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海遗-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琴帝顿了顿,接着说道:“丫头,你现在就弹这支曲子。”琴丫抹去泪痕,轻投兰指,一片温暖而忧伤的曲调顿时从茅屋向旷野四周散开。

    “停下……”琴帝打断琴声,说:“丫头……你看那棵树!”琴丫从沉浸中醒来,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透过窗口,看见那棵树正在飘落着什么东西。

    琴丫问道:“那是什么?”

    琴帝痛苦地说:“那……那是树脂,就是树的眼泪啊……”琴帝再也控制不往,泣不成声。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八章 悲伤的绝唱
    窗棱旁的银乌听到这里,想着金乌挺起胸膛迎接箭尖,想到金乌中箭时对自己深情的一眼,想着金乌挣扎着落在自己的身旁,想到金乌就埋在那棵情义树下,早已泪如泉涌。

    银乌悲伤过度,用最大的气力、用最快的速度扇动翅膀,飞到情义树上,发出悲惨的呼喊。

    不!树下的金乌永远也听不见了!

    不!树下的金乌已经听见,那地面正发着灿灿的金光!

    琴帝父女看见窗口白影一闪,方知她们的对话已经被银乌听去,听着银乌惨绝的叫声,立刻明白这只神鸟已经知道事情的真相。

    琴帝立刻冲出门去,三步并两步的扑倒在树下,痛不欲生地哭诉着:“都是我的错啊!如果不是我……不是我贪心……他不会死啊!”琴丫也追了出来,跪倒在父亲的身旁。

    这一刻,一鸟两人的惨叫痛哭声,情义树叶的沙沙声,伴着幽幽《猗兰》琴曲在山谷间回荡,久久不绝!

    永不会有!

    永不再有!

    过了很久,琴丫忍着悲伤扶起父亲,看到树下闪闪发光,疑惑的问:“那是什么?”说完蹲下来用手刨着,一块金色的,中间是透明三角形的菱形骨片蹦跳出来。

    琴丫捡起递给父亲。琴帝接过一看,长叹一声,说道:“这是金乌的护心骨啊,三角形是为父的箭尖留下的,中间是树脂的结晶啊!”

    琴帝把金骨递向树上的银乌,示意银乌将它带走。银乌飞起,落在琴帝肩上,用喙轻啄了几下琴帝的胡须,又飞到琴丫的肩头,用头蹭了蹭琴丫的脸腮,鸣叫了一声,腾空而起。

    银乌在琴帝父女头顶的天空盘旋了三圈,飞入云霄,消失影踪。

    后记乌飞走的那天,琴帝父女拜别情义树,离开了隐居地,加入到讨伐夏桀的战斗中去。

    银乌终因悲伤过度,思念成疾,失去了清亮婉转的嗓音,变得粗劣嘶哑;一身白羽失去润泽,褪变成黑中泛紫的颜色,生下的卵孵化出的小乌也是黑色。“乌黑”一词就是这样演化而来的,“乌”原是神鸟名,没有黑的意思。“鸦”取琴丫的“丫”字的谐音,是为了纪念琴帝父女。

    乌鸦繁殖期的求偶炫耀方式比较复杂,伴有杂技式的飞行,也许就是当初为救银乌,金乌在琴帝面前最后的舞蹈。

    据现今科学考证,乌鸦终生一夫一妻,后代有反哺父母的现象,这在自然界中是不多见的。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二卷 琴
    楔子

    一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父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子之一。很小的时候,生母就去世了。父亲再娶,又生了两个儿子。后母心眼小,待他很不好。冬日里,给她两个亲生儿子穿的是棉絮做的又暖又厚的衣服,给闵损穿的却是用芦花填充的。寒风刺骨,闵损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却无半句怨言。一个寒风刺骨的日子,父亲有事外出,闵损赶车,冻得发抖,连缰绳都抓不住,时常掉在了地上。父亲知道了事情的真象,勃然大怒,定要休了那个偏心的女人。“母亲在,挨冻的只是我一个。”闵损说,“如果把她赶走了,受寒的就是我们兄弟仨了。”后母听说后,终于悔悟。

    二武王伐纣,歧周代商。武王发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即鲁侯。周公旦不去赴任,留下来辅佐武王,武王死后辅佐成王,让儿子伯禽即位为鲁公。姜子牙曾经问周公旦:“如何治理鲁国?”周公曰:“尊尊而亲亲。”“尊尊”,就是尊敬应尊敬的人,讲的是尊卑贵贱有序;“亲亲”,即亲爱应亲爱的人,讲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悌之类的伦理道德。这一治国方针,其实就是礼治。

