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霸事笔记-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天,管仲想到了一个有趣的借口,而且很保险,但是,还没来得及说,就人来报告鲁庄公死了,之后,又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把伐楚的事情耽搁了五年。

  得知鲁庄公死亡的消息,管仲叹了口气说:“将死之人知将死之未来!”鲁国的灾难从此刻开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鲁庄公之死
齐桓公当时从梁丘刚刚和宋桓公商议完伐楚的机密大事,就听到鲁国方面传报:鲁庄公病死,朝中发生政变。

  “啊!”齐桓公一声惊讶,伐楚大事未定,自己的亲家、邻国突然发生政变,这是怎么回事呢?去年*山戎回来从鲁国经过,鲁庄公还好好的,这一病就去了。这容易让他想起当初邾国国君,亲密的同盟就一眨眼没了,现在邾国换了新国君,两国的关系就疏远了,已经不邦交,人死了情就没了。

  这个时候,管仲感叹了一句:“将死之人知将死之未来!”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左传》鲁庄公三十二年传中记载:“‘春,城小穀’,为管仲也”。 穀音同谷。这是年初的事情,鲁庄公特地为管仲建造了一个“私邑”,就是私人的封地,表面上是感恩于齐国,实际上是知道自己将死,把鲁国的事情托付给管仲,因为管仲收了他的礼物,必然不会坐守旁观。所以,此刻管仲从头想来悟出其中含义说了那么一句话。

  的确鲁国出事,管仲不可能不管,伐楚的事情肯定要暂时停下来,鲁国是齐国朝着中原的门户,紧邻,也是中原大国。只有中原稳定,才可以伐楚,否则家门口都乱了,很有可能影响自身,怎么集中精神去完成艰难的远征。

  管仲立刻派人去打探鲁国国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要的是真相和内幕,人刚派出去,庆父就跑老了。庆父是谁?

  历史上很有名,庆父是鲁庄公的庶兄,也就是哥哥。

  他亲自跑来跟齐桓公说明鲁国目前的情况:鲁庄公死以后,是让子般继承国君的位置。可是国内有一个叫荦的圉人,圉人就是给别人养马的人,这个人曾经偷看调戏子般心爱的女人,被子般发现毒打了一顿,怀恨在心,后来,乘子般在大夫党氏家中将其杀害。

  庆父说的是真实的,不过,他只说了一半,表面的一半。祸患的事情往往是表面阳,背面阴。这是真实的一半,《左传》中记载:“雩,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圉人荦自墙外与之戏。子般怒,使鞭之”。雩音同于,意思是祭祀求雨。圉音同羽,意思是养马。说的就是养马的人荦偷看调戏公子般的女人,被公子般痛打了一顿。

  当时鲁庄公还明确告戒自己的儿子子般:“不如杀之,是不可鞭。荦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说这个人有神力,打他不如把他杀了,也就是免得他生怨恨,日后报仇。可是,儿子如父亲,不能果断,结果真的如他的父亲鲁庄公所言。

  齐桓公只听了庆父的片面之词,就对此事没有很重视。

  真相

  那么,这场刚刚开始的鲁国政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还是要从管仲说的鲁庄公为他“城小穀”说起,鲁庄公知道自己的身体要垮了,将不久于人世,内心担忧鲁国的社稷,平日里自己的“无为”滋养了许多势力,一旦自己死后,恐怕他们会乘机扰乱朝政,危及社稷。所以,他给管仲设了个套,使齐国到时候能帮他们鲁国一把。

  鲁庄公是想让自己心爱的儿子子般做国君,子般是上文说到过鲁庄公很喜欢的一个女子孟任生的儿子,当初因为自己迷恋哀姜的美貌,娶了哀姜,畏于齐国和母命,就只能立哀姜为夫人,不能实现自己对心爱女人的诺言,心里内疚,现在就希望他们的结晶子般能做国君,也算对自己心爱的女人有个交代。可他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兄弟这股“王爷”级别的势力会从中作乱,在临死前,他召见自己的弟弟叔牙,试探地问:“我死以后,谁能继任?”

