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声色之余-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声色之余》目录
第一部分:以个性的名义沦丧个性
1三分钟热血换二十年青春
2曲妮玛德
3以个性的名义沦丧个性
4站着理亏 躺着肾亏
5另类节日综合症
6一个娱记的自白
7少年陈世美与少女潘金莲
8人肉叉烧包
9泛娱乐时代与万金油
10千万别只是一次表演
11娱乐圈的“十八摸”
12是谁将变态逼成变性?
13*之年
14让做饭成为一种表演
15提议乞丐也选秀
16变味的杂碎汤
17〃道德修养〃费思量
18等待导演的日子
19风沙中的小资
20网上卖“猫”
21曾感动于被感动过
22找个美女当托
23这倒霉孩子
24最伟大的与最卑鄙的
25文艺评论的针角
26小人得痔
27八戒啃猪蹄
28电驴拉磨
29别拿孩子说事儿
30有些说法太骇人
31挂什么羊的头
32进厕所玩*
33当*成为一种职业
34皇马、皇马桶及高俅
35残断的温暖
36青春也是一场戏中戏
37时尚或民俗;贺岁两要素
第二部分:在傻哭与浪笑中怀旧
1以音乐的名义可劲耍吧
2在傻哭与浪笑中怀旧
3《刺激2005》一首迟来的歌
4不是“爱情”的力量
5一个将被媒体谋杀的刀郎
6 2005爱咋咋地吧
7把音乐剧看成堂会
8当你孤单你会想起啥?
9“搞怪”成为主打歌
10“滚石危机”是迟早的事
11病态评奖的根源
12拿马桶当麦克风
13吉他也是歌喉
14花儿乐队:祭坛的牺牲
15无道的翻唱也无奈
16我的豆汁分你一半
17脆花,上咸菜
18歌坛是个萝卜
19结束这无聊的游戏
20肯尼基与都市音乐品位
21美丽的伤口
22请善待陈美的〃红色激情〃
23让真情陪音乐过千年
24审美偏差垄断歌坛
25谁解E时代的风情
26提议歌坛也减负
27听歌或摇尾
28我心太乱
29有理在声高?
30有些老歌象酒
31谁把花点着了?
32把工体还给年轻歌迷
33给跳上桌子一个理由
34在矛盾中起舞
35在感伤中失语
36音乐乌龙球
37我挑我的海市蜃楼
38怀旧是一剂泻药
39害虫的“大小年”
40当王蓉变身为黄蓉
41都是这点破奖闹的
42二手玫瑰咋那么鲜
43似水流年
44择日而亡
45为2003唱一首离别歌
46听懂陶喆!?
47曲解罗大佑
48对于《黑豹ⅴ》的错觉
49用音乐去表现文学的表演
50“低调”静听这个赵传
51工体的利用率
52关键词
53原声专辑
54被翻唱唱翻
55当我陷入传媒的时空里
56酷是姿态还是状态
第三部分:刘老根刺秦王
1竞选刘姥爷
2点背不能赖社会
3享受不起历史剧这份罪
4给翻拍支点损招
5画蛇添足成蜈蚣
6历史剧的游戏规则
7把阿Q搞臭
8干预还是干扰
9令人晕厥的一场戏
10谁解“日剧迷”的苦恼
11我为电视狂
12马桶时间与广告尿频
13脸谱内外
14刘老根刺秦王
15攒鸡毛凑不成掸子
16有感于血腥
17别了,门头沟
18“毛蛋”里面挑骨头
19从水果到果脯
20不一般的“不”
21方言不是万能的
22换一种眼光去看海
23终于喝到“甲醇”啦
24青衣还是青皮
25拿小崔说事
第四部分:奥斯卡,你在哪里呀
1都是装修惹的祸!
2无聊之极,无奈之极
3奥斯卡,你在哪里呀
4电影导演速成绝招
5说哪Щ�
6笑看《黑客》为哪般
7莫拿野蛮当淘气
8事关伤感
9声色之娱之余
10当恐惧成为一种被贩卖的商机
11有啥可分的
12当预告片成为正餐
13枪与花——亚洲商业电影的希望之路
14如何“组装”一部成功的娱乐片
15从容“大撒把”
16从三毛当兵说起
17融浓情于平淡之中
18老人与狗,热情与冷静
19《画魂》,有画无魂
20冷眼旁观《王先生之*焚身》
21新传不“新”
22如烟似雾的《红粉》
23度过青春与回忆青春
24倒是有“晴”却无“情”
25掠过《东邪西毒》的梦境
26勇敢人的快餐
27廊桥一个梦
第五部分:霓虹森林中的抒情诗人
1高仓健:一个从人们嘴边消失的词汇
2不要迷信大师,要迷信周杰伦
3姜文,老字辈推新片也神秘兮兮
4张艺谋:金甲在身能奈我何
5李宇春:唱片市场的末路英雄
6单田芳:有井水的地方皆闻其声
7秦海璐:靠个性取胜的幸运明星
8奥黛丽?赫本:历久弥新的时尚标杆
9让?雷诺的“柔情一面”
10罗京:低调也能引来“审美疲劳”?
