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易飞去年十一月份名义上接掌振武卫之后,也是狠狠的打击了一大批杆子。迫使他们要么下山再次当良民,要么就是潜向大山更深处。而易飞也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更不愿花费巨大的代价去彻底剿灭这些杆子。

而是将他们尽可能的赶向更深处之后,便只是派少量部队封锁各个出山路口,堵着他们不放他们出来祸害军户们就停止了军事行动。

后来,杆子们发现镇西军大队人马已经离去,也是曾经试图重新出山,但是最大的一伙杆子足有二百余人在三番五次的大败于一小队三十人的镇西军面前之后。他们也是完全的停止了这种自杀性行为,老实的呆在山中。

“军门,这是去年剿匪时留下的痕迹。当时,镇西军一排铳弹就打的黑老西数百人马完全溃散。卑职此时想来,还是觉得不敢相信。当初,雁门关游击孔将军带着数百战兵清剿黑老西可也是铩羽而归!”一路上,杨意如也是充当向导,不断的向着易飞介绍着风景典故,此时见到了镇西军留下的痕迹,顿时刻意恭维。

“雁门关?还有多远,今日本帅也想登上关城看一看!”对于杨意如的恭维,易飞选择性的无视了,但是对于大名鼎鼎的雁门关,易飞却是来了兴趣。

“回军门,距此已经很近了。过了这座太和岭,再行个十里就到了。”杨意如到底是在这里活了大半辈子,对于这里也是相当的熟悉。

易飞一行人到达雁门关之时,也是只见到数百无精打采的战兵,他们是驻防游击孔亦宇的麾下,与此时的大明军队一般,老弱居多,一看就知道这些人根本打不了什么仗。

但是雁门之险也是让易飞为之咋舌,常听说一线天之说,在这里却是真实的见到了。路宽不过三四骑并行,两侧皆是陡峭的山壁,一行人穿梭其中,也是让人感觉似乎两壁的山壁都要倒下来一般。

而雁门关就是位于两山尽头处,蘶峨而又饱经时间侵蚀的城关有一种苍茫的气息。那两侧处处箭孔、刀剑斧痕也是如此的清晰,似乎在述说着那一战战惨烈的战事。

关墙虽然数度修葺,但是那上面的点点暗红还是隐约可见,自汉人居于这块地方起,这个关口就是少不了鲜血的浇灌,一代代英烈们也是在这里殊死的抵挡着外族的南下,保卫着这片祖辈生活着的地方。

雁门关易守难攻,易飞登上关墙,心中突然有种感觉,据此地,但有数百精兵,敌纵有数万也不可过。

此地正面之路只能数骑并行,人数再多也是展不开,只需要数百得力之士,粮草物资充足,就可却数万雄师!

出了雁门关便是进入了大同镇的豁地,地形也是豁然开朗。令易飞有些惊讶的是,大同镇此时也是有着无数的百姓正在耕种,说是百姓,其实是军户,不过百多年没摸过刀兵的军户,与百姓也是没什么分别。

卢督师果然是有能力、有魄力之人,大同镇在他的整治之下,也开始焕发出新的光彩。只看无数在田间地头忙碌的人群,就知道今年的收成一定是很可观。

历史上卢象升督宣大,屯田百数十万亩,昱年得粮二十余石,当非虚言。卢象升有才干,有魄力,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可谓当时翘楚之一,若是崇祯能够放手让他经营数年宣大,估计大明的结局也许会并不一样。

可惜了大明众多的能臣良将,往往都是不得善终。武将率军奋战之辈在明末也是比比皆是,能够领军打仗的文臣也是不在少数。可惜各种原因之下,这些人的奋战都是没有结果,赔上了性命,换来的却不一定是清名。

而左良玉、贺人龙之辈则是更多,只关心于保住自己的兵马,遇敌则噪,遇强则哗变而逃。无论是左良玉,还是贺人龙,哗变累死友军、害死督师都不是一次两次了。更别说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关宁军了,这帮孙子根本就是一群祸害。

当初崇祯根本就是自己为给自己添堵,这才轻信袁崇焕那一套狗屁的辽土养辽人,辽人守辽土的策略。结果耗尽大明十三省的物力却是建立起一帮军阀,还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不仅成功拖垮了大明,而且还成为了灭明急先锋!