  叔牙以为是在参考他的意见,兄弟中他和庆父是“死党”,关系最好,据说是同父同母,就不假思索地回答:“庆父比较有能力胜任。”

  诸侯国中让位于兄弟是很正常的事,但鲁庄公心里一凉,这就是他的担忧。于是,他又召来了自己比较信任的弟弟季友问了同样一个问题。

  季友是深知鲁庄公明知故问的忧虑,就说:“臣以死奉般。”就是说我豁出命去拥立子般。

  鲁庄公很满意,很信任季友,就把自己的忧虑告诉了季友:“刚才叔牙说庆父有能力胜任,怎么办?”

  季友说:“那好办,赐死!”

  鲁庄公点头不语,季友就出去办事。

  《左传》中记载了这件政治中残酷的兄弟相残事件:“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针巫氏,使针季酖之。曰:‘饮此,则有后于鲁国;不然,死且无后。’饮之,归,及逵泉而卒。立叔孙氏”。大意是:季友有国君的旨意要告诉叔牙,在大夫针巫氏家里,拿出来毒酒倒给叔牙,说:“喝下去,在鲁国仍然有你的子孙在;不喝,那么,你死了而且也没有后代在鲁国。”叔牙就喝了,回去的时候,走到逵泉就死掉了。他的子孙叔孙氏得以延续。

  就是这么一场残酷的*,用毒酒赐死了叔牙,即便是仁孝的鲁庄公最后也不免以“大局为重”,下如此狠心。

  接着,《左传》鲁庄公三十二年传:“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鲁庄公听到自己的弟弟叔牙死的消息后,闭上了眼睛,他以为这样就完结了他的忧虑,但鲁国的灾难才刚刚开始。

  季友毒死了庆父最得力的帮手弟弟叔牙,虽然庆父和季友也是亲兄弟,但他们不同流合污,有政治分歧。公元前642年,子般即位,季友掌权就直接危险到了他这个“王爷”的地位和权力,况且季友这个人是不会任由他胡作非为的,更不会明知道他和夫人哀姜私通而坐视不管。

  同时,身为“国母”的哀姜也是不喜欢子般做国君,虽然她自己没有子女,但她和子般之间有一层不和的矛盾,前面有说“夫人”也就是“国母”这个位子原来是鲁庄公早已经许诺给子般的母亲,后来,被哀姜插了进来,抢了去。子般对哀姜抢了自己母亲的位子是心有不满,哀姜也是防着这么一个不友好的“儿子”,现在子般做了国君,哀姜必然担心。“皇太后”和“皇上”是对头,当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哀姜是不愿意死的。自从鲁庄公满足了一段时间的“新婚”,情欲就冷却了,又回到了国君的内心世界,满脑子都是他父亲的惨死,之后就没有再和这个仇人的女儿同床共枕,哀姜守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寡,正好遇上了庆父这样的男人,她还想享受这一切。

  庆父明白“纸是包不住火”,只有掌握了鲁国的权力,才能继续和美丽的哀姜勾搭下去,否则,就是身首异处。这是另一只狂热发情的野兽,在这种情形下,他想到了“借刀杀人”这种常用的阴谋,这个时候的庆父还是有些聪明的,智慧没有被情欲彻底“涂抹”。他跟齐桓公说是圉人荦和子般有仇才行凶,这个是表面,背地里的主谋就是他,当时圉人荦就是投靠在他门下。

  《左传》中记载:“冬,十月,己未,共仲使圉人荦贼子般于党氏”。共仲就是庆父。他唆使力大无比的圉人荦去暗杀子般。

  圉人荦杀了子般的同时也被侍卫给杀掉,庆父不安心,又来了一招杀人灭口,把圉人荦的全家都给人了。季友不得不“识时务”跑到了陈国,鲁国一时间就处于无政府状态,但庆父怂恿他人杀害子般的事情是有人知道的,只是没有证据,国人对庆父很有怨言,庆父担心“盟主”齐桓公会调查此事,就先跑到齐国来了个“恶人先告状”。

  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庆父想了一个讨好齐桓公的计策,他跟齐桓公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愿上国辅助,立子启为君。”子启是谁呢?就是哀姜姐姐的儿子。庆父想利用举荐齐桓公的“外孙”做国君来讨好他,“立子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子启当时只有八岁,八岁的孩子不可能管理朝政,鲁国不就他庆父一人的天下了,庆父这个时候还是有些脑子的。