11周迅:精彩之处或许在戏外
12自说自话的大师与专攻表演的好演员
13黄健翔,一场错位的疯狂
14这俩哥们够哏
15王家卫:霓虹森林中的抒情诗人
第六部分:后记
三分钟热血换二十年青春
如果你是有心人,且那颗心又恰好是你自己的,那么你会发现,资讯手段的发达于创造及创作而言,丝毫没有什么促进,相反倒促成垃圾畅行流通;信息的丰富对于确立人格品质而言,也全无补益,取而代之的是自我迷失,异化、移情、*、受虐,直至变态。
最为要命的是,如果大家都变态了,就你不变态,那么在大家眼中,就属你最变态!你还别试图辩解,因为没有人在变态之余有时间跟你辩解!
在强大的资讯面前,冷静和思考太过渺小。有人对时下狂热FANS的种种忘我行为不解,同时非议颇多,如果只用一句“你老了”是无法令其信服的。幸好资讯发达、信息丰富,日韩娱乐新闻中,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的中老年妇女FANS的疯癫痴狂的追星场面送来了客观论据。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批中老年FANS二十年前也曾正值青春年少,在娱乐产业兴起的时代,她们的行为也曾令人不解,甚至备受非议,但她们以坚强的毅力挺过来了!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和青春颠覆了“三分钟热血”的千古论断。
有识之士说:我们的今天曾是她们的昨天,她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眼前你不解的狂热少女,今后必将是依旧狂热的“欧巴桑”!这话可能听着耸人听闻,但时间会证明一切。三分钟热血换二十年青春,就看你敢不敢。
如果你老了,当然你不敢!
曾经我们说“青春无价”,如今我们说“青春无敌”,说的居然是同样的青春!曾经他们说“思维无极限”,如今他们说“娱乐无极限”,无极限似乎能点缀一切!究竟是谁在偷换概念,亦或是我们已经习惯被自己欺骗!
不管你是否愿意,你已经注定要在这种欢愉中度过青春或是在这种无奈中回忆青春。你无处可逃,因为你仅有的一点思辨能力也已被无形异化。
陈逸飞走了。我们惊悉噩耗之余,似乎才终于忘了他“出镜率极高的文化明星”、“服装设计师”、“视觉艺术家”、“成功商人”、“崭露头角的电影导演”等头衔,重新审视这位画家,重新仔细看一看他的画——这就是娱乐新闻。
当然重新看看不被忘却的画还算正常现象。最为可怕的是,当我们重新听听老歌之余,却要捎带八卦一番已经故去的歌手。例如近来beyond乐队要解散了,于是就有关于其主唱在日本“死而复生”的新闻乍现。所有听歌的精力都被其吸引而移情——这就是娱乐时代。
三分钟热血换二十年青春,你看着办吧。2005…4…18
曲妮玛德
语言太过无力啦!面对滚滚而来的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味觉艺术、触觉艺术……盗用艺术概念的狗日艺术,人多嘴杂、居心难测,靠语言难以相互沟通,同时也无法彼此说服。
据说贩毒的人一般不吸毒。但我不知制作、推广电脑游戏的人是否也沉迷于电脑游戏之中?
耗财力、费体力、熬精力,好不容易才在电脑网络游戏建立虚拟财富和自尊的人,一夜之间“财物”不翼而飞!身心俱损,懊恼窝火,此情此感,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毫无差异。为此,游戏玩家一怒之下将游戏运营商告上法庭。
对于当今社会来说,这事还真棘手、够犯难!无现成法律条文可运用还不是最令人头痛的,相对而言,靠语言来阐释的思维方式面临人类生存方式快速多变时的措手不及才是最最痛苦的。因为这事儿的原委与对错,你无法解释清楚。
这就是媒体新闻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你唏嘘错愕也好,嘲笑排斥也罢,于事无补。
伴随着这种新闻同时浮出水面的是,游戏商人一夜暴富,大发横财,这都是拜已当上原告或还没想当原告的芸芸众生所赐。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你什么时候见过绵羊自己动手自剪羊毛并亲自为他人织件羊绒衫的!?
我不懂电脑游戏,因此在玩游戏及靠游戏玩“数钱游戏”上都没有发言权。然而生活里这种说不清、道不明,常令你抓耳挠腮的事又何止于电脑游戏的虚拟世界。在以艺术创作为名义,以寓教于乐为宗旨的娱乐圈,这类怪事可谓屡见不鲜。
演戏的摇身一变就可以当歌手,唱歌的也可以分身有术在镜头前再大秀一把演技,借用香港艺人黄秋生的话说就是:这个时代,傻子都可以演戏,哑巴都可以唱歌!
这就是娱乐圈现状,你瞪眼没辙吧!更令你哑口无言、不服不行的是,娱乐制造者嘴大能说,巧舌如簧:因为fans喜欢啊。凡是fans喜欢的,我们就拥护,凡是fans反感的,我们就反对!一切以fans为出发点,两者仿佛心连心、根连根,一个鼻孔出气。
正如前面所提出的问题,贩毒的人不吸毒,那么制造这些娱乐的人是否也是其作品的忠实fans?
