦克掉头而去。
中国的战防炮打乱了日军的部署,失去了坦克的掩护,步兵很难前进。日本人找了几十头耕牛,向2营的阵地压来。一个连长发现情况立即向营长报告:“营长,前面是老百姓的耕牛,后面是日本人的步兵;怎么办?”
营长粗野地说:“舍不了孩子,打不死狼,管它是公牛、母牛,都给我狠狠地打!”
牛队临近阵地,中国守军一齐开火。四条腿的牛比两条腿的日本人跑得还快,结果是耕牛率先奔逃,只留下日本步兵。2营一个冲锋打下去,将日军消灭大半,他们仓皇逃命。
日军在2营阵地不能得手,便向村前的1营阵地突击,日军的炮火炸得整个村子烟雾弥漫。日军的步兵在村前遭到1营官兵的顽强抵抗,由于日军后续部队赶到,村前防线失守,敌人攻进了村子。团长立即命令2、3营进入村子巷战。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战,将敌人击退。日军退出村外反将大白水村团团围困。
大白水村激战之时,28旅旅长陈牧农也在这里,他看到57团死伤过半,战力减退,立即要通了李默庵军长的电话;“军座,职下在大白水57团指挥战斗,从早晨到现在虽然我军给敌人以极大的杀伤,57团也死伤惨重,现在村子左、右翼阵地已经丢失,日军将我部围在村中,职下要求退入二线阵地!”
一天来各部告急的电话不断传来,对这个“退”字,李默庵听得心烦,他对着电话说:“谁再言退,格杀勿论!牧农兄,白天敌人的炮火如此猛烈,你能退得了吗?你若退,我杀你的头,我若退,卫长官会杀我的头。我命令:必须坚守阵地,战到一兵一卒也不准退缩。”
17日夜晚,第83师师长刘戡派出一个团袭击卫村的日军。几次进攻都没有占领卫村,战到18日下午,该团伤亡七八百人之多,团长向刘戡请求退出战斗,被师长骂得狗血喷头。正在这时军长来了电话。
李军长问:“刘师长,卫村的战斗进展如何?”
刘戡只好把了解到的情况转告军长。
李默庵正在气头上,毫不客气地责难着:“一个小小的卫村,你打了一昼夜,还未取下,是何道理?”
李默庵、刘戡同为黄埔一期学员,原来在第14军中,李为10师师长、刘为83师师长,1937年7月李默庵升任14军军长。刘戡素来对李默庵不服气,听到李的责难,马上顶了上来:“你的第10师怎么没有将敌人打退,还拉我一个旅去支援大白水,你的部队打得好吗?你现在还打我的官腔,简直岂有此理!”说着“咔”地放下电话。
李默庵又打来电话想解释一下,不料刘戡却对参谋长说:“往后凡是李军长的电话,你接好了,我不会再接他的电话。”
在第14军中,由于上下配合得不够协调,战事进展得不那么尽如人意。
右翼兵团的阵地,开战的前几天还比较平静,因为这里不是日军进攻的重点。这里地势险要,是五台山的余脉。山地作战飞机、坦克不易发挥作用,因此日军只作些牵制性的进攻,没有大的动作。
第15军是河南洛阳的地方部队,它的前身是镇嵩军,士兵多系豫西人,性情强悍,富有作战经验,但武器装备低劣,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第15军军长刘茂恩,字书霖,河南巩县人,自幼从军,以胆大心细著称。
18日清晨,刘军长指挥所部向日军发起反击,很快将正罔谷一的11联队包围,正要分割歼灭,日军第三师团一部赶到,由于敌人火力凶猛,15军被迫撤回原来的阵地。这时候,日军的飞机、大炮一齐向15军开火,阵地上浓烟滚滚,大火冲天。战斗最激烈之时,刘军长到前线督战,一颗炮弹在身边爆炸,军长被埋在坑道中,他爬出坑道,拍拍身上的尘土,又向前走去。
翻过一道山梁,刘茂恩见65师一个团抛弃阵地,匆匆退了下来。这个团长抬头看见军长,惊慌失措地说:“报告军长,敌人的炮火太厉害,我团要求退入二线阵地。”
刘军长怒火中烧,出口伤人:“妈那×,退到二线敌人就不打炮了吗?忻口是什么地方,全国的军队都在这里,当着全国的军队,你临阵脱逃,不嫌丢人吗?立即回去夺回阵地,再若失败,小心你的脑袋!”
