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爷爷陈永贵-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ㄎ昵胍坏憧头共怪峋霾蝗茫担骸拔腋鋈说目腿耍跄苋霉页銮俊彼优┟裰欣矗掷斫馀┟竦哪汛ΓK担骸芭┟裾醺銮蝗菀住N夜换寺铮 �
他不愿意在北京生活,出门不自由。有一次,他想一个人到街上转转,就穿了件黑布衫,戴了顶旧草帽出了门。走到安定门大街上,看到有一家专门为老头剃头的理发店,他就把帽檐往下一拉,不露声色地走了进去。剃头匠为他刮胡子时认出了他,问:“这不是陈副总理吗?”他赶紧说,你认错人了。可一大群人不知从哪里听到消息都围过来看他,警卫维持了半天秩序才护送他离开。
还有一次,他与纪登奎、吴桂贤等人吃过饭后想顺路到北京百货大楼看看。不料,刚下车就被人们围住了,多亏跑得快,才算脱了身,商场也没逛成。
为了给大寨幼儿园买玩具,他坚持亲自去商场挑选,警卫张银昌劝他别去,自己保证能买好。他笑着问:“你知道大寨的娃娃们喜欢什么玩具?我知道你银昌手里没银子,我是想少花钱多给孩子们买些玩具。”没想到,到了街上,还是被认了出来,他叹口气说:“唉,成了活商标啦,不能出门啦,媳妇去婆家,就是不自由嘛!”
出门不自由,他就想方设法在院子里找点活干。他亲手栽了四棵苹果树、两棵梨树、两棵葡萄树和两棵风景树。第二年,树上就挂了果,他把摘下来的果实分给警卫班的战士吃,也给来家的客人吃。看看四合院挺大,空着怪可惜的,他就开出了一块小菜园,种上了苦瓜、豆角和西红柿,种出来后经常送给警卫班的食堂。每天一有空,他就到了地里,松松土,拔拔草,干些农活。
从他的办公室到餐厅有一条专设的走廊,他不用,给门上了锁。即便是雨雪和刮风天气,他也要走院子通过。一到夏天,他餐厅也不进了,在院子里支起一个小圆桌,坐在小板凳上吃饭,常常端着一大碗小米粥或面疙瘩,放上几根老咸菜之类的,呼噜呼噜一通就算是吃完了。
他一生离不开土地,离不开阳光,更离不开大寨。在那些日子里,到了春天下种季节,他晚上就爱做梦,经常从梦中醒来,说:“唉,白日不叫劳动,黑夜回去劳动啦。我梦见回村里下种了,阳坡地种什么,背阴地种什么,可给他们安排了个好!”
“大寨是我的根,我一定要回来”
爷爷到中央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后,视察了全国大多数省市,调查研究了各地的情况;通过讲话、作报告等方式向各地介绍了大寨、昔阳的生产管理经验,指导全国的农业生产;并立足实践,为中央提供了一些基层情况。
根据他提出的“三三制”工作方法,除了在全国跑面和中央工作外,他有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大寨、昔阳。一说回家乡,他精神特别好,却不让警卫跟着,说:“我回家劳动,你们警卫干什么?还能给全国的农民都派上警卫?在大寨,只要群众拥护,那就是最好的警卫,群众要是不拥护,派多少警卫都不顶用。”
除了不带警卫外,人们还发现一个规律:在北京他坐车坐在后面,回昔阳的路上,却要坐在前面,以便更清晰地看到眼前的庄稼长得怎样了,地里有没有草;大坝修得怎样了,水库里有没有水。
他回到大寨,不先进家门,一下车就往地里走。那时他已是60多岁的人了,走起路来依然脚底生风,一路上眼睛不时地前后左右扫视着。他在地里干活到很晚才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就醒来,又跑到地里去了,秘书和司机为了找他,七沟八梁找了个遍,却见他浑身雪花,正在地里干得起劲呢。
劳动之余,郭凤莲指着一个陡滑的山坡对他说:“老陈,你当了国务院副总理了,还能上得动咱村的土坡吗?”“咋上不动?”话音没落,爷爷“噌噌”地爬上去了。凤莲又逗他:“那你再下去试试。”他好强地说:“能上就能下。”不料,一脚没站稳,滑了下去。他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起来。那天,他和大寨人一起干到中午。社员们送饭上山,他和大家一起端着大沙锅吃饭,比起在国宴上吃饭,他更喜欢在地头上端着大碗吃家乡的糊糊饭。大寨人看到他和往常一样和大家一起到地里参加劳动,在地头吃饭、说笑,都说他当副总理之后和之前一个样。
劳动完回到村里,孩子们见了他,就一窝蜂似的围上来叫着“陈爷爷,陈爷爷”,向他要好吃的。他就逗他们:“我带的有糖,打个滚儿就给。”大孩子不打,小娃娃就果真就地一歪,引得老小笑声一片。
爷爷深深地爱恋着大寨,一旦接到命令要走了,总是怅然若失:“唉!出嫁的姑娘,还得去婆家。”在虎头山上,他跟大家说:“我死后就埋在这里吧,可以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人们听了说:“你是中央的人,死后要埋在八宝山,哪还再回来?”他却说:“大寨是我的根,我是一定要回来的。”
不拿国家工资的副总理(1)
1975年到1980年,爷爷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按规定他是可以把自己的农村户口迁到北京来的,也是应该拿国家工资的。为此周总理也曾向他提出过建议,可他仍保留农村户口,不拿国家工资,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事。
在当时,农民挣的是工分,其工分值取决于集体经济收入的多少,也就是说,农民靠的是集体经济,生老病死的费用由集体和个人承担,只有被国家招为正式职工后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农转非”即成为非农户口后,就能享受国家提供的发工资、给住房、供应口粮和报销医药费等各种待遇,人们称之为有了“铁饭碗”。多少农民都梦寐以求“跳农门”,但爷爷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仍然保持农民的身份,以便永远不脱离劳动人民,永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官员。
