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清-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鍪裁凑伪Ц骸⑸缁崂硐搿>统闪税琢塘恕�
事实上,因为“太谷学派”发端于江苏泰州一带,被世人称为“泰州教”。
这个“泰州教”,关卓凡很早就有留意,只是一来该教未成气候。还没有什么明显的不法情事;二来,泰州在两江总督直辖范围内,关卓凡不好直接伸手,于是去信给曾国藩,请他留意。
曾国藩对“泰州教”严加规止,“泰州教”在江苏立不住脚,活动重心北移至山东境内,张积中乃成为教门的“北派”领袖。
那个时候,山东捻乱频仍,兵荒马乱,反倒给了“泰州教”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张积中乃入济南府肥城、长清之间的黄崖山,聚众筑圩,购置子药弓弩甲仗,组织徒众习练战事。短短两年之间,山上深沟高垒,大小圩寨数座;山下屋宇麟次,渐成市集。积中还派人在肥城、济南、东阿、利津、海丰、安丘、潍县等地,设肆贸易。
等到关卓凡从美国回来,一个颇具规模的“泰州教”独立王国,已经在黄崖山建立起来了。
本来,战乱期间,地方士绅,办团练,筑圩寨,以求自保,事属寻常,因此,关卓凡在山东剿捻的时候,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到黄崖山上边。但捻乱既平,黄崖山种种不正常的情况,便愈来愈显得扎眼了。
愈来愈多的情报汇总到山东巡抚阎敬铭那里。
张积中声称:“从学者,深戒吝财恋色,资装妻妾,勿须顾问。”规定:“凡入山者,不得私其财,纳其半立籍。”
进谒张积中的,要以泥涂面,九拜,而积中正襟高坐,不答一言。
黄崖山上,地位仅次于张积中的,是两个年轻的女性,一个是周谷的孙媳妇,叫李素心;一个是张积中自己的亲侄女,叫张静娟。徒众想见这两位,程序礼仪跟进谒张积中是一样的,也得“泥首九拜”,二女也是“高坐不言”。
张积中在祭祀堂礼神,总是深夜进行。升降参拜,礼节繁复。李素心、张静娟二女,盛装持剑,左右侍立。旃檀燎烛,熏赫霄汉,十里外望其光。乡愚辙称张圣人夜祭,非其徒不能入窥也。
还有,捻乱平复后,水落而石出,愈来愈多证据显示,黄崖山和捻匪多有勾连,不少东捻的骨干,出于“泰州教”生徒;东捻被围在寿光的时候,也曾想过向黄崖山方向突围。派人联络黄崖山,张积中表示愿意接应。这个,赖汶光已经向关卓凡证实了。
这确实是一个脓疱,虽然还没溃烂,但得挤一挤了。
阎敬铭下令山东布政使丁宝桢,提张积中到案对质。
丁宝桢派了守备唐文箴、肥城知县邓馨、长清知县陈恩寿三个,赴黄崖山,谕张积中出山到省,承诺:“不刑,不杀”,只要他“遣散徒众,废圩毁寨”,即可“归乡,交地方官管束,以度余年”;而且,“除甲仗子药外,财物许任自携”。
张积中避匿不出,唐文箴等在山上一直等到半夜。徒众汹汹,情绪愈来愈激烈,开始喊打喊杀。唐、邓、陈三个见势不妙,纵马回逃,教众在后追赶,随从吏员数人被杀。
这下子就闹大发了,阎敬铭上疏,要求进剿。
是否应该进剿黄崖山,朝廷内部多少是有争议的。
这一来,张积中虽然不服朝廷政令,和捻匪也有勾连,但毕竟“反迹未明”。
二来,“泰州教”是个很特殊的教门——它的正式名称既为“太谷学派”,就有一层研究学术的面纱;而且,由于这层关系和教主本人的特殊出身,教中有很多山东当地的官眷,甚至有的官员也是信这个教的。
张积中自己,算是“世家”。大哥张积功做过临清知州,发匪攻城,举家殉难;儿子张绍陵因此过继给了长房,袭了云骑尉的爵,现在是候补知县;亲家秦云樵——即张绍陵的岳父,做过范县知县;张积中的表兄吴载勋,做过济南知府,是他在教中的最重要的追随者,以及在教外的最重要的庇护人。
最后朝廷还是批准了阎敬铭的计划,但要求山东地方再做一次劝降的努力。
这一次派出去的,就是张绍陵和吴载勋了。
条件不变,只是多了一条:交出上次杀害吏员的凶手。
二人苦苦相劝,张绍陵更长跪哭请,但张积中不稍为动,放言道:“乃公肯以磊磊落落之身,低首下心而乞活焉?汝辈惧,可自往也。”
再劝,张积中大怒:“积中此生绝不履公廷也!必欲积中出者,积中出就死耳!积中亦丈夫也,伏剑而死则可,桎梏而死则不可!积中以身殉学矣,何出为!”
