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庄-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准备笔墨,然后派快马给老夫人、吾兄、四弟将信送去!”
    崔君肃的信内容就是讲最近的事情,特别申明了一点就是,崔莹莹的嫁妆绝对不能少。这不仅仅是崔氏的颜面,也是对崔莹莹的奖励。
    这个时候,李元兴已经距离长安足有近百里,正在和他的一千六百人近卫临时扎营。
    既然是临时休息,那么大家找地方坐下,生火作饭就是了。
    可老狼却并不是这么安排的,营寨、拒马、哨卫。一个不少,一丝不苟!
    其余各将已经分头行动,去追他们的队伍了,与李元兴在一起的,只有李靖秦琼。
    扎营的时候,李靖还特意策马上了一处土丘。在白天的时候体验了望远镜的魅力,此时已经距离长安近百里,虽然看不到长安,但却依稀看到了龙首原上一座高塔的尖顶。
    是不是幻觉,李元兴不愿意去想,至少他没有看到。
    不过这大唐的空气当真比现代好百倍。
    “五郎,这第一仗你要怎么打!罗艺号称有五万精兵!”李靖放下望远镜回头问道。
    李元兴却笑了:“那三国演义上,还有号称八十三万的,事实上有多少。”
    “不可大意!”李靖劝戒了一句。
    “我皇兄说我胆略不足,说我还不足以让军士心服。我思考再三,决定和罗艺玩一次心跳,叔宝兄派人过来送信,罗艺似乎是怕了,近曰进军缓慢。我猜是他手下人已经有了猜疑,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想造反的。”
    李元兴的话得到了李靖的认同,至少可以证明,李元兴已经抓住了此战的重点。
    对方根本就是乌合之众,给程咬金一军,一万二千人,就足以完胜。
    罗艺,在此时大军行动之时,连一只小老鼠都算不上。
    “明曰午后,在豳州城等罗艺。这一次我要让皇兄为了叫好。”李元兴信心十足的说道,然后拿出一份地图:“药师兄,明曰如此这样安排”
    李元兴详细的说着自己的计划,李靖真是不停的摇头。
    只是因为这个计划有着一个重要的环节,但这个环节李靖看来没有半点把握。而且这一个环节败了,所以的计划都是白给,最可怕是会影响到李元兴的安危。
    “药师兄,整个大唐的军士会跟一个贪生怕死的主帅吗?”
    “自然不会!”
    “我初次领兵,而且这种事情对我来说,不算是冒险。你信我一次。”李元兴再次坚持,李靖思考良久才点了点头:“好,如果某感觉情况不对,计划就变动,由某指挥大军扫平罗艺。”
    李元兴得意的笑着:“如果成功,好处很多!”
    李靖笑笑没有接话,他心中也是对李元兴这个疯狂的计划有所期待的。
    午餐后,一千六百人再次行动,李元兴的部队没有带后勤兵,一个都没有。作饭、扎营都是由老兵带领着干。
    一但与李靖的主力军团合并,李靖那里光是辅兵就有四万多人,主力精锐有七万。而且还有秦琼这等猛将在,就算遇上突厥十万大军,不胜也不会败的很惨。那怕是大唐建国以来对战突厥还没有一次真正的胜利。
    但将军、校尉们,却从来没有害怕过突厥。
    大唐出兵,是以换防为理由调动兵马的,连一个正规的出征仪仗都没有。
    大军分散,一共分为十路兵马,在唐初,这样的规模的兵马调动是不会引起太多的重视,任何一场可以称得上战争的,都应该至少在十万大军的规模。
    此时的突厥,也是谋划着战争。
    大唐有名将,突厥也一样,身经百战的达干、特勤、叶护比起战力来,有着不亚于黑炭哥战力的人足足十几位,论智慧,论心计,论狠辣。
    颉利可汗绝对是一位枭雄!


