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创造历史·奥巴马传-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奥巴马没有因为舆论的夸赞而得意忘形,也没有因为媒体的消极看法而垂头丧气。他在这一场风暴般的讨论中一直都保持着不置可否的冷静态度。
2006年9月,一个新的“预示”让奥巴马参选与否的话题再次升温。奥巴马受艾奥瓦州参议员汤姆?哈金(Tom
Harkin)的邀请参加传统年度庆祝活动——炸牛排大会。由于艾奥瓦州在预选中的重要意义艾奥瓦州是美国总统大选预选中党团会议的第一站,和初选第一站新罕布什尔州并称预选“风向标”。,受邀参加这个宴会的政客大多是有意愿并且有实力竞逐预选之人。2006年,奥巴马的名字列在了哈金的客人名单之上。当被媒体问及为什么要邀请奥巴马的时候,哈金回答:“毫无疑问,奥巴马的前途不可限量。但是奥巴马并不是政治摇滚明星,他是一个勤勉的公仆,是一个实干者。他在参议院的工作有目共睹,他是真正为选民服务的人。”奥巴马参加炸牛排大会之前再次扩充了自己的竞选团队,著名竞选专家史蒂夫?希尔德布兰欣然加盟。
2006年10月23日,在参加自己新书《无畏的希望》的一个宣传活动的时候,奥巴马公开表示了对竞选总统的兴趣,他说:“我正在考虑参加竞选。”但他同时表示“这仅仅是一个意向性的考虑,一切要等到中期选举结束之后再做仔细思量。”这次表态虽然不明确,但已让奥巴马之前“不参加竞选”的态度有所松动,圈内认为这位年轻的参议员仍然在试探选民和媒体的反应。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奥巴马如果参选将会搅乱现有的选民格局:他将轻松地获得反伊战的自由主义左派支持,并且从希拉里手中夺得相当数量的黑人选票,从而很有可能赢得多个初选州的胜利。说到底,这才是奥巴马最基本的“胜利方程式”。
2006年11月,CNN针对民主党可能参选者进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党内民意测验:
11月17日~19日,共抽查了530位民主党党员,结果显示希拉里的支持率以33%高居榜首,奥巴马15%位居次席,爱德华兹和戈尔14%,克里7%,其余可能的参选者支持率均不足4%。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拨云见日:我为一个更完美的联邦而来(4)
另一项有关“第二选择”的调查中,44%的被调查者支持爱德华兹,42%的支持戈尔,希拉里39%,克里38%,奥巴马排名垫底。它意味着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进行下去,即便有竞选者退选,其支持者的选票也很少会落到奥巴马头上。
在“你最不喜欢的参选者”调查中。克里以51%荣膺民主党选民“最讨厌的人”,戈尔43%,奥巴马38%,爱德华兹36%。值得注意的是,被称作民主党“分裂者”的希拉里却在这一逆向指标中排名最后。在不支持希拉里当选的人里面,只有27%的选民对她表示反对。这意味着希拉里当时遇到的党内阻力最小,如果马上举行预选希拉里将轻松胜出。
对于奥巴马来说,CNN的这次民意调查是一个必要的提醒。它意味着:奥巴马并不像媒体和选民吵嚷的那样受欢迎,民主党内的选民还是看好希拉里和爱德华兹,至少在当时是这样。奥巴马如果要想在民主党的预选中有所斩获必须获得民主党内部的认可。虽然民意测验的结果显示奥巴马并非民主党内的宠儿,但是奥巴马年轻,形象可塑性很强。相比起来,希拉里等人已经定型,只能在现有的形象上修修补补。奥巴马占有后发者的优势,而且人气一直在上升,“希望基金”也在不断增加,筹款优势初显,这样下去,到了2008年保不准会有翻盘的可能。
2006年12月,民主党内德高望重的人物,马萨诸塞州国会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Edward
Moore
Kennedy),在华盛顿的家中高规格宴请国会参议院健康与教育委员会(Health and Education
