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自慢-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商业周刊》的创业之举,让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赔光了台币1200万的资本;第二年又集资台币1200万,结果一年之后又将钱全数赔光。一次又一次的增资,何飞鹏和伙伴们借光了能借的钱,负债一度高达新台币1亿元。
〃我们几个台湾第一大报的一流记者办的杂志,为什么会沦落到这步田地?〃何飞鹏扪心自问。他赫然发现,问题的症结,不在外部,而在内部,就在他这个不会经营事业的创办人身上!
〃我很会做员工,但做主管却是个白痴!〃何飞鹏回忆,创刊第二年,他拥有台湾当时最强的工作团队,但他却因为不会带人、不懂理事、不会管钱,白白让团队在内斗过程中消耗、瓦解。
狠跌了一跤后,他恍然大悟:做员工和当主管,截然不同。记者何飞鹏凡事全力以赴,是个能上马打天下的好员工;但好工作者没有经营管理技巧,不会带领团队,却是个不称职的创业家。打了天下却不懂下马治理,他的努力就显得不切实际、可笑而荒唐!
。▲虹▲QIAO书吧▲
第6节:作者侧写:永远在寻找下一个挑战(3)
当何飞鹏发现这个残酷的事实时,巨额负债和沉重的责任,已让何飞鹏无路可走。他只好死守《商业周刊》,绝不放弃,每天过着跑三点半跑三点半:台湾的银行是下午三点半打烊,〃跑三点半〃就是四处周转借钱,再到银行结算,拆东墙补西墙,每天在银行关门之前把借来的钱打进去。……编者注,周转现金的日子,并且还要慢慢地改善内部的经营体质。
这样的日子整整过了8年,转机出现。
1994年,《商业周刊》出版社出版一本畅销书《一九九五闰八月》,这本探讨台湾未来命运的书,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狂卖30万本,也为穷途末路的《商业周刊》带来了活水与转机。《商业周刊》终于露出生机。
不断观察市场的新兴契机
在《商业周刊》稳定之后,何飞鹏决定另外创业,因为他看到了另一个正在兴起的〃计算机大学习潮〃悄悄来临。
20世纪90年代中期,计算机开始普及,正要从办公室的设备变成家庭用计算机,这个趋势代表有无数没学过计算机的成年人,要在短期内学会计算机,这就是〃计算机大学习潮〃。而当时市场上的计算机丛书,都以专业人士为目标读者,他这个初学者,一本都看不懂!〃一定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何飞鹏立刻锁定〃计算机初学者〃市场,进行第四次创业,没想到却获得空前成功。
这一次何飞鹏的合作伙伴是才子詹宏志。1996年,《PC HOME》第一期就卖出15万本,打破台湾杂志的销售纪录。之后,他们陆续办出20多本计算机相关杂志,奠定台湾最大杂志出版集团的基础。同年,麦田、猫头鹰、商周三家出版社,结盟成城邦集团,后来又陆续创立了20多家出版社,形成了杂志、图书复合式经营的模式。
城邦集团建立在出版的〃花园主义〃之上……在这片出版的花园里,各个出版社都拥有独立的品牌和经营权,能尽情绽放知识的花朵;但出版社藉由横向策略联盟,建立共同制作、印刷、营销等平台,得以降低成本,抵抗外部竞争,就像希腊时代的城邦制度一样,也改写了台湾出版业的游戏规则。
在全世界烧起网络热潮时,《PC HOME》杂志的品牌力也延伸到虚拟世界,设立了PC Home online(网络家庭)门户网站,一度成为当时台湾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现在则转型为购物网站,是台湾的上市公司。
成为台湾最大的出版集团
2001年,是何飞鹏人生历程的转折点,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香港TOM集团,以25亿新台币购并了整个城邦出版集团及计算机家庭出版集团(TOM集团母公司是和记黄埔集团及长江实业集团,2007年营业额超过400亿美元,拥有23万员工,业务横跨57国)。
这笔交易,虽然让何飞鹏从无法辞职的创业家,回归专业经理人,但也让这个土法炼钢的台湾创业家,首度见识到巨型跨国企业,如何用健全、严谨的管理系统,降低决策错误,提高经营效率。
※虹※桥※书※吧※。
第7节:作者侧写:永远在寻找下一个挑战(4)
49岁前的何飞鹏,是朵长在野地里的野花。他只靠天生的勇气和大胆,抵抗环境的诡谲多变和风雨摧残,建立了城邦集团的制度与营运模式,但这一切也都只是土法炼钢的营运模式。在并入李嘉诚集团后,何飞鹏见识了跨国集团的运营模式,和黄集团强调〃check & balance〃,信任专业经理人,只管住财务、法务,强调预算制度,一切按预算执行,一有差异就彻底检讨,如此一来,即能确保旗下子公司的运作正常化。并入李嘉诚集团的经验,让何飞鹏的管理眼界大开。
管理,让畅销书照计划赚钱,使理想书照计划赔钱
何飞鹏的管理启蒙,也来自许多台湾的企业家,其中包括台塑集团创办人、经营之神王永庆、王永在兄弟。在何飞鹏担任记者时期,就与王永庆有过无数次的深度访谈,台塑集团追根究底的精神和精准的执行力,也就变成何飞鹏一生信奉的管理法则。
有一次,刚学会打高尔夫球的何飞鹏与台塑王永在总经理餐叙。王永在说:〃何先生,欢迎你到我们的长庚球场打球!〃何飞鹏只当这是饭桌上闲话一句,并没当真。几个月后,何飞鹏与朋友去长庚球场打球,他在柜台登记簿上签名,柜台接待员把他的名字输入计算机后,立刻站起来说:〃何先生,您是我们的贵宾!〃台塑集团的精准贯彻,让何飞鹏叹为观止。几个月前饭局上的一句闲话,为何能从组织的最高层,一路落实到最基层,让客户能够感受到异想不到的服务?
