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那些事儿(陆)-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战争经验告诉他,敌人就在眼前,随时可能发动进攻,情况非 常不利。部下建议,应撤离此地。 但他并未撤退,却将手下六万人分为两部,分别驻守于吉林崖和萨尔 浒。
  杜松并未轻敌,事实上,他早已判定,隐藏在自己附近的,是女真军 队的主力,且人数至少在两万以上。 以自己目前的兵力,攻击是不可能的,但防守还是不成问题的,所以 没有撤退的必要。 应该说,他的判断是准确的,只不过埋伏在这里的,并不是女真部队 的主力,而是全部。 四路大军出发的时候,努尔哈赤已经明确,真正的主力,是杜松的西 路军。所以他即刻动员全部兵力,向抚顺前进,寻求决战。 当然,在决战之前,他还要玩点老把戏,摸哨、夜袭、偷粮食之类的 活没少干,等到杜松不堪骚扰,在萨尔浒扎营的时候,他已然是胜券在握。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已无悬念。
  三月二日,努尔哈赤发动八旗中的六旗,共计四万余人,猛攻明军萨 尔浒大营。明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站在吉林崖大营的杜松,亲眼看到了萨尔浒的覆灭。他一言不发,穿 上了自己的盔甲,集合了剩余的士兵,准备迎接最后的战斗。 努尔哈赤再次发动了进攻,这一次,他带齐了八旗的全部兵力,向吉 林崖发动了总攻。 面对绝对优势的敌人,杜松毫无畏惧,他率领明军拼死作战,激战直 至夜晚,重创敌军。 然而实力就是实力,勇猛无畏的杜松终究还是战死了,和他一起阵亡 的,还有上万名宁死不屈的士兵。 西路明军就此全军覆没。 其实无论是决策错误,还是指挥错误,都已经不重要了。作为一名勇 敢的将军,杜松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因为,他是战死的。 最先知道西路军覆没消息的,是马林。 因为此时,他距离萨尔浒只有几十里。 作为一个文人,马林没有实践经验,但再没经验,也知道大祸就要临 头。 关键时刻,马林体现出了惊人的理论天赋,他将所部两万余人分为三 部,互相呼应,并且挖掘壕沟,加强防御,等待着努尔哈赤的攻击。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作为第一次上战场的将军,有如此表现,就算不 错了。 可是不错是不够的。
  一天之后,努尔哈赤发动了攻击。事实证明,马林的部署给他造成了 相当大的麻烦,六万多人打了半天,一点进展都没有。努尔哈赤没有办法, 竟然带了一千亲兵上阵冲锋,才打开突破口。 但马林同志的表现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他面对的,是三倍于他的敌 人。而作为文人,他的观念也有点问题,最后关头抛下了两个弟弟,自己 先跑了。 北路马林军就此覆没。 西路军完了,北路军也完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辽东。 但东路的刘却对此毫不知情,因为他连路都没找到。 刘的运气相当不好(或者说是相当好),由于他的行军道路比较偏, 走后不久就迷了路,敌人没找着他,当然,他也没找到敌人。 但这种摸黑的游戏没能持续多久。努尔哈赤已经擦掉了刀上的血迹, 开始专心寻找刘。 三月初四,他找到了。
  此时,刘的兵力只有一万余人,是努尔哈赤的四分之一。胜负未战 已分。 然而还在山谷中转悠的刘并没有听到震耳的冲杀声,却等来了一个 使者,杜松的使者。 使者的目的只有一个:传达杜松的命令,希望刘去与他会合。 此时,杜松已经死去,所以这个使者,是努尔哈赤派人假冒的。 但是刘并没有上当,他当即回绝了使者的要求。 不过他回绝的理由,确实有点搞笑: “我是总兵,杜松也是总兵,他凭什么命令我!” 这下连假使者也急了,连说带比划,讲了一堆好话,刘才最终同意,前去与杜松会师。 然后,他依据指引,来到了一个叫阿布达里岗的地方,这里距离赫图 阿拉只有几十里。 在这里,他看见了杜松的旗帜和军队。 但当这支军队冲入队列,发动攻击时,他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寡不敌众、深陷重围,必败无疑,必死无疑。 但刘仍然镇定地拔出了刀,开始奋战。 之后的一切,史书上是这样介绍的: 阵乱,刘中流矢,伤左臂,又战。 复伤右臂、犹鏖战不已。 内外断绝,面中一刀,截去半颊,犹左右冲突。 歼数十人而死。 用今天的话说,大致是这样: 阵乱了,刘中箭,左臂负伤,继续作战。 在战斗中,他的右臂也负伤了,依然继续奋战。 身陷重围无援,他的脸被刀砍掉了一半,依然继续奋战,左冲右杀。 最后,他杀死了数十人,战死。 这就是一个身陷绝境的将领的最后记录。 。 想看书来

第八章 萨尔浒(2)