mittee)的诸位参议员同事。与会的各位民主党嘉宾全是党内重量级人物:艾奥瓦州参议员哈金、康涅狄格州参议员多德、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当然,全场最新的面孔要数奥巴马。此时,他和希拉里虽然都没有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预选,但两人的竞争却早已展开。谁都看得出来,民主党内一场围绕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恶斗即将上演。应邀参加宴会的俄亥俄州民主党众议员布朗和众议员伯纳德很显然是嗅到了什么味道,布朗打趣地说:“我们来这里干什么,火药味这么浓。”就连肯尼迪本人也不敢怠慢两位民主党的“超级巨星”,他把希拉里和奥巴马分别安排在了自己左右两边,以示公平。
在肯尼迪任主席的健康与教育委员会,希拉里和奥巴马的一举一动都受人关注。头一天早上的参议院投票过程中奥巴马和希拉里擦身而过,奥巴马眨着眼碰了碰希拉里,结果希拉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理都没理他自个儿走开了。这个小事情立刻成为了国会山的谈资,共和党人借此笑柄说民主党又犯老毛病了。在肯尼迪和哈金看来,希拉里和奥巴马之间一无矛盾二无宿怨,只不过是性格不大一样罢了,两个人都垂涎民主党提名,但是并没有因此产生什么过节。
“民主党的老毛病”大约是指民主党“不团结”的缺点。在美国,人们把共和党比作“推土机(Bulldozer)”,而把民主党比作“大帐篷(Big
Tent)”。之所以叫民主党“大帐篷”,是因为民主党的党员身份较共和党更为复杂,跨越了多个社会阶层,这样一群人“围坐在一个帐篷下”,必然吵吵闹闹,在诸多问题上难以取得一致意见。与共和党只需协调少数持不同意见者相比,民主党则要将身份迥异的群体捏合在一起。每到关键时刻,共和党常常展现出“精诚团结”的形象,这一点在“是否对伊拉克开战”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历次总统大选投票中共和党人也有相当的团结意识,他们的投票率一直高于民主党人。相比之下,民主党往往在重要的环节“掉链子”,常常对一些小事情斤斤计较。2008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就连民主党领导人、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也承认:“民主党内部依然不够团结。”
此前不久,奥巴马的竞选团队推出了一个很绝的电视广告——“不要告诉妈妈我支持奥巴马(Dont
tell Mama; I am for
Obama)”。“妈妈”这个词是希拉里当年做第一夫人时的绰号,后来被她的铁杆支持者用来做昵称。奥巴马的竞选团队此番拿“妈妈”调侃,很明显是冲着希拉里去的。在民主党其他可能的竞选者按兵不动的情况下,奥巴马竟然敢上马挑衅,也难怪希拉里不待见他。
三、拨云见日:我为一个更完美的联邦而来(5)
奥巴马的支持者也有自己的理由。他们指责希拉里阵营的人蓄意散播前副总统戈尔即将参选的消息,借此分流奥巴马的竞选赞助,这样做不过是“礼尚往来”罢了。除了电视广告,奥巴马还直接跑到希拉里的地盘——纽约州,与多位重量级捐款人面谈,以寻求他们的支持,其中包括著名的金融投机家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对于好事的新闻媒体,奥巴马则表现出了应有的低调。当被问及对希拉里的印象的时候,奥巴马丝毫没有吝惜自己的赞赏:“她是一个女强人,聪明果敢,连我都相信她能最终赢得民主党的提名”,“能和她竞选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希拉里则很少在公共场合谈及奥巴马,即便聊到,也只是只言片语。作为一个政坛老将,她当然清楚自己谈论奥巴马越多越表明她在意奥巴马的潜在威胁,越会引起媒体的注意,反倒成全了奥巴马。10月份的时候,她被偶然问起如何看待奥巴马可能参加提名竞选,仅仅是一个“挺好啊”就打发了。但是作为民主党的前辈,希拉里仍然体现了自己的高姿态和气度。此前她曾力排众议,安排奥巴马和另一位新任参议员、科罗拉多州的肯?萨拉扎(Ken
