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星灿-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试开始,给测试人一个适应的过程。

    虚拟空间中一直有一个声音频道开通,给他相应的提示指导,这时候频道中提示让他减少上场战斗机械的数量,如果超过对手的两百架,测试的难度反而会增加。

    恩斯特战斗机械是从一千米外出现的,凌坷把自己所属的战斗机械也简化为三种,两百架,敌人推进的速度很快,半分钟内,已经推进到五百米的距离,同时队形散开,两翼向凌坷包围过来。

    在这个‘变幻阵’系统中,应该是远程的战斗机械操控最容易,近战的最难,敌方在距离五百米处开火,微型导弹开始火力覆盖。

    凌坷给出第一条命令:“队形散开,间距十米左右,‘毒舌’开始自由还击。”

    战术地图上提示对方的指挥者有十个人,每人仅仅控制二十台单位,这在灵活性上面要强于己方。

    双方的第一波远程射击,凌坷这边二十三架被击毁,还有九架部分损坏,而取得的战绩仅仅是击毁十一架,两台击伤,双方的远程单位数量都在七十台左右,怎么会相差这么多?

    凌坷立刻查找原因,原来对方的射击仅仅攻击自己的远程单位,而且还限定了区域,形成饱和攻击,这样凌坷下达的散开命令,根本没有起到作用。

    自己这方的微导只是就近攻击,火力分散,只有在击中对方或者极近的位置爆炸,否则无法击毁对方。

    没等凌坷下达第二条指令,‘变幻阵’系统已经控制剩余的‘毒舌’拉大距离,防备对方再次进行区域饱和攻击。
第十章 战术奇想
    在凌坷看来,这套‘变幻阵’系统还是比不上光脑模拟的人类指挥者,应对尚可,机敏不足,这里面有联邦智能限制法案的限制,中央研究院不可能做出一个独立机制的战场操控系统,那根本就是触犯联邦的底线。

    另外,这也可以说是指挥者的责任,早先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在以往的战斗中,凌坷没有指挥过多于二十台的远程单位,所以也没有想到采用饱和攻击这种方式,来增加命中率。

    在现行的联邦陆军中,这种团体协作进攻指令是由部队指挥官发出的,通过指挥塔传达到底层战士,恩斯特军大概也有类似的指挥系统,来完成总体战术实施。

    虚拟战场上敌方的远程单位共同协作,有击毁了凌坷几台‘毒舌’,此时敌方的进展机械已经逼近到百米的距离,敌方远程单位开始转换目标,对凌坷前列的‘锐兽’进行攻击,为己方的近战单位提供火力支援。

    双方的战损还在缓慢扩大,凌坷的损失已经超过五十架,对方仅仅损失三十多架,这还仅仅是中远程单位对攻造成的数量,凌坷毫不怀疑,当双方近战单位接战之后,自己这方由于缺乏精细操控,战损比还将继续扩大。

    在超速状态下,凌坷急速发出连串的指令,分组指挥,位置扰动,反包围,尝试击毁对方指挥者,或者优先消灭对方某一兵种,‘变幻阵’系统的宽容度非常好,凌坷发出的这些指令都能得到执行,唯一的缺点无法扭转战局,十几分钟以后,凌坷被消灭了最后一架战斗单位,这时候,对方还剩下四十多架,这是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

    中年测试男的声音从频道中传来:“没关系,凌坷上尉,第一次使用‘变幻阵’系统实战,难免会不适应,第二波的进攻数量是八百台,你现在有十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

    凌坷调出刚才的战场录像,快速重放,看看能否找到失败的原因。

    由中型光脑模拟的十名敌方指挥者,配合非常默契,双方战斗机械的战斗力对比,也和实际战场不同,联邦的战斗机械对恩斯特方原本应该有一点技术优势的,但这点被测试系统抹平,双方是在完全相等的起点上对战。

    从损失时序表中可以看到,除了一开始由于缺乏经验造成的失误外,中后期战斗中,凌坷的劣势主要是小范围的近战机械对决中,一直处于下风造成的,可是近战一直是凌坷的强项啊,奶奶的,七级的表达和感知,根本照顾不到这么多目标。

    凌坷发现,在一对一的战斗中双方并没有明显的差距,但是战场上很少有不受打搅的战斗,格斗中,对方常常会忽然放弃眼前的对手,转而参与身边的格斗,这让凌坷部队的战斗机械经常处于寻找对手的状态,一部分战斗机械来回奔跑,而另一部分却受到对方数台的围攻,这等于绑着一只手在战斗,不落下风才怪。

    通过对外频道,凌坷向测试男询问‘变幻阵’是否带有群体经验系统,对方回答说有,但这次测试中,经验系统被弱化,为的是严格检定测试人与‘变幻阵’配合之下的战斗力,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反正现在是指望不上了。

    凌坷回忆着以往交手过的队友,马克的近程导弹战术,科林的稳扎稳打,甚至连欧南的玩具对战都想了一遍,仍旧找不到解决方法,数量的扩大必然意味着单机控制力下降,在没有群体经验系统的帮助下,如何依靠‘变幻阵’的即时指挥,发挥出直接操控的战斗力?