这是一段毫无感情,也无对话的文字,但在冷酷的文字背后,我听了 刘最后的遗言和呼喊: 宁战而死,绝不投降! 刘战死,东路军覆灭。 现在,只剩下南路军了。 南路军的指挥官,是李如柏。 因为他的部队速度太慢,走了几天,才到达预定地点,此时其他三路 军已经全军覆没。 于是在坐等一天之后,他终于率领南路军光荣回朝,除因跑得过快, 自相践踏死了点人外,毫发无伤。 就军事才能而言,他是四人之中最差的一个,但他的运气却实在很好, 竟然能够全身而退。 或许这一切,并不是因为运气。 因为许多人都依稀记得,他是李成梁的儿子,而且他还曾经娶过一个 女子,可这位女子偏偏就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女儿。 无论是运气太好还是太早知道,反正他是回来了。 但在战争,尤其是败仗中,活下来的人是可耻的,李如柏终究还是付 出了代价。 回来后,他受到了言官的一致弹劾,而对于这样一个独自逃跑的人, 所有人的态度都是一致的——鄙视。 偷生的李如柏终于受不了了,在这种生不如死的环境中,他选择了自 尽,结束自己的生命。 萨尔浒大战就此结束,此战明军大败,死伤将领共计三百一十余人, 士兵死伤四万五千八百七十余人,财物损失不计其数。 消息传回京城,万历震怒了。 我说过,万历先生不是不管事,是不管小事,打了这么个烂仗,实在 太窝囊。
  觉得窝囊了,自然要找人算账,几路总兵都死光了,自然要找杨镐。 杨镐倒是相当镇定,毕竟他的关系搞得好。自他回来后,言官弹劾不 绝于耳,但有老上级兼老同党方从哲保着,他也不怎么慌。 可这事实在是太大了,皇帝下旨追查,言官拼命追打,特别是一个叫 杨鹤的御史,三天两头上书,摆明了是玩命的架势。那边努尔哈赤还相当 配合,又攻陷了铁岭。几棍子抡下来,实在是扛不住了。 不久后,他被逮捕,投入诏狱,经审讯判处死刑,数年后被斩首。 责任追究完了,但就在追究责任的时候,努尔哈赤也没歇着,还乘势 攻下了全国比较大的城市——铁岭。 至此,辽东北部全部被努尔哈赤占领,明朝在辽东的根据地,只剩下 了沈阳和辽阳。 看上去,局势十分危急,但事实上,是万分危急。 萨尔浒之战后,明军陷入了彻底的混乱。在很多的史书中,万历中后期的历史基本上是这个样子:皇帝老休息, 朝政无人管,大臣无事干。 前两条或许是正确的,但第三条是绝对不正确的。
  隐藏在平静外表下的,是无比激烈的斗争。而斗争的主角,是东林党。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东林党是道德与正义的象征,一群胸怀理想的知 识分子,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他们怀揣着抱负,参与政治,并 曾一度掌控政权,却因为被邪恶的势力坑害,最终失败。 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说法。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 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一群只会读书的书呆子、知识分子,是如何掌控政权的呢? 正义和道德是值得景仰的,值得膜拜的,值得三拜九叩的。但是,正 义和道德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服穿,更不可能掌控朝廷。 因为掌控朝廷的唯一方式,就是斗争。
  

第九章 东林党的实力(1)
道德文章固然有趣,却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最先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应该是顾宪成。
  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的那次京察中,吏部尚书孙鑨——撤职了,考功司郎中赵南星——回家了,首辅王锡爵——辞职了,而这事幕后的始作俑者,从五品的小官,考功司员外郎顾宪成——升官了(吏部文选司郎中)。
  升官了还不说,连他的上级,继任吏部尚书陈有年,也都是他老人家安排的,甚至后来回无锡当老百姓,他依然对朝廷动向了如指掌,李三才偷看信件,王锡爵打道回府,朝廷的历任首辅,在他眼中不是木偶,就是婴儿。
  这是一团迷雾,迷雾中的一切,似乎和他有关系,又似乎没有关系
  拨开这团迷雾之后,我看到了一样东西——实力。
  顾宪成的实力,来自于他的官职。
  在吏部中,最大的是尚书(部长)、其次是侍郎(副部长),再往下就是四个司的郎中(司长),分别是文选司、验封司、稽勋司、考功司。
  但是,这四个司的地位是不同的,而其中最厉害的,是文选司和考功司,文选司负责人事任免,考功负责官员考核,这两个司的官员向来无人敢惹,升官还是免职,发达还是破产,那就是一句话的事。
  相对而言,验封司、稽勋司就一般了,一般到不用再介绍。
  有鉴于此,明代的吏部尚书和侍郎,大都由文选司和考功司的郎中接任。
  而顾宪成先生的升迁顺序是:吏部考功司主事——考功司员外郎(副职)——文选司郎中。
  这就意味着,那几年中,大明的所有官员(除少数高官),无论是升迁,还是考核,都要从顾宪成手底下过,即使不过,也要打个招呼,就不打招呼,也得混个脸熟。
  此外,我们有理由相信,顾宪成大人也是比较会来事的,因为一个不开窍的书呆子,是混不了多久的。
  在这个世界上,实力和道德,经常是两码事。
  东林之中,类似者还有很多,比如李三才。
  李三才先生的职务,之前已经说过,是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凤阳,兼漕运总督。
  都察院佥都御史多了去了,凤阳是个穷地方,不巡也罢,真正关键的职务,是最后那个。
  自古以来,漕运就是经济运转的主要途径,基本算是坐地收钱,肥得没边,普天之下,唯一可以与之相比的,只有盐政。
