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窝里的全球首都-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姓酱迕裆矸莸耐保部梢宰晒ひ等丝诤途氯丝凇幢闶歉九部梢越饩錾酱謇锬卸嗯俚恼庖晦限尉置妗�

    所掠夺来的人口身份上自然和老村的村民有差异,这种新的阶级差和优秀感虽然看似有些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可人类即便是原始社会都存在这若有若无的身份阶级差异,适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则必须要淘汰掉好逸恶劳的个体。而且如果善于利用和引导这种阶级情绪,那么就会像候四他们一样,为了自己的身份改变,在努力工作改变自己身份的同时,还会坚定不移的和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捍卫自己的阶级权利!!

    不过让覃二和邓时锋在人口问题上有些意外的,是过年后不久,一伙人找到了自己……
091:意外的少数民族人口
    上门来找覃二的是一群北面的瑶民,当盘子带着自己的父亲和村里的几个熟瑶村民,后面还跟着一群身着简陋甚至就是用树叶围裹的人来到覃二和邓时锋面前时,盘子是带着哭笑不得的表情,向邓时锋和覃二叙说了这三、四十人是北面山里的瑶民身份,也是父亲他们过年时回山里走亲戚后所发生的事情……

    前面说过,广西从秦朝派兵纳入中央版图的之时,遍地可都是蛮族,也就是少数民族的先族,中原的汉族人口在不断的迁徙进来过程中,不仅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带进来,更将文化和生活习性也传播进入到这片土地上。在不断的征伐与交流还有同化的过程中,一些少数民族在逐渐的向外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生产技术和文化,更因为在这种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和这些非本族人的外来人建立起了一种似友非友的特殊关系,也就是古籍上称之为的熟瑶、熟獞这些人……

    山村里从一开始就有一部分的熟瑶这类少数民族,甚至邓时锋身边、军队里也有这样的人,盘子就是其中的代表。

    盘子不是他的外号而就是他的本名,在广西的瑶族人口中,盘姓就是一个大姓分支,从桂北到桂中,都能见到盘姓的瑶族人。而他姓氏后面的那个子字……没办法,这个年代识字有文化的人多半不在山里,更极难出现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再加上瑶族人天性淡恬和对大自然亲和的性格,用石头、木头一草一木做名字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之事。盘子也并不就是他自己一个人在村里生活,盘子的父母也一同生活在老村里,和其它几户少数民族居民。

    老村在搬迁过来之前,这些熟瑶们和其它村民一样,一同的劳作和生活,共同的敌人和生存的需要让他们之间并没有多少的矛盾,而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老村的人在和其它瑶族居民进行接触时也或多或少的沾点光,双方的关系也没那么剑拔弩张的紧张,大家也偶尔有些往来交换一些生活物资甚至人口通婚,如果邓时锋没有穿越过来,那么老村的最终结局就是不断的被挤压到更深的山区里,然后并入少数民族中或者是慢慢同化这些少数民族……

    不过邓时锋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老村里汉族人口的生活和未来,也改变了这些瑶族人的未来。这些人一开始并不在乎邓时锋带来的改变,瑶族人天性平和并不愿有过多的创新和改变,但这不代表着他们就不会学习和模仿甚至是适应性的创造,随着身边同为老村的邻居、后辈学生还有其它人的生活逐渐的一天天好转起来,你说这些人一点想法都没有?!……鬼才信!!

    山村里不缺乏机会,各种工作、岗位空缺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去填补,这些人本身就是老村的人口,不管是忠诚度和信任度都能有一个先天的优势。更不用说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拥有孩童的家庭,他们在送孩子去学校读书时,也逐渐在学会孩子从学校里学习反传回来的东西。可以说,这些家庭的成年人都能够具有识别少量文字和有基础算数能力的文化水平,这点水平放在后世那和文盲没啥区别,但在这个时代这里……已经算是有文化的人了。在这样的大环境熏陶,又有周边同期人员生活水准提高的比较和刺激……这些人在空余时间到各个工作岗位上付出自己的劳动,让他们也收获到了比同族人员更多的东西。

    这些东西和山村里的其它村民一样,无外乎就是铁锅铁刀这样的铁器还有粮食和一些产品,在收获这些产品的时候,不管是这些人的炫耀心也好,还是这些人的互助心在作祟也罢,几个老村的少数民族村民用工分换取了少量求生刀、铁锅、铁犁这样的铁器,到北面自己的家乡走了一圈,算是给山里的亲人们带点外面的物资回去……

    这样的走亲其实在后世也经常能见到,在外打工的孩子和成年人在过年时会给自己家乡的亲人带回很多东西,从糖果到衣服,在传递孝心和亲情的过程中,还有一种东西就是带回一些家乡没有或者是缺乏的物资!