    虽然找不到具体的解决方法,但思考的方向凌坷是知道的,想减少战损比,只有两条出路,要么提高己方的战斗力,要么限制对方的战斗力,归根结底还是提高己方战斗机械的战斗力最根本,限制对方这即使能做到,也只是一时的效果,战场环境、对战种类甚至指挥者的变化,都可能让限制战术失效。

    在高速的思考中,一个想法渐渐形成,如果‘变幻阵’能够积累几百场战役的经验,那么凌坷相信在刚才的战斗中,不会输得这么惨,既然没有群体经验系统,那么我就自己定义一个粗略的经验应变集合,这样至少会提升一部分战斗力。

    看看还剩下一两分钟的时间,凌坷开始向‘变幻阵’输入自定义的战斗方式。

    “模式一,应用战斗机械数量两至三台,应用触发条件六米以内,一台主攻战斗机械,一台或两台辅助进攻战斗机械,中央位置战机保持进攻状态,辅助战机伺机脱离对手,转向共同攻击中央目标,迅速绞杀中央位置敌人,如果意外,全体战斗机械转向模式二……”

    “模式二,应用战斗机械数量两至三台,防守拖延型战术,战斗机械走位形成背靠背防守姿态,以尽量延长战斗时间为目的……”

    “模式三,应用数量两至五台,全力进攻战术,以发挥最大杀伤力为目的……”

    “模式四……”

    “模式五……”

    …………

    凌坷陆续定义了三十多个战斗模式,并允许‘变幻阵’在战斗中依照触发条件执行,这只是个粗略的设想,如果时间富裕,凌坷甚至可以定义上千个不同的战斗模式,通过优选法在战斗中逐步淘汰失败的模式,并形成自己独有的战术。

    第二波的测试还没有开始,负责凌坷这个检测的中年男子,已经拨通了施罗奇博士的频道:“施博士,我觉得你应该看看这个。”

    施罗奇博士在二楼的中心室,这种具体事务并不需要他来实施,当中年男把凌坷的监控通道接通,施罗奇博士立刻看到凌坷在快速的定义战斗模式。

    “他在干嘛?”施博士下意识地问了一句,但随后就被凌坷这种创新的思路吸引,重新构建基本反应机制,这是个看起来很有趣的控制思路。
第十一章 不可能的任务
    这种使用‘变幻阵’的方法,在前几天的测试中还没有出现过,它是否真的有效,还要看测试战场上的表现。

    为了更准确地得到测试结果,施博士又给凌柯留出一段时间,让他尽可能多地输入应对模式,不过凌柯参加的正式战斗不多,费劲脑汁也只想出两百多种应对模式。

    “开始吧。”施博士说道。

    这次虚拟战场上出现了四种类型的敌方机械,除了上一场标配的三种战斗机械外,还多出一种速度很快的中距离阻击单位,投放的位置距离凌柯两千米左右,这八百架战斗机械排成横列向凌柯逼近。

    当敌方新型战斗单位一出现,凌柯就发觉自己定义的模式存在问题,这些模式都没有考虑到敌方的新型单位,为了对抗这种一击必杀效果的敌方战斗机械,凌柯给自己的部队里增加了两百架‘钢弹’,而新增的单位又牵扯到团体配合问题,想要四种战斗机械达到良好的配合,不仅要新增应对模式,还要修改原有的模式资料。

    双方的距离是两千米,对方就是推进速度再慢,在十分钟后也会发生接交战,这段时间凌柯不仅要根据战场变化排列阵型,还要补充修改战斗模式定义,此时已经无暇考虑是否能完成编制,凌柯只能尽量提高自己的处理速度,争取在接触之前,把系统更完善一些。

    有了上一场的战斗经验,凌坷也把自己部队横向展开,留出足够的档距,降低对方的命中率。八百单位的部队扩展,这在过去是不可能一个人完成的,现在只需向‘变幻阵’系统下令,它就可以帮助指挥者控制部队,在这一点上的确方便很多。

    部队扩展到十米左右的间距,凌坷下令停止扩展,整个部队现在已经是一千米的宽度,八十米的厚度,从俯视图上看,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阵形,它的纵深过于单薄了,如果是真正的战场,对手投入百架战斗单位就可以凿穿它,完成分割。

    不过现在是虚拟战场,双方部队的后侧,既没有指挥所,也没有物资仓库,凿穿战术就变得毫无意义,全机械化的部队即使被分割包围,依然会照常战斗,丝毫不受影响,难道还能指望这些铁家伙士气下降么。

    凌坷的部队完成阵形准备,对手也前进了几百米的距离,敌人的推进速度并不快,还能给他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可是这点时间对于他要完成的工作量来说,仍是远远不够,无奈之下,凌坷命令己方的战斗机械集体后撤,延后交战时间,但敌方很可能因此加快推进速度,让他的打算落空。

