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大传-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福睦锘嵯氲缴鞍萁夂睿砗蠡嵛畚ツ兀靠墒侨艘坏┥嫦吕幢闼济嘉凰悸唬阆氤仆醭瓢孕鄢ひ环剑锏奖鹑说耐飞先ド辽练⒐狻D蔷鸵此耐纺粤楣猓醒哿Γ母觳泊至ζ罅恕�

开篇(5)
曹操一肚子“坏水儿”,脑袋瓜好使,所以统一了北方,三分天下有其二,所以他便有资本驰骋大江南北,不可一世,也可以横槊赋诗大吟什么歌以咏志了。刘备耳大垂肩听得到八方风雨,手长过膝站在荆楚大地便捞得到巴山蜀水,所以便可以称王汉中称帝成都了。“碧眼儿”孙权的眼睛好使,看得清波诡云谲的后面哪块肉肥,所以割定了江东,脑满肠肥、酒气熏天地活到了七十多岁。而那些将帅们凭着力气大,那些谋士们凭着脑袋冲也都得居于芸芸众生之上。这就是最简单而又最深刻的人类生存竞争的法则。用文化人的语言来讲这就是“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门道。说它简单,一切不过是一种生存需求的驱动而已,无论古今贤愚,人莫能外。任何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伟人,首先都是人,因而一要吃饱了肚子,二要留住脑袋,然后才能去伟大去英雄去逞才去逞貌,去称王称霸。所以人类所做的一切努力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基点不过是为了生存下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与条件而已,事情就这么九九归一的简单。说它深刻,在于人不是动物,所以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只在兽界成立,而在人界就不行了。因为人有头脑,有智慧,有积善的天德,也有使坏的本性和条件。所以,在动物界最先灭亡的是弱者劣者不适者,而在人物界最先灭亡的往往是能者、强者、忠者、诚者、信者。动物饿了就直接扑食,可是人就不同了,他懂得“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还懂得唆使猴子一类的人为他“火中取栗”,也懂得架鹰吃肉、兔死狗烹、放水养鱼、小猪养肥了再宰等等等等。动物再聪明也不过是上坡下坡,一个兔子俩窝儿,至多也不过狡兔三窟狗豫狐疑,但人却懂得瞒天过海偷梁换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移花接木李代桃僵以迂为直装傻扮狂以虚为实以实为佯以退为进以攻为防大智若愚大奸似忠等等等等,而何止36计?光《三国演义》这一本书中就有一百多条计谋,正所谓谋从心出计随境生令你防不胜防。所以这人类之间的竞争自是比动植物界的竞争更为高级阴毒惨烈血腥。就那杀人的招儿也绝非动物界所能相效相仿的。所以我从小走黑道儿就怕人而不怕神鬼,也不怕动物。长大了更相信有的人真比鬼神还能耐比动物还猖狂。所以现代人更聪明了,都去宠猫宠狗而不去宠人了。为什么?大概也是因为看三国看聪明了:曹操最宠孙资、刘放了,可是这两个家伙在最关键的时候还是出卖了曹氏子孙。曹丕最宠司马懿了,他老爹怎么教训警告他,直到临死还告诫他此人必为他的后患,但他不信,一上台就封他最高的官而且引为心腹倚仗,临死还任命他为辅政大臣。结果还不是夺了他的“家天下”?所以中国的老百姓都说狗喂熟了见了你还会摇几下尾巴,可这人你一与他没有了利害关系时,不管以前有几多恩重如山也一定与你形同陌路,没准还会落井下石或咬你一口。所以西方后工业时代的一位厌世者曾讲过:我愈了解人类,便愈喜欢动物。而西方的一位大学者则讲道,你要是还想喜欢人类,就不要对他们有期望。

开篇(6)
