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清-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RS
第三十五章 心心念念
玉儿脸上一红,说道:“回主子,‘枕底听涛’是关贝勒说的,奴婢也不晓得是什么意思?”
慈禧说道:“咱们新买的那两只军舰,大是大,但船上总是逼仄,住得下这么些人么?”
玉儿立即兴奋地说道:“回主子,住得下的!关贝勒说,咱们最大的那只军舰,是天底下最大的船,从头到尾,差不多有四十丈长!关贝勒说,英吉利是天下第一强国,这么大的船,可也只有两只!别的国家,就算法兰西、美利坚、俄罗斯,都没有这么大的船!”
四十丈?!
这个数字钻进耳中,慈禧先是滞了一滞,然后微微地一阵昏眩。
——四十丈,这到底得有多大?
玉儿好像知道圣母皇太后在想什么,继续说道:“关贝勒说,咱们紫禁城最大的宫殿是太和殿——太和殿面阔十一间,总长近二十丈,就是说,这只大船,刚刚好是两个太和殿这么长!”
两个太和殿?!
我知道它很大,可是,我不知道它居然大到了这个地步!
之前,“翁贝托国王号”和“杜里奥号”之大,对于慈禧,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既不知道具体的数字,也就没有具体的参照物可以帮助想像。现在——“两个太和殿”!
站在船头看向船尾,岂非“一眼望不到边”?
圣母皇太后内心感受,只能以“震撼”二字形容了。
她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玉儿眉飞色舞地说道:“关贝勒说,这么大的船,不要说泊在港口里面,就是出海,只要不遇上特别大的风浪,一定也是很稳当的。他可以担保,主子在船上过夜,断不会晕船的。还有,关贝勒说,只要主子不晕船,以后有合适的机会,他要上折子,请主子坐这条大船,去上海逛一逛!”
慈禧的身子微微一震,下意识地向玉儿这边扭了下头,动作幅度虽小,却很急促,李莲英正在给她梳头,差一点就扯到了她的头发。
李莲英吓了一大跳,慈禧却完全没有发觉,她稳了稳自己的呼吸,以尽量平缓的语调问道:“‘他’真是这么说的?”
玉儿说道:“回主子,这种事情,奴婢怎么敢信口开河?关贝勒确实是这么说的。”
上海!我怎么跟做梦似的?
李莲英用惊叹的声音说道:“哎呦,主子,这可不就是乾隆爷‘下江南’了吗?我听宫里的老人儿念叨,说起乾隆爷‘下江南’的景况,那可真是比一部书还热闹!奴才没想到自个儿有这个造化,托主子的福,这辈子还能赶上这样的大世面!”
慈禧微微摇头,说道:“咱们这个,和高宗皇帝‘下江南’,是不一样的。”
在贝勒府呆了一个晚上,经关贝勒耳提面命,玉儿在这个问题上的“政治敏感度”,可比李莲英高了。她马上接口说道:“主子圣明!咱们去上海,其实就是搭个‘顺风船’。关贝勒说,水师的舰船,一年之中,本来就要南下北上地操练,咱们搭个便船,不多花水师一两银子的!”
慈禧满意地说道:“就是这个话。嗯,这个事,想来关卓凡自有他的安排,没有成事之前,你们两个,可不要跟别人去说嘴——宫里宫外,都不许说!不然,那班都老爷,如果听到了什么风声,必定要啰嗦的,听明白了吗?”
“嗻!”
玉儿说道:“回主子,还有一件事情,想来也是很有意思的。关贝勒说,咱们那两条大船,都要改回中国名字。到时候,要在码头办一个‘命名仪式’。关贝勒说,万国的规矩,给这等‘军国重器’命名,都要请‘国家元首’主持——咱们大清的‘国家元首’,可不就是主子?关贝勒说,英吉利国的大舰船下水的时候,都要请他们的女王主持仪式的!”
慈禧笑道:“呦,还有这个讲究!这个‘命名仪式’,有什么特别的花样吗?”
玉儿兴致勃勃地说道:“回主子,有!关贝勒说,到时候,要在船头挂上一瓶‘香槟酒’,然后请主子将之推向船头,必要打得粉碎,才算礼成。”
慈禧奇道:“这是为了什么?”
玉儿说道:“呃,这个,关贝勒没说,奴婢就不晓得了。”
李莲英说道:“主子,奴才猜想,应该是‘岁岁平安’之意。”
慈禧想了一想,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必是如此。海上讨生活,规矩讲究多,特别注重‘意头’的。”
又问玉儿:“这个‘香槟酒’,又是个什么酒啊?”
玉儿为难地笑了笑,说道:“回主子,这个关贝勒没说,奴婢也不晓得。”
说到这儿,灵机一动,说道:“主子,要不然请关贝勒进一支这个‘香槟酒’,主子尝尝,不就晓得是怎么回事了?”
