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不乖-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莅临,一时间曹清淮觉得脸面有光,兴奋得手都直抖。
  女宾们被迎入了二门,秦氏带着女儿曹中慈亲迎,向着诸位女宾深深地拜下。贺氏仔细盯着曹中慈看了一会儿,小声同俞筱晚道:“你表姐长得很白,若是不白……”就比不上她。
  俞筱晚掩唇轻笑,“你有你的美,何必与旁人相比?”
  到了中厅,惟芳和俞筱晚坐在上座,其他人依次落座之后,早先来的几位夫人就向着长公主和宝郡王妃、世孙妃请安,然后纷纷低眉顺目地开始拍马屁。俞筱晚不耐烦这种虚伪的场合,只坐了一会儿,就寻了个借口去看望老太太,还叫了曹中慈、曹中妍相陪。
  曹中慈扶着俞筱晚往南院里走,介绍道:“父亲将南院划给了大伯父一家居住,今日来的都是官员,老太太和大伯父、大伯母她们就都没过来。”她笑盈盈地介绍了一下院子里的花草,这个是什么阵,能增加官运、那个是什么阵,能延长福寿,“都是请寺庙里的大师相看的风水,应当灵验的。”
  俞筱晚含着笑道:“自然。”
  曹中慈东拉西扯了一通,终于禁不住心里的好奇,小声地问道:“那位世孙妃,看起来好黑啊。”
  俞筱晚看着曹中慈笑道:“可是眼睛很亮,而且性子直率开朗,与勉世孙琴瑟和谐。”
  曹中慈脸上的笑容一滞,抿了抿唇道:“表妹就喜欢笑话我。”
  俞筱晚敛了笑容,很正经地道:“我不是在笑话你,就连妍儿都知道,决不为妾室,你为何非要执着着勉世孙?他已经是贺氏的良人了,他只不过是扶过你一把,有必要让你陪上一生吗?就算看不上京城里的世家公子,现今京城里多的是各地的才子,有不少家境不错的,你何不让三舅父为你相看相看?”
  曹中慈将头一扭,“贫寒之家我是不会嫁的,外地的世家之子,不一样也是三妻四妾?”
  俞筱晚道:“但至少你为正妻的话,总比低人一头要强吧?况且丈夫日后纳不纳妾,纳多少妾,还得看你的手段,总比嫁给勉世孙为妾,万事由不得你作主要强吧?”
  曹中慈只抿紧了唇,不说话,俞筱晚暗叹了一声,这边说不通,再试试三舅母那边吧,若是能说服她们母女最好,若是说不服,她也不管了,旁人自己的选择,日后是苦是甜,都得她们自己受着。
  曹老太太才不过几个月不见,可是面貌老了至少十来岁,儿子犯事贬官,对老太太的打击十分大,曾一度以为要白头人送黑头人了,还好老天见怜。见到俞筱晚,曹老太太说不出的开心,眉梢眼角都是笑意,不顾俞筱晚的阻拦,硬是带着两个儿媳,和一众家眷向俞筱晚行了跪拜大礼,俞筱晚侧身避了避,迅速地扶起老太太。曹老太太拍了拍她的手道:“该受的礼你还是要受的,这是皇家的尊严,不能因情而废。”
  “嗯。”俞筱晚应了一声,与老太太相互扶持着,一同在炕上坐下,炕上有些凉,用手摸着,还是有微微的温度,可见下面烧的炭火比较少。俞筱晚迟疑道:“家里,这般不济了么?回头我让人送些炭来,专给您用。”
  再怎么也不能让老太太受了寒,前世老太太就是在去年的冬季染了风寒,缠绵到开春,就故去了。如今虽然还算是硬朗,但是老人家的身子经不起折腾,一点小病就能让阎王召了去。俞筱晚费尽心力,可不是只为了让老太太多活一年的。
  祖孙两人说了好一阵子的话,张氏一脸坐不住的样子,俞筱晚便笑道:“听说石姨娘为大舅父添了个儿子?我忘了送贺仪的,一会儿去瞧瞧。”
  说到小孙子,老太太也露出几分欢喜,老人家都是喜欢小孩子的,便笑道:“得蒙郡王妃亲自去探望,可是他的福气。”一抬头,张氏立即主动请缨,“让媳妇带晚儿过去吧。”
  俞筱晚向老太太道了别,将手一伸,由张氏和初云一同扶着,去石榴的房间里坐了坐。小宝宝生得玉雪可爱,石榴却有些憔悴,这个儿子若是在曹清儒得意的时候出生,这个老来子必定会极得曹清儒的喜爱,可惜他出生在曹家落没之时,曹清儒只想着多一个人多一张嘴,哪里耐烦来看他?
  俞筱晚连茶都没让上,就被张氏请到了她的房间。这处南院也不过跟那个小宅子差不多大小,不过胜在只曹清儒一家子住,而且雅儿出嫁了,燕儿又过继给了曹清淮,他们一家住着也算宽敞。张氏分到了二进的两间上房,可以将人手打发出去,单独与俞筱晚谈话,不怕被人听了去。
  “真真是吓死我了!晚儿你可一定要帮忙啊。”张氏一张嘴就是心有余悸的样子。
  俞筱晚还真是头一回见到张氏这般紧张,心头的预感愈发不好,示意张氏快点说。张氏凑到俞筱晚的耳边,用低得不能再低的声音道:“曹清儒他居然……与良太妃勾结,给端妃娘娘下药,害得端妃娘娘早产……”
  俞筱晚眉头一挑,“良太妃?你确定?你确定是早产?”