Salazar)上了国会山的头条新闻,并没有因为奥巴马对她构成的潜在威胁而打压新人。此举获得民主党内部的一致赞扬。
对于奥巴马和希拉里提前上演的明争暗斗,希拉里的主要支持者并没什么友善的意思。超市大亨卡其玛提迪斯(John
Catsimatidis)就公开地表示了对奥巴马的质疑,但是他的反对并没有什么新鲜花样,不过是说奥巴马年轻、缺乏经验什么的。
希拉里和奥巴马把这一时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组建团队和招揽竞选专家上。两人同时聘任了参议院前多数党领袖汤姆?达施勒的竞选干将皮特?鲁斯(Pete
Rouse)。西弗吉尼亚州前国会参议员约翰?洛克菲勒的高级助手塔梅拉?鲁扎托(Tamera
Luzzatto)也进入到希拉里的竞选班子中。在竞选活动方面,至少从一开始,两人都保持了低调的态度,把自己的竞选活动限制在本州之内。纵使自己呼声渐高甚至人声鼎沸,也没有忘记对其他的老同事表示应有的尊敬,而是运用自己的政治才能在国会山巧手经营人际关系,尽量获得更多的跨党派支持,并且提出跨党派议案。
在这些方面,有八年国会经验的希拉里似乎略胜奥巴马一筹。在一项关于医疗保健的动议上,希拉里成功地与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Newt
Gingrich)以及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比尔?福利斯特(Bill
Frist)达成共识,赢得了同事们的赞誉。在堕胎问题上,希拉里的言论也较以前放缓。一切都表明前第一夫人正在努力调整自己的政治形象,力图体现柔软的政治身段。
奥巴马的平步青云最初让民主党内一些少壮派议员颇为嫉妒和不服,但奥巴马凭借在刚刚过去的国会选举中卖力的拉票筹款抵消了不少对自己的负面看法。另一位民主党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参议院多数党党鞭理查德?邓宾(Richard
Durbin)坚定地站在奥巴马的身后,“别松劲儿,一切才刚开始呢”。
2006年12月18号晚上,奥巴马以开场嘉宾的身份通过远程转播亮相在著名的“星期一晚上橄榄球赛”“芝加哥熊队”主场迎战“圣路易斯山羊队”的比赛现场。在此之前,就有媒体预测奥巴马正式宣布竞选的日子就要来临。因此,奥巴马这次亮相受到了巨大的关注。星期一下午的时候,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做出重要决定,建议奥巴马对选民和媒体就自己参选一事做出进一步的表态,话题可以围绕这场竞选对于美国和美国人民的重要意义。
转播一开始,奥巴马就出现在屏幕上,他端坐在自己华盛顿的办公室内,“今天我将在这里回答你们一个疑问,一个在美国人民脑海中萦绕已久的疑问,一个关于美国未来的疑问——究竟什么样的2008年将决定美国的命运……”,一番激动人心的讲话之后,奥巴马将整个开场引向戏剧化的高潮,“今晚,所有的猜测都将停止。我要大声地告诉我家乡的芝加哥人民,告诉所有的美国人民。我,准备好了,”说完他顿了一下,带上了一顶芝加哥熊队的帽子,“准备好见证芝加哥熊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三、拨云见日:我为一个更完美的联邦而来(6)
就这样,奥巴马再次以一个风趣的表态为自己的正式登场赚足了眼球。对于所有观看了这次转播的人来说,奥巴马的参选已无悬念,而他的活力形象却通过信号传到了850多万户家中。