无论歌坛或是影视圈,有明星就会有市场,这明星就是赚钱的法宝。羊毛肯定出在羊身上,“明星”无疑就是一把锋利的羊毛剪刀。问题是,现在我们无法靠语言来论证出,这剪刀究竟是拿在人手上,还是握在羊蹄上?
《曲妮玛德》是某摇滚乐队创作的一首无法制成唱片来卖钱的歌。面对重重诱惑,面对层层虚伪,语言已经失去力量,因此我只想大声唱这首歌给你们听。2005…5…23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以个性的名义沦丧个性
近年来,有识之士多次呼吁:要遏制电视上风行的奢靡风!但奢靡风变换名头、变本加厉,变着法的花样翻新,并以大势所趋的架势在名词上大言不惭:这是e时代嘛,这是个性的时代嘛,这是娱乐的时代嘛,这是一个消费的时代嘛,这是一个不属于你们的时代嘛!
奢靡肯定不是一件好事!这一点上,鼓吹者比呼吁遏制者更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上述一些转移话题,偷换概念的说辞便堂而皇之、大行其道。这些貌似合情合理,实则不知所云,不着四六的说辞只有一句透露了他们的本意,那就是“这是一个消费的时代”!
问题是谁来为这消费埋单?更进一步是我们拿什么资本来为这项消费埋单?如果只是您辛辛苦苦赚来的打工钱,那么还不算可惜;如果只是艺术沦为娱乐的工具,那么还不算可悲;如果只是用“时尚新新人类”及“落伍土鳖”来恶意且硬性划分你的属性,那也不算可怜。但如果是以“个性”的名义来沦丧个性,以奢靡的幻像来掩盖奢靡,那才是最最可恶又可怕的!
个性的反义词是共性,说起来似乎谁都懂,但事到临头,人们却往往心甘情愿分辨不清,例如现在媒体上充盈着的时尚生活节目及选秀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伟人的经典语录,现在的媒体在深刻领会此话之后,活学活用,又进一步演化出一句新语录:“演艺明星是站在时尚前沿的标榜”!在名人们所要承担的众多责任和义务中,仿佛“时尚”是居首要地位的。
OK!这下好了,明确了这一点,做事就有了思想可依,一切奢靡的作为俨然合民心、顺民意,顺理成章。何谓时尚?按媒体的说法就是有个性。因为有个性,所以明星才成其为明星。因为是明星,所以他们的行为举止才叫有个性。如果你不是明星,那么你的个性从何体现?如果你没个性,你对时尚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们要齐心协力追星,追不成“粉丝”,至少你也得装扮成“粉条”,一些时尚生活的电视节目就是教导大家这么干的。例如让你也染个“明星头”,或是去地摊淘两件与明星穿的相似的衣服来把“明星秀”。
当你的个性趋同于明星的个性时,你的“个性”也就诞生了!如果你对自己的“个性”心里没底,那你就去参加各种“选秀”活动的“海选”,听听那些站在“时尚前沿”的人对你指点一二。这就是你的时尚与个性的命运。
何谓个性,何谓时尚,下面讲个故事给大家听听:话说当年米开朗基罗雕刻完成大卫雕像后,一位强权者来视察评审。来者对米开朗基罗说:“大卫的鼻子太高了,最好改小一点。”
米开朗基罗随手偷偷抓了一把石灰,之后爬上脚手架佯装修凿大卫的鼻子,并顺手将石灰撒下来。
米开朗基罗问:“您瞧,现在怎么样?”
强权者:嗯!这下看起来好多了。2005…6…20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站着理亏,躺着肾亏
过节期间,一连看了好几天央视举办的小品大赛,之后总结出一句感言:素质害人哪!
近些年来,在素质教育的风潮之下,专业素质和文化教养仿佛成了文艺圈的致命死穴,同时也成了吸引观众看戏的突出卖点。因此无论什么大赛,不管你是唱歌、跳舞、演戏、做菜,其间都会设立一个文化知识考试环节,美其名曰综合素质,其成败高下命悬于一两道题。
这个环节真的是最好看,观众在顺带检测一下自己的素质同时,看到电视机里,别人面对亿万观众,大庭广众之下出丑、露怯的尴尬样,那叫一个爽!
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你没上台!相对于坐在或躺在电视机外的电视观众,那些站在台上的演员可惨了!尤其还事关“素质”问题,不说话腰都得疼。如果当众紧张过度,一时间脑筋急转不过来弯,丢分事小,丢人事大,这远比生活里“站着理亏,躺着肾亏”还难受。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想来根源还是素质问题。
所谓素质,应当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等等,而且因人而异,因势而变。如今可倒好,电视大赛盗用“素质”概念,以此为噱头来争收视率,以此来邀买观众的人心。观众还就吃这口,真是人同此心,趣味相投,居心那啥测呀!
人需要发泄的渠道,尤其事关素质,可谓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投鼠忌器、正中下怀。人们在生活里难免会遭遇“站着理亏,躺着肾亏,醒着嘴亏,做梦性亏”的局面,怕出丑就得想办法遮丑,明明活得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