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司马懿吃三国-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褂袢讼嘀S衷唬骸病!跤忠员搴臀浚酒溆易恪N渫踝洌耐跫次弧1搴湍吮滂倍抻诰I街拢杖梗峋《讨匝M跷胖谷宋势涔剩唬骸煜轮菊叨嘁樱愚煽拗玻俊搴驮唬骸岱潜疽玻虮τ穸庵允⒄晔慷在浚宋崴员病!跄耸褂袢死砥滂倍帽τ裱桑烀唬汉褪翔怠!�

司马懿早就熟知这个故事,听闻那卞和当年抱璞痛苦之岩正位于此处,便让司马芝、牛恒带路前来瞻仰。但见那高高耸立的抱璞岩似和周围连绵起伏的峰峦大为不同,宛若平地而起一般兀然挺拔,又恰似被开山神斧从上劈开的一扇巨大铁门,厚重沉凝,自半空中俯压下来,令人望得连腰背也几乎都要仰弯了。

站在抱璞岩那处传说是卞和寻到玉璞的凤落台上,司马懿眺望着天际片片流云,静听着莺声鸟语在四下里浅吟低唱,胸中的思绪却已飘散开来。卞和慧眼识宝,献璞于主,而本欲归美于上,却逢昏君在廷、谗夫在侧,竟至忠伪不分、玉石难辨,酿下刖足惨刑之祸,实在令人悲不自胜。

其实,这桓、灵二帝摄位以来的陈蕃、李膺、范滂、刘陶等党锢诸君又何尝不是一位位活生生的卞和之士?然而,似楚厉王、楚武王一般昏庸无能的桓帝和灵帝,似楚国玉人一般无才无德的奸宦阉丑,却视陈蕃、李膺、范滂、刘陶等忠臣直士如寇仇,对他们又是禁锢,又是打压,又是迫害,又是残杀——结果,在滥杀了这些忠贞之士后,大汉王朝自己也给自己敲响了丧钟。唉,任何一个朝廷,若是腐败到了忠奸不分、是非不明、清浊不辨的地步,其奄奄向毙亦可谓是自作之孽,又怨得谁来?父亲大人常言:“朝无滥竽、野无遗贤,则天下太平。”——这实在是万世不易的龟鉴。

他心神一敛,转过身去,直视着司马芝,徐徐而问:“芝弟,你们青云山庄诸位君子对这卞和献玉的传说,都是如何看待的呀?”

司马芝嘻嘻一笑,有些漫不经心地说道:“仲达二哥,小弟个人觉得这卞和实在是执于忠而失于通的迂夫子,不识时务,双足被刖,好像有些自讨苦吃。”

“哦原来芝弟是这么认为的呀!”司马懿心底一动,脸上却不露声色,淡然又道,“你的其他同窗呢?”

“小弟有一位同窗曾经做了一首诗评论此事:‘一玉何需太执著?两遭刖足竟忘身。千古遗风伊谁仰?嗤然当年抱玉人。’”司马芝仍是含笑款款而道,“同窗们都称赞他这诗写得十分旷达洒脱,破除了痴念妄想的拘羁”

“呵呵呵这也叫旷达洒脱?这种柔而无骨,庸而无节的浮妄之言何足称道?个个都像他这样看破红尘、明哲保身、遗世逍遥,岂是我儒家君子成仁取义之旨?罢了,也不去说他们了,诸葛亮他是怎么评论卞和献玉这件事的?”

司马芝刚才听出司马懿话语间带着几分火辣辣的批评意味,他微微有些难堪地干笑了一下,斟酌着词句甚是小心地讲道:“诸葛亮?诸葛亮当时只说这个卞和其实太朴钝了些,他自己完全可以将这块稀世玉璞精心雕琢出来后再奉献给楚厉王嘛!若是这样的话,他大概就不会白白丢掉两条腿了。”

“古语有云:‘水之流行也,碍于刚则求通于柔;智者之于事也,碍于此则求通于彼。执碍以求通,则愚之甚也,徒劳而事不济。’——诸葛亮可谓深通此语之精义也!”司马懿听了,会心一笑,徐徐颔首而赞。

