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李志高每天从现代社会带过来的东西。最多的东西首先是白银,其次就是大量丝袜了,而从这个世界带回去的东西,就是那些鱼子酱、松露、红酒、奶酪等高档农副产品,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带回去更多的是黄金跟珠宝了。

    总之,如今李志高虽然依然在套购黄金,但他已经不强行利用货物交易的方式套购黄金了,因为那太敏感,毕竟此时西方列强对黄金的流出也是比较敏感,特别是对中国,基本都限制用黄金,而是使用贸易银元。

    在西方列强国家中,虽然通行金本位,但在跟印度中国等交易中,他们实行的是特别铸造的贸易银元,尽量多的倾销货物过去,尽量少的投入黄金货币进去,同时尽量多的掠夺中国的白银黄金等贵金属,还有其他原材料。

    因此,要想继续掠夺黄金,就只能利用货币,特别是高品质白银货币,用持续而大量的高品质银元货币,去投放世界,去掠夺他国财富。

    要知道,虽然列强此时大都是金本位制度了,但在1911年,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其他国家黄金不足,只能使用白银当货币,比如日本,其实就是严重缺乏黄金的国度。

    同时,就算在那些美英等列强国家里,因为黄金生产量不足,远远低于商品生产的速度,因此在那些国家里,银币也依然是主要的流通货币,特别在国际贸易中,银币才是主流,银币依然是当作流通货币来看,而不是像后世一样,只是当做工业品。

    所以,在目前这种银币为国际贸易主要货币的潮流下,自家发行高品质银元,就会很顺利的流入国际贸易圈里,从而顺利的套购黄金,毕竟相比起货物来,白银跟黄金的套购还是很容易的。

    当然,这里面的事情,赵嘉怡不会一一对与会的人解释,她只是说明了高品质银元的好处,并且说明以后会实行开放的货币政策,从而让良币驱逐劣币,逐步建立起政府的信用。

    最后,赵嘉怡说服了在场的人,当然,与其说是说服,不如说是威逼加利诱。

    首先,赵嘉怡说了,这个会只是通知,大家不管反对不反对,都要严格执行这些政策,政府到时候会强行推出这种新货币,任何敢不用或者不发行这种货币的商家银号,都会被江南政府取缔。

    其次,任何发行这种银币的银号或者钱庄,都可以自由回收市面上各种劣质银币以及碎银子,收集到这些东西后,可以拿去中央银行换取高品质银币。在换新银币的过程中,不按照银币跟其他货币的市场汇率价格算,而是按照所含白银的价格再加上部分加工费,这样一来,那些换钱的钱庄银号就能从中赚取很大一部分差价。因此,他们换的钱越多,赚的就越多,不用督促,他们自己就会鼓捣别人拿银子去换新银元了。

    此外,纸币发行,还有国债发行也会同时进行,所有发行新银元的银行、钱庄、银号,会加入一个叫做华夏银行联盟的组织,简称银联。这个银联统一由新建立的华夏中央银行领导并监督。

    加入这个银联体系的银行跟钱庄,不但可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跟中央银行换购新银元,而且可以发行纸币以及国债,同时还可以参与今后即将开始实行的四大投资计划,为那些诸如修路、农村改造等项目提供金融服务。今后,这些银联的加盟人员,甚至可以参与国外的贷款业务。

    此外,加入华夏银联体系后,不同银行跟钱庄银号之间会增加新的设备,实行真正的一体互联,所谓的一体互联,就是在你家存款后,可以在另外一家银号提款,期间只收取一点微薄的跨行手续费,实行相互扶持,一体共荣的政策。

    也就是说,在场的不管是大银行还是小钱庄,只要加入银联,就等于成了一家人,今后再也不用为资金短缺而发愁,也不用为项目缺乏而担心,等于是把所有银行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集群。毫无疑问,这样由政府牵头的组织,就是妥妥的官商,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大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就这样,再继续做了一番沟通与商讨之后,与会的十八家银行钱庄银号等老板,共同在赵嘉怡早就草拟好的合同上签字按手印,从此以后,华银联这个在后来成为资金量跟影响力都世界第一的庞然大物,就正式的登上了历史舞台。(未完待续。。)
第一一七章 你能拿我怎么样?
    新货币政策的实施以及华夏银联的成立,这当然是大好事,不过这些事情因为过于深奥,加上行事低调,因此不为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所关注,对中国的老百姓,特别是江南政府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最近关注更多的,还是北洋海军分道扬镳,各自投奔江南政府以及北洋政府的事情。

    所谓的北洋海军,其实就是原来的北洋水师,曾经是清末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不过甲午战争之后,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虽然1898年清政府决定重建海军,但规模跟实力跟原先的北洋水师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最大的舰船,只有两艘巡洋舰,分别是“海天号”跟“海圻号”。

