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穿]目标,名留青史-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ǖ募易灞拘胀匕希亲猿剖峭匕舷时暗暮笠幔堑淖嫦仁墙⒈蔽和醭耐匕鲜稀1蔽和匕鲜峡墒悄饺菁业乃赖邪。〉蹦晖匕汐暠承牌澹ゴ蚝笱啵乖诓魏掀轮娇由绷税送蜓嗑V率购笱嗨ト酰〕稣鞯哪饺荽姑髅饕丫だ匆蛭吹讲魏掀卤煌郎钡难嗑牟蚁螅叻呓患樱幻睾簟<词拱倌曛螅饺菔匣故嵌哉饧鹿⒐⒂诨场T诒逼氲氖焙颍饺萆茏诿簧偬嵴饧隆;共欢细担匕舷时笆撬堑乃赖校囊惶煊谢嵋欢ㄒ盟俏魏掀碌氖赂冻龃邸�

    李继迁被慕容建中算计,只好四处躲藏。因为被悬赏通缉,也不敢随便露面,结交当地豪强。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心怀鬼胎,把他给卖了。更不用说娶他们女儿,和他们结成亲戚。

    不过,李继迁不愧为一代枭雄,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不知他用了什么办法,竟然和蜀中的王小波和李顺的势力联系上了,还劝服他们提前造反。赵光义大为光火,严令西北军南下解决巴蜀的叛乱。镇守西北的曹光实不敢怠慢,急忙调集军队南下平叛。谁知道,这是李继迁的调虎离山之计。等宋军的大部队一走,他马上带领军队偷袭银州。攻下银州之后,他在城中招兵买马。队伍开始壮大。还号召其他党项部落一起反抗宋朝。在吸收了几个部落之后,他的实力逐渐壮大,并慢慢开始威胁银州周边的几个州。曹光实大惊,想回军救援,收复银州,可李顺的乱军却死咬着他不放。无奈之下,他只好向汴京求救。

    慕容建中没想到李继迁这样了都能雄起。他也顾不得北边的事,将事情都托付给杨继业。他自己则上书,要求领军讨伐党项叛逆。

    赵光义见他主动请缨,不由大喜。马上任命他为西北经略使,统帅三万人征讨李继迁。

    慕容建中来到西北之后,没有急着攻打李继迁,而是召集当地的党项豪强,对响应他的号召前来的豪强,他以礼相待。根据他们的势力大小和忠诚度,一一封赏。对于心向李继迁,或者观望没有与会的部落,他坚决派军队打击他们。党项豪强顶不住压力,纷纷向慕容建中投诚。

    李继迁很无奈。如果慕容建中直接跟他打仗,即使他打不过,也留有余地。党项部落的人与他相善。总会有部落愿意收留他。只要宋军一走,他又可以出来蹦跶。可慕容建中直接来个釜底抽薪,把他的后路都断了。虽然,因为宋军的压力,最近已经有好几个部落前来投靠他了。他军队的数量也在增加。但是,他的力量还是远远比不上宋军的。李继迁咬咬牙,最后派出使者到辽国,向辽国皇帝“投诚”。他希望宋朝会因此而顾忌,不敢把他逼得太狠。

    可他偏偏遇上了慕容建中,上上世跟他老祖宗有深仇大恨的人。他深知李继迁的狡猾,他根本就没打算放过李继迁。他一面继续拉拢党项族豪强,一面让他们表现出他们的“诚意”,每个投诚的豪强都必须献上“投名状”,指使他们进攻李继迁。虽然这些人不堪大用,根本不是李继迁这个属狐狸的家伙的对手,但他本来就没指望这群人,他只是想削弱当地党项族的势力罢了。等双方打得差不多的时候,他马上调集军队围困银州。

    这时,辽国送来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外交信。告诉大宋,李继迁是辽国的人,不要动他,不然视作对辽国的挑衅。赵光义将信转交给慕容建中。