“那么,仲达二哥,请问你对卞和献玉之事有何见解呢?”司马芝双目一转,颇为好奇地向他问道。

“为兄对卞和献玉一事的看法与诸葛亮略有几分相仿。但为兄是最喜欢刨根问底、实事求是的,从不空发议论。依为兄之所思,诸葛亮能够想到‘琢璞而后献’之计,难道卞和就想不到?如果卞和在第一次献给楚厉王时没想到,那么在他失去了第一条腿之后痛定思痛就一定能想到了。

“可是,卞和清楚自己这块玉璞的价值——它是世不二出、珍稀绝伦的奇玉啊!非慧眼识宝、巧夺天工的妙匠而不能辨之,非聪明睿智、有德有福的明君而不能享之。可楚厉王、楚武王都是昏君啊!他手下那些玉匠也都是滥竽充数之辈。卞和若将那么宝贵的一块玉璞交到他们手里,他们既无慧眼又无匠心,也不会惜宝、爱宝,万一敷敷衍衍地把那块旷世宝璞弄坏了怎么办?那就是玉石俱焚、暴殄天物,岂不有负卞和献玉的初衷?上无明君,下无巧匠,他也只好宁可自己受刑而不令玉璞遭损了。所以,卞和怀揣稀世玉璞,不惜双足被刖、身受重刑,忍辱负重,苦苦撑持,等的就是慧眼匠心的巧匠和聪明睿智的贤主。

“唉卞和之慧眼独具、择善固执、苦忍待时、百折不回,实是我等诸士立身行道之龟鉴,不可不着意学习啊!我等若能有他这般苦心孤诣、沉毅顽强,做任何事业必是人不能违、天不能负,终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司马芝听了司马懿这一席坚若金石、掷地有声的话语,不由得心头一凛,肃然起敬:“仲达二哥之言雄浑正大、刚健笃实,小弟在此受教了!”

司马懿又缓缓转回了目光,往司马芝脸上深深投来,语气倏地变得非常温煦柔和:“其实,叔父大人和芝弟、牛恒兄你们这近二十年来始终如一地为我司马家‘异军突起、扭转乾坤’的雄图大业而苦心孤诣、负重拼搏,一直都令为兄敬佩不已啊。现在好了,咱们终于能够在一起并肩打拼了,也终于离我司马家‘独揽四海、天下一家’的大志越来越近了。”

司马芝的眼圈慢慢地红了,他的声音也哽咽了起来:“仲达二哥您讲这些客气话干什么呢?我司马家中人哪个不是这样去做的?你们在许都那边也是在沉潜奋进、冒险苦斗啊!父亲大人就常说,曹操之枭狠奸诈,远胜荆州牧刘表,你们在他身边迂回周旋,不知比在荆州这里更要艰辛多少倍”

他俩欷殻е剩≈型蝗痪擦讼吕矗煲簿擦耍匾簿擦耍揭簿擦恕韭碥病⑺韭碇シ路鹨老√搅四巧浇畔鲁凌岛嫦乱徊úò盗鞯谋加恐�

第2卷身在曹营,司马懿暗通孙、刘第15章司马懿密盟孙刘第102节司马氏暗植势力

还是司马懿成熟老练,对自己的情感收放自如,一瞬间,他又恢复了一脸的平静淡定:“谈到和氏玉璧,为兄倒想起了一件事。芝弟啊,你们这里的荆山之玉自古以来都是名闻遐迩的。古书有云:‘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正而视之其光晔,侧而视之其色绚,卞和得之以献楚王,后入赵而奉于秦。始皇一统,琢为受命之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连当今陛下手中那方传国玉玺都是这荆山之玉雕琢而成的呐!丞相府里的崔琰大人和毛玠大人对这等宝玉也一向是艳羡不已。为兄这次来荆山之前,他们都向为兄提到了这件事,却不知芝弟你们可在这里搜集到一些荆山之玉的璞料或雕件了么?”

司马芝初听他这话时,愣了一下,立刻又回过神来,仰脸嘻嘻笑着瞧向他来,无声地朝侍立一侧的牛恒做了一个手势。牛恒也好似对这一切丝毫不感意外,将手里一直提着的一方锦盒递到了司马懿面前。

“这盒里装的是什么?”司马懿有些愕然。

“是咱们荆山玉中最珍稀的绿松玉。”司马芝微笑着伸手向那锦盒指了一指,“仲达二哥,您且打开后欣赏一下罢!”