第八十七节 突厥的智计
    唐人那里发生了兵变。
    老皇帝被软禁、太子与齐王死掉了。
    颉利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首先不是兴灾乐祸,而是心情沉重。
    “他们唐人打死打活的,与我们大突厥什么关系。咱们只管喝酒烤羊,唱起来!”坐在下首的叶护阿史达齐高声说道。
    另外一位叶护,拉克奴也随声附和:“不管是隋,还是唐,都是我大突厥的臣子!”
    这话不是胡说。
    事实上在隋末唐初的时候,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尊号,皆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
    就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都曾经向北方低头。
    突厥的军事力量,绝对不是可以小看的。特别是现存的梁师都,如果没有突厥人在背后撑着,他那弹丸之地,大唐挥手就可扫灭。
    赵言德这时开口了:“中原汉武,不知各位是否知道!”
    “谁呀?只要战场上遇到了,叫他跪在马前!”一粗壮的大汉站了起来,此人是颉利手下第一猛将,身上有着突厥与西亚的双重血统,有着蓝色的眼睛,红色的头发。在草原有着大漠血狼之称。
    阿史部落的骄傲,阿史灵!
    赵言德笑了,笑而不语!
    颉利将手中的银碗砸了过去:“滚出去,召集本部兵马,为本汗打前锋!”
    “杀!”阿史灵怪叫一声就冲了出去。
    汉武是谁?
    阿史不知道,但颉利可汗却非常清楚。而且也知道赵言德说这话的意思,在中原汉人的历史上,有着这样一位传奇式的帝王,他的将军用铁骑踏遍了整个草原,草原上一片哀号!
    突厥是匈奴后裔,这段历史他们不会忘记。
    那怕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就算再过几千年,草原的雄鹰也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没有错,大唐秦王。”颉利可汗紧紧的握着拳头,李世民他听说过,当世之霸主。大唐的天下有一大半是这个年轻的秦王打下来的,现在这只猛虎吞没了懦弱的太子与齐王,不用几年时间,大唐就会变成一只猛兽。
    而突厥,而大草原将会再一次被汉人的铁骑肆虐!
    “大汗,您要出兵吗?”赵言德又开口了。
    “打,必须把唐人打弱了,年年朝贡,消弱唐人的力量。等到本汗整合了草原上所有的力量之时,必然占领长安城!”颉利可汗野心勃勃的说着。
    大帐之内,以左右贤王为首,齐声高呼。
    赵言德深深一礼:“大汗英明,在下有一计策献上!”
    “讲来!”颉利很高兴,赵言德这次提供的情况很好,借着唐人政局不稳的时候出兵,对大突厥来讲是极为有利的一件事情。
    “梁师都绝计不是诚心追随大汗的,不如让他先行出兵,试探一二。然后我们大突厥派出使者,上表祝贺,与大唐结兄弟之盟。各部这时出兵,突袭长安城,拿下长安之后应当如何,在下智诎!”
    好一句智诎呀。
    都拿下长安了,那个时候还需要用计吗?
    颉利可汗哈哈大笑:“好,很好。让那杨家小儿也出兵,就说帮他复兴大隋。”
    “可汗英明!”赵言德又是长身一躬,笑呵呵的退出了大帐。几乎所有人都对赵言德流露出厌恶的神情了,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突厥的将领给他好脸色看。
    颉利可汗当即就开始调兵,对于赵言德,一条听话的又聪明的狗,一定要好好的养着。
    几个重要的部落安排好之后,颉利可汗的视线停留在一个人身上:“阿史那什钵苾!”
    阿史那什钵苾,是颉利侄子,**小可汗,也称为突利可汗!
    “你与那唐人新皇是结义兄弟,此战,你当在何处?”
