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转折1927-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钪账墙挥锌赡苷嬲褡宓母葱斯毕鬃约鹤畲蟮牧α俊�
而此刻,由于他们因为一个无法知道的理由,来到了1927年,没有再经历那些复杂,没有消磨理想的机会。保证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能维持自己的理想,为了中华国的崛起,为了中华族的民族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这里,此后曾刚就没有为自己又从能源部长的宝座上跌下来,而觉得不平,反而真正在短短的几天工作中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意识的加强了自己,从而保证了他在今后负责一个方面时,能够很好的把工作干好来。
此时,在张青海的协助下,凌晨的时候,众人终于挖开了通向B工作面的通道。由于黑暗中的紧张及氧气的缺乏,B工作面上的八人都已经晕迷了过去,但幸运的,虽然有人被倒下来的石块砸到,却仅受了轻伤,没有任何人重伤或死亡。
八人被立即送往太行根据地总医院进行抢救。总医院就是第九数字化师的医疗队改编而成的,可以说这八人的性命这回是保住了。这下张卫这才能够放下心来,回去休息。
第二天,清早,张卫先带人到医院看望了八名矿工。八人都已经醒了过来,见到张卫过来看望无不大惊,同时也给八人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
在30年代,他们的生命可以说是贱如稗草一般,如果发生矿难,死了就死了,矿主赔点钱或者理都不理都会不了了之,哪里有人会为他们组织什么抢救,更不会花上大价钱把他们送到医院来救治了。
这些人一醒过来就觉得异常的不安,因为,看到这样的医院,它的治疗费用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而后,经过医务人员详细的解释,他们总算知道,在这里花的是政府的钱,不用他们花费,可以完全放心。
待他们知道一切之后,他们已经激动得几乎要五体投地了,而天明张卫亲自过来看望他们,就更使得他们感激涕零。张卫是谁,他们不知道,起初他们就知道张卫是一名大官,而后,通过询问医护人员,知道了张卫的身份后,深受感动之下,几乎都在心中立下了此生拥护中华共产党,为中华共产党奋斗终身的誓言。
看望过这些受伤的矿工,随后,张卫马不停蹄的参观了各个矿井,一一进去看过里面的各种情况,了解今后改进的方向,矿井产量提高的方法。
张卫首先选择的第一站,就是发生矿难的矿井。
可以看出,早先矿井的建设是很好的,按照曾刚与莫家增教的,各方面都有条不紊,做得很结实,耐住了爆炸的冲击。一面向里走,张卫一面点头。
但再往后看,张卫就发现了矿井开始与前面的不一样了,尤其在曾刚和莫家增所述的矿井安全结构上,都已经有了些许的不同。张卫停下脚步,向着旁边的曾刚和莫家增看了过去。
借着灯光,可以看出曾刚和莫家增的脸色都不自然起来。原来B矿面倒塌段倒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矿井在建设的时候,结构上有了偷懒的情况,导致留下了缺陷。
这个在结构建设上偷懒的现象,可以明显看出,是在十天前的事,已经与张青海所为无关。而矿井的建设指导、安全指导工作,是由曾刚和莫家增负责的。
曾刚和莫家增都有些委屈,同时也有些自责,因为需要的煤炭工人越来越多,两人把注意转到了培训上,结果就忽略了矿井的安全指导工作,现在两人已经有二十多天没有下矿井了,这些问题,很明显就是矿工们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做的偷工减料。
两人硬着头皮向张卫汇报了情况,同时作了检讨。张卫在心中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知道,经过此事,两人今后一定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但关键是,问题不是单单出在他们身上,更重要的,问题是出在矿井对安全的重视上!出在安全监督及安全管理的体制上!
在随后的检查中,面对几乎都存在为图赶快而偷工的矿井,张卫就提出了他的问题,让张青海和曾刚、莫家增好好思索这个问题,同时所有矿井都进行停工整顿,在没有制订出一个有效的安全监督及安全管理的体制前,不允许再进行开采作业。
这样一来,根据地的工业生产化进度就大受影响,资金的问题越发的显得突出了!
张卫在房间里不断的转着圈。三天过去了,昨晚他审议了张青海和曾刚、莫家增等人合著的《矿山安全管理法》,今天上午矿山已经正式复工了。但这次矿难事故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远远不止三天停工耽误的时间损失。很多东西,一旦开始了是没没办法停的,强行停止造成的损耗简直难以估量。
这样以来,资金的缺口也就更大了!
