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嫂这话不实,茶是小玉泡的。”
蒋蓉华微微一愣,童若瑶笑眯眯得意地道:“给大嫂一个说实话的机会如何?”
蒋蓉华哭笑不得,“四妹这样煞费苦心要问我问题,可见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你说说,如果我回答得上自然回答。”
“那必定要实话才成。”
蒋蓉华点头,保证地道:“绝对直言不讳。”
童若瑶笑了笑,眼睛亮晶晶跳跃着,刚要问出口的时候,却又猛然止住了。女孩儿嫁人总有些迷茫和忐忑,童若瑶也不例外,这些天总在想的一个问题就是,以后自己和丈夫如何相处。大哥沉默寡言,那个顾廷煊在她的印象里就是一张黑脸,开始觉得和大哥很像,可现在又觉得不像了,问题自然也没必要问。
蒋蓉华见她迟迟不开口,询问道:“怎么不说了?”
童若瑶长长吐口气,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一副心事匆匆的模样。蒋蓉华瞧着好笑,“现在才有些像待字闺中,即将出阁的女儿模样了”
“大嫂,我本来就是女孩儿,什么像不像的。”童若瑶不满地嘀咕一句。
蒋蓉华掩嘴笑道:“是是,嫂子说错话了。”
正说着话,听得门口惠儿和小玉嘀嘀咕咕站在屋檐下说话,许是情绪作怪,童若瑶这两天总觉得大伙都喜欢背地里说什么,不管是不是说的自己,只要刻意不让她知道,好像都说的是自己一样。这感觉竟好像上辈子读书那会儿,突然有个男生对你比平常好,别人就私底下议论似地。
蒋蓉华见她蹙着眉头,索性叫惠儿和小玉进来,一问才知道,是张氏过来了。
“少奶奶和姑娘没瞧见,猛然间瞧见二夫人还差点儿没认出来,若不是她身上穿的衣裳以前见她穿过的,我还不敢认呢!”惠儿说着一叹,不过几天的功夫,怎么就变成这幅模样了。
小玉却道:“并非惠儿说的那么厉害,不过是瘦了许多,又只看到了背影,所以一时没认出来。”
张氏伺候老太太的时候突然晕倒,童二叔硬是没有让大夫来瞧一眼。童若瑶乍听这事儿还不相信,最后还是童二叔亲口承认了,说张氏根本没病。周氏和童老爹为此还劝了童二叔几回,童若晨在童二叔的门外跪了一个时辰。事儿闹得挺大的,最后有没有请大夫童若瑶也不知道,不过张氏今儿能过来,必定是好些了。也或许,童二叔说的也是真的。
反正不管怎样,童二叔这一次发飙了。
看笑话这样的事儿童若瑶没有多大的热忱,蒋蓉华也没这个打算,只板着脸训斥惠儿,不许她私下议论什么。只是没想到,张氏会突然来瞧童若瑶。
身上穿着半新不旧的袄子,装束与往常没有差别,只是脸色相当不好,瘦了好大一圈,所以以前的衣裳如今穿在她身上,显得空荡荡的。额头上多了几道皱纹,整个人恹恹的,又刻意打起精神,笑道:“秋儿果真说的不错,侄女这屋子冬暖夏凉,是个好地方。所以有福气也是理所当然的。”
童若瑶福福身行了个礼,请张氏坐下,就示意小玉倒茶来。
张氏挥手阻止了,笑道:“就过来看看,那边老太太身边也离不得人,你二叔又忙着外头铺子里的事儿,就怕你多心,所以特地来瞧瞧,等你出阁的时候,无论如何,我和你二叔都会过来的。”
这是张氏第一次说话会提到童二叔,童若瑶不好意思地垂下头,没必要这么动不动就提出阁的事儿吧,弄得好像要宣告全世界似地。她童若瑶终于要嫁出去了,这身体才十六岁而已。
周氏谢一回,张氏满屋子看了一圈.最后目光落到小玉身上,朝她笑道:“顺便还要传达老太太的话,这一宗为的是小玉。”
小玉心头一慌.张氏继续道:“老太太说,打小玉过来那天,便是这边的人,又一直留在侄女屋里伺候。侄女出阁,嫁去夫家身边总要带自己人过去。”
这话真的是老太太说的?别说童若瑶,蒋蓉华也有些质疑,一早去请安,老太太还不能开口,难道张氏去了看了看,她就突然开口了?
