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说春秋第五部(完)-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人陶朱公。
  计然之术、计然之策是两个应用不太多的成语,意思是发财的办法,这两个成语,就是来自计然七策。
  至今,在浙江慈溪县慈城镇黄山村的计家山下,有一计然泉,想发财的人不妨去讨口水来喝。

第一九四章 折腾和被折腾
  计然七策,让勾践和范蠡大开眼界。
  “计先生,你太有才了,你来替我管理国家怎么样?”勾践这时候已经是计然的铁杆粉丝了,立即发出邀请。
  “大王,我这人经商还行,别的不行。行军打仗,外交辞令,设计谋划,当机立断,这些,范蠡最有能力。管理国家,安抚百姓,这些方面,文种最在行。所以,大王应该跟他们多沟通。”计然很谦虚,也很实在。
  计然的话,让勾践想起范蠡当初的话来。从那以后,计然与范蠡和文种成为越王勾践最倚重的三个人。
  “计先生,觉得大王怎样?”从勾践那里出来,范蠡问。
  “坚忍不拔,一定会成功。不过,长颈鸟喙(音会,鸟兽的嘴),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计然淡淡地说。
  范蠡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折腾鲁国
  历史往往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但是也没有传说中那么简单。
  吴王夫差之所以接受越国的投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全力对付楚国。
  就在夫差讨伐越国的同时,楚国人就已经重新向吴国人发起了挑衅。
  楚军出动,包围了吴国的保护国蔡国,在蔡国首都四周修筑了高两丈的隔离墙。九天之后,蔡国投降。
  楚军命令蔡国迁到楚国境内的长江和汝水之间,由于担心吴军来救,先行撤军了。
  吴军从越国回来,夫差决定以牙还牙,于是出兵讨伐楚国的属国陈国。吴国没有能够拿下陈国,只是抢掠了一番,就回国了。
  第二年,吴军出兵前往蔡国,将蔡国搬迁到了吴国边境的州来。所以,州来之后改名为下蔡。
  吴王夫差七年(前489年),释放了勾践之后,夫差再次出兵伐陈。这一次,楚昭王亲自率领楚军救援陈国。不过,楚昭王病死在军营,楚军撤军。而吴军因为粮草不继,也撤军了。
  
  “明年咱们再攻打陈国,一定要拿下来。”回到吴国,夫差发誓要拿下陈国。
  “不,大王,不要再打陈国了。”伯嚭提出反对意见,这让夫差有点惊奇,因为伯嚭一向都是无条件支持他的。
  “为什么?”
  “陈国是个小国,我们拿下他们也没有什么好炫耀的,而拿不下他们,就会很丢人。所以,没必要再打他们。”
  “不打他们,那我们干什么?”
  “我们要称霸啊,我们这么强的实力,不称霸对不起自己啊。”
  “说得对。”夫差来劲来,称霸是他早就有的想法,不过一向没有多大信心,也没有想太深,如今伯嚭说出来,正中了他心头那块痒痒肉。
  “大王,要称霸,就不能跟陈国这种垃圾国家纠缠,甚至没必要跟楚国这类半蛮国家计较。要记住啊,咱们吴国是周朝正宗,咱们要让中原诸侯服气,楚国越国这样的蛮子国家服不服其实没关系。所以我建议,咱们的眼光放到北面,挺进中原。”伯嚭看夫差的表情,知道自己揣摩对了夫差的心思。
  “那,先打谁?”
  “嗨,不一定就要先打谁啊。鲁国就在咱们北面,一向跟咱们关系也不错,这样,咱们先去趟鲁国趟趟路。”
  “那,你安排一下吧。”果然,夫差对这个建议很感兴趣。
  所以,提反对意见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投其所好。
  