有人要帮助转户口,他说:“转那做什么?还是不要离开农民!”省里的一位领导曾背着他将他和妻儿的户口迁往北京,手续都办完了。他得知后拍着桌子吼道:“是谁办的?我不同意,谁敢!”结果只好退了回去。
他没有北京户口,就没有口粮供应,那他吃什么呢?他吃的仍然是大寨大队分的口粮;挣的仍然是大寨村的工分,每天总共元钱。到了月底没有粮食了,老家的人就拿上大队分给他的粮食到昔阳县粮食局换成全国粮票托人捎到北京去。
山西省委考虑到他经常到地、省开会,又到外省区作报告,光靠大寨工分显然是不够花的,因此每月补助他60元,后来以全国劳动模范的名义增加到每月补助100元,但他仍然是国务院的穷人。国务院考虑到他身为副总理,开支大,收入少,决定每天补助他元钱。他接受了国务院的这点补助,同时却把大寨给他每天元的工分钱退掉了。从此,他的生活费便是每月136元。
勤政中南海
爷爷的办公桌有两米长,上面整整齐齐地摆着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工业、农业、科学、文化等各个部门的文件和内部刊物。他大半辈子都在田地里干活,现在叫他坐下来批阅文件和报告,处理国家大事,参加各种会议,进行高层会见,确实并非易事。但他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自信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民谋利的领导,他敢挑重担,高度负责,一丝不苟,应付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他桌上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当身边的人轻轻地走近他门前,向里张望的时候,总能看到他坐在桌前,戴着老花镜,正在集中精力埋头阅读,不时在书本上写写画画,在文件上圈阅批示。他孜孜不倦的神态和勤奋好学、永不知足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他周围的人们。
大寨精神走向世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为了在国际上寻求更多的朋友,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积极开展外事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频繁出访。
爷爷先是以农民代表的身份,后来又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出访一些国家。阿尔巴尼亚、墨西哥、柬埔寨等国家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每到一个国家就与该国人士广泛接触交流,把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传统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介绍给他们,这些国家的人民非常喜欢他那种独特的风格,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66年9月,他出访阿尔巴尼亚。这时的他虽然是一个农民,但劳动模范的桂冠,使他受到热情接待。那种头上箍块白毛巾的打扮成了中国农民的象征,让全中国农民感到自豪。
1975年3月27日,爷爷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出访墨西哥。 邓小平、王震、乔冠华等领导人到机场送行。到达墨西哥后,埃切维里亚总统高兴地拿出他和爷爷在大寨玉米地里的合影照片,说:“上次(1973年)我去大寨参观见到你的时候,你还没当副总理。我早就等着你的来访,希望你把中国和大寨的经验送给我们!过几年我卸任后再到大寨当个学者,写一本关于大寨的书。”
爷爷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埃切维里亚总统赠送了一对熊猫、5台拖拉机和少量水稻、大豆、高粱等优良品种;并以个人名义向总统赠送了一个花坛。埃切维里亚总统回赠了一只大象、一些玉米和大豆等优良品种。在参观中,五彩缤纷的异国情调没有给他留下多少印象,可是在墨西哥农场上运行的滴灌设备却让他念念不忘:“人家水利搞得不错,怎样才能让它们早日出现在大寨和中国广大农村的土地上!”总统看到他对滴灌设备如此感兴趣,就决定赠送给我国两套,其中给大寨一套。
不拿国家工资的副总理(2)
在8天的访问中, 他跑遍了墨西哥各州,参观了西北部、东南部的农业区和水利工程设施,参观了玛雅文化遗址。在他访问期间,墨西哥官方报纸以大幅版面给予报道,还举行了“陈永贵访墨电影周”,在全国放映《大寨田》等电影,宣传大寨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改造穷山恶水的事迹,墨西哥人民深受鼓舞。当爷爷抵达墨西哥索诺拉州时,穿着民族服装的墨西哥农民像过节一样,手里举着他的画像,奏起民族乐曲表示热烈欢迎。
1977年,他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访问柬埔寨,每到一处,都要把那里的情况同大寨以及我国的情况相比较,从中受到了鼓舞,也受到了启发。
原大寨公社党委书记赵怀瑞说:“ 1978年9月,陈永贵派我随中国农业代表团出访日本,我们重点考察了他们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的成功模式。我开阔了眼界,思想受到震撼,深深感到我们国家农业的巨大差距。回国后,我向他作了汇报,他听后并不感到意外,平静地说:‘为什么派你出国考察,就是让你开眼界,受教育。我们与发达国家拉的距离太大了,这个差距主要是科学技术的差距。千万不能因为我们这几年有了些进步就翘尾巴,我们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任重道远啊!’那次谈话就像钢雕铁铸一般铭刻在我心中,让我终生难忘。”