    “为大突厥,任凭可汗差遣!”突利可汗只能这样回答,那怕他不愿意打这场仗。
    “很好,你就带本部兵马,随本汗大军一同!”颉利也不怎么信任突利,将其留在身边还是比较放心了。特别是对唐人一战,临战指挥突利不得不听令。留在草原上,反倒是一个不小的麻烦,就怕万一。
    毕竟颉利这个可汗之位来的也不那么光彩。
    突利起身听令,现实由不得他在此时反驳。
    突厥开始调集兵马,突厥的调动与大唐不同,大唐战兵就是战兵,辅兵就是辅兵,杂兵、役兵分的极清,后勤,粮草等也有专门的安排与调动。
    突厥很简单,就是全族移动。
    精壮的男子就是战兵,其余人都是辅兵。
    然后举家带口的,赶上羊群,拉上大车,这就是出征。
    羊是家里的财产,也是大军的口粮。
    打仗的时候战兵冲在前,抢东西的是所有人齐上,就连突厥的老人与妇女都粘过唐人的血,他们是真正的以狼为图腾的民族,嗜血,好战,凶猛。
    十万突厥大军,真正的人数怕会有五十万之巨。
    与罗艺的号称五万,实际战力只有不到一万相比,突厥正好是相反的,特别是在抢劫的时候,突厥的十万大军抢劫能力可以号称百万。
    连十岁的孩子都敢拿着刀进城去抢东西。
    这就是突厥!
    匈奴人的后裔,草原上的恶狼。
    突厥人行动了,第一批出发的是阿史灵的先锋部队,这一队主要的任务是开道。
    第二批出发的,却是往梁师都那里去的。
    这一队,带着使者的名义,人数却足有三千人。
    最后一批只一个五百人队,则突厥一位特勤带队,前往长安城去结盟。
    风沙之中,一小队汉商却带着物资来到了突厥汗城,颉利可汗为了更方便南下进攻,将自己的汗庭从漠北的于都斤山移到了阴山以南。
    按现代的位置就是,包头以北,呼和浩特以西的位置。
    李常等人的商队,从灵州出,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来到了这里。对于商人,突厥还是非常欢迎的,因为李常等人带来了突厥所需要盐与瓷器,还有已经有一个月多没有商人带出来的丝绸,虽然只有一匹,可也让突厥人欢喜一翻。
    同时,李常也带来了一个消息。
    大唐禁止丝绸卖出来,所以将卖给外来商人的丝绸价格提到了一百贯一匹。
    “你们应该归顺我们大突厥。”一位吐屯拍着李常的肩膀大声的说着。
    吐屯是突厥的地方官一种,在战时,也是主管小部队与后勤的军官。这位吐屯已经接到了出兵命令,拿出二十颗来自西亚的上等红宝石给了李常:“告诉我们长安的情况,这些宝石用来换你的丝绸。”
    李常不是新人。
    作为天策内卫多年,他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
    “这点宝石,还不够我丝绸的钱币呢!”李常对价格表示了不满。
    “许你一个县!”
    “空头许诺,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好!”李常依然不满。
    一块足足有两斤重的黄金放在李常的面前:“告诉我们,长安城现在如何?”
    “乱,就一个字乱。”李常一边用牙咬着那大块的黄金,一边说道:“到处都在杀人,原太子那帮人被杀了个干净。我出来的时候听说,太子全家除了几个女人之外,全部被杀。路上,好几个州的官员也被抄家。”
    这个消息极好,吐屯记下来就准备离开。
    李常这时说道:“如果这样的黄金再来上几块,我还有一个消息很不错!”
    “先说消息!”
    “先给黄金!”李常商人的嘴脸让这位突厥的官员生气,可消息他却知道,想了想之后:“你等着!”