人类真的如此不堪了吗?非也,我讲的不是人类,而是人中的一“类”,且其中有的又堪称人中的败类,有幸的是这个“类”只是人类中的一部分而已,否则人类真将不伦不类了。不过,这些个“类”在人类进化的途程中也自有功劳,不正因为有这些个“类”的存在才使我们变得比较的聪明起来了吗?我们之所以至今还在读三国,不仅为了在那些值得称颂的人身上学做人学精神学气概净化自己,寻找到一种快感与享受;同时也在那些不堪者的个类身上学聪明;在那些失败者身上学教训长经验。那个时代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但人性又有多大的改变呢?这就是几千年前的历史对今天仍有价值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里很不堪,但在许多不堪的支撑下那里也有许多光彩。而今天的我们则正是从那不堪与光彩相交织的历史深处走来。因而我们千万不能低估了自己的同类,否则就要吃大亏了;也不能高估了自己的同类,否则你会成天失望、上火,净自找一些犯不上的烦恼来咀嚼,值吗?人是什么?尼采说过:人不过是去了毛的动物。这也许有点太苛薄了我们这个类,但你绝不要把人人都看成是天使,更不是神仙。人类最古老的基因肯定与野兽的区别不大,最大的也是最可怕的区别无非是头脑。
  西方的史学家曾经讲过“人类对自身的杀戮者发出的欢呼声仍高于对人类的造福者。”因而,我们在今天还在这里讲谈三国绝不是为那些“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杀戮者”们歌功颂德,而不过是为了更真切的了解一下那段历史,了解一下那个时代形形色色人物的较为接近历史的真面目,从而从中收取一些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东西,使我们变得聪明一点。古人不是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吗?而三国时代的历史魅力绝不仅仅在于那个时代多么混乱,而更在于那个时代确实涌现出了许多传奇式的大英雄人物,大智慧者,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如果说事件是历史的支撑点,那么人物就是历史永远的灵魂。而本书之所以把重点放在讲谈三国人物上也旨在于此。
  乱世出英雄,也出奸雄;板荡识忠臣,也识奸臣。三国时代是一个超级乱世,所以便出了许多超级的英雄、奸雄,超级的忠臣与奸臣,这也是三国历史令世代瞩目的一个视点。
  支撑起三国这个时代天幕的支柱性人物大体可分为“五大集团”——其一是三国的始作俑者——刘汉王朝末年君臣集团;其二、三、四是,三国的主人公曹操、刘备、孙权及这三大集团中的政治军事人物;其五是三国的收官者——司马氏集团。也正是这“五大集团”人物的历史命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困惑难解之处:其一,汉献帝是亡国之君,但无论当世还是后代没有人恨他,连史学家都为他辩护,而且在他的传记中不给他任何中肯的评价,只为他叫了一通冤;其二,曹操本是三国中最大的历史功臣,但却成了被骂了一千多年的奸雄奸臣;其三,刘备本来是三国中最弱的,但却被冠以最高峻的英雄冠冕;其四,所有正面英雄人物似乎全部集中在了蜀汉集团。这样一个小集团中竟然出了两位千古崇拜的圣人——智圣孔明,武圣关羽;而且在“三国五虎将”的民间排行榜上,民间口碑的高峻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都是那样的鼎鼎有名;其五,孙权及其集团的文武将相也是人才辈出,但多无多大光彩,人们对这“一窝儿”并不感兴趣,不仅民间如此,史学界文学界似乎也很冷落这江东一族。而冷落与漠视似乎比批评更难以忍受,比谩骂更令人痛苦,因为无论批评与谩骂至少说明你还值得一批一骂,你还自有分量在,而不屑一顾则是一种对存在价值的扼杀;其六,司马氏绝非草鸡一窝,尤其是司马懿的奸智并不亚于曹操,但尽管他们一统了天下,可司马氏一家却总是理不直气不壮,受到天下千百年的谩骂,而且自己的子孙都觉得不光彩,当后代的一个皇帝请先臣为自己“痛说革命家史”后,竟然趴到床上说:如此这般我家的天下能长久吗?。 最好的txt下载网