周氏尤其动容,“老太太病中还记挂着这边的事儿”
张氏笑了笑,只看着小玉,问道:“你愿不愿意去?”
小玉目光快速从童若瑶脸上扫过,随即跪在地上谢老太太恩待,张氏满意地点点头。顺水人情做的滴水不漏,张氏能将童二叔制服那么多年,可见是有些手段的。她这样算是拉拢大房,还是觉得童二叔多会听取童老爹的话,才来示好让童老爹和周氏在童二叔跟前替她说好话?她张口闭口,提到的都是老太太,那说明什么,说明她和老太太的关系还似往常一样,至少她宣告出来的意思是这个。
且不管张氏如何,反正小玉是一半欢喜一半怒,喜的是能跟了四姑娘去,不会和四姑娘分开,愁的是她去了大夫人那边就只陈妈妈一个人照顾了。陈妈妈每日还忙着准备一家子的饭菜事儿。
张氏说了这些话,略略寒暄几句,就告辞离开。她前脚走,陈妈妈后脚就跑来禀报:“顾家的人到门口了。”
周氏忙低头整理衣裳,叫童若瑶待在屋里别出来叫人家看了笑话,就带着蒋蓉华、小玉、惠儿等人往正屋去,童老爹和童若远从书房出来。
隔了一会儿,就听到外头传来一阵热闹的说话声。童若瑶手里拿着针线,却扎了几次都扎错了,最后叹口气索性放下去了里间。又暗怪自己没有定力,不过是下聘,又不是上花轿,怎么就这么没出息。果真等到上花轿了,还不知怎样呢?那样的心境岂是一个乱字可形容的?
纷纷攘攘,没根没绪也不知过了多久,惠儿笑盈盈走进来,“姑娘竟然躺下了,可见是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童若瑶翻身坐起来,瞪着惠儿:“明儿等你出阁,我看你怎样?”
惠儿掩嘴笑道:“好了,我不说了。来下聘的人已经走了,夫人、老爷叫你过去呢。”
童若瑶坐着不动,惠儿又告饶,道:“我不说姑娘了,可若是姑娘不去,我不知怎么回老爷和夫人。姑娘就当可怜我,跟我去瞧瞧吧。”
男方下了聘礼,全家人都要过目,如果来了亲朋好友,都是要去看的。这里的全家人,自然也包括待嫁的女孩。童若瑶跟着惠儿去了正屋,只见满屋里大红的颜色。
周氏笑眯眯地看着走进来的童若瑶,童老爹端着茶杯吃茶。蒋蓉华和小玉挨个看那些东西,见童若瑶进来,小玉忙跑过来拉着她,笑道:“这些都是顾家送来的。”
放眼望去,所有箱子都打开了,按照贵重的顺序排列,最前头的是两张展开的鹿皮,毛色光泽,红栗色上呈现白色斑点,竟是完整的梅花鹿皮!聘礼多会预备兽皮,择家境情况而言,亦可用活物替代,比如鸡或者大雁。大哥迎娶大嫂下聘时用的便是两对活鸡。大雁这个时节是难扑捉的,兽皮价格昂贵。
小玉将大红色烫金帖子呈上来,“这上面都罗列清楚了,姑娘要不要看看?”