    慕容建中对此嗤之以鼻,但他却假意不甘,命令军队撤了封锁,领军回会州。当夜,他下令在大营附近设下埋伏。半夜,李继迁果然如他所料,前来偷营。结果自然不言而喻。被宋军重创,李继迁带领残兵逃回银州。

    慕容建中又重新领军包围了银州。这一次,他想直接灭了李继迁。于是,下令宋军猛攻。

    虽然李继迁的军队拼死抵抗,但因为他们本来人就比宋军少,再加上之前损失惨重。终究寡不敌众,被宋军攻破城池。李继迁见大势已去,大笑之后,自刎而死。

    慕容建中见除去了大宋的心头大患,同时也是他的心头大患。不由松了口气。李继迁毕竟是一代枭雄,慕容建中下令厚葬他。对于跟随他造反的那些人,除了杀了几个主犯,其余既往不咎。

    平定了李继迁之后,慕容建中没有马上回汴京,而是留在银州,准备先帮大宋经营一下平夏地区。他下令对这一地区的人口进行统计规划,任命当地有威望的人担任官职,管理农民和牧民。同时,他又命令军队向河西走廊渗透,驱逐盘踞在此的吐蕃势力,在这里建立土堡。等平叛的西北军回归之后,他又整合军队对吐蕃和回鹘发动进攻。现在的吐蕃还处于分裂状态,回鹘也不是很强。他没有费多大劲就解决了他们。他在西北呆了整整四年,终于将平夏地区和河西走廊经营得像铁桶一般牢不可破。

    本来,他还想在这里再待一段时间,把熙河地区也收复了。但汴京的一个消息却让他不得不提前回去。

    因为沉积很久的穿越女杨韵终于出手了。

    而这个女人这一次出手,不仅让他措手不及,而且,他不得不又一次站在杨继业的对立面。即使在朝堂上他也是如履薄冰。即使事情已经过去了四年,他想起来,依旧对这个女人恨得牙痒痒的。

    四年前,八贤王赵德芳突然宣布和杨继业结亲,迎娶杨继业的妹妹杨韵。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还有一章。
第41章 潘仁美9
    听说了杨韵要嫁给赵德芳;慕容建中简直想拍拍她的脑门,看看她的脑袋是不是被门给夹了。

    他了解杨韵的想法,她是想增加杨家在赵光义心中的分量。演义中的八贤王可不是正史那样死得不明不白。在演义中,八贤王可都是传奇人物。每一代的八贤王都很长寿,而且很受当时的皇帝的荣宠,赵光义对他这个皇侄非常宠信。继任的赵恒对他的皇叔也是极其尊敬。而且还赐给他黄金锏,上打昏君;下打佞臣。如果他和杨家结亲;那么,杨家的实力必然大增。真到了金沙滩之战;看在八贤王的面子上,赵光义也不会不管杨家人的死活。即使原来的潘仁美也要好好掂量一下,不敢见死不救,更不用说射杀前来搬救兵的杨七郎。而且,八贤王赵德芳长得也是英俊潇洒,和杨韵的年龄相仿。杨韵嫁给他也不吃亏。

    但是,它带来的连锁反应却让慕容建中异常头疼。

    首先就是赵光义的信任问题。赵德芳品行端正,一向安分守己,没有多大的野心,对赵光义这个皇叔也很尊敬,很信服。杨家对赵光义也是忠心耿耿,而且战功赫赫。杨继业对赵光义还有护驾之功(高粱河那次),很受赵光义信任。但是,两家凑到一起,赵光义难免会多想。即使知道他们都忠心,没有存什么不该有的念头。但帝王的心思,谁又猜得准呢?当初的魏王不也是这样。虽然赵光义不会因此对赵德芳或者对杨家怎么样。但心里肯定有疙瘩。