    周公制礼作乐,即周礼。上至王候将相如周公旦,下至黎民百姓如闵损,无不循礼而动,使得鲁国形成了谦逊礼让的淳朴民风,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礼仪之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礼乐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非常完善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书生殉琴的故事就发生在鲁国,也只有发生在这里。

    三自鲁第十九代僖公起,三桓兴起,逐步掌握鲁国政权,甚至于凌驾于公室之上。三桓,卿大夫孟氏、叔孙氏、季氏三家的合称,因为三家均出自鲁第十五代桓公,故史称“三桓”。

    鲁第二十五代昭公当政时,曾发兵伐三桓之首季氏。而孟氏、叔孙氏认为唇亡齿寒,三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是出兵救援。结果昭公外逃,季氏第六代季平子专权,摄行君位将近十年。季平子的僭越行为,致使其家臣奋起模仿,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阳虎。昭公死后,定公接位五年(公元前505年),季平子去世,立子斯,是为季桓子。阳虎发难,囚禁季桓子,随后执掌鲁国权位长达三年。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一章 尾生再生
    时值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七年,有一个读书人名叫尾生,出生士族,饱读经书,善琴。尾生虽然博学多才,但因当时等级制度森严,士族还没有形成气候,所以也只能在贵族家中做一名门客。

    贵族家中有一小女年方二八,与尾生偶遇,互生爱慕之情,相约某日在桥下见面。

    那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桥下河水涨的很快,却始终不见伊人来。尾生坚守信约,在桥下苦等。水越来越大,他抱着桥柱,不忍离去,直至被河水冲走。

    当尾生苏醒过来时,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一个小孩盯着他看。尾生想张口问话。小孩已经哇的一声跑了出去,大叫着:“爷爷!爷爷!人醒了!”

    尾生苦笑了一声,仿佛自己已经死了,被小孩这一叫,又还过神来。

    不多久,一位老人家挑开门帘进来,呵呵地笑着说:“小伙子,你总算醒了,足足睡了两天啊,肚子饿坏了吧?”

    尾生摇摇头,刚要起身答谢,被老人家按住。“别动,好好躺着,你身体还很虚,等会儿让儿媳妇给你弄点吃的。”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二章 鲁国法令
    现在我们看来,也许会笑尾生太迂腐,为了女人,为了信约,命都不要了——太过。而当下社会,我们不敢随便扶老太太过马路,有朋友被“碰瓷”了往往只能掏几百块钱了事——则太顿。

    其实,如果尾生不被洪水冲走,也不会有好日子过。贵族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将女儿囚禁在家中,如果不是雨大,已经派人前来捉拿尾生了,不是将他打入囚牢就是发配他国做奴隶。

    虽然当时鲁国有条法令,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但这也是要机缘和巧合的。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并非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三章 凤凰琴
    当尾生再次醒过来时,天色已晚,屋里的光线很暗,他咳嗽了一声,刚要起身。门帘被挑开了,小男孩探进了头,说:“叔叔,你醒啦,我肚子饿死了!”

    尾生应了一声,整理好衣衫出来,看见一老人家坐在门口抽着烟。

    老人敲了敲烟袋杆,起身迎上来,说道:“公子,洗把脸吃饭吧。”

    尾生洗好脸跟着老人家来到正屋边的厨房,见一个女子在锅灶上忙着,老人说:“这是我儿媳妇。”

    这时进来一个抱着柴火的青年男子,憨厚的对尾生笑了笑。老人家说:“这地方属鲁地,鲁家湾村,我家复姓公输,这是我儿子贤,刚才那个是小孙子。”

    桌子上三四个菜,还特地杀了一只鸡。尾生饿坏了,吃了四碗饭,陪公输爷喝了二两酒。尾生告诉公输爷自己是费邑人氏,孤儿,从小寄养在叔叔家,后来在一个贵族家中做门客,只说是赶路不慎落水,隐去了约会一事。

    吃完饭,公输爷从屋里抱出一座琴,对尾生说:“贤儿把你从河里捞上来时,你抱着它的。”

    尾生接过琴,这琴竟然水浸不浊,比普通琴身略大而轻,长约四尺,宽约九寸,厚约三寸,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为玉石加天蚕丝所制,千年桐木所做,表面泛著温柔的白色光芒,轻抚琴弦微微声出,声音淡雅幽远,温柔敦厚,却又透着一股神圣令人不可侵犯的尊严,让人听了感到异常舒服却又肃然起敬。