  坐在这个位置上,要想不捞外快,一靠监督,二靠自觉。
  很可惜,李三才不自觉,从种种史料分析,他很有钱,有钱得没个谱,请客吃饭,都是大手笔。
  至于监督,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位李先生本人就是都察院的御史,自己去检举自己,估计他还没这个觉悟。
  作为东林党的重量级人物,李三才在这方面的名声,那真是相当的大,大到几十年后,著名学者夏允彝到凤阳寻访,还能听到相关事迹,最后还叹息一声,给了个结论——负才而守不洁。
  列举以上两人,只是为了说明一点:
  东林,是书院,但不仅仅是书院,是道德,但不仅仅是道德。它是一个有实力,有能力,有影响力、有斗争意识的政治组织。
  事实上,它的能量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发现,那段看似平淡无奇的历史,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你死我活的争斗。
  争斗的方式,是京察。
  万历二十一年(1593),顾宪成失望地回家了,他虽费劲气力,却终究未能解决对手,京察失败。
  但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十二年后(万历三十三年),京察开始,主持者杨时乔,他的公开身份,是吏部左侍郎,他的另一个公开身份,是东林党。
  当时的首辅,是浙党首领沈一贯,对于这位东林党下属,自然很不待见,于是,他决定换人。
  沈一贯是朝廷首辅,杨时乔只是吏部二把手,然而意外发生了,虽然沈大人上窜小跳,连皇帝的工作都做了,却依然毫无用处。杨侍郎该怎么来,还怎么来,几板斧抡下来,浙党、齐党、楚党、宣党……反正非东林党的,统统下课,沈一贯拼了老命,才算保住几个亲信。
  那么现在,请你再看一遍之前列举过的几条史料,玄机就在其中:
  万历三十三年(1605),京察,沈一贯亲信以及三党干将被逐。
  万历三十五年(1607),沈一贯退休回家。
  同年,王锡爵的密信被李三才揭发,复出无望。
  一年后,东林派叶向高成为首辅,开始执掌朝廷大权。
  是的,这一切的一切,不是偶然。
  而最终要获得的,正是权力。
  权力已经在握,但还需要更进一步。
  万历三十九年(1611),辛亥京察,主持人吏部尚书孙丕杨,东林党。
  此时的首辅已经是叶向高了,东林党人遍布朝廷,对于那些非我族群而言,清理回家之类的待遇估计是免不了了。
  然而一个人的掺和,彻底改变了这一切。这个人就是李三才。
  此时的李三才已经升到了户部尚书,作为东林党的干将,他将进入内阁,更进一步。
  算盘大致如此,可打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听说李三才要入阁,朝廷顿时一片鸡飞狗跳,闹翻了天,主要原因在于李先生的底子不算干净,许多人对他有意见。
  而更重要的是,这人实在太猛,太有能力,东林党已经如此强大,如果再让他入阁,三党的人估计就只能集体歇业了。
  于是,一场空前猛烈的反击开始。
  明代的京察,按照地域,分为南察和北察,北察由尚书孙丕杨负责,而南察的主管者,是吏部侍郎史继楷,三党成员,他选定的考察对象都是同一个类型——支持李三才的人。
  很快,浙、楚、齐三党轮番上阵,对李三才发起了最后的攻击,他们的动机十分明确,明确到《明神宗实录》都写了出来——“攻淮(李三才)则东林必救,可布一网打尽之局。
  在集中火力打击之下,李三才没能顶住,回家养老去了。
  但就整体而言,此时的东林党依然占据着优势,叶向高执政,东林党掌权,非常强大,强大得似乎不可动摇。
  然而就在此时,强大的东林党,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一直以来,东林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很道德,强大之后,就变成了你不道德,工作方针,原先是党同伐异,强大之后,就变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总而言之,不是我的同党,就是我的敌人。
  这种只搞单边主义的混账做法,最终导致了一个混账的结果:
  在东林党人的不懈努力下,齐、浙、楚三党终于抛弃了之前的成见,团结一致跟东林党死磕了。
  他们的折腾,得到了立竿见影的回报:
  万历四十二年(1614),叶向高退休回家。
  万历四十五年(1617),京察开始,主持京察的,分别是吏部尚书郑继之、刑部尚书李志。
  郑继之是楚党,李志是浙党。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的时候到了,但凡是东林党,或者与东林党有关的人,二话不说,收包袱走人,这其中,还包括那位揭发了梃击案真相的王之寀。
  萨尔浒之战前,朝廷斗争情况大致如此,这场斗争的知名度相当小,但在历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对明朝而言,其重要程度,基本等于努尔哈赤+皇太极+李自成+张献忠。
  因为这是一场延续了几十年的斗争,是一场决定明朝命运的斗争。
  因为在不久之后,东林党将通过一个人的帮助,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