    1909年,萨镇冰被委任为海军提督跟海军大臣,他上台后,合并了南北水师,把清朝原本分裂的海军力量拧成一股绳,建立起了统一的指挥系统,加强水师官兵的纪律与训练,而且还陆续跟意大利,奥地利,英国以及德国购买军舰,使得海军逐渐有了起色,但很快的,辛亥革命毁了这一切。

    1911年的时候,萨镇冰原本是打算率领自己的舰队出国做一次访问,谁知道南京起义打破了他原本的计划,为了对付南京革命党,清政府除了组织北洋陆军前去镇压外,也派遣了海军,当时带队的就是萨镇冰。

    然而,萨镇冰虽然决定执行命令,无奈他手下的水师官兵普遍同情革命,对清政府没有好感,加上后来的事态发展太过迅速,加上袁世凯派人给萨镇冰写了信,让他暂缓进攻。等待谈判,于是萨镇冰就顺水推舟,决定在上海停下来,先静观其变。

    之所以如此,不全是因为袁世凯的书信,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军务战心。萨镇冰很明白。他虽然是海军的提督,在海军中也素来很有威望,但手下已经普遍对清政府感到厌倦,如果强行他们进击,就算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反抗,但十有**也会把炮弹打到别的地方去,甚至一个不好,造他的反也是有可能的。

    总之,接下来的日子里。萨镇冰就听话的在上海停下来,果然,此后的形势只能说是风云变幻,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不但革命造反分子没有被剿灭,而且敢趁势出击,连上海都夺了下来,为了避免意外。导致萨镇冰只好带领舰队重新出海,回到海州集结待命。

    再然后。袁世凯自己亲自逼宫,导致原本不可一世的清政府轰然倒塌,这样一来,满清灭亡,他们这支舰队就成了无根之木。

    好在,满清虽然灭亡了。但国家还在,袁世凯的人接收了萨镇冰的海军,如此,原先的清朝海军摇身一变成了北洋政府的海军,萨镇冰也从清朝的海军提督。变为北洋政府的海军部长兼海军提督。

    之所以说是北洋政府,而不是中华民国,是因为此时的中华民国还没有正式定名,中华民国这个名字,更多的还是同盟会搞的那个参议院扩大会议上选出来的,可惜的是,那个第一届参议院选举扩大会议虽然是在南京搞的,但无论北洋政府还是江南政府,似乎都对此不感冒,没有一个承认这个中华民国的,外国也没有承认的,因此成了一个尴尬的非法政府。

    所以说,此时的中国,实际上已经分裂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北洋政府跟江南政府,虽然对外都自称中国,但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一国两府。而除了这连个最大派系外,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小的军阀政府,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中国已经进入军阀割据的时代。

    当然,军阀割据这种事情虽然很伤感,但对萨镇冰的海军来说,他们也无能为力,他们的海军舰队是特殊兵种,而且是个吃钱大户,他们最渴望的,就是有一个政府能够把他们好生的养起来,最起码让萨镇冰手底下的人吃好喝好,让舰船有足够的燃煤跟补给,不至于整天趴窝。

    然而,虽然萨镇冰的海军已经被袁世凯的北洋军所接收,可惜袁世凯现在正在忙着扩张北洋陆军,各处都需要钱,根本没空多管他那支海军,因此虽然隶属北洋军的序列,可萨镇冰的海军舰队却一直处于没钱的状态。水师官兵好歹能跟陆军一起混点吃喝,但舰船却没了后续的补给,整天只能在海州港停泊,成了名符其实的存在舰队。

    这些倒也罢了,关键是水师官兵的待遇也没着落,至今为止,萨镇冰统领下的水师官兵虽然吃喝有着落,但薪水却跟过去清政府期间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这让他们十分的愤慨,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平心而论,袁世凯并没有不管这支水师,甚至还十分重视,只可惜袁世凯此时财政缺口很大,因此对水师官兵的薪水都是比照北洋陆军来的,可惜北洋政府的效率太低,**也太严重,特别是北洋陆军一向看不起海军,因此袁世凯批的那笔银子发到海军手里的时候,都被层层克扣了,导致实际到手的薪水连陆军都不如。

    对于北洋政府的财政状况,萨镇冰也略知一二,因此他对目前这种待遇虽然也有所不满,但还是持理解态度,但可惜的是,他自己可以理解、大度,但不代表手底下的人也这么想。

    如果没有其他选择,那萨镇冰手底下的这批水师官兵或许也就忍了,但在这个时空,除了北洋军外,却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实力更强,财政更富裕的江南军。

    当然,对于普通的水师官兵来说,他们见识有限,对江南军的认知也多是靠传闻,可耐不住有心人四处挑拨啊,特别是有高层开始参与之后,军心立刻就乱了。

    这个高层的有心人,不是别人,正是萨镇冰的一参谋长——汤芗铭!