童若瑶扫了一眼,摇摇头就叫小玉拿开。蒋蓉华走过来牵起她的手,笑道:“不看帖子,东西还是要过目的,图个吉利。”
金钏、金锭、金幢坠各一对,放在大红色绒布上面,枣红色填漆盒子里,摆放着手镯、耳环、戒指等首饰,四季衣裳两箱,锦绸缎面十二匹,余下皆是俗礼中不可或缺的干果、喜饼、酒等物,并没有特别昂贵的。
不知怎么的童若瑶松了口气,想起顾家三奶奶叫人送来的那个于闻玉,聘礼与嫁妆对应,顾家送来的聘礼都是一般聘礼中的都有的东西。如果太过丰厚,才会为难他们家。这样就很好了。
刚刚随着蒋蓉华看了一遍,廖妈妈笑盈盈走进来,朝周氏和童老爹福福身行了一礼道:“二夫人回去说给老太太听,老太太不放心叫我过来瞧瞧。”
周氏谢了一回,廖妈妈走过来朝童若瑶道喜,又和蒋蓉华见礼,才又说道:“老太太不能亲自过来,我看看就回去说给她听。这样大喜的事儿,她听了也欢喜欢喜。”
众人点头,蒋蓉华就领着廖妈妈一一过目。
顾家下聘后,童若瑶的心情却莫名其妙地平静下来。周氏等人热热闹闹地预备她的嫁妆,又恰好逢上年底,这个没有多少人口的小院,好生热闹了一回不提。这样的热闹,把待嫁女儿的情绪也吹散了。
老太太的病情终于彻底稳定下来,吃喝都正常,每天只需喝一次药。饶是如此,她的屋里还是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药味儿,廖妈妈怕外人受不了,每当有人去都将熏香点燃。
张氏病虽好了,童二叔还是爱理不理她的,却再没有提休了她的话。柳姨娘肚皮已经有些显露,内宅的事儿照例由张氏打理,倒和从前不同,过年的一切都操办的简单。饶是如此,童二老爷每天还是歇在柳姨娘屋子里,张氏每每见到周氏一家,都看得出是强颜欢笑。
孙家送了信来,孙大人只是偶然风寒,如今已经大好,明年开春暖和了,童若秋和孙博文还是要回来的。张氏高兴一回,笑容挂在嘴边足足两天,逢人便要说说这事儿。
童老爹这边亦有一件喜事儿,当初参与西北旱情之事的朝廷命官,皆按等级行了赏。其他人不提,童老爹得了六十两赏银。
一转眼就到了年下,众人皆换上新衣裳。即便老太太病着,过年的气氛还是有一些,大年三十在老太太院子隔壁的屋里吃了团年饭,老太太躺在软榻上,其他人坐在下面。没想到这一顿团年饭后,老太太的病情又复发了,原是守岁,结果变成了众人都守着老太太。这件事一下子就把过年的气氛给冲淡了。
只人来客往、送礼等事儿照例,童若远陪蒋蓉华回了一次娘家,童若绾和童若淳都回来了一趟,不过是童若淳由丈夫陪着,童若绾却是和婆婆郑夫人来的。
这是童若瑶第一次见童若淳的丈夫,看起来是个老实人,浓眉大眼有几分威武。没有丫头跟随,童若淳挺着大肚子,是他一直细心地扶着童若淳进屋,然后在椅子上坐下口着实叫人称羡,连童若绾也有些眼红似地盯着他们。
大哥陪大嫂回了娘家,她们回来只有童若瑶和童若涵陪着,给老太太拜年请安后,就来这边童若瑶屋里坐着。
小玉上了茶水,童若淳吃了几口,放下茶杯笑望着童若瑶,又看了看童若绾,“一转眼咱们这个家的女孩儿都大了,等四妹出阁,就只五妹一人。”
童若涵垂着头,童若淳柔声道:“五妹以后可要替我们多尽尽孝心,大伯这边也要多多走动。”
这话说的童若瑶都闷闷的,以后她出嫁了,周氏身边一下子就少了两个人,转念又想到大姓和惠儿,倒是童若淳这话说的蹊跷,童若瑶迷惑地看着她。童若淳微微一笑,抚着高高隆起的肚皮道:“你们大姐夫在外面谋了个差事,我想他身边没人照顾,就和我婆婆商议了,等孩子出世就随他一起去。”
没想到要离开上京,“大姐夫在何处谋了差事?”
“也是机缘巧合,这一次他随着友人外出,路上发了一些意外,结识了一个人,说是要他去南边当大掌柜。”或多或少都有些无奈,不是走投无路,怎么好背井离乡?
童若瑶不知如何劝,只能说些安慰的话,童若淳笑着点了点头,“就是不知来不来得及等四妹出阁。”
童若绾淡淡笑道:“一定赶得上的.四妹出阁的吉期是二月初八。”
原说要二月前完婚,结果正月里的好日子都靠前了,赶上过年,只得推后到二月初八。童若淳笑了笑,双手还放在肚皮上,“产婆说我肚子里这个大概二月初就要出来了。”
这样说来产期临近了,童若瑶瞪大眼睛,得知童若淳怀孕好像还没多久啊,怎么都要生了?