  安排这样的是事,伯嚭很在行。
  吴王夫差七年夏天,吴国大军北上,驻扎在吴国北部边界。随后,伯嚭派出特使前往鲁国。
  “邀请我们大王来做客吧?”吴国特使对鲁国国君鲁哀公说。
  “那,那就邀请吧。”没办法,鲁哀公只好邀请吴王夫差在曾地会面。现在哪个国家都能得罪,只有吴国得罪不起。
  吴王夫差就这么被邀请到了曾地。
  “你们要用百牢的享礼招待我们大王。”伯嚭提出要求,牢就是祭祀用的牛、羊、猪,百牢就是牛羊猪各一百头。
  鲁国人一听就傻眼了,因为即便是周天子,也只能享受十二牢的享礼。
  “那,超标了吧?”鲁国人解释了一遍,他们为吴王准备的是十二牢,以为已经够意思了。
  其实,不用解释,伯嚭早就知道。正因为知道,他才要求百牢,要让夫差高兴。
  “超什么标?以为我们什么都不懂啊?当年范鞅在你们这里享受了十一牢,以为我不知道?他能享受十一牢,我们大王怎么不能享受百牢?”伯嚭强词夺理。
  没办法,鲁国人答应用百牢来招待吴王夫差。
  这就够了吗?伯嚭还要继续耍威风。
  “那什么,你们的执政季康子怎么不来啊?瞧不起我是吗?”伯嚭还要让夫差看看吴国的威力。
  “那,那什么,他,害怕。”孔子的弟子子贡回答,他是季康子的家臣,替主人找了个借口。
  “我们又不是蛮子,怕什么怕?叫他来。”伯嚭不依不饶。
  没办法,季康子也只好来了。
  吴鲁之会,吴王夫差感觉很爽。
  “太宰,还是你博学多才,要不然,就算咱们实力强,也要被他们忽悠了。”回到吴国,吴王夫差夸奖伯嚭。
  “大王,这不算什么,咱们慢慢折腾他们。”伯嚭很得意,他在想,要是我祖爷爷我爷爷我伯父像我这样把国君哄得高高兴兴,何至于被杀啊?

——折腾齐国
  吴王夫差从鲁国回来仅仅两个月,就找到了继续折腾鲁国的借口。
  原来,鲁国出兵攻打了邾国,邾国人前来求救。
  “现在晋国不行了,也就是吴国能主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了。”邾国人找了两顶高帽给夫差戴上。
  夫差有些犹豫,毕竟刚刚去人家鲁国那里作过客,还享用了百牢。
  “大王,讨伐鲁国。”夫差犹豫,伯嚭没犹豫。
  “为,为什么啊?”夫差问。
  “为什么?大国欺负小国,就要打。”
  对这个回答,夫差没有想太明白,那吴国打鲁国不算大国欺负小国吗?
  
  
  第二年春天,吴军出动,攻打鲁国。
  以吴军的战斗力,鲁军自然不是对手,吴军连续攻占武城和东阳两城,并抓获了两名鲁国大夫。
  这个时候,鲁国全国震恐。
  “不要再打了,吓唬吓唬他们就行了。”伯嚭又提出建议,他担心再打下去,齐国和晋国会出手救援鲁国。
  于是,吴国主动提出讲和,鲁国自然求之不得,双方结盟之后,吴军撤军。
  “太宰,咱们这不是白折腾一趟?”夫差有点想不通。
  “称霸不能急,要多折腾几次,他们才会真正服气。”这是伯嚭的理论。
  问题是,折腾别人,实际上也就是折腾自己。
  
  第二年春天,吴军出动,攻打鲁国。
  以吴军的战斗力,鲁军自然不是对手,吴军连续攻占武城和东阳两城,并抓获了两名鲁国大夫。
  这个时候,鲁国全国震恐。
  “不要再打了,吓唬吓唬他们就行了。”伯嚭又提出建议,他担心再打下去,齐国和晋国会出手救援鲁国。
  于是,吴国主动提出讲和,鲁国自然求之不得,双方结盟之后,吴军撤军。
  “太宰,咱们这不是白折腾一趟?”夫差有点想不通。
  “称霸不能急,要多折腾几次,他们才会真正服气。”这是伯嚭的理论。
  问题是,折腾别人,实际上也就是折腾自己。
  