这个团长硬着头皮又冲了上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还真的击退了敌人。
下午2时,15军灵山一线阵地被敌人突破,第64师19l旅旅长邢良臣打来电话说:“军长,敌人炮火凶猛,我部伤亡严重,职下要求增援!”
刘军长说:“援兵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刘茂恩,咱们换个位置行不行?你下来当军长,由我指挥191旅去收复阵地!”
邢旅长听了军长的口气,知道求援无望便说:“军长不必上来,我邢良臣就是死,也要把阵地夺回来。”
刘茂恩严厉地说:“好,这还像句话,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请以我的名义传达命令,有退缩不前者,杀勿赦!”
191旅反击开始了,阵地上枪声响成一片,由于敌我双方胶着在一起,敌人的飞机、大炮很难发挥作用,战斗呈白热化状态。这时卫立煌来到15军前沿阵地,他用望远镜观察着灵山一线的战事,十分高兴地问着:“书霖兄,灵山阵地是哪个部队,打得如此顽强?”
刘茂恩答着:“这是职部64师19l旅。”
“旅长叫什么名字?”
“邢良臣。”
卫立煌掏出钢笔在一张名片上写着:
良臣吾兄:
英勇善战,精神可嘉!
卫立煌敬书
卫将军把这张名片交给刘茂恩说:“书霖兄,请把这张名片交给邢旅长,转达我的敬意。”
刘军长高声应答着:“是,谢谢钧座的鼓励!”
一张小小的名片,竟有如此的作用。这张名片送达邢旅长手里后,191旅群情振奋,激战2个小时,终将敌人击溃,追击时缴获了不少轻重武器。 。 想看书来
(4) 卫立煌的信心
(4)卫立煌的信心
夜深了,一丝丝的凉意向卫立煌袭来,他举目朝前沿方向望去,那地方看似平静,却不平静,不断有单调的步枪声传来。卫立煌站在城外的大路上一动也不动,他的心里乱极了。他在想,进攻是失败,防守也是失败,这日子可该怎么过。想来想去,他想起童年的一段往事。
安徽省合肥城东郊10余里,有个绿树环抱的村庄,这里的村民以卫姓、杨姓居多,因此村名叫卫杨村。武昌起义失败之后,卫立煌避难在家,这一年他才17岁。当时卫杨村有个地头蛇,自恃学了一些武术,便鱼肉乡里,无恶不作。有一天这个地头蛇跑到卫立煌家里,出言不逊,要吃要喝。正好卫立煌从外边回来,见地头蛇欺侮到他们家里,不禁怒从心头起,一个箭步抢上前去,照着地头蛇的后脑猛击一掌,把他打了个趔趄。地头蛇回头一看,见是卫立煌,哪肯甘休,一手抓住卫的衣领,一手叉开五指向卫的脸上打去。卫立煌先稳住阵势,双手扣住地头蛇的左手,再后退半步让过地头蛇一掌。说时迟,那时快,他运足丹田之气,猛地向上一提,使地头蛇的手臂骨节脱位,痛得那家伙杀猪般的吼叫着。接着卫立煌就地转了一圈,使劲一推,地头蛇便一头摔在地上。
村人见地头蛇挨了打,都来围观着看热闹,喊叫着为卫立煌助威。卫立煌严阵以待,死死盯着地头蛇,心里想着:你不动,我也不动,你若动,我就先动。
地头蛇不敢恋战,从地上爬起来,虚张声势地说:“好小子,你等着,我回去操家伙,今晚杀了你们全家!”说着便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自此以后,这个地头蛇一去多年,再也不敢在村里露面。
想到这里,卫立煌暗自笑了,心里便有了一些豪气和信心。
卫兵走过来,给他披一件披风,催他回指挥部去,他这才迈着大步向城中走去。
天主教堂的院里很静,只有电报房发出嘀嘀嗒嗒的声响。卫立煌在作战室坐下,旋即又站起来,站在地图前看着,构思着一部杰作。
电话响了,卫立煌拿起听筒并没有立即讲话,他要听听对方是谁。听筒里传出一个人的声音:“是忻口前线指挥部吗?我是周恩来,请俊如将军听电话。”
卫立煌听到是周恩来,马上回话说:“周先生,我是卫立煌。有话请讲。”
周恩来说:“明天上午我想到忻口前线去一趟,不知俊如将军是否欢迎?”