    汤芗铭是湖北蕲水(今浠水)人,字铸新。是当地著名乡绅汤聘莘的次子,这人从小就聪敏好学,心有大志,对清政府一向不感冒,年纪轻轻就向往革命。

    早在清光绪31年,也就是1905年的时候。汤芗铭在巴黎就结识了孙中山,并经孙中山介绍加入了兴中会,可惜事后汤芗铭知道孙中山曾是三点会帮会首领,汤芗铭认为三点会是个黑社会组织,因而反悔道:“革命我们自己革,岂有拥戴三点会、哥老会首领之理。”于是汤芗铭亲自到孙中山居住的巴黎东郊横圣纳旅馆取走入会盟书,并向清廷驻巴黎公使孙宝崎自首。

    总之,汤芗铭是一个向往革命,反对满腔。但却对孙文领导的同盟会十分不感冒的一个人,他本人也十分反感孙文那些人,认为那些人不足成事。

    本来,汤芗铭就这么随波逐流的混着,且秘密跟文学社,共进会等激进组织有所来往,后来南京起义爆发,清廷派海军去剿灭。他就起了心思,开始上下串联。决定在兵船进南京的时候搞起义。

    然而,萨镇冰老谋深算,在发现军心动摇之后,就果断的在上海停了下来,这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此后李志高率军攻打上海。因为对于李志高以及他的军队不了解,所以他们就听从了萨镇冰的命令,率军退出上海,重新回到了海州,也就是连云港。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但偏偏汤芗铭还有一个大哥,而他的大哥就在李志高的江南政府任职。

    汤芗铭的大哥在历史上也是个名人,那就是汤化龙,在另外一个时空,汤化龙也是辛亥革命的功臣之一,曾经是湖北谘议局的议长,后来被国民党人王昌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市刺杀,当然,那个刺杀是一个失误,但后来国民党为了掩盖错误,就往汤化龙身上泼脏水,说他是袁世凯的走狗,却忽略了汤化龙革命功臣的事实。

    不过那都是另外一个时空的事儿了,在这个时刻,汤化龙虽然依然是湖北谘议局的议长,但却没机会组建湖北军政府了,因为在湖北新军在安庆城下全军覆没之后,武汉就被江南军顺势接管,从而整个湖北政权也被江南政府纳入囊中。

    因为江南军的存在,湖北独立的苗头是没了,所谓世易时移,汤化龙也是很懂得见风使舵的识时务分子,看到这个情况后,就开始果断投奔江南政府,申请加入光复党,成为光复党的预备役党员,并随后当选为江南政府参议院副议长。

    在南京举办的第一次参议院选举扩大会议期间,身为副议长的他在发现同盟会忽然取得革命果实,孙文当选为临时政府大总统后,敏锐的感觉到这里面有问题,觉得当时的行政院院长陶成章似乎是自作主张,但事已至此,徒唤奈何,对于他们这些参议院的人员,李志高已经不再信任,因此他们也只能继续呆在南京,继续当他们那些名存实亡的所谓参议员。

    对于像汤化龙这样的人来说,失去权力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失去获得权力的机会则是更加痛苦的事情,特别是对品尝过权力果实味道的他们来说,那种得到再失去的滋味就更加难熬,因此汤化龙就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挽回这一切,希望重新回到李志高的核心圈子。

    因为经历了这一番之后,他也算是看明白了,什么民主共和都是狗屁,谁的枪杆子硬,谁的钱多,谁才能成为未来中国的主宰,而遍观全国,目前最有钱,枪杆子也最硬的一个人,毫无疑问就是李志高了。

    可是,李志高已经普遍不信任他们这些参议员,如何才能挽回信任,重新回到领导核心团体呢?就在这时,他想起了他弟弟,汤芗铭,他此刻正在那支硕果仅存的海军里当参谋长,或许这是个机会。

    就这样,汤芗铭主动找到安全局人员,把他的想法说了,而急于有所表现的周正斌也很想抓住机会立功,不能把什么风头都让调查局的人抢去。

    所以说,两个人都想着立功,双方一个有关系,一个有人手,可以说各有优势,这就一拍即合。很快就合作着出台了一个内部演变的计划,而这个计划,就是说服目前还在海州的北洋海军,让他们率领舰队归来,最不济,也要把人手带过来。因为周正斌知道,李志高其实看不上那些老旧的烧煤炭的蒸汽舰船,他看中的是那些海军人才。

    接下来,安全局把这个计划上报给李志高,李志高对此也有兴趣,就批准了这个计划,并亲自命名为海归计划,表面意思是海军舰队归来计划,但实际上只有李志高自己知道。他就是在恶搞好玩。

    最高首脑同意后,安全局就派出特工,携带汤化龙的亲笔信以及一台数字化的远距离变频发报机潜伏进海州的北洋海军,找到了汤芗铭,把汤化龙的信交给了汤芗铭。

    在信中,汤化龙先是赞美江南政府,赞美李志高,然后又说了自己的待遇。最后才说听了你们的遭遇,很是同情。希望你们带队来投,到时候不但薪水福利加倍,还会添置新船,打造亚洲第一的海军。为了增强说服力,在后面,汤化龙还附上很多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