精准的执行效率,从此成为他念兹在兹的追求。
《自慢》出版后,何飞鹏从鲜为人知的媒体经营者,跃居上班族熟悉的畅销书作家。他生平第一本著作,谈的都是最基本的工作态度,但却得到广泛回响,登上2007年台湾经管书销售冠军。让何飞鹏最有成就感的,并非作品大卖,而是发现台湾的职场氛围,并非如他想的那般急功近利、趋炎附势,兢兢业业、本本分分做事,也能得到认同。
除了平面出版,何飞鹏也不断在网络世界寻找新事业机会。有一次,他跟一位年轻创业家相谈甚欢,决定由集团出资投资。但细谈后却发现,眼前的年轻人竟是自己的远房亲戚,为了避开〃图利自己人〃的嫌疑,决定改用私人资金投资。他谨守母亲的教诲,不因换了身份地位而怠忽。
创业20年来,何飞鹏始终在〃文人〃和〃商人〃的角色间,小心保持平衡。他不喜被唤〃CEO〃或〃董事长〃,最爱的头衔是〃总编辑〃,那代表对他专业的尊重。过去,他的办公室从没多余摆设,连办公和会议桌椅,都是捡其他办公室剩下的;近几年重新装修,但墙上摆的、桌下放的,不是杂志,就是书。何飞鹏相信,东西能用就好,人不需靠物质、头衔来装点门面,你自己有几分实力、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方寸之间自有定论,虚假不得。
何氏领导风:霸气、草莽、好强、幽默、海派、负责
员工喜欢、尊敬他,不是因为头衔,而是他独特的何氏领导风格。
→虹→桥→书→吧→BOOK。
第8节:作者侧写:永远在寻找下一个挑战(5)
尽管写得一手好文章,何飞鹏的形象和传统〃文人〃天差地远。他外表和性格不见秀气斯文,反而有着创业家的粗犷坚毅,也像个江湖上的大哥,他是红尘浪里的文化人,他也是穷酸文人中的精明商人。
在他的观念里,员工会帮公司赚钱,也可能让公司赔钱;他不介意编辑做错事,却恼怒员工坏习惯不改。
2008年5月间,何飞鹏的博客《社长的笔记本》出现一则留言,标题为〃五年后的忏悔信,现在的我,才懂当时的您〃。这名员工因跟上司理念不和,因而申请转调部门,并对何飞鹏当时的处理方式感到不满,多年后她才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和疏忽,恍然大悟。
是非分明的个性,让员工愿意对他说真话,即使在会议上为了专业问题而讨论到互相拍桌,也不用担心老板秋后算账。何飞鹏脾气来得快去得快,若是自己不对,也能放下身段,认错道歉。
前阵子,何飞鹏在集团内颁下一条〃法令〃:开会迟到者,必须90度鞠躬,自报单位、姓名与迟到原因,向其他与会人士道歉。没想到规定颁布没多久,何飞鹏自己就迟到了。
只见这位CEO走进会议室,深深鞠了个躬:〃我何飞鹏……〃话没说完,同事们就半开玩笑地起哄:〃没有90度!〃为了不让头撞到桌子,何飞鹏立刻往后退一步,重新行了个90度鞠躬礼。
人生,不该只有安稳上果岭
即使已坐上两岸三地最大出版集团CEO的大位,何飞鹏也绝对弯得下腰、经得起玩笑,一如30年前那个痴痴傻傻的小记者。因为他这一生,工作、创业,不是为了名位和权力,而是为了乐趣、为了好玩!
他形容,人生就像打高尔夫球,稳定地开球、上果岭、推进洞,就毫无乐趣可言了!最好要有一些波折,打进树林,或落进水塘、陷进沙坑,最后经过努力,排除困难,力挽狂澜,这才是有趣的人生!