    然后就是他的问题了。杨韵的目的是为了让他这个“奸人”不敢轻举妄动。好吧。现在她成功了。他回到汴京之后,就直接称病在家。他是抱着能拖则拖的心思。他不想被赵光义拉出来跟杨继业和赵德芳作对。北宋的皇帝最擅长玩制衡。在大臣中扶持两派,让他们相互对立,偶尔再来点小摩擦什么的。而皇帝就可以在从中获利。在赵光义看来,如今杨家和八贤王已经站到一起,成了朝堂上最大的势力。另一位丞相赵普已经告老还乡,继任的吕端素来糊涂。现在唯一有实力跟他们抗衡的就是他潘大丞相了。而且,想要和他们势均力敌的话,他还必须倚靠皇帝的支持。赵光义为了平衡,是一定会支持他的。而相对的就会疏远杨家和八贤王。这时候的局面就是,身为皇帝的赵光义疏远贤臣八贤王,良将杨继业,却亲近他。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佞臣惑乱君王,疏远忠贤。而他自然就是那个奸佞。

    可是,他现在却没的选择。赵光义是绝对不会让他和杨继业站到一块的。他只好先拖着了。

    其实,慕容建中不知道的是,穿越女兼杨家将脑残粉杨韵为了杨家,第一个考虑的不是八贤王,而是赵光义。没有什么比跟皇帝结亲更保险的了。主要她能取得演义中潘贵妃的地位,不怕赵光义不好好对杨家,可是,赵光义注定后宫佳丽三千,这令杨韵非常厌恶。再加上,她有自知之明。她前世经历单纯,那些个宫斗手段根本不擅长,哪里是后宫那些如狼似虎的女人的对手。即使进了赵光义的后宫也未必能熬出头来。倒不如直接嫁给八贤王。八贤王本来就和杨家交好,肯定会善待她。八贤王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低,特权也不少。对杨家有不少好处。以后,六郎还会跟柴郡主成亲。这样一来,杨家在宋朝的地位将坚不可摧。

    如果慕容建中知道杨韵的心声,定会吐槽无力。这女人还不是一般的小白。官场和宫斗的知识实在匮乏啊!杨家的地位的确更加高了。直接从半山腰搬到山顶了。当然,山顶是火山口。柴家不管怎么说都是前朝皇族。这样的家庭也就赵宋王朝能够忍。你说,你杨家既跟本朝皇族结亲,又跟前朝皇族结亲。你要干什么?

    慕容建中心里直接否定了杨延昭和柴文意这对官配。只要不出意外,他们根本不会走到一块。双方的家长都不会同意。他突然想到原剧中他家影儿好像对杨延昭这个小子有意。这不是说她现在有机会了?可是,他的宝贝女儿就这么便宜了杨延昭这个臭小子吗?可要是女儿就认定他怎么办?……

    慕容建中还在纠结他女儿以后的终身大事。却忘记了,这不是正史,而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影视剧。很多东西都跟现实不一样。这里的人也没想这么多,杨延昭和柴文意这对官配不是说拆就拆的。至于他满心纠结的他女儿看上杨延昭,这在他把潘影接回来的时候已经蝴蝶掉了。并不缺爱的潘影可不会因为杨延昭的几句关心而对他产生巨大的好感,继而想不择手段地得到他。

    慕容建中就带着满脑子的不靠谱的想法称病了。赵光义关切地派御医前来给他看病。御医回去后,给赵光义的回答是思虑过重。

    赵光义简直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慕容建中是为了国事操劳,以致于病倒了。对于这样忠心耿耿的大臣,赵光义更加坚定了扶持他,亲近他的念头。而且,当即就让人将他私库里的珍贵药材拿出来,送到丞相府。又赏赐了他很多财物,并加封他儿子潘旭当了禁军副统领。还又派了两名御医为他治病,他真以为他的潘爱卿病了。

    慕容建中接到封赏真是莫名其妙。赵光义不会这么小白吧。这种时候,他装病多正常。他不会真以为他病了吧。还是以此显示对他的荣宠,表示对他的支持。

    就在慕容建中忍不住将这件事阴谋论的时候,潘影回来了。

    赵光义兴师动众,让外人真以为潘丞相病重。杨韵等不爽慕容建中的人都暗暗祈祷他从此一倒不起。当然,也有很多人关心他的“病情”,念叨着他快点好起来,别就此卧病。就这么以讹传讹,传出汴京城之后,就变成了潘丞相生命垂危。有无数个以“我那在丞相府当职的远房的表姐的叔公的二儿子的外甥说……”为开头的版本广为流传。这下,慕容建中就是没有病也必须装一段时间。而恰好跟着崔应龙到汴梁附近的潘影也知道了这个消息。毕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潘影急忙向崔应龙告辞,着急地跑回家。慕容建中真是又惊又喜。