原来张卫是打算在资金消耗完的前一个月内,把生产初步建设出一个规模起来,尤其是水泥、钢铁等产品,一旦生产出来了就可以进行销售,换取根据地目前急需得资金。
现在,经过这三天的耽误,煤炭的产量是全部停了下来,各个工厂、工地也只能陆陆续续的停下工来。尤其是砖的生产,不但全部陷于停顿,而且由于煤供应的中断,产生了大量的损耗。
太行根据地的煤炭生产是由太行根据地政府全资控制,其他企业则是在威逼利诱之后,由太行根据地占百分之五十一,其他地方乡绅、地主占百分之四十九成立股份公司,由地方乡绅进行实际经营。
生意场上的事情,张卫一直按照李锦江的建议,就按生意场上的规律来办。这样,对于这些企业的损失,虽然政府在这些企业中占了大股,但根据煤炭供应合同,政府一样要做出赔偿。这么一来,付出了这笔不大不小的赔偿金后,太行根据地的资金已经只有不到二十天,而且还要扣除两天后的春节休假。
矿井这边即便今天复工,也还要花上一段时间进行安全设施的安装与调试,要达到过去的产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是在过去,矿井的产量也不能满足需求,现在的状况下,就是矿井已经达到了过去的产量,也是远远不足的。要矿井生产的原煤能够真正保证各方面的发展,还需要等到根据地将矿井需要的机械给生产出来。
那这样是不可能指望根据地自我完成资金的准备了。那又该怎么办?
张卫思考了许久,都没能想到一个稳妥的办法。最后,他干脆想,能不能象李锦江那样,也去找个地方抢上一把,劫点资金过来,以解燃眉之急。
想到这里,张卫摇摇头,努力把这个想法摇出自己的脑袋之外。这个念头太疯狂了!身为一名共产党人,却去做出这种事来,简直就是违背了共产主义精神,违背了党格人格!
但是话说到这里,还能有什么办法?现在太行根据地可是连1900年的机械设备都没有,就连采矿都要靠原始的手工来进行挖掘,造成了奇慢无比的煤炭生产速度,在能源上卡着一个狭小的瓶颈。
而这个瓶颈,却限制了其他工业建设的进度。可是,煤炭工人是不能增多的,如果在生产繁忙的时候,不顾长远拚命增加煤炭工人,一旦设备到位后,就会立即造成大量的煤炭工人失业,带来许多致命的社会问题。
如果可能,张卫恨不得能够从天上掉它几万吨原煤下来,可惜张卫知道,那是不可能的。鬼才知道怎么回事会让他回到1927,但这样幸运的事情可一而不可能再,如果老天爷再那么配合掉上几万吨原煤下来,那张卫反倒会害怕了。
思绪转了一圈,最终还是回到了资金上面。张卫不是经济学家,手下也没有那个战士是搞经济管理出身的。因此,不可避免的,张卫和一众战士把整个建设的摊子铺得太大。什么都上,什么都要好的结果,就导致了根据地资金的迅速匮乏。
这个时候,除非有一大笔资金的注入,那样才能保证太行根据地的建设顺利进行下去。如果资金充足,那么根据地就可以慢慢进行建设,根本不必担心煤的问题。即使要快,资金充足了,一样可以购入矿山设备,多开矿井,煤的产量一样可以保证。
但是,资金一样也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
一声报告,打断了张卫的思路。张卫抬头看去,是温天来和吴庆强,于是答道:“进来。”
这是负责教育的温天来和吴庆强,自从张卫同意了他们教育大纲及教育制度后,他们正在负责进行教育教材的编撰,这次过来肯定是教材的编撰已经初步完成了。
果然,两人进来敬礼后,各自拿出一大叠文件,道:“这是我们这段时间编写的短期文化教育培训教材,还有各行业的行业资格培训教材,请你审批。”
张卫心中一动,根据地编制预算的时候,在教育上已经划拨了一大笔钱,这些钱除了校舍选址上似乎动用了一些,基础建设似乎都还没有开工。现在看来,即使是短期文化教育的教材就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似乎教材的编撰还需要一定的时日。
在教材编写出来的这段时间里,如果把这笔教育经费及教育上的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先行挪用,那么根据地经济危机就能够得到缓解。待到教材编撰周详后,根据地应该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此时再行补还资金,应该可以打个时间差。
于是张卫接过教材后,问道:“目前校舍的建设上,已经怎么样了?”
温天来答道:“现在校舍已经全部选址完毕,正在做一些拆迁及占用地的补助工作,当前的重点,还是放在教材的编撰上,因为现在各学科的教材都要全部重新编撰,尤其我们现在缺乏数学、物理、化学这三个方面的专科人员,教材的编撰上进度较为缓慢。”
张卫再问道:“现在我有三个问题。校舍的建设是否已经开始动工?教师的征聘及培养等工作是否已经开始?教材的编撰大致需要多长的时间?”