城邦集团持续成长,在台湾市场萎缩的情况下,2008年城邦却交出亮丽的成绩单,多功能网络平台〃痞客邦〃,也顺利挤进台湾前十五大网站。城邦花园里的奇花异卉,从未开得这般娇艳繁盛。
而何飞鹏还不准备停下来,〃还在寻找下一个好玩的标的〃。
台湾《经理人月刊》 陈芳毓
▲虹▲桥▲书▲吧▲BOOK。▲
第9节:第一章:自慢的观念态度(1)
正文
第一章:自慢的观念态度:
人为什么会成功?又为什么会失败?是因为个性,因为能力,因为机遇……还是都有关系?对我而言,这些都是,也都不是,我是〃唯心论〃者,我认为一切都取决于内心的想法、观念,以及因为这些想法、观念,投射到具体的事物上,所形成的态度。
举例而言,如果你认为这世界是公平的,只要努力,必然会有回报,这是观念。因此你做事的态度是健康的、乐观的,全力以赴、永不放弃。如果你认为天下无不劳而获的事,这是想法,因此你不会想抄近路、走快捷方式,想赚容易赚的钱。
我还发觉,所有正确的观念、正确的态度,几乎都是人类最基本的原则:诚实、努力、认真、负责、仁爱、品德、快乐、坚忍、谦虚……这好像在上最基本的公民与道德课程,但我不能不承认,所有这些看来〃八股〃的东西,都真正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或许我应该这样说:一个人拥有这些正确的观念与态度,不见得能立即成功;但是如果缺乏正确的观念与态度,就算一时幸运,终究还是会打回原形,难逃失败。
因此,我成就自慢的第一课是:拥有正确的观念,形成正确的态度。
1工作像蚂蚁,生活像蝴蝶
有人说〃工作中的女人最美〃,我完全同意。当人全力投入时,聚精会神的执著,会让人尊敬;而全力以赴,努力不懈,也会让当事人充分享受过程的乐趣。或许其中有痛苦、有煎熬,但这也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生活中快乐的来源。每天锦衣玉食,久而无味,非要有一些曲折、有一些磨难,生活的乐趣才能显现。
云南纳西族给了我们最智慧的启示。
办公室的同事从云南回来,带回一方木刻文字画,同事告诉我,这是世界唯一仍在使用中的象形文字……东巴文,画中我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一只蚂蚁与一只蝴蝶,其他的字,我就看不懂了,翻开背面,这一方木刻象形文字的意思是:工作像蚂蚁,生活像蝴蝶。
我不知道赠送者真正的来意,意味着我像蚂蚁一样苦命工作呢?还是生活像蝴蝶一样的多彩多姿?或者赠送者根本就没有任何指涉,只不过因为木刻象形文字质朴而韵味十足,因而好意买回相送。对我而言,我倒是心领神受,像极了我个人的工作哲学。
不论是工作像蚂蚁,或者生活像蝴蝶,都是我人生的写照。工作全力以赴,从不留力,从不问会得到什么回馈。因为从工作中,我已经在过程里得到无数的经验与乐趣。而蚂蚁正是最好的形容:一点一滴,步步为营,聚沙成塔,最后成就一点点成果,人不就是如此?如果你觉得成就小,如果你觉得工作苦,你会像蚂蚁一般工作吗?
或者说,有人甚至会觉得像蚂蚁一样工作,是多么悲哀啊!没有自我,在团队中像一颗螺丝钉,又那么微小而脆弱,多可悲啊!可是我从来就是如此。每一个人在工作上,就像蚂蚁一样微小,只能全力以赴,至于要有什么回报,只能靠老天爷赏饭吃。这是谦卑的宿命,这也是无悔的执著。
至于生活像蝴蝶,这更是我个人的写照,看什么事都是快乐、乐观的,充满变化,鲜花满途,等待我这只蝴蝶,不断地探视、发现、采撷。我不会因为工作沉重、意外打击而怀忧丧志,因为生活总要过下去,高兴如此,痛苦亦然,为什么不用愉快、乐观的心情,看待生活的每一段过程呢?快乐是生活的本质,探索也是乐趣的源泉,而蝴蝶正是生活的写照。
想象中,纳西族生活在云南深处,他们没有很好的物质生活,他们离现代的文明可能也很远,但是这两句话却道尽了现代人看不破,也未必想得通的生活态度,我欣然地接受了这方木刻文字画,也向往他们务实、洒脱、怡然自得的人生态度,让蚂蚁与蝴蝶的角色在我身上变换,人生只不过是过程,休问结果,问结果恐怕就轻松不起来了!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10节:第一章:自慢的观念态度(2)
■后 记
这篇文章得到许多回响,《讲义》杂志的林献章兄来信,要求转载在杂志中,我欣然同意。而且我发觉在现代紧张的社会中,有太多人像蚂蚁的苦命,但缺乏像蝴蝶的豁达与快乐,寻找自己的人生观,对每一个人来说恐怕是最重要的事。
用这篇作为全书的开端,象征着人生一辈子的探索学习历程。
2情义相待,改变一生
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上司、同事、朋友都可能是你的贵人,为什么在关键时候,别人愿意为你伸出援手?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将心比心、有情有义、以诚相待。
当别人感受到你〃有情有义〃的信息时,他们会视你为自己人,因此有机会会给你,有困难会帮助你,每一个人也都在情义相挺之下,不断在危机中化险为夷;也在情义相挺之下,得到人生最大的机会!
28岁那年,我面临人生重要的抉择,那时我在《工商时报》的广告部门工作,因为兴趣的原因,我决定请调回《工商时报》的编辑部当记者,可是我的直属上司广告部的总经理对我非常赏识,爱护有加,让我始终下不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