“嘿哟嘿,挖大井呐”

不知不觉间,易飞也是深入田间地头,一阵口号声也是让易飞的心神扯了回来。放眼一看,许多人也是好奇的看着自己,估计也是在猜想这是哪里来的官兵。

但是易飞却没有在他们眼中看出对官兵的畏惧,可见卢象升在宣大等地治军也是十分的严格。一般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出现百姓见了官兵还不跑的情况,毕竟这个时代的兵比匪还要可怕,所过之地更是寸草不生。

仔细一看,易飞也是有些好笑的看着这些挖井的军户们。这种打井方法很是熟悉,而且费用十分低廉,看来卢象升肯定是派人到过自己治下了解过,将这种方法取了去。

开垦出来的田地若是没有灌井提供水,那种下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够收的回来。而这些不知卢象升用什么方法给他们分得田地的军户也是干劲十足,所有人都是明白在这种大旱气候下灌井的重要性。

一路前行,易飞都有种恍悟,自己不是在大同镇,而是在自己治下。

“出来的太久了,我们回去!”

易飞舒了口气,调转马头,吩咐杨意如多多支持幕府的工作,更是一语双关的说道,过段日子会有一支镇西军坐镇振武,以卫卫所安全。

杨意如唯唯诺诺的应了,对于驻军之事,他也是再次给自己敲响了警钟。易飞虽然说的客气,但是内中的意味也是让他不寒而栗,这支镇西军也可以为他护卫,也可以随时拿下了他,相信他自己麾下那一两百人的家丁队根本就不是对手。

等到沿路返回代县,天色已经大黑,易飞等在代县城也是休息了一晚。第二日一早,还未等易飞起身,郑科也是飞马遣人来报,张俊卿、魏志远二人来报,抓到了一条大鱼!

第269章安东屯卫

“末将张俊卿、魏志远谨上:此次出兵河套,风餐露宿,困苦良多。赖大人指挥得力,士卒用命,大破东奴北虏于连城之下。此战共计阵斩千余,俘获二千余。经查,得岳托次子罗洛宏、四子巴思哈正于军中历练,阵斩巴思哈,生擒罗洛宏!今已命人往送岢岚城。镇西军威武!”

“命人截住护送队,就地斩首便是。另外张、魏二人此次劳苦功高,赏银两百两,良田百亩!命魏志远率千骑驻于连城,监视东奴动静,相机战退。张俊卿率大军返回!”

轻轻放下捷报,易飞却是没有欢喜之色,捉到一个罗洛宏根本无甚价值,甚至在历史上的这人也无什么名声。而且这人还是一个麻烦,要挟不到岳托,送入内地更是没啥意思。

不过,虽然是捷报,却是无法公开的。易飞也是苦笑一下,反正自己也不打算在大明更加出名了,这些年立的功劳已经不少了,辉煌战绩更是不少。如今的重点还是得放在内政上面,毕竟强军需要强政富民才能持久。

第二日,易飞便离开振武卫,前往十数万流民安置的地方——安东屯卫。这也是易飞比较挂心的地方,只要将这十数万人真正吸纳为自己的力量,再将他们的能力发挥出来,配合四卫治下的百姓,那自己就算在大明稳立住了阵脚,再也无惧于任何人。

听闻易飞前来视察安东屯卫,卫指挥使吕风天也是带着一大帮文武恭敬的出城相迎。吕风天已经是老熟人了,易飞对其的观感也是十分的良好。好好安抚了一番这个知进退明事非的麾下,两人也是并骑向马邑城行去。

一众人到达指挥使议事大厅,刚刚坐定,郑科却也是风尘仆仆的赶到这儿,与众人抱一个通拳打个招呼,便上前与易飞耳语几句,更是拿出几张文书交于易飞。易飞与脸色有些难看,而郑科则悄然退立于其身后,而他正在翻阅着郑科送来的情报,越看眉头皱的越是高。