    敌方的智能指挥系统几秒后就作出反应,加快推进速度,同时远程战斗机械开始火力阻断,不求攻击的准确性,只是利用火力迟滞凌坷的后撤速度。

    凌坷知道自己空想出来的反应模式,在战斗中肯定还会修改增删,想要一次性定义出完美的反应机制,那是不可能的,索性命令部队再次转向,向前突进,远程武器开始还击,双方的前锋很快的陷入混战。

    二楼的施罗奇博士丝毫不关心激烈的战场,他的注意力都在反馈数据上面,博士身侧的两个屏幕,一面显示着双方的占损数量,一面显示着所有战斗模式的应用情况。

    双方接战之后,凌坷定义的模式大部分都出现意外状况,‘变幻阵’系统应用了战斗反应模式,战斗机械的临场表现反而更糟,在接战后的一分钟里,凌坷方面已经损失超过两百架战斗机械,敌方付出的代价还不到四十架,这个比例比第一场战斗还要糟糕。

    凌坷此刻才发现,自己把战场的对战状况想得太容易,双方各有四种不同功能战斗机械,单对单的情况就有九种,如果在考虑两三台协同作战的状况,这个不同种类已经恐怕过千,就算用超级光脑来运算,几分钟内都未必能算出所有的战斗模式规则,他只有一个大脑,想完成这个工作恐怕是痴人说梦。

    凌坷瞬间删除了大部分应对模式,只留下几种表现较好的定义,然后根据战场的局部战况,从己方受创最严重的地方开始,重新制定战斗反应模式。

    虚拟战场上双方交战在一起,凌坷排出的标准进攻阵形,而对手的战斗机械,是围绕着几十个战斗指挥中心进行战斗,从战术地图上能看出,它们分成了数量不等的十几个团体,或横向移动,或突进后退,引起凌坷阵形的混乱。

    在短兵相接的近战中,凌坷也是处于下风,因为废除了大部分反应模式,战况等于又变成第一场的对战状态,己方单位之间缺乏互相支援,凌坷的战斗机械不是被交战的对手打败,而是被突然窜过来的其他敌人偷袭。

    几分钟的时间就损失了上百架单位,双方的数量差距已经超过两百,不过随着凌坷重新定义的战斗模式加载,自己这方的情况正在好转。

    如果战场上的己方战斗机械,全部由联邦战士操控,两百多的数量差距还有可能扳平,‘变幻阵’系统却没有这个能力,凌坷在后半程出色地定义出六十多条战斗反应模式,战场的表现相当好,但仍不能挽回败局,第二场凌坷最后仍然输掉,对手最后还剩下二百三十三台作战单位。

    假如能够重赛一次,凌坷相信凭着自己刚刚定义的七十多条规则,至少能打个平手,即便输了,也不会差距这么大。

    等到第三场开始,对手又会增加战斗机械的种类,这些规则有变得不适应战场,需要推到重来,奶奶的,这么说无论几场,只要新战斗有未知的种类出现,就不可能胜利,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二楼的总控室中,一名助手低声询问施罗奇博士:“下一场有三千战斗单位,两种新种类,我们是不是更换一下?”

    施博士摇头不同意,想了想向助手吩咐道:“把两种新战斗机械的资料给他,告诉他只有十分钟时间,然后第三场测试开始。”
第十二章 小姐留个电话呗
    有施博士的允许,凌坷在开战前就拿到了敌方的资料,下一场敌人共有七种战斗机械,有一种是偏重防守的战斗机械,还有一种是近似‘地豚’的类型,‘地豚’在资料应该是联邦最近刚刚得到的,而且凌坷还有交手的经验。

    它的强大之处在于独特的移动机制,能够怪异翻转身体,毫无征兆地向任意方向突击,凌坷直到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没有好的办法来对付它。

    在地底遗迹的战斗中,由于数量处于劣势,一台战斗机械要面对几架‘地豚’的攻击,被打得十分之惨,不过这里的战斗数量是相等的,可能情况会好一些。

    想起后备库中自己还有‘双子星’这种战斗机械,这种类型应该也算奇兵,它的进攻点很难预测,机体移动,机械手臂挥动,甚至假动作都会影响切割线的轨迹,既然做不到破解敌方的优势,那么发挥自己的长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凌坷在上场名单中加上五百台‘双子星’,并开始以这种战斗机械为核心,编制战斗反应模式,‘双子星’的落点加上‘钢弹’和‘锐兽’的保护,把这些‘双子星’均匀地分布在阵形中,尽量减轻对方远程火力带来的伤害。

    第三场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从一开始双方就相持不下,凌坷看到战斗反应模式已经发挥作用,在战斗中有陆续补充完善多种模式,敌人几次变换进攻方式,都被凌坷设法抵御,这样战斗耗费了三十多分钟,最终凌坷以微弱优势取得胜利。

    总共三场战斗耗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凌坷神经高度紧张,这还仅仅是c级难度,他已经在怀疑自己是否能撑过后两个难度更高的测试。

    二楼中控检测室,施罗奇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