童若淳不觉红了脸,“也是有了好几个月才知道的。”
怀孕子自己都不知道?童若瑶替她抹了一把冷汗,幸而孩子好端端的,如此说来,童若淳过了年就不宜出门,之后又要坐月子,所以今儿就把话都说到。“大姐自己要紧,以后多得是见面的机会。”
童若绾愣愣的,好半晌才反应过来,扯着脸皮笑着说了些要童若淳注意养胎的话。
一个年就这么懵懵懂懂地过去,一边又担心时好时坏的老太太,好在没有出什么事儿。年后童老爹回部里继续忙碌,周氏和蒋蓉华预备童若瑶出阁一事,到了二月初,陆陆续续便有人上门道喜。
067:新旅程的开端(大婚)
二月,积雪融化,阳光普照,万物即将复苏。
“老太太要静养,虽是大喜的日子,也不能太闹。”童老爹放下手里的茶杯,脸色沉了沉,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土地契约,递给周氏。
周氏拿起来细看,只见上面依稀写着一个地名,又拿到灯下面去了看了看。抬头惊愕地看着童老爹,“这是什么?”
“这是给瑶儿的,那地方如今瞧着贫瘠,所以买下来没有花多少银子,但若是多加以照料,倒也能种出东西来。”童老爹亲自去看了那地方,也是同僚家里紧需要钱,才把这片坡地卖了。部里大多数人都瞧不上,童老爹却觉得那地方阳光充足,只要不遇上去年那样的干旱,种什么都能有收成。他手里也只有那六十两银子,没想到竟然就用这个价格买下来了。
想来大概也是因为去年遭受旱情,坡地土地价格受了影响。
“瑶儿自己手里不能没有自己的东西。”童老爹语气多有愧疚。周氏笑道,“还是老爷考虑周全。”其他的都没有多问,将地契收进匣子里。说起明儿的事儿来,“和陈妈妈、蓉华商议过了,就在咱们这边,院子已经拾掇出来,明儿就去她婶子哪儿将桌椅板凳挪过来,实在不够的,暂且也只能摆在屋里。”
童老爹点头答应着,又问起嫁妆预备等事,周氏一一说了一遍,两人安歇不提。
吉期是初八,初六早上,童若瑶刚到周氏屋里请安,就听到张氏在外面说话。竟是将那边的人带过来,交给陈妈妈,让陈妈妈安排她们做事。进了屋,就道:“实在不成宴客的地方就转移到那边花厅去如何?花厅离老太太院子远,也闹不到老太太屋里去。”
周氏谢了几句,“预算了一下,客人倒是不多,这边竟够了。老太太这两天才好些,若是吵着她可叫我们如何安心呢?”
张氏想了想点着头,“嫂子说的也是那么个理儿,今儿我把那边的人都安排过来了,若是不何用嫂子尽管告诉我,我教训他们去。”
站在她身边的婆子忙笑道:“二夫人这样说,可叫我们脸往哪里搁?两边都一样,谁还敢偷奸耍滑不成?四姑娘出阁这样的大喜事,谁也不敢出纰漏的。”
那婆子是张氏身边得力的,周氏谢了几句,张氏好像现在才瞧见童若瑶,拉着她的手张张嘴,半晌才感叹道,“真是女大不中留,家里女孩儿越来也少了。一转眼,竟都这么大,我还想着你小时候可人的模样呢?”
童若瑶垂着头微笑,张氏要奉承人起来,那嘴里什么都说得出来。一大推赞美之言童若瑶耳朵里嗡嗡作响,终于抓住一个停顿的间隙,“婶子快请坐。”
张氏坐下来,一抬头才发现不知道刚才说到哪儿去了,笑了笑道:.“写信告诉你二姐了,可惜她一时赶不回来,你别多心,她走时还特意留了东西,我今儿就给你带过来了。”
童若秋能想到这一层?不管是不是童若秋的意思,童若瑶笑着收下,打开一瞧,竟是一只金光闪闪的赤金项圈!张氏这会子拿不出这样的东西,那就定是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