    (一沐记得八十年代每次和父母回老家,除了带糖果之外,带的最多的就是当时农村很难购买到的生活物资,甚至连衣服布匹都相当匮乏。到了九十年代,这些东西基本不用再带回去,而携带的东西通常是例如机械膨胀式米花机、抽水机或者是外面刚刚兴起的小型设备,等到新世纪带的东西基本就是电子产品,由此可见国家和农民的发展变化)

    和外面还处于几家人共用一铁锅的境况相似,山里的少数民族生活也极为困苦,很多家庭甚至连像样的铁器都极为匮乏,可以想象,当这些品质上好的铁器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很多瑶民的面前时会带来怎样的一种轰动效应。具当时盘子的父亲和另一家老村熟瑶的说法,当时带过去这些东西的人极为有面子,很多瑶民捧着这些铁器爱不释手之外,就是没完没了的询问着自己是如何获得到这些东西的,而几个人在讲述山村里的生活以及如何争取工分换取这些生活物资后……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返回时便多了这些跟过来的山民……

    “你是说这些人想来这里干活挣工分换铁器?!”

    搓着手,在从盘子那里得到准确的答复后,覃二咧着个嘴不住笑呵呵的看着后面这几十个青壮成年劳力,真是瞌睡天上掉枕头的好事,村里正缺人手的时候突然来这么一批青壮成年劳力,那不乐死他才怪。

    “大仙,你看这些人……收不收?”虽然很高兴有这么一批人过来救急救火填补人力缺口,不过覃二还是明白在外人面前,要树立邓时锋大仙才是山村里第一人的威望。

    “收!干啥不收!盘子,你去找王丫,让她把学校和村里瑶族的学生还有村民找来,覃二,你安排人给他们搭建一个临时住所和介绍一下村里的规矩,等他们过两天适应后便安排他们去矿场和山里干活!”

    和覃二一样,邓时锋也为能够获得这么多青壮劳力而高兴,不过他只是没像覃二那样,把嘴快咧到耳朵上而已。而且在心中,他正盘算着这件事情给他的新提醒。

    这个新情况的提醒就是现在山村的生活条件已经比起去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物质角度上和山区里的原住民、甚至外界大部分的农民相比,已经具备有了相当多的优势存在,如果利用得好,这种优势就像当年城市生活吸引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一样,可以吸引大量的农村青壮劳力进入城市,在创作出各种价值的同时,也将经济和文化发展引向农村。现在的山村虽然还不是城市,可山村里生产的物资还有所能够提供的劳动岗位,其实已经就是城市化建设的最初雏形。

    “老盘叔,咱们聊一下……”

    邓时锋在人群散去准备各干各自的活时,把盘子的父亲给拉到了一旁,虽说邓时锋这位大仙和自己并不是第一次见面和交谈,但是大仙拉着自己的样子还是让盘子的父亲有些诚惶诚恐。

    “大仙,这次没能和你商量就把人给带过来,实在是……”

    “哪里的话,老盘叔,我还要谢谢你给我带来这么多帮手呢,不仅如此,我还要再感谢你,帮我向这些人灌输了一个良好的观念。”邓时锋笑眯眯的和这位并不算老人的老人闲聊着。

    “啥……观念?”老人有些不明白。

    “嘿嘿,就是劳动挣工分换产品的观念!!”

    邓时锋选择最简易通俗的语言向老人解释;换成以往,山里的瑶民要想换取这些铁器和生活物资,无外乎两种手段——交易和抢夺。

    交易上,由于对外界信息的匮乏和无法走出山区,很多瑶民辛苦打来的猎物皮货、药材还有各种山货都以贱价卖给进山收购的货商,然后再高价购买这些生活物资,再加上官府为控制山民而特别设下的门槛障碍,因此这种方式所能够获得的物资其实很有限。而武装抢夺看似简单粗暴获利会很多,但如果山里的瑶民真有那么强悍的武力,也不至于每次都被镇压和局限在特定的环境里……

    邓时锋感谢老人最大的地方,就是老人们回家省亲时,在讲述这些铁器和物资的获得办法中,无意中向这些瑶民们传达了一个新的信息和新的获取方式——务工换取!这种方式和易货交易还有武装抢夺相比,不仅有其自身的优势同时也有老盘叔这些已经属于成功人士的样板代表,自然很容易攒动后面的人跟随效仿……

    而有了这么好的样板和第一个案例,邓时锋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劳务人口,他让盘子的父亲,还有其它瑶族的村民,带着更多的铁器去更远的山里,去吸引那些需要这些物资的瑶民前来务工。

    当然,至于山村的安全问题,老盘叔他们带回的不是劳工而是心怀异心的强盗……哼哼,首先这边的民族矛盾还不像其他地方那样的恶化不可调和,而且再说了,村子里五百多口人在数量上对付这些瑶民就已经是一霸,即便是让村子里的民卫和这些拎着木枪石斧的瑶民开片……那也是欺负他们!!
092:山村里的喜气
    夏日午后的阳光不仅让人惧怕,就连最需要阳光的植物们也蔫巴巴的耷拉着自己的身形,表示着承受不起这过度的热情。