卫立煌惊叫着:“周先生能来忻口,真是太好了,有许多问题需要向先生求教。”
周恩来客气地说:“俊如呀,你我都是熟人,不必客气,明天上午,一定到忻口看你。”放下电话,卫立煌感到浑身轻松,他调整着思路,准备向周先生汇报忻口作战情况。
(4) 周恩来亲赴前线
(5)周恩来到忻口
翌日上午,卫立煌正在办公,卫兵来报:周先生来到。他放下手头的事,连三赶四向大门口走去。不远处周恩来已经下车,迈着潇洒的步子向指挥部走来。他身着一身藏青色的西服,虽说有点旧,但非常合身。在卫立煌的眼中他的眉毛还是那样黑,眼光还是那样有神,一举一动,神采飞扬,还是那么年轻干练。
周恩来和卫立煌说笑着向指挥部走来,身后的车队缓缓地跟在后面。卫立煌发现小车后面有一队炮车。连忙问:“周先生,这些大炮也是你带来的?”
周恩来两手一扬笑着说:“这叫完璧归赵嘛!”
“完璧归赵”的词意卫立煌明白,可眼前的炮车到底是怎么回事?
周恩来见卫立煌还不明白,就解释说:“原来王靖国的19军在崞县撤退时,有21门大炮陷在河泥里,没顾得打捞。以后贺龙的120师将这些大炮打捞上来,洗净擦干,我就给你们送来了。”
听到这些话卫立煌感激万分,八路军的装备低劣,连迫击炮都没有,有些战士还扛着长矛,他们拾到这些大炮,不顾山高路远又送给19军,其精神感人至深。
卫立煌握着周恩来身后一位将领的手说:“精神可嘉,精神可嘉,我代表19军向你们致谢!”
周恩来又笑了:“误会,误会。我还没来得及给你们介绍呢,这位是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同志。”
彭德怀向前一步,举手行礼说:“报告卫总指挥,彭德怀向你报到。”
彭德怀30多岁,穿一身旧军装,洗得有些发白。他中上等身材,生得虎头虎脑,面部表情很严肃,表现出一种坚毅的气质。难怪卫立煌没有认出他,原来他穿着一身士兵的衣服。
卫立煌又一次握着彭德怀的手说:“俊如对彭将军的威名早有所闻,今日能够相见,真是三生有幸!”
彭德怀严肃惯了,他见卫立煌如此热情,也想笑脸相迎,由于平时不苟笑言,这时笑得很勉强,很不自然。他说:“能在卫将军指挥下作战,德怀深感荣幸。”
进入客厅,卫士们早在桌上摆好了茶水、果品。参谋长郭寄峤安排好客人入座后,也要入席,天空突然响起飞机的马达声。
郭寄峤询问卫立煌:“要不要到防空洞里躲一躲?”
卫立煌大手一挥:“不必惊慌,这是日军的侦察机。不是轰炸机。”
郭寄峤站在门口望去,果然见敌人的侦察机飞过头顶。他愤恨地说:“日本的飞机真讨厌,在忻口阵地,每天至少有一个营的兵力丧命于敌人的飞机之下。”
周恩来笑了,脸上的表情很得意。他说:“参谋长说得对,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八路军在这方面有安排,从今天起大约10日之内,不会有敌机来捣乱。”
卫立煌听了周恩来的话,一时解不开。他想,周先生能参赞我方军机,难道他还能调遣敌人,这不是神了吗?于是,他连忙问:“八路军是怎么安排的。”
周恩来从公文袋中拿出一张《中央日报》,放在桌子上说:“请你们看看这则消息。”
这则消息一共有几十个字,刊在《中央日报》一处极不显眼的角落里。全文为:
“南京十九日电:我18集团军一部,于10月18日夜,在晋北突袭阳明堡机场并炸毁敌机24架之消息,此间关系方面亦接得消息,业经证实云。”
尽管《中央日报》对八路军的战果不愿大肆宣染,这则消息对卫立煌来说,却是个天大的喜讯。他满脸堆着笑,感慨万端地说:“八路军摧毁了阳明堡机场,炸毁敌机24架,这是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我代表忻口正面作战的将士向八路军致意!”说着卫立煌猛然立正,向着周恩来、彭德怀敬了个军礼。卫将军很兴奋,眉宇间的阴云不见了,换上了笑意。他给参谋长递个眼神说:“向周先生汇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