吴载勋无奈下山复命,张绍陵终不能舍弃老父,留在了山上。
黄崖山上,开始大肆备战。
*RP
第一二五章 挣个脸
山上教徒堵塞山路,无关人等,一律禁行;再召各附山民众入寨,运送粮草、薪柴、煤烛进山者络绎不绝;又有数百山民下山,在附近大量收购骡马。
接着,山上各寨居民开始向山顶迁移,所有隘口都安装了铳炮。
还有一个情况引起了官府的高度警惕:有武定府的盐枭,自大清河泛舟至孝里铺,上岸入山。情报显示,船上满载武器。
最后,黄崖山上各寨遍竖红、黑两色旗帜,山之四周,皆闻炮声。
这就是“扯旗放炮”了。
先动手的居然不是官军。黄崖山教众头裹红巾,下山四处截杀驿递马夫;又有教众企图破坏电报线路,不逞而退。
张积中逆迹大著,已无可议,朝廷下令进剿。
阎敬铭原先的想法,是要朝廷下旨,派张勇赴鲁主持军事。张勇在朝廷经制中的职务是山东提督,这本来就是他的责任。但张勇不但是山东提督,还是轩军松江军团的副军团长,派张勇等于动轩军,拿百战名将,野战雄师,来对付一个小小的教门,未免太过牛刀杀鸡,如此,还要“地方治安部队”何用?
事实上,山东地方部队刚刚完成缩编,关卓凡认为,黄崖山一役,正是拿来检验其成色的好机会,看一看他的“野战部队和治安部队分建”的路子,走起来到底够不够通畅?
所谓“山东地方部队”,番号驳杂,但主要还是以绿营为主。整编这帮子功能已接近废品的丘八,关卓凡是花了大力气的,名义上张勇个人主持,其实全程由轩军一手操办。
关卓凡以张勇的名义,派出了一支数百人的“军事顾问团”,开赴山东,越过巡抚。全面担负当地绿营的整编事宜。
原本整编对象不包括巡抚亲将的“抚标”,但阎敬铭很见机,主动交出了自己的四千名抚标亲军。
山东是绿营大省,原本全省各种货色的绿营兵加在一起。有近四万之众。当然,考虑到“吃空额”这一古老悠久的传统,实际人数远没有这么多。关卓凡汰弱留强,大刀阔斧,砍去了三分之二,只留下一万二千五百人,五百人为一营,编成二十五营。
其中,巡抚的“抚标”有五营,包括一个马队营。其余二十个营。由两名副将统带,一人十营。一名副将下设三名参将,一名参将统带三个营。还有两个马队营,一名副将亲将一营。
山东全省不设总兵。
“军事顾问团”十人一组,每一个营派驻一组。“全面指导工作”。
具体如下:
清朝的绿营,是世兵制和募兵制的奇葩混合体,“军事顾问团”首先宣布,彻底废除世兵制,全面实施单一募兵制。
其次,加饷。
绿营原先的薪饷标准,马兵月饷银二两。步兵一两五钱,皆月支米三斗。比之轩军固然地下天上,亦远远不及旗营和湘、淮、楚的“勇营”。关卓凡想,这个待遇,不饿死就不错了,还想人家卖命打仗?
一律翻一番。即马兵月饷银四两,步兵三两。这个标准,还是赶不上旗营和勇营,但相差已经不太大,和绿营自己比。更是“历史性的进步”了。
因为绿营的总员额削减了三分之二强,虽然加饷一倍,但朝廷在山东绿营上的总支出,还是大幅度减少了。
武器装备方面,绿营原先的兵器极其驳杂,既有刀、枪、剑、矛这些冷兵器,也有鸟枪、铳枪、抬枪等火器,还有少量“红衣大炮”。
关卓凡决定,彻底淘汰鸟枪、铳枪、抬枪这些所谓的“热兵器”,换成洋枪。
这个“洋枪”,不是轩军用的后装枪——还没那么奢侈。再说,野战部队和治安部队也要适当保持一点代差嘛。
山东绿营用的是美国的斯普林菲尔德前装枪,这批枪是美国打完了内战剩下来的库存,战争部长斯坦顿问关卓凡要不要,关卓凡想不要白不要,于是五万条斯普林菲尔德前装枪,连同基数弹药,作为实施“关逸轩法案”的一部分,以赠送给松江军团的名义,越洋来到了中国。
前装枪虽然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但目前,依然是大部分的近代化国家——包括不少欧洲强国的主流兵器。关卓凡认为,至少五年之内,拿来维持国内治安、镇压小规模暴乱,是足够用了。
山东绿营换装备的时候,关卓凡说,就从轩军的装备中拨一部分好了,不用朝廷再掏腰包啦。于是自御姐以下,朝野内外,都为关贝子的高风亮节,公而忘私,感叹不已。
当然也不能全员换装,五万条枪看似不少,可接下来还得照顾其他省份呢。于是,山东绿营三分之二的兵员换装了斯普林菲尔德前装枪,剩下的,每一营,设立一支长矛队,一支大刀队。
整编后的山东绿营,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战法:经过持续的火力压制,近距离接敌后,由长矛队和大刀队首先发起冲锋。
全国各省绿营中,山东绿营第一个彻底废弃了弓箭。
训练,自然采用西法,“排队枪毙”,“三段击”,等等。
补充一句,“斯普林菲尔德”这个名字太拗口了,普通中国士兵不容易记得住,于是,由意译而来,这款步枪有了一个很诗意的中国名字:春田。