  齐桓公原本担心鲁国政乱、更换国君会影响齐国在中原的控制权,鲁国会脱离他的同盟阵营,现在庆父说要举荐自己的“外孙”,齐桓公当然一万个赞成。

  在这件事情上,管仲没有意见,立齐桓公的“外孙”子启是最好的处理方法,让他决定,他也会那么做。至于后来的突发事件也是他史料未及的,在那个时候他也被庆父蒙蔽了,还不了解内情,因为还没有来得及详细了解鲁国的事情的时候,来了一份紧急的求救军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救邢
从邢国来的这个使者好象是从火堆里刚爬出来一样,冒着烟,其实,也非烟,是灰尘,快马加鞭地赶来求救,一路上扬着尘沙,特别是冬天那种干燥的季节。邢国的使者虽然风尘仆仆地赶来求救,但齐桓公还是犹豫住了,因为邢国在这些年一没有参加盟会,二没有邦交,也不臣服,无缘无故来求救,就好象陌生人来问你借钱救急一样。

  现在大凡有什么求救有什么灾难都往他这个“九州之长”这里送,整个天下现在也只有齐国能经常管一下这些“闲事”。

  齐桓公沉默着,心说:盟会也不来,到了火烧屁股了,跑过来求救。救还是不救呢?

  管仲看齐桓公一言不发,心里就明白这位霸主正在闷闷不乐中,心结解不开,这个时候,需要他这个仲父帮他解开这个心结:“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不可弃也;宴安酖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邢以从简书。”这是《左传》中首次记载管仲的言论。邢音同刑。狄音同敌。

  大概的意思是说:这种“土匪”侵略的行为不可以纵容,“中国”现在需要的正是团结,不可以坐享其福看着其他人受难,我们是同血连枝的。如果我们因为某些因素不去救邢国,就等于把邢国抛弃了,自己分裂自己,丢失了团结,以后做伐楚大计就失散了人心。

  简单地说:大义面前,我们不是那么小气的!

  齐桓公点点头,一语茅塞顿开,于是,出兵去救邢。军队没有到邢国,北狄的军队得到情报,就跑了。

  那么,北狄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攻打邢国呢?狄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种族和戎一样很多,有白狄、赤狄、长狄等,是一些比戎还强悍的“匪徒”,与“强盗”差不多,主要是因为“土匪”有智慧就变成了“强盗”。而邢国刚刚好位于这些“土匪”“强盗”的地盘中间,在现在的石家庄这个位置,可是,长久以来,彼此还是没有什么大的冲突,但这次狄人为什么把抢劫的目标定为邢国呢?他们原本的抢劫目标一向是中部诸侯国,因为中部诸侯国物产丰富,而邢国差不多和他们一样穷困。

  管仲后来得知,这帮北狄其实是冲着齐桓公来的,因为上次齐桓公北上救燕把他们的“同道”山戎给剿灭了,他们就心有不服,想要报复,但由于自己的实力和齐国相差太多,不敢直接去找齐国火拼。怎么办呢?想出了一个唆主意。找一个中原的小国家打打,齐国不是要“维护世界和平”、“主持中原政局”吗?现在我就去中原滋事,看齐国救不救,让齐国大老远地跑来救援,白跑一趟,累死齐国!

  够阴的招数!所以,俗语里有说:“最怕流氓有文化”,就是这个道理。连管仲得知后,都有点后悔当初劝齐桓公接下这挡子事。

  齐桓公从邢国白跑一趟回来的时候,听说放置了十个月的鲁庄公的尸体下葬了,因为政乱耽搁,尸体被放了那么长时间,已经腐烂了。他不由内心感叹:人都死了还不得安宁,但愿自己别遭这种罪!

  内心感慨鲁庄公的事情还没有消散,刚刚做上鲁国国君的鲁闵公,自己的八岁“外孙”跑过来找他。齐桓公埋怨地想:什么事情,刚做上国君就跑出来,按国君礼仪迎出来接见吧。

  两个人在落姑这个地方见了面,鲁闵公一见到自己的“外公”齐桓公,就跪倒在地上,拉着齐桓公的衣角,痛哭起来。

  原本有些不高兴的齐桓公被这种孩子的悲鸣声所颤动,这是怎么了? 。 想看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