    尾生知道这是一座难得的好琴,露出爱慕之情,转头却对公输爷说:“这不是我的,请您保管吧。”

    公输爷很豁达,笑着对尾生说:“你留着吧,我们家没有人会弹琴,况且从河里捞起你时,你紧紧地抱着它,准确的说是它救了你的命。哈哈,我儿子费了好大劲才把你俩分开,既然你和这琴有缘,又何必拂了天意?”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四章 谱春曲
    尾生在鲁家湾住了下来,公输家世代是工匠,尾生就跟在公输贤的后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闲暇之余,抚弄琴弦或者教贤的儿子识字,生活很是惬意,他也慢慢地从失落的情感中走出来。

    这一天清晨,尾生起了个大早,来到河边,看着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尾生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触景生情地念道:“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尾生作曲之心油然而生,随即飞快地回转公输家,整冠置琴,弹拨出一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清新流畅的《春曲》。

    这一情景恰好被来找公输贤商讨工程的阳越碰见——季氏家臣阳虎的弟弟。当尾生的名气越来越大,远近乡村和城镇的文人雅士纷纷来聆听观摩,阳越也派人登门找过尾生,让他献琴,尾生不肯,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五章 殉琴
    阳虎执政的几年间,鲁国非常不太平,齐景公图谋霸业,鼓动平时对晋国不满的诸侯们联合起来反对晋国。鲁国与晋国世代交好,又与齐国是近邻,不想插手这些大国争霸。但是齐景公要拉鲁国入伙以壮大声势。

    阳虎既要听从齐国的号召,又害怕晋国人,更害怕三桓从中作梗自己位子不保。随着三桓后人年龄的增长,三桓逐渐抬头,阳虎坐不住了,决定联合被三桓所排挤不受重用的贵族,以季孙寤取代季恒子成为季氏的宗主,以叔孙辄顶替叔孙州仇为叔孙氏宗主,自己则瞄准孟懿子的位置,在季孙寤与叔孙辄的帮助下,取缔孟氏。

    阳虎为了掩饰政治军事上的行动,宣布在全鲁境内征乐,明是招贤纳士,暗则结党营私,收买人心,排除异己。阳越早知尾生的名琴,于是派出一支人马夺琴。这一日,尾生正在园内抚琴,一只乌鸦落在墙头嘶叫,园外声音吵杂,知道大事不好,于是抱琴撞墙而死。阳越的人马进园看到琴毁人亡,气急败坏。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六章 鲁班
    书生殉琴的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鲁国,一个叫鲁家湾的地方,那悲壮的一幕深深地印在了公输贤小儿子的心里,这一机缘巧合也成就了他千古美名。

    当人们为死者而泣,为痴情感叹,将书生埋葬后,小男孩悄悄收起断琴,他决定无论如何要修好它。他用糯米汤汁和上黏土制成粘剂,将断琴粘合,再用花汁着色,置于炭火上烘烤。

    从此,小男孩对木工活计产生浓厚兴趣,上终南山拜师学艺,小男孩字公输,名般,同班,因是鲁国人,后人称他“鲁班”,就是泥瓦木匠的尊祖。

    后记一公元前502年10月间,阳虎指挥手下挟持季恒子赴宴,准备杀害季恒子。被囚禁三年的季恒子敏感的意识到这是阴谋,策反了驾车的兵卒,路过孟氏家门时,马车立刻冲进孟家,寻求孟氏的保护。

    阳越调兵攻打孟家,失败战死。阳虎率兵冲进都城,想劫持鲁定公与叔孙不敢,借用鲁定公的君令与叔孙氏的军队。然而孟氏早有防备,都城曲阜早已被牢牢控制住。阳虎无奈,退守阳关(今山东泰安东)、讙(今山东宁阳县北)。阳虎精心策划的政变宣告失败,后辗转逃往晋国。

    二尾生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为琴而死的青年。有人考证,其实尾生当初被大水冲走就已经死了,应是第一个为情而死的人。传说尾生殉琴或者殉情的那天,天空突然飞沙走石,阴云密布,有两只凤凰从断琴中飞出,景象蔚为大观。后人整理那首《春曲》,更名为《阳春白雪》,流传至今。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三卷 凤凰
    楔子

    一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在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是九种动物合而为一而又九不像的形象。九是贵数,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

    二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它跟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