司马懿万万没有料到这个司马芝竟能如此料事如神,居然连自己如何打点,孝敬崔大人、毛大人等长官的礼品都已经准备好了——他呼吸一紧,目光一亮,倏地向司马芝直射而来。司马芝被他瞧得有些不太自在,急忙敛去笑意,嗫嚅而道:“仲达二哥,父亲大人他早已吩咐好了,要小弟准备好几件绿松玉雕器赠给您,作为朝廷中交游延揽的礼资”

原来是叔父司马徽的精心绸缪啊!司马懿这才展颜一笑,伸手打开锦盒,三块椭圆形的绿松玉砚台跃入他的眼帘。它们通体都泛着碧莹莹的晶芒,在日光映照之下更是隐隐透出一层若深若浅、似有还无的松柏之纹,看起来当真古朴典雅、精美绝伦。

看到这种奇妙罕见的玉质,司马懿恍惚之际忽然觉得有些眼熟。他伸出手指在那玉砚面上轻轻摸了一摸,一阵似曾相识的清爽冰凉的感觉倏地沁进了心头,让他脑中灵光一闪。原来这就是与方莹那具绿松瑶琴同质的美玉啊!难怪自己一直感觉仿佛在哪里见过它们刹那间,他的心底深处不知怎的便又浮现起了方莹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面影,层层心波随即荡漾了开来

“仲达二哥,仲达二哥”司马芝瞧见他的神色仿佛有些不对,急忙在一旁唤了几声。

司马懿倏地回过神来,急忙用牙齿狠狠咬了一下自己的嘴唇,把那翩翩浮想尽行压下心底,让荡漾开去的心神敛了回来。他面色一正,仍是细细观看着那三块绿松玉砚,悠然而道:“刚才懿心中正想,那崔大人和毛大人若是见到了这等优质的玉砚,心头一定会异常高兴的”

“仲达二哥,小弟虽是远在荆州居处,亦久闻崔琰、毛玠二位大人乃北土硕儒,素有伯夷之风、柳下惠之节,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励,洁身无瑕,遵道正俗。”司马芝眼色里露出一丝不屑来,“却不知他们竟也和那些凡夫庸士一般喜好这些身外之物”

司马懿举手微微一摆,淡然讲道:“芝弟,你太看轻这两位大人的节操风骨了。他们确实爱玉,但并非爱玉之珍,而是爱玉之德。《孔子家语》里讲:‘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而长,其终则詘然乐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其温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崔大人、毛大人皆是当世罕见之贤士君子,非此荆山绿松玉而不足以为礼敬奉于他俩!”

司马芝听他讲得这么冠冕堂皇,心底暗想:这位仲达二哥真是颇有意思,他连给别人送个礼物都要这般引经据典的,不知道这是书生气呢还是官宦气,似乎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儿让人感到异样。

但是,少顷之后,司马懿下边的话就显得十分简当现实了:“芝弟,你且从叔父门下诸位弟子当中挑选出些忠诚可靠而又不乏真才实学的人士来,拟成一份名单——为兄带回去呈给毛玠大人按名索骥、一一辟用。”

“好啊!裴潜、石韬、孟公威、崔州平等人都是我青云山庄三百弟子中间出类拔萃的俊才奇士,也都是父亲大人一手培养出来的。他们对我司马家的感恩戴德之情自然是深厚无比的。仲达二哥是将他们安插进许都相府还是荆州牧府?”

“唔依目前的情形来看,他们可能是暂时被安排到荆襄境内县丞、县尉、郡衙功曹一类的职位上去。”

司马芝一听,不禁吃了一惊:“以裴潜、石韬等人的品学之长,担任县令、郡守尚嫌才胜于位,您为何却要将他们置于郡县偏裨之职啊?这可真的是大材小用啊”

“芝弟有所不知,蒯越、蔡瑁、韩嵩等人如今在曹丞相面前颇为得宠,他们也向曹丞相列了一个荆襄各地郡守、县令等长官的荐用名单,其中似乎大多都是他们蒯氏、蔡氏、韩氏的亲故、门生。本来,这种任人唯亲的做法在曹丞相那里是行不通的,但是曹丞相日前才靠着他们轻骑而取荆襄北地,似乎一时也不能不给他们几分薄面。”

“哦?这蒯越、蔡瑁等也真是弄权成瘾了!在刘表生前营私牟利、只手遮天还不知足,居然又想在曹操这个新主子面前私植亲信、徇私卖官,他们可真是得意忘形!自己屁股后面都还拖着尾巴,竟敢冒出头来插手荆襄的人事布局?”