慈禧微微一笑,说道:‘好罢。不过,显得咱们多么嘴馋似的。”
玉儿讪讪地笑道:‘哪儿能呢……哦,回主子,还有一件事情,关贝勒说,大船改名,是要请两宫皇太后和皇上‘赐名’的。”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过是“下头”准备好了名字,报上来,“上头”“朱笔圈定”,以示隆重。
慈禧说道:“好啊,‘他’都准备了些什么名字?”
玉儿说道:“回主子,这是军国大事,关贝勒没说,奴婢可不敢乱问。想来这两天就会有折子递上来的。”
好吧,我就等着,充满希翼地等着。
*
*
果然,第二天,关卓凡的折子就递了上来,请求皇上为“翁贝托国王号”和“杜里奥号”“赐名”。
名义上,折子虽然是递给小皇帝的,实际上,两只巨舰姓甚名谁,当然是由两宫皇太后决定,只不过用小皇帝的名义下诏而已。
每只巨舰,关卓凡都给了御姐三个选择。
“翁贝托国王号”,是“冠军”、“作武”、“武畅”。
“杜里奥号”,是“射声”、“虎贲”、“越骑”。
这几个名字,都是有“出处”的,关卓凡一一在折子中注明:
“冠军”,自然是出自霍去病的封号。
“作武”,前汉成帝之时,西羌有警,成帝以“君子闻鼓鼙之声,则思将率之臣”,命杨雄做《赵充国颂》,其中有一句:“在汉中兴,充国作武。”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将领,赵充国算是关卓凡最欣赏的一位——至少是之一,因此借“作武”二字过来一用。
“武畅”,也是前汉成帝时候的事情。陈汤下狱,谷永上疏为陈汤叫冤,奏折中称赞陈汤:“威震百蛮,武畅西海。”陈汤的功绩和悲剧,是中国青年时代令人扼腕的一段,关卓凡不好直接用“强汉”、“诛远”这类名字,用一个“武畅”,也算追思先贤了。
“射声”、“虎贲”、“越骑”,前汉武帝置“八校尉”,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所辖皆为“良家子”,是汉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特种部队。
“射声校尉”领“射声士”,即善射者,就是弓箭兵。
“虎贲校尉”领轻车,轻车为可骤驰之兵车,就是装甲兵。
“越骑校尉”领越骑,何为“越骑”,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有说为内附越人;有说越人不善骑马,“越”应为“超越”之意,“越骑”即为“精骑”。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也都有漏洞,关卓凡不管那么多,名字好听,就拿过来用!
六个备选的名字,全部出自前汉,则关卓凡之心心念念,不问可知。
*
(今天更得晚了一点,抱歉)
*RS
第三十六章 异峰突起
虽然每只舰船都有三个备选名字,但两宫皇太后并不会真的自己去“选”——排在第一位的那个,其实就是上折子的人最为属意的一个,这算“潜规则”。而给军舰改名,既非两宫皇太后所长,军旅细故,两宫也不会随意介入,自然关卓凡说什么就是什么。
于是,“翁贝托国王号”改名“冠军号”;“杜里奥号”改名“射声号”。
还在日本的时候,关卓凡就开始考虑该给两艘巨舰改什么名字,想着想着,心血来潮,找了丁汝昌过来,要他也想几个名字。丁提督谦道:这个事情,标下哪里懂啊,自然全凭爵帅的意思。
关卓凡说道:不必客气,咱们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嘛。
丁汝昌领命,兴冲冲地去了。
过了两天,丁提督捧了一张纸,珍而重之地呈到关贝子的面前。
关卓凡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翁贝托国王号,拟改定远、镇远、致远。
杜里奥号,拟改扬威、振武、超勇。
关卓凡立时哑然。
这上面,除了一个“振武”,其他的五个名字,怎么都这么熟悉呢?
丁汝昌见关卓凡脸上神色阴晴不定,赔笑说道:“标下起的名字,都粗疏得很,自然入不得爵帅的法眼……”
关卓凡抬起头来,微笑说道:“不,禹廷,名字都是好名字,不过,不能现在就用。”
丁汝昌微愕,不晓得爵帅之微言有何大义——现在不能用,什么时候能用呢?
什么时候能用?
关卓凡在心里说:等我把所有的场子都找回来之后,就可以用了。
*
*
在眼下,“太后阅兵”,不但成为朝野瞩目的第一要务,也成为市井交议的第一热点。正当人们怀着各种不同的心情,紧盯着这件“百年不遇”的“盛事”,六科给事中王永泰的一个参折,横插进来,使政局异峰突起。
王永泰的这个折子,和“太后阅兵”倒是毫无关系。
王永泰参的是鸿胪寺少卿毛英章,指他“包揽安徽军费报销”。王永泰言之凿凿,说安徽派了粮道李宗绶、凤阳府知府宋尊邦二人,携带巨款,来京“汇兑银两,贿托关说”,户部和安徽的中间人,就是毛英章。
朝野上下,立即轰动。
安徽军费报销案,刚好是在阎敬铭进京之前核准奏销。如果王永泰所参属实,那么可就热闹了!