2006年剩下的日子,民主党内的选情发生了一些有利于奥巴马的进展和改变。首先是他和希拉里的经费都在节节攀升,不断刷新民主党的筹款记录,其他的可能竞选者却进展缓慢,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受此影响,民主党的参选队伍大幅缩水,落在后面的诸位竞选者纷纷宣布退出。印第安纳州美国国会参议员伊万?贝在12月16号正式宣布退出民主党提名争夺。在面对媒体时,他表示奥巴马是他退出的主要原因。此前,奥巴马在新罕布什尔州的第一次巡回演讲就吸引了无数的听众,几乎是万人空巷;相比起来,贝的演讲效果却差强人意,去了七次也不见起色。见此对比,贝觉得胜选无望,旋即宣布退出。贝是民主党内第三个宣布退出的竞选者,此前还有前弗吉尼亚州州长华纳和威斯康星州国会参议员范因戈尔德。
民主党的民意测验专家皮特?哈特认为,竞选者的相继退选与奥巴马的强劲势头有直接关系。奥巴马的参选提高了参加民主党预选的筹码,那些习惯在艾奥瓦州和新罕布什尔州预选开始之后再伺机出位的竞选者意识到,希拉里和奥巴马已经把选民手里的钱和票瓜分得差不多了。照这种阵势,除非前副总统戈尔杀将进来,否则民主党内无人可与希拉里和奥巴马鼎立三足。但是此前戈尔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参选,于是民主党的较量实际上就缩小到了希拉里与奥巴马之间。
西北大学政治学教授威廉?梅耶对希拉里与奥巴马之间的竞争做出了自己的预测,他认为两人的竞争一开始可能很难完全展开。两人都是可选性十足的人物,都在党内有大批的拥趸者。这就导致两人的基础选民并非泾渭分明的两个群体,而是合在一起,这些选民其实也拿不定主意该投谁。两人在竞选的时候必然会有所顾及,生怕会有什么什么过分的言论伤害到自己的潜在选民。
对于奥巴马来说,2007年开门第一件大事莫过于自己的竞选班子组建完毕。他早在2006年就开始低调组建自己的竞选班子。刚组建的时候只有不多的几个顾问,提供一些战略建议和民意分析,还不能真正算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团队。后来奥巴马的选情一路攀升,吸引了不少知名竞选专家的眼球。另一方面,奥巴马因有高强的筹款能力从而使竞选经费充足,能够负担得起知名竞选专家的高薪。相比起两党的其他对手,他的竞选团队豪华程度有过之而不无及,单凭这一帮人马,奥巴马也能平地炸出几个雷来:
大卫?普劳夫(David
Plouff)。AKP传媒的合伙人,该传媒公司曾负责包装2004年奥巴马的国会参议员竞选,为其最终当选立下汗马功劳。大卫?普劳夫是奥巴马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全国竞选总负责人。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大卫?普劳夫曾受聘密苏里州民主党众议员迪克?格普哈特,任竞选高级顾问。2000年的时候,大卫?普劳夫曾任民主党国会竞选委员会执行主席和格普哈特竞选团队的二把手。
大卫?阿克塞罗德(David
Axelrod)。阿克塞罗德在民主党内可谓大名鼎鼎,2004年他与普劳夫一起制作了堪称经典的奥巴马国会参议员竞选广告。2008年奥巴马美国总统大选的正式竞选广告也由阿克塞罗德操刀。在加盟奥巴马团队之前,阿克塞罗德先后与前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和前艾奥瓦州州长汤姆?维尔萨克合作过,两人均是奥巴马2008年民主党预选的潜在竞争对手。
罗伯特?吉布斯(Robert
Gibbs)。吉布斯在与媒体打交道方面经验丰富,长期关注美国国会参议院,与多位国会参议员私交甚笃。2004年奥巴马国会参议员竞选成功之后,吉布斯便开始同奥巴马的合作,现任奥巴马的新闻发言人。在此之前,吉布斯曾是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2004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总统竞选时的新闻发言人。和普劳夫一样,吉布斯对民主党盘根错节的政治关系了若指掌,之前曾任民主党参议院竞选委员会首席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