“此话怎讲?他们究竟还拖着什么尾巴?”司马懿闻言,目光一凛,射向他来。

“仲达二哥,您有所不知,诸葛亮可算得上是曹操的心腹之患了吧?但他的妻舅就是蔡瑁,他姐姐诸葛玲的丈夫蒯祺就是蒯越的亲侄儿,蒯越、蔡瑁他们居然还敢明目张胆地举人以亲?那个曹丞相真是这么容易被他们耍弄的?”

“唔原来如此。”司马懿缓缓地自言自语着,他也忆起来了,自己那天是在蒯、蔡二人呈上来的荐用名单上看到过“蒯祺”这个名字的,他是将要被蒯、蔡二人推荐到南阳去当太守的。心念一动之下,他向司马芝说道,“这样吧!芝弟,你就抓住蒯祺是诸葛亮亲姐夫这个事儿写一封匿名举报信出来,为兄带回去呈给毛玠大人查处。”

“这这行吗?”司马芝先是点了点头,后又有些狐疑地问道。

“你听为兄的话,不会有错的。当然,这封举报信一时半刻也不会马上就对蒯越、蔡瑁他们造成什么直接的损害,但它会给毛玠大人、荀攸军师一个乘隙发难的借口,从而在曹丞相那里渐渐削弱对他们的信任度。孔融大夫说得很精辟:‘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日后,蒯越、蔡瑁他们的那张荐用名单一定会被废弃的。只要这张荐用名单被废弃,裴潜、石韬、孟公威、崔州平他们就可以在那些偏裨之位上循序而进、以功晋阶,那是多么稳当扎实啊!叔父不是曾经讲过吗——‘能屈能伸,能伸能屈;时屈则屈,时伸则伸;屈中有伸,伸中有屈;恒蓄有余,以备不测。’请芝弟将这段箴言赠予裴潜、石韬他们细细涵泳品味。只要有为兄和你伯达大哥在,你们日后都会飞黄腾达、仕途遂意的!”

“好的。”司马芝深深点了点头。司马懿忽地又想起了一件事情,向司马芝沉吟着说道:“你和裴潜、石韬他们应辟去见毛玠大人时,毛玠大人一定会当面考试你们的典籍研习造诣的。毛大人他本人是专攻《孟子》的,曾说‘半部《孟子》可定天下。’你们自己且将《孟子》多加温习几遍,最好能够总结出一些切切实实的心得体会来。这样,在考场上你们就不用担心被他考倒了。”

“《孟子》?唉这个您莫担心。”司马芝一听,呵呵而笑,“小弟和裴潜、石韬他们早把这本书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咱们的读书笔记都写了一大箱,那上面记的心得体会可多了”

司马懿侧头瞟了他一眼,有些意味深长地说道:“你们切莫将那些典籍文章当做敲门砖,用来博得了功名之后便随手丢掉了。就谈这《孟子》一书罢,懿衷心钦赏的那段箴言正是‘居天下之广厦,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而与民由之,不得志而独行其道’——这一番铮铮风骨,值得咱们服膺终身啊!”

“这个仲达二哥指教得对。小弟一定将您这些话深铭于心。”司马芝面色一红,急忙点头称是。司马懿却是点到即止,谦称不敢。

司马芝心念忽地一动,终于鼓起勇气,厚着脸皮向司马懿问了一句:“仲达二哥,小弟冒昧地问您一句,依您之见,日后小弟进了宦场,在朝廷中官秩能及几品?”

司马懿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静静地瞧着绣云峰脚下那莹莹然一块碧玉似的沉璧湖看了半晌,慢声而道:“你的官秩么?若是照着你眼下这情况,应该是可以胜任方州良牧之要职的。芝弟,为兄希望你不要念念于做大官,须心系做大事这样,你的前程就自然是不可限量了。”

司马芝在旁听得耸然一惊:先前自己在青云山庄里与诸葛亮同窗交游之时,他也曾对自己这么说

第2卷身在曹营,司马懿暗通孙、刘第15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