完成了基本的训练之后,轩军派出的“军事顾问团”大部分撤回,但每一营留下两人,作为张军门的“联络员”,其实就是监军兼政委,既加强对山东绿营的控制,也保证训练成果不走样,不变形。
这样,整编结束后的山东绿营,就算不是轩军的“二线部队”,也形同轩军的“后备役”了。
张积中之流,连州县都没有占领过,说到底不过“占山为王”。进剿黄崖山这么个土佬儿,如果张勇亲自出马,打赢了也不会给轩军包括张勇自己加什么分。但如果能由山东绿营把这个差使漂漂亮亮地办下来,就可以证明:关卓凡的“改制”是成功的,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这个意义,可比前者大得太多了。
还有一个原因,也使得轩军不适合直接出手,但这个,是只有穿越者关卓凡一人晓得的,暂且不表。
不过,为了万无一失,关卓凡还是做了一点小弊。他以张勇的名义,向山东派出了一个“军事顾问小组”,为阎敬铭提供作战意见。另外,他还派出了一个炮兵连,所携火炮,除了六门拿破仑炮外,还有两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维特沃斯”十二磅后装线膛炮。
“维特沃斯” 后装线膛炮是关卓凡从美国带回来的,较之拿破仑炮,它射程更远,准确性更高,装填也更方便。对一千六百码外目标,“维特沃斯”连射十发,着弹点竟只有五英寸的偏差,快赶得上狙击手了。
但这种炮初初问世,上述都是“试验数据”,尚未经过任何实战检验。关卓凡想,山路狭窄崎岖,地形变化大,限制多,非常适合“维特沃斯”这种直瞄加农炮,好不好用,咱们用用看呗。
所以,轩军派给阎敬铭的“军事顾问小组”中,就出现了一位级别很高的人物:松江军团炮兵师师长安德森——他过来纯粹是为了看“维特沃斯”的打击效果的。
不过,安德森的身份,对外是保密的,不然,这场仗还没开打就变味了。
加了饷、换了枪、整了编,山东全省绿营,士气高昂,从官到兵,个个憋着一口气,要给绿营挣个脸,要给山东挣个脸,也要给北京的关贝子、天津的张军门,实实在在地挣个脸。
*
(今天两更,晚上还有一更,更新时间会稍晚一点,八点半之后吧。)
*RP
第一二六章 第二炮
关卓凡判断,黄崖山上教众总数过万,但超过一半是老弱妇孺,真正能打仗的青壮并不算多。而且,小成气候之后,张积中就把精力放在装神弄鬼以及和女弟子胡搞上面了,早就没心思组织教众“习练战事”。因此,黄崖山上的教徒,头脑可能足够狂热,但战斗力不见得能高到哪里去。
所以,他认为,虽然黄崖山山势起伏深广,不多集兵力,难以密为环里,但真正用于进攻的部队不需要太多,多了地形所限,也施展不开。
大部分的兵力要用于外围布防。
张积中老巢在山顶大寨,附近出山歧路极多,官军攻入大寨之前,必须预先在周边各隘口严密防守。一旦攻破寨墙,混乱之中,必有趁机逃脱者,预为之备,才能够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按照爵帅的指示,“军事顾问小组”为山东绿营制定了以下作战计划:
参剿部队次第出发,最先出发的应该是马队,他们的任务是将在黄崖山山下周围活动的教众驱回山中,为大部队“清场”。
各部都到达黄崖山,完成了对黄崖山的包围后,主攻部队才开始攻击入山。
第一波的攻击,主要任务是夺取教众在山路上设置的关隘,拿下一个关隘后,交由后续部队布防,然后才进攻第二个关隘,步步为营,最终将山民全部逼入山顶大寨。
完成了以上作战任务后,不着急马上对大寨发动总攻,先休整两天。一,养精蓄锐;二,更重要的,大寨地势险要,要在这段时间对周边地形做仔细勘察,为总攻做好准备;三,同样重要的,要将大寨周边隘口,一一占领,断绝张积中外逃之路。
为分散敌人注意力,这两天应大力开展对寨中劝降瓦解之工作。当然,如果张积中真肯投降,也好。
这两天里,还有一件事情是要做的:切断大寨的泉水汲道。
上述布置完成之后,即对大寨发起总攻。
攻击应由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发起,从东寨门、西寨门同时攻入。
所有攻击,都应等炮兵到位之后再行发动,最大限度增加火力,减少伤亡。
这份作战计划,如果没有亲临黄崖山,是几乎不可能拟得出来的。但是,轩军的人,难道已经到了黄崖山,仔细打探过了吗?
阎敬铭又惊又佩。
在进剿黄崖山的战役中,山东绿营非常严格地执行了这份作战计划。
最先出发的是“抚标”的马队,由营官王萃率领,同行的有抚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