大寨人以及与大寨有关的人们,也访问了许多国家,包括美国、日本、罗马尼亚……代表着中国几亿农民,把大寨带向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大寨。
据资料记载,为了向世界传播大寨精神,1974年和1975年,我国还在各国举办了对外展览。在朝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扎伊尔、塞拉利昂、喀麦隆、加纳、塞内加尔、索马里、巴拿马、厄瓜多尔、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的中国展览中都突出地介绍和宣传了大寨。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参观展览后,在《劳动新闻》上发表了赞扬大寨的文章。扎伊尔首都金沙萨市长参观了大寨模型,了解大寨的事迹后说:“大寨不仅是中国人的榜样,也是我们扎伊尔人应该学习的。”大寨以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我国的外交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页。
“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本”
爷爷一生保持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他常说:“咱们是农民出身,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本。要一辈子节约,不要浪费。”
他刚到北京时曾在京西宾馆住过一段时间。每天很早起来,自己动手叠被、扫地、洗衣、泡茶。警卫员抢着要做,他不用,说:“我又不是没有长手。”
宾馆走廊上的大吊灯亮到天明,他觉得浪费,就去关上了。服务员不知道是他专门关掉的,又去开,他一会儿发现了,就又关掉,服务员又开了。他就对服务员说:“以后不要开大灯,耗电太厉害,有个小灯能看见就行了嘛。”
国家给他配备了两辆车;可他主动把那辆红旗车退掉,说它耗油太多,另外一辆生活用车也不多坐,常常是步行上街办事,有时还挤公共汽车。因此,司机经常能领到节油奖。
他虽身居高位,依然保持着中国农民的淳朴本色,生活俭朴,为政清廉。他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任何事都不搞特殊。从北京回大寨,按照他的级别待遇,坐火车的标准是他一个人坐一节软卧车厢,而他却对身边的秘书和警卫说:“讲那个排场干什么,大家一起坐吧!”
已经是国务院副总理的他回到老家仍然是睡土炕、坐板凳、抽旱烟、吃农家饭,这些似乎让他觉得更舒服。
一块白毛巾,一双农家鞋,夏天白汗衫,冬天黑对襟衫,这几乎是他的固定装束。即使是走进中南海,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期间,这种装束也没有改变。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出访时,爷爷穿着中山装,风度翩翩,气度非凡。回国以后,他把中山装一脱,又穿上了平时穿的衣服。毛主席说他:“永贵啊,你官做那么大了,还是那副装束。”
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召开
1975年9月15日,经毛泽东主席提议,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山西省昔阳县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共有3700位代表,其中有2300位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爷爷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在会上致开幕词。。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不拿国家工资的副总理(3)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这是邓小平恢复工作后第一次在全国性大型活动中公开露面,全场掌声不止,邓小平几次招手示意停止鼓掌,掌声反而越来越大。邓小平说:“我这个人对农业基本上是外行,内行是陈永贵同志、华国锋同志。主要是靠永贵同志、国锋同志和在座多年搞农业的同志把这个会开好。通过这个会议,大家带头把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普及到每一个角落。”
在会上,邓小平讲道:“虽然学大寨有很多成绩,但有些地方也不尽如人意。”这时候,坐在一旁的江青插话说:“那是个别现象嘛!”邓小平用手指在桌子上敲着说:“个别现象也不允许。”邓小平建议;“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来抓。省委、地委、县委要按照毛主席培养革命接班人的五个条件注意一、二把手的配备。领导班子要真正能够领导起来,苦干实干。像大寨人一样永远前进,不怕流汗,带头实干。把手拿出来比嘛。手上有没有茧?一比就知道了嘛。”江青接着说:“我都学大寨了,手上都长了个泡。”邓小平马上说:“长了个泡就是学大寨了?”台下鸦雀无声。
邓小平从面上讲到点上,他说:“大寨有个广积粮,昔阳有个广积粮。所以有个真学、假学、半真半假学的问题。我希望三千多代表都要真学,不要假学,不要半真半假学,不要只从表面上学……就是这三百个先进县的代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