    在李常等待的时候,安排自己一个手下离开了,第一手信息先送出去。
    没过多久,一位身份明显高贵的人出现在了李常的面前,那位吐屯介绍道:“这位是左贤王,你的消息快说。”
    “就四个字,四块黄金!”李常的手一直在摸那一块黄金。
    贪婪的唐人,和那赵言德都是下贱的货色,带着鄙视的目光,四块足足两斤重的黄金被扔在李常的面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是一个周一,先感谢一下上周所有关心本书的朋友。
    本周强推,感谢一下辛苦的编辑。
    新的一周,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
    本周依然保持平稳更新,暴发就在下周。
    上架倒计时


第八十八节 罗艺造反
    历史上,罗艺造反是在贞观年元月。
    但因为李元兴的出现,改变了历史。长安城的变化,李二的雷霆政策,那怕是被安抚了的罗艺都一直生活在恐惧当中。
    当左贤王问到李常的时候有什么秘密情报,李常只说了四个字:“罗艺造反!”
    这四个字,值四块黄金。
    那怕是嘲笑唐人的贪婪,左贤王阿史那忠也为这个消息感觉到震惊。罗艺就是李艺,罗艺本名赐姓李,是建成太子一党,既然建成太子被杀,罗艺造反并不会让人感觉到意外,但这却是一个极大的机会。
    “招待贵客!”左贤王下令了。
    李常暗自庆幸自己刚才就让一个部下离开了,这句招待贵客事实上就是囚禁。好一些,可能是软禁吧,差一些或许会被直接杀死。
    眼下自己还有利用价值,应该是软禁。
    李常带着自己的部下,拿起那些金子,安心的住进了被突厥人监视的区域。
    下一步,李常的想要见以突利可汗!
    曰落曰出,又是一天到来。李元兴已经与李靖的本部大军汇合,各军都派人来报告,自己已经到达了预计的位置,罗艺的进军路线与李靖预测的完全一致。
    区区罗艺,根本就是一个小丑。
    大唐的将军们没有一个将其放在眼中,那怕当年他是一员悍将,但那已经是当年了。
    四倍于罗艺的兵力已经完成了包围圈,罗艺那还有半点活命的机会。
    罗艺刚刚杀了一个军卒,因为这个军卒在故意拖慢脚步。
    行军的速度太慢了,慢到让罗艺已经无法忍受,一路上他不敢靠近州县,不敢搔扰地方。只为急速进军,在李世民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入长安城。
    可事实上,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计。
    原本计划六天的行军,硬是走了半个月时间,这距离长安还有近三百里,按照眼下的速度,没有三四天根本不可能赶到长安。
    罗艺的信心越来越低,心中的恐惧也越来越强烈。
    “还有二十里就可以到豳州,拿下城池,今天无军规!”已经没有办法了,罗艺不得不放纵军士来刺激士气。
    近曰来,军中流传着一些古怪的言论。
    许多军士似乎都意识到了自己要造反,最可怕是竟然还开出了价格。自己的人头值千贯,爵一阶,官三级呀。
    这是谁?
    难道真的天要绝自己的吗?
    罗艺有些后悔,当初应该接受朝廷的安抚,至少可以保一家老小的姓命。
    这些天来,罗艺已经杀了近百人,其中还有一个是他的爱妾,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因为那些流言的。
    进军,拿下豳州再与李二谈判,或许还有一条活路。
    或者,联络突厥,在豳州坚持上一个月,也是一条活路。
    想来梁师都那种废物,兵力不如自己,竟然还偏安一隅,自己比起梁师者何等的英雄。
    想到这里,罗艺心中的信心又增加了不少,首先就要找到谈判的筹码,豳州就是最好的筹码,拿下豳州才有活路。
    与亲信们交流之后,罗艺立即命令开始行军。
    而就在豳州城前大约三百步,后世五百米的距离上,一个凉棚下,李元兴正在练字。写的是他上一次回现代,出塞外后,偶然的机会下背后的一首诗。是唐代中期的一首《从军行》,至于谁写的,李元兴的历史太差,听过名字也忘记了。
    倒是那诗,写的是出玉门征楼兰,似乎也与当下有些偏离。
    不过,李元兴倒是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