王永泰折子里提到的,只有毛英章、李宗绶、宋尊邦三人,可谁都知道,一省军费报销,粮道也好,知府也罢,不过是个跑腿的,真正“话事”的,是上面的巡抚,则其事若坐实了,安徽巡抚英翰难逃重遣。
户部这边,虽说具体经办的是司官、书办,但谁又敢保证,这个大一笔开销的核准,没有堂官的参与?如是,户部的前任尚书、现任侍郎,恐怕都脱不了干系。
一翻履历,毛英章和户部侍郎黄绍祖原是同年。好啊!大伙儿互相以目,心照不宣:不消说了!
脑洞再开大一点,户部的上面,“管部”的军机大臣是宝洌А:俸伲Р空馓踝撬幌帽ε遛砍T诤颖咦撸遣皇钦娴拿挥惺兀�
这个案子,不晓得卷了多少大员进来呢?
户部借军费报销以自肥,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绝大多数人都相信王永泰所参属实。只是多少年来,对户部的这桩积弊,从上到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不知道。现在,终于有人来掀这个盖子了!
那么,“上头”肯不肯“一五一十”地来办这个案子?
想一想,阎敬铭一进户部,便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整顿,参的参,革的革,几乎把户部扫了一遍。再想一想,阎丹初后面站着谁?那是关贝勒啊!于是,大多数人都相信了:阎老西儿杀得兴起,现在要开扒户部的老底儿了!这一次,朝廷怕是真要“改弦更张”,动真格的了!
案子算是“泼天大案”,接踵而至的,会不会是一波绝大的政潮?有的人非常兴奋,但更多的人,却是感觉到或轻或重的不安。
也有人感到奇怪:这就要“太后阅兵”了,就算要切实整顿吏治,关贝勒和阎丹初两位,怎么会选在这个点上“发动”?
事实上,“感到奇怪”的人里边,也包括“关贝勒和阎丹初两位”。
关卓凡是支持阎敬铭清理户部积弊的,也确实要拿军费报销作伐子,但两个人早就达成默契:查办弊案,现阶段,只在暗中调查,收集证据,真正发动要等到“美国访华代表团”回国之后。不然,大案兴起,必然使“太后阅兵”、“美国代表团访华”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失焦。
而且,查办军费报销的弊案,也不应从安徽这种地方入手。
安徽是淮军起家之地,又是两江总督辖区,湘淮势力盘根错节。虽然这一次安徽的军费报销,报的是绿营这一块,和湘军、淮军的关系并不太大,但湘、淮系在安徽经营既久,和绿营之间,彼此一定程度的牵连总是有的。拿安徽开刀,不可避免地,要扫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脸面。损人不利己,关卓凡并无意为之。
而且,现在的安徽,也算是关卓凡自己的地盘。伊克桑“领安徽提督事”,轩军负责整个安徽绿营的整编。之前,安徽巡抚英翰对轩军在安徽的“大操大办”,一直都是很配合的。事实上,安徽之所以要报销军费,正是出于整编的需要——账数清晰,轩军才好接手。
对安徽绿营的整编,现正进入关键阶段,这个时候,和英翰翻脸,横生枝节,殊为不智。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在这么多巡抚里边,英翰是硕果仅存的一个旗人。跟两广总督瑞麟一样,英翰也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朝廷和作为首辅的关卓凡,都有维持英翰的义务和必要。何况,英翰正儿八经地打过发捻,操守也不太差,整体而言,比瑞麟强得多了。
关卓凡支持阎敬铭查办军费报销弊案,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追究以前的责任,而是为了阻吓以后的不逞。办谁不办谁,必定是“有选择的”和“象征性的”。现阶段,绝不会“捞到碗里就是菜”,绝不会做不加分别的大面积的打击。不然,大伙儿扭在一起,其他的啥活儿也别想干了。
这些,阎敬铭是完全了解的。
原时空,阎敬铭被称为“救时宰相”。是“宰相”,就得“燮理阴阳”。所以,阎敬铭虽然清刚,但绝非没有政治头脑、一味蛮干的粗汉,在“原则问题”上,他是不会给关卓凡添乱的。
阎敬铭对关卓凡表示,王永泰的这个举动,和他完全没有关系。非但如此,王永泰在折子里说的事情,不少还是他的调查尚未涉及的。比如安徽的军费报销,阎敬铭只晓得李宗绶、宋尊邦进京后,有大额“汇兑银两”情事,并摸到了为他们承汇的钱庄;但毛英章是他们和户部的中间人——这是整个案子中最重要的一点,阎敬铭就不晓得。
这就奇了,一个“风闻言事”的六科给事中,对于户部的弊案的底细,居然比户部尚书还要了解?
基本可以确定:王永泰并非真的“风闻言事”,而是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