  好像老天有意要帮助吴国称霸,所以两个月以后,吴国又找到了折腾鲁国的借口。
  这次的借口是齐国人帮着找到的。
  原来,当初齐悼公还没有继位的时候到了一趟鲁国,结果跟季康子的妹妹一见钟情,发生了一页情,季康子就把妹妹许配给了他,两人就非法同居了。现在齐悼公即位了,派人到鲁国接老婆回齐国,可是季康子发现妹妹竟然跟自己的叔叔搞乱轮,季康子怕事情被齐悼公发觉,于是就没有让妹妹去齐国。
  齐悼公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以为是大舅子故意刁难,因此发誓要把老婆抢回来,这才派人来吴国,请求吴国出兵,南北夹击鲁国,帮他把老婆抢回来。
  “家务事,不好管吧?”夫差又有些犹豫。
  “咱要当霸主啊,家务事更要管。”伯嚭说,实际上他就是想折腾鲁国,炫耀武力。
  双方商量好,明年开春出兵,就这么定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齐国又来特使了。
  “大王,不用麻烦你们了,我们自己解决了。”齐国特使来通知吴国不用出兵了。
  原来,秋天的时候,季康子把妹妹送到齐国去了,齐悼公倒是个情种,对季康子妹妹的绯闻一点也不在乎,十分宠爱。
  按理说,人家的家务事解决了,你这帮闲的也就可以歇着去了。可是,吴国人不这样。
  “什么?去年请我们出兵,今年又变卦了,以为打发叫花子啊?不行,我要亲自去向你们国君问问清楚。”夫差大怒,言下之意,你们不让我们打鲁国,我们就打你们。
  齐国特使有点发懵,这是什么逻辑啊?
  等齐国特使走了,夫差问伯嚭:“太宰,我这么对齐国人说对吗?”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大王的霸气越来越重了。”伯嚭一边笑,一边拍马屁。
  “我知道了,霸气就是不讲理,哈哈哈哈。”夫差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伯嚭也跟着大笑起来。
  
  ——折腾吴国
  这边,吴王夫差在想着办法折腾北方诸侯。
  那一边,越王勾践也在想办法折腾吴国。
  在计然七策的指导下,越国很快恢复了元气。
  “我要报仇。”越王勾践咬了一口苦胆,然后对自己的几个心腹大臣说。
  谁是越王勾践的心腹大臣?范蠡、文种、计然。
  “各位,现在我们用了计然的方法,国家已经富裕起来,老百姓也都很亲和,我想向吴国人报仇了,大家看怎么样?”勾践说。
  一致反对。
  理由很简单:吴国还很强大,我们还不够强大,而且,需要更好的机会。
  “那我们就这么等着?”勾践有些失望。
  “不然,吴国人现在正在北上与齐鲁争锋,想要雄霸中原,这样,必然招来晋国、齐国的不满,而楚国是吴国的世仇,我们不妨暗中与楚国晋国齐国勾结,寻找时机,三面夹击吴国。”范蠡提出一条建议,从外交的角度。
  勾践没有说话,他显然还是不满意。
  “大王,我听说‘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川之鱼,死于芳饵。’要讨伐吴国,恐怕要先投其所好,折腾他们,然后乘虚而入。”文种终于说话了。
  “哦,说说看。”勾践看看文种,表情轻松了一些。
  “我想好了,一共是七条。第一是尊天地敬鬼神,以祈求它们赐福;二是用奇珍异宝迷惑夫差,用贿………赂收买他们的大臣;三是想办法拉高他们的物价,让他们的老百姓一门心思追逐利益;四是选取美女让夫差荒淫无度,不思进取;五是选取能工巧匠,帮他们建浩大工程,消耗他们的财富;六是帮助没有本事的吴国人担任吴国重要的官职,削弱自身;七是离间吴国有见识的大臣,让吴王远离他们。这七条做到了,就可以攻打吴国了。”文种的办法很具体,显然思考了很长时间。
  一致同意。
  既然一致同意,那就开始实施。