  张氏紧张得额头的汗都出来了,“确定,那印妈妈我能拿捏得住,她什么都告诉我了。”
  看张氏的样子,恐怕是用了什么非常的手段,俞筱晚也懒怠去问张氏是怎么查问的,只在心里琢磨着这几句话。
  若是良太妃向端妃下手,倒也是合理,毕竟那会子,先帝只有良太妃所出的摄政王、和养在太后殿里的康王两位皇子而已,康王身子极弱,摄政王是最有利的皇位继承人,若是端妃也生出个儿子来,还极健康的话,就会对摄政王造成威胁,当时大舅父选择投靠良太妃和摄政王,也是情理之中。只是,若是良太妃下的手,太后当年就应当是不知情,何来易子一说?若是良太妃易子,就更说不过去了,生都没生出来就被弄出宫了,对摄政王没有半点威胁,还要易什么?
  俞筱晚一面思索着,一面不动声色地问,“早产是个什么情形,印妈妈可知道?”
  张氏摇了摇头,“不知道,只知道是下了药,让端妃娘娘早产,早产自然容易难产,端妃娘娘薨后,只停灵一天就出殡了。”
  俞筱晚再问,“舅父是怎样下药的呢?”

  虽然那会儿曹清儒是在詹事府任职,可是也只能觐见皇后和太子,没得见妃嫔的道理,要下药难度太大了。
  张氏似乎十分清楚,“有个太医,是你舅父的好友,听说事后就辞官了,你舅父自然是见不到端妃娘娘的,这才没被人怀疑啊。”
  俞筱晚点了点头,安抚张氏道:“既然是已经发生的事儿,也不必太担心了,我跟二爷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帮忙掩盖过去。”说罢便起身要离去。
  张氏急得一把抓住俞筱晚的衣袖道:“你打算怎么掩盖?那个太医,最好是……”她做了个杀头的手势,“这样才安逸。”
  俞筱晚似笑非笑地道:“若是我找到了那位太医,就告诉给舅母,舅母自己去……”回了张氏一个杀头的手势。
  也不理会张氏尴尬的神色,俞筱晚淡笑着甩开张氏的手,扬声唤了初云进来,回了前厅。
  宴会开始之后,秦氏终于逮着一个机会,跟俞筱晚说了曹中敏的婚事,“前日我亲自带着媒人去了韩相家,表示咱们不想拖累韩五小姐,韩夫人却又说没退亲的意思,只是觉得女儿还小,想多留两年再嫁。我好言好语地央求了大半天,韩夫人总算是松了口,说道明年开春之后,就请人算吉日。”
  秦氏很委婉地诉说自己的辛苦,只是为了告诉俞筱晚,这事儿是因她尽力周旋,才得以圆满解决。因为她发觉俞筱晚比较重视曹中敏的婚事,想在俞筱晚面前讨个好印象。
  俞筱晚道了声辛苦,想了想又道:“这样吧,若是明年开春婚期定下来了,就让小舅母亲自去送亲吧。”
  有未来婆婆陪着去外地成亲,自然是对韩甜雅的一种尊重,但也是俞筱晚为了保全武氏的一个法子,谁知道将来曹清儒会被陛下如何处置?
  秦氏没做多想,一口应了下来,两人才回了席。
  曹府虽小,但是内外分明,俞筱晚直到离去的时候,才在二门处见到了同行的几位男子。
  君逸之正与静晟、君之勉几人说着话儿,言笔晏晏,仿佛是多年的好友,彼此之间没有一丝芥蒂似的。
  发觉到夫人小姐们出来了,静晟世子的眸光迅速在人群之中找到了俞筱晚,在俞筱晚的小脸上转了几圈,再瞄了一眼她尚不明显的腹部,含着笑上前来拱手,“表姐,近日可安好?”
  二十几岁的男子唤自己表姐,俞筱晚听着别扭,小脸上却丝毫不显,微微笑道:“世子安好。”
  静晟世子自来熟地道:“叫世子太见外了,表姐叫我妹夫便是。”
  俞筱晚置之不理,她没跟静晟世子这种心机重的人套近乎的爱好,只看向被曹清淮绊住的逸之,原本与俞筱晚一块的贺氏走近君之勉,想与他交谈几句。
  静晟就趁机走到晚儿的身边,低声道:“风雪大的时候,还是不要出城比较好。”
  俞筱晚有些莫名地看向静晟,静晟望着她微微一笑,眼睛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绪,俞筱晚有些意外,也有些羞恼,偏过头问秦氏,“马车何时能过来?”
  此时曹中雅已经抢步上前,坚定地站在丈夫的身边,静晟无可无不可地让她伴着,眼睛却一直在俞筱晚的小脸上打转。
  君逸之一面同曹清淮敷衍,一面寻找着晚儿,自然瞧见了静晟的举动,心头恼怒不已,偏曹清淮还在那儿喋喋不休,他就懒得再敷衍了,眉头一挑、眼睛一斜,“曹大人还不去催催马车?若是晚儿受了风寒,我恐怕你们曹府赔偿不起。”
  曹清淮这才发觉自家