    这样的日头肯定不利于各种生命在烈日直射下活动,山村里的各种人员也不外如此,大量的人员不得不避开此时最毒的日头,安排在透风阴凉的地方,不是躲着日头就是做着一些消耗并不太大的工作,甚至就连矿场里的那些俘虏们,也能躺在树荫下小睡这么一会而不是做作碎料选料这样的轻体力消耗工作。这样的偷懒如果换成是平时,肯定会遭来工头们的叱喝甚至是皮鞭,不过今天工头们的心情似乎不错,不仅对这样偷懒表示了默许,甚至正笑颜喜色的谈论着什么。

    而同在矿场里,一些身着少数民族服装和普通麻衣的雇工、奴工们,比俘虏有更多自由活动能力的他们正站在高处,远眺着不远的临时军营,指指点点的在谈论着什么。

    这些人远眺军营是有原因的,因为军营里现在难得的没有听见训练的号子还有射击的乒乓枪声炮声,几十个士兵正聚集在一起,嘻嘻哈哈毫无队形的在做着什么,如果你眼力不错的话,你就会看到,这些士兵们正在脱去自己训练时的花花衣服,换上了清一色草绿色的衣服,这些衣服虽然在里面还有一件叫啥衬衣的东西,在这种天穿着会很热,可却不能阻止士兵们着装它们的热情,因为和以往发放那些绿不绿花不花的作训服相比,这是山村里的军队第一套常服。

    这种衣服样式和现在的衣服相比,翻领、木扣、四个翻盖口袋,头上配上一顶小软帽,脚下穿上军队新发的软底高邦布靴,再扣上腰间的皮带……整个人看上去不仅干净利落特别精神,更是体现出军人那种坐卧行立的英气。

    这种军服如果放在后世,你就会发现,在这些衣服的设计思路还有质感上总能找出那么一丝二战德军山地军服的味道在里面,这个倒不是说新军服的设计者邓时锋就是一个德粉,而是在二战时期军服的设计上,具有美术功底的小胡子设计和指点的德**服不得不说是最帅的,特别是黑色党卫军的服装,更是迷倒了此后的小伙和女性,小胡子的那句话邓时锋很认同:“漂亮帅气的军服会更加吸引小伙子们参军的**!”

    除了追求帅气吸引人员当兵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这个时代所能找到的布料可不像后世那样有n种选择,这个时代和目前山村所能弄到较为多和统一的布料无外乎就是两种,较为厚实的土棉布和麻布。就料下菜的条件下,土织棉布以它属于这个时代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身份,还有厚重挺括舒适的质感,以及布料的价格和能找到的供货量,自然成为了考虑最终设计衣着效果和实用性的最佳选择。而这些土棉织布厚实具有厚重的质感,不管是洗烫推平还是直接穿着,都能有较为合适的挺括效果,不过考虑到目前军队士兵体格还没有达到后世那种倒梯形衣架的高大魁梧撑不起军服,设计时在肩、腰、领几个地方都做了些许改动,使之更符合目前士兵的体型穿出效果。

    这批常服是今年刚刚过完年后,黄掌事送来新一批奴工中正好有两位落难的裁缝,山村里总算结束了一直要对外购买衣服有啥穿啥的日子。除了让裁缝制作普通衣服外,邓时锋还让这两位裁缝带着几个手脚灵巧的女性,就山村里囤积的一批土布进行植物染色后,制作出第一批花花绿绿的作训服发放给军队进行日常训练消耗甚至作战时使用。而至于这一批常服……那是属于特殊时期,例如今天才会让士兵们穿上显摆用的。

    你还别说,由于设计合理,再加上士兵的个头差异不大,就是有部分特别突出或者特别缩短的士兵也属于个例,这些士兵穿上这样的常服后显得特别的精神。而让这些士兵如此不畏炎热的穿上这样的衣服,除了大家试穿新衣服之外,今天的确需要他们显摆一下撑撑场面……

    ……………………

    山村的居民区,这里和去年相比显得更破乱了,各种堆放在每家屋前的建筑材料还有各种物资让整个山村显得像是一个大工地一样混乱,而在山村的中心,已经建起的一栋新房在这片混杂的窝棚和工地中格外的抢眼,大门和橼梁上系挂的红布也证明着它刚刚的诞生;除此之外,大门和厅堂正中张贴的双喜字与对联正告诉大家这里正办着喜事,而很多村民,不是围着新房啧啧有声的在谈论着什么,就是穿梭内外忙活着什么。

    在这栋房子的门口,一位老妇人正带着欣喜的笑容招呼着往来进出的来客和帮忙的村民,在他身边,则是身着一身马褂长衫,胸口戴着红花的罗蛋,看这个着装、现场的这份架势,你就知道今天这是罗蛋的大喜之日。

    其实早在去年,邓时锋带着罗蛋他们抢回了小村的人口兼罗蛋未来的媳妇之后,罗蛋的母亲就打算给罗蛋准备年底的婚事,不过当时正逢新一轮的扩军,罗蛋这位军队总负责人一下子抽不开身,再加上山村各种事情也忙,覃二他们这些长辈也没法给予更多的帮助,这事就拖过了去年。

    而过完年后,罗蛋的母亲又想赶紧办完罗蛋的终身大事,哪怕就是排场小点,仪式简陋点也赶紧的办了,但在找到邓时锋和覃二这两位罗蛋的上司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