他坐在议事大厅内,看着马邑城中各房的典吏、司吏们走进来。此外,从镇西卫调来的表现出众的典吏陈永斌等人也是一脸微笑的走在另一旁。

这次的主角是陈永斌,他目前是负责朔州、马邑、山阴三地十数万流民安置和开垦田地的总负责人。

到了今日,三地荒地的开垦数额己经完全统计出来了,陈永斌向易飞作了一个揖,“大人,全州的开荒数亩文册已是统计出来,各城原有军户五千一百九十三户,新分户数一千一百三十五户,每户垦地五十亩。计开垦屯田十五万六千七百五十亩。”

“另组织流民经营屯堡五十三处,新编入军户三万六千七百四十户,每户垦地五十亩,计开垦屯田一百八十万三千七百亩。”

“朔州本城连同辖下十五处屯堡,原有军户一千七百二十五户,新分户数八百二十五户,每户垦地五十亩,计开垦屯田十二万五千亩。”

“马邑连同十处屯堡,原有军户一千三百七十八户,新分户数四百六十六户,每户垦地五十亩,计开垦屯田九万二千三百亩。”

“山阴有军户两千余五十七户,每户垦地五十亩,计开垦屯田十万二千八百五十亩。”

“州城上下,外加流民,再加各城新计补办户口的军户五千二百一十一户,屯田田亩二百二十八万六百亩”

还有一些军官户数及开垦的田亩,陈永斌也是说了,最后他满脸笑容地对易飞道,“大人实行屯田授地的仁政,许多隐含的军户纷纷报户授田,家口多的丁口,也是接连分为新户,我保安州册下军户丁口大大增加,新增田亩数更是翻了数番,来年治下大兴,这全是大人的功劳啊!”

他身后几个典吏、司吏也是纷纷附合。陈永斌试探道,“大人,可要将军户田亩数就此造册,缴合政务司,以备查考?”

易飞淡淡的看了他一眼,轻轻摇摇头道,“不急。”

他翻看着文册。忽然指着山阴与马邑文册对陈永斌道,“陈令吏,这两堡的军户及田亩数真的对吗?”

易飞斜眼瞧着他,“我怎么听说,光是五堡的下面,便有小二千多亩屯田田地没有入册?”

“陈令吏,你怎么解释?”

陈永斌几人张口结舌,不知该如何回答。一声巨响,易飞拍案而起,他大怒喝道:“陈永斌,你几人好大的胆子,胆敢欺瞒糊弄本官?你可知欺隐田粮是何罪名?”

从郑科所接手的情报司暗访得知,易飞己经得知了在开垦荒地的统计上,各地多有手脚,或是隐瞒分出的人户,或是隐瞒开垦的荒地,有些军官人家,实有开垦荒地两百亩的,然而只报一百五十亩或是一百亩,他们贿赂那些统计文册的各吏员,以陈永斌为首的各吏员们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文册上面做手脚,这情况以山阴城最为严重。

陈永斌由于这些日子备受重用,特别是这次十数万流民齐赴三城屯田,又是让其为主导。也就造成了三城刚刚进入镇西军的军吏还是以陈永斌等人为首,他们却是没有什么主导权,但是陈永斌等人的做法,他们却是看到眼里,他们的一举一动,易飞都有从郑科处得知。

还有安东屯卫民户们开垦的田地,这上面的问题更是严重,特别是那些地主乡绅们,隐瞒新分户口及田亩可说是肆无忌惮,城内外的民户不属于易飞的管辖范围,他暂不理会。只是属于自己名下的军户田地,他决不许可这样的事情发生。

陈永斌在王斗的威压下,只觉得全身上下气都喘不过来,自己贪腐的事情败露,如果易飞再报一个欺隐田粮的罪名上去,他可以想象那种后果,想到这里,他满头的冷汗更是涔涔而下。