温天来答道:“校舍的建设尚未开工,目前搬迁上还是初步开始动员,要待新房舍建好后才能进行搬迁,占用的的补助已经开始进行,不过宣传尚未到位,还没有人前来领取土地补助;教材的编撰工作以目前计,编撰好第一年级的还需要接近一个月,然后可以在进行一年级教学的时候,开始进行后续年级的教材编撰,总体编撰预计需要两至三年方能编撰完毕,而后还需要数年的时间进行完善;教师的征聘及培养等工作由吴庆强进行,下面由吴庆强进行解说。”
随后,吴庆强汇报了教师的征聘及培养工作。教师的征聘,是指到上海、北京、太原等此时的大城市征聘经受过西式教育的师范类人才;培养工作则是,针对征聘的非师范类教育人才,及原第九数字化师中调到教育方面工作的战士,对他们进行教育方面的培训,如对他们进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学习。
教师的征聘工作正在开展,已经布置到那些地方去进行地下工作的战士进行悄悄的征聘;培养工作则完全没有开始,因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师范类培训教材刚刚编撰完毕,现在才拿来给张卫审核。
张卫道:“如果我要求,在当前的教育教材编撰上,你们用足一年的时间,把教材编撰得完备后才开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教学工作,这样编撰的教材是否能够达到完备的状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四十四
两人对视一眼,有些奇怪张卫居然会过问并打算进行干涉,因为张卫和李锦江一样,都是主张战士们应该在自己的任务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完成任务为最终目的,采取可以采用的一切手段,向来极少干涉战士们的行动。
想归想,温天来还是答道:“所谓的完备是不可能达到的。只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才能够发现我们的教材编撰在那些方面存在问题。不过,这样教材在编撰上可以尽可能的做到更完备的状态。不过,一旦停止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导致不少的损失。这点希望政委考虑。”
张卫随即问道:“那你们初步预计,将会带来多大的损失?”
温天来仔细思索了一会,答道:“在校舍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由于搬迁工作及征地补助工作尚未进行,损失不大,主要是前期农民房屋的建设上有一些投入。不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已经定购了建材,这些建材如果不要,那么定金就会损失掉了;教材的编撰上就不存在损失。至于教师的征聘等方面,还是由吴庆强汇报。”
吴庆强道:“教师的征聘上,战士们已经开始进行,不过,教师的征聘可以随时通知他们停止,先期征聘的教师等人才可以先让他们参与教材的编撰及其他方面的建设,停止的损失也不会很大。”
张卫思考了良久,道:“记录。一、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暂停,已交纳定金或已经购买的建材转拨到工厂建设上使用,由工厂付款。
二、停止农田的征用及补助的发放,前期的农民房屋建设上就不要停,可以建设完毕后让农民搬迁过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暂停时间为半年,半年后视根据地经济情况而定;
三、教材的编撰工作在晚上进行,白天所有教材的编撰人员到短期培训班进行短期文化教学和行业知识培训,教材的编撰时间预计为一年;
四、人才的征聘不能停止,师范类的人才征聘到后,就进行短期文化教学,如扫盲班等。其他方面的人才征聘到后,就投入到相关方面的建设上,尤其是研究上。尽最大努力保证各种研究开展需要的条件,加强对医药、冶金、化学、气象等方面的研究,争取早日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
为了根据地的生存,张卫只能无奈的把教育预算停止,把已经划拨到教育上的所有资金抽了回来。“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学生”这两句口号,张卫和李锦江以前一直认为国家做得非常不够,没有真正去落实它。但到得自己当家,他才发现,实际上并不是领导人不想,而是没有钱的时候,这两句话是绝对无法实现的。
当然,张卫可以在企业投资上让步,通过让那些长治的地主、乡绅一流增大投资比例的方式,来减少根据地的支出,可是这样,将来的企业就无法再控制在国家的手上。
按照根据地自己制定的法律,占有大股的才能真正决定企业的事务。让地主、乡绅们占据了大股,那么根据地对企业就没有决定权,就根本无法推行精品富商的战略。没有张卫等人的带动,目光短视的地主、乡绅们迟早会把中华的企业给葬送了。
毕竟这个年代,这些地主、乡绅再开明,他们的目光也就是三十年代的目光,绝对看不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好处。对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投资,他们不肯采用,那么企业的竞争力就会逐步降低,最终导致企业的衰亡那是不想而知的。
而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工人待遇、福利等问题就会立即突出起来。地主、乡绅再开明,也避免不了尽力残酷的压榨工人,而拚命压榨工人可以获得的利润,相比还要再丢钱的新技术却明明白白可以看到。
这样的情况下,太行根据地将会陷入一个怎样的尴尬地界,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张卫只好无奈的打消了这方面的念头,动起了教育的预算。
当然,张卫还没有短视到把教科书的编撰及教育体制建设研究给停掉。停掉的是推行普及教育计划的资金,这使得太行根据地适龄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推迟了将近一年,但在当前,这笔资金却极大的缓解了太行根据地的资金问题。
计划用于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