    最后,在潘影的“悉心照顾”下,慕容建中康复了。

    然后,如他所料,他的麻烦从此就开始了。赵光义有意无意地让他和杨家对立。要不就挑唆他的侄儿八贤王针对他。虽然杨继业和他都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两家的关系也没有进一步恶化。但旁人不这么看呐!他们只看到杨家和潘家是一对冤家。要不是杨继业和慕容建中向自己孩子解释,杨家的几个小辈和潘旭都以为他们是死对头。一些看杨家不爽的大臣也纷纷向他靠拢。吓得慕容建中赶紧又装病。因为他们中大部分都不是什么纯臣。虽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但绝不能算贤臣。

    此后四年,不堪其扰的慕容建中不间断地称病。除了朝堂有什么重大决策,或者发生什么重大事情他一定参加之外,其他时间,至少有一半都在家里呆着。

    潘旭忍不住问道:“爹,你这是何必?他杨家也没什么好怕的。”

    慕容建中瞪了他一眼,说道:“你懂什么!这是圣上有意安排的。为父对付不了杨家和八贤王联手,有皇上支持才勉强和他们抗衡,这才是正常情况。这样皇上才会一直支持我们家。若是为父能压制杨家,那我们家的灾祸就不远了。圣上是不会留着一个手段如此了得的人的。”

    “还有,我们和杨家的关系没那么差,这你我都心知肚明。但表面上该怎么做,我想你应该清楚。”

    潘旭点点头说道:“爹说过,小事可以跟杨家几个计较。偶尔可以在找找杨家的麻烦,挑杨家的小短,但不能太过。牵扯到道义的,站在道义的一边。牵扯到国家的,站在国家的一边。”

    慕容建中点点头,又突然问道:“杨延辉回来没有?”

    潘旭知道慕容建中要问什么,自从妹妹跟着崔先生离家之后,父亲就一直很思念。可崔先生行踪不定,只有仇大哥,啊不,是杨大哥知道。于是,父亲就毫不犹豫地把杨大哥当跑腿的。话说,当初知道仇木易就是杨延辉,杨继业的四儿子的时候,他还吓了一大跳。潘旭甩来杂念,立即说道:“妹妹寄信回家了,还送来了她亲自绣的绣品。”

    慕容建中接过信,面无表情地说道:“该怎么回信,你应该知道。”

    潘旭暗自翻了个白眼,说道:“知道,就写您卧病在床,已经多日没有上朝了。”

    慕容建中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潘旭暗暗吐槽。老头子越来越不着调了。自从第一次装病惹得妹妹跑回家之后,他每次称病都会让他给妹妹去一封这样的书信。有时候,想妹妹了。甚至直接毫无征兆地“病倒了”。

    只是,潘大丞相这次“病”得实在不是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前线传来急报。十万辽军在耶律斜的统帅下,进攻雁门关。而此前朝廷曾从雁门关调军前往其他地方。如今的雁门关只剩不到四千的杨家军。形势十分危险。

    第二天,慕容建中就不得不拖着“病体”上朝了。朝议结束后,他又不得不“带病”率军支援雁门关。

    其实,这次不一定非派他去。只是,赵光义就是要他去。

    对于他的把戏,赵光义心知肚明。不过,他也不是非要潘杨两家不和。他只是想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罢了。再说了,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到时候,连潘杨两家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还真以为两家是死敌。这样一来,他的目的不就达到了。

    唯有已经成为王妃的杨韵担心哥哥会不会被算计。她又不能跑到战场上。只好请她的夫君向赵光义主动请缨担任监军,随同慕容建中的大军一起前往雁门关。

    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