开篇(7)
这段历史真的是很耐人寻味、玩味。
  好了,我们由此可以约略感受到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在后面。汉献帝最无作为,但却受到了史学家和读者的双重同情;蜀汉最小,灭亡最早,但蜀汉的所有人物几乎在历代官方、民间的地位都最为高峻;曹魏最具强势最为成功,历史功绩也为最大,但口碑却是最差的;东吴集团与汉中央的政治关系最为少牵扯,但处于地方强势,且处于默默无闻的地位;司马集团创建了三国之后的一统正统王朝,但却最没名,有名也是千载骂名。这确实反映了近两千年来一以贯之的一种政治文化心理现象。而人们体现在评价三国的传统政治文化心理现象大约有四个方面:其一,人们的正统政治观与传统道德观;其二,人们世代对忠诚、勇敢和智慧的推崇心理;其三,英雄悲剧与悲剧英雄本身超越时空的历史震撼力与大众的英雄崇拜心理;其四,憎恶强霸与对弱势弱者同情怜悯的心理。
  人们为什么攻击曹操,谩骂司马氏?因为他们都属于“奸诈”一类的权谋人物,都有阴簒趁渡之嫌。不管你怎么为曹操父子开脱:东汉本来就应该灭亡,曹马两族是统一的英雄;他们的天下不是篡来的,而是自己从军阀盗匪手中夺来的;他们聪明智慧有才能……这些也可能都是真的,但谁也否认不了的史实是:曹操确实是以汉臣的身份对汉献帝实行了终生的政治监禁,虽未篡位却是事实上的夺了皇权;曹丕确实以汉家旧部、旧王、丞相的身份废汉自立实行了桃李代;而司马氏也确实依样画葫芦,又以魏旧臣的身份对曹魏实行了花接木。而且曹氏父子面对汉家的孤儿弱女极尽欺凌迫害之能势;司马氏父子面对的同样是曹魏后期的孤儿寡母,不仅仅是欺凌,而且连小皇帝也宰了。而无独有偶:曹操一生到死都高喊着我是汉臣;司马懿生前也极力标榜自己忠于曹魏决无二心。而且两个人说得有时让你感动,甚至会让你改变一些看法。但他们一死掉,后代传人就马上实行废立桃李代之事。他们百口莫辩了。
  是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兴替本是平常事。但曹马两大家族都是以旧臣身份谋得王权帝位的,因而便有了篡夺之嫌,至少有点儿名不正、言不顺。其实这也无足为奇,更不是始作俑者。夺了商纣王天下的不正是他昔日的旧臣西伯侯姬昌和他的儿子姬发吗?夺了周朝天下的不正是两周分封的那些老诸侯和旧王的子孙们吗?对秦始皇的后裔废立专政的不也正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与宠宦赵高吗?夺了西汉天下的不正是汉家的旧日丞相王莽吗?夺了司马氏天下的不也正是东晋北府兵旧将西汉皇族后裔刘裕吗?旧臣赶走旧主子,自己来做主子,这似乎是一种政治规律了。
  司马氏两晋十六国南北朝走马灯般一次次政权更替,不也都是由前主子的旧部夺主子的权完成的吗?之后的隋文帝不也是以北周皇亲、丞相的身份,屠尽了北周宇文氏王族中人而由旧部成为新主子了吗?曾几何时隋炀帝不也是被自己的旧部宇文化及父子兵变杀掉了吗?之后又是隋家旧部唐国公李渊照葫芦画瓢,先立后废了一个小儿傀儡隋恭帝杨侑,而取代了隋朝,由隋朝旧日大丞相唐王的身份一变而成为新君主了吗?俗话说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不用学。到了唐朝的末代皇帝昭宣帝时,不也同样是被唐朝自家不断提升授以国政的梁王朱温勒杀了唐朝的九个王子抛尸水中后,逼迫昭宣退位,自己当了皇帝而改国号为大梁的吗?而宋太祖不也同样以北周殿前都点检即皇宫警卫长的身份利用兵变皇袍加身,取代了北周自立为皇帝吗?