在大明各个卫所中,都有设立经历司或是吏目厅,一般卫为经历,所为吏目,职责基本相同。与世袭的武官不同,经历与下面各吏员多为流官文职,由吏部选授。经历司与吏目厅下又设六房,由吏部选拔的吏员负责。

经历与吏目职权宽广泛,卫所文档,屯粮军饷,朝廷文书收支等,都归他们管理。不过由于明初政治设定,经历与吏目虽身为六房主管,却没有考绩六房下属吏员的权力,这个权力是在卫所掌印官手上。

而且他们的月俸与办公费用,是由地方卫所所出,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加上吏员升迁极难,他们的成绩表现,要由卫所掌印官评说,经历与吏目成为各卫所武官事实上的幕僚,一举一动就要看各掌印武官的脸色。

陈永斌本来只是一介军户,只是因缘巧合之下读过几年私塾,而且出身清白,被易飞聘为小吏,数年时间步步累功向为令吏,更是掌管三城流民安置事宜。但却因为绝对的权力,酿成了绝对的腐败,身为卫所吏员,考评表现都是由掌印官也就是易飞的麾下一力主导,易飞处事手段他早己见识过,他要治自己,易如反掌

陈永斌忽然跪下叩头:“大人,小的猪油蒙了心,请大人再给小的一次机会吧。”

他身后的各吏员也是大惊失色,也是跪下叩头不己。

易飞叹了口气,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我念你们月俸稀薄,己经提高了你们的月俸钱粮,如果你们表现出众,还有诸多奖励,你们为何还不满足?这些钱就这么好拿的么?当我给你这份职权就是用来牟利的么?”

他摇了摇头,指着几个在这次风波中表现的十分优秀的新晋小吏道,“从今日起,三城吏礼房由令吏宜昌尔负责,户房由方鸿彦负责,兵房由安世雅负责,你们几人便协助他们再次核算军户田亩,将功补过吧。”

大明六房定额原有令吏二人,典吏四人,还有各司吏,攒典不等。由于各卫所事务有简在繁,很多地方常数房合为一房,天启年后,大明各卫所只保留吏、户、礼、兵四房。而易飞麾下各卫的吏目厅同样只有四房,吏礼房令吏一人,吏房典吏一人,户房典吏一人,兵房架阁库典吏一人。

听了易飞的安排,陈永斌等人松了口气,虽是大权旁落,但饭碗总算保住了,他们千恩万谢,连跪带爬的出去了。

易飞和声对令吏宜昌尔道:“宜先生,州城的吏目厅,便拜托你多多劳心了。”

宜昌尔新晋之身却掌一厅之地,也是欢喜非常,他深施一礼,诚恳的道,“大人放心,学生等定会仔细核算田亩文册,无丝毫毗漏。”

易飞和声道,“这个我自己信任宜先生,先生此次持身极正,本官也不是吝啬之人。当赏则赏,你几人每人下去领十两银子,五石米粮!好生做事,本官不会亏待有功之士!”

宜昌尔几人顿时大喜,行大礼谢恩。他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易飞给的这些钱粮已经足以让他们全家过上近半年的好日子了。而且以后每月都有一两银子,八斗米的粮饷,这也是足以让他们一家过上舒服的日子了。

不由的庆幸自己这次并没有生歪心思,自己可没有陈永斌等人跟易飞的旧情分在。否则别说升官赏银了,没准就得卷铺盖走人了。

“鲁佳山,你有何话说?”

易飞的目光又转移到另一人身上,这人叫鲁佳山,是冷面判官李天斗的麾下,马邑城的镇抚官。朔州、马邑、朔州三城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要说这个镇抚一点也不知道,那说出去也不会有人信。虽然经过查实,此人没有收受贿赂,但是身为一城镇抚却不是自己洁身自好就能行的通的。

‘噗通’一声,鲁佳山有些脸色发白的直接跪于地上,一言不发。他此时心中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无论什么结果都能够接受。

对于此人的操守,易飞还是比较满意的,想了想,道,“你的事情,自然会有李天斗处置!我就不插手了,如果不能让我满意,我再行一并处置!”

这话说的就比较重了,有易飞这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