第一件事简单,在东郊建了一个庙祭祀太阳,给太阳神取个名字叫东皇公;西郊建了一个庙祭祀月亮,给月亮神取个名字叫西王母。在会稽祭山神,在江州祭水神。
  第二件事比较麻烦,按《吴越春秋》:越王乃使木工三千余人入山伐木,一年,师无所幸。作士思归,皆有怨望之心,而歌木客之吟。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阳为文梓,阴为楩楠,巧工施校,制以规绳,雕治圆转,刻削磨砻,分以丹青,错画文章,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状类龙蛇,文彩生光。
  翻译就免了,就是出动了三千木工,满世界找了两根巨木,然后精工制作。
  木头收拾好了,然后勾践收拾了些金银珠宝,在范蠡文种的陪同下,率领五百随从,由水路浩浩荡荡前往吴国进行国事访问。
  当然,两根木头同时从水上拉过去了。
  这时候,正是吴国人准备攻打齐国的时候。
  
  越国人的到来让吴王夫差非常高兴,这证明自己的对越政策是多么的成功,自己的人格魅力是多么的无敌。
  越王勾践以臣下的礼节拜见了吴王夫差,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当年养马的马厩和住过的石屋,表示:吴越两国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子子孙孙友好下去。
  两国领导人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事务进行了交流,勾践表示,越国人民支持吴国人民的争霸事业,世界只有在吴王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的到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重申:吴越两国一衣带水,和睦相处。两国应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作为友谊的象征,越王勾践代表越国人民向吴王夫差赠送了参天巨木两棵,希望吴国就像这两根木头一样屹立于世界的最高端。
  吴王夫差表示,吴国人民不会辜负越国人的厚望,这两根象征两国友好关系的木头将会成为吴国标志性建筑姑苏台的栋梁。
  “我们要修建一座姑苏台,要修成世界第一高台,代表我们吴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有力气。”吴王夫差非常高兴,真的非常高兴,当即作出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决定。
  “我们越国全力支持,我们还会再运木头过来。”越王勾践也非常高兴,也是真的非常高兴,他看着吴王夫差,心中暗想:“修吧,折腾死你们,这两根木头就是你们的棺材板,姑苏台就是你们的坟墓。”
  狡猾的越国人给吴国这两棵木头的目的就是让吴国人修建楼台,超乎他们预料的是,吴国人不仅要修,还要修世界最高。
  标志性建筑,往往就是坟墓的代名词。
  
  夫差高兴,所有吴国的高层都高兴,因为礼物人人有份。
  只有一个人不高兴,很不高兴。
  不用猜,这个人是伍子胥。
  “是豢吴也夫?”伍子胥自言自语,什么意思?这不是要养肥我们,然后再宰了我们吗?
  强烈的责任感让伍子胥无法保持沉默,他要发言。
  “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左传》)”伍子胥开门见山,首先贡献了一个成语“心腹之患”,之后继续:“他们表面上顺服,实际上在悄悄地做准备,我们要早一点下手才行。我们攻打齐国有什么用?那块土地也不适合我们。如果我们不灭掉越国,越国就会灭掉我们。《盘庚》之诰说:‘对于叛逆,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如今大王反其道而行,还想称霸,怎么可能呢?”
  夫差本来很高兴,看见伍子胥发言,就有点不高兴,又听到这些陈词滥调,更加的不高兴。
  “伍子胥,总说这些,自己不烦吗?这样吧,就派你去趟齐国,如果你能说得齐国人主动臣服,我们就不讨伐他们,怎么样?”夫差干脆给伍子胥派了个活,算是眼不见心不烦。
  伍子胥叹了一口气,一片忠心不受待见,还给自己揽了个活。
  
  越国人在吴国受到热情招待,临走,吴王夫差为他们设宴送行,别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