而北周的开国皇帝郭威不也是靠以旧将身份发动两次兵变而夺了旧主子的权即位从而为自己的部下开了先河的吗?正是这些帝王自身的政治践履打破了王权天授神授的神话,揭橥了帝王将相本无种的真理,所以他们的子孙便也同样一个个的被屠被戮被篡被夺被赶下了台。如果按前面的观点来审视,自殷周至唐宋近两千年的政治史,都是一部一以贯之的“篡夺史”。那为什么曹家父子、司马父子篡一下就成为大逆不道了呢?其实古今中外一理:政治家最大的对手最大的危险不是敌国,而是自身,是自己身边最强有力最信任的野心家。这也许是一条至今仍不失其真理性的历史生存定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开篇(8)
天下本无定主,皇族亦不过都是常人,甚至不如常人。那为什么非要由他们的子孙来当皇帝才是合法、合情、合理的呢?正如陈胜起义时所言,王侯将相还有种吗?所谓天下者乃是天下人的天下,本应由有道者有能者有德者居之,没有谁来规定该谁当皇帝。在这上头从来就没有该不该的,谁有能力夺来,又能把它保持下去,不管什么方式,你就是名不正言也顺的皇帝。
  可是到东汉末年,两汉瓜迭绵绵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创建了“天汉”文明以来,“大汉天子”、汉官威仪在官僚、士子、百姓心中似乎已坐古生根了,神圣不可干犯了。因为那不仅仅是一个刘姓王朝,而是一代赫赫天下的历史文明正统文明的象征。所以,官心、民心都是向汉的,向着正统王朝的。哪怕这汉家皇帝已让他们吃不上饭了,已人肉相食了,可是人们还是认这个皇帝。还要为他呼喊保位。中国的老百姓没有这么好的,也没有这么可怜的。尽管他们也造反起义,那是因为实在活不下去了。尤其是那些穿惯了峨冠博带汉家官服的士子,那就更觉得曹氏是大逆不道的窃国大盗了。所以尽管东汉末年的两个皇帝都不过就是个小孩子,被逼得如丧家之犬迁来换去、颠沛流离,可仍旧有一帮人跟着颠儿来颠儿去的,甚至饿死了、被杀了也不后悔。而谁要是对这皇帝不恭敬,就有人起兵来声讨、来勤王。当然这个中有真也有假。就是如曹操那般英雄人物也还要把那小皇帝供起来养着。为什么?无非那是一种名正言顺、最高权力的象征,有利用价值。否则人们就不买你的账,就要骂你是国贼,你所做的一切似乎就不合法。时代就是那样一个时代,问题就是这么个问题。
  什么正不正统,合不合法,所有法统都不过是人们的一种认定,而时间会解决一切。曹氏父子如果能把天下统一,把曹魏政权也保持三百年,那他们在正史上,在后人心中就少去了许许多多口舌之痒,都是合法的正正经经的皇帝了。
  司马氏更是真正篡来的天下,但是他统一了,他保持了二百多年,所以名不正也正了,言不顺也顺了。即使国不成国,家也无家,也还是一个正正经经的可入大统的正统王朝。中国的正史上也专有它的一史。你曹操再英雄了得,但因为你没统一,所以只能称国而不能称朝;司马氏再不堪,但他统一了,所以称“朝”而不称“国”。这就是“朝”与“国”的不同。唐宋两祖都是百分之一百的篡权夺位,但不也大名鼎鼎吗?也没有那么多是非,因为他们夺得了政权,统一了,已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所以说,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正统不正统的先在,不过是历史的时间的认同。昙花一现的政权和政治人物你怎么英雄怎么能为怎么了得,只要你统一不了天下,你那政权保不长久,你就“正”不了,也“统”不了。人们心中的正统是统一、是长久的稳定。你就是出身盗贼,能做到这两条,历史和老百姓不管愿不愿意就都认你这个皇帝了,甚至还要为你喊号:干得好。这就是历史的政治真理。
  上面是讲其一:法统、正统。再讲其二:忠诚、勇敢、智慧。
  有人说刘备、诸葛亮、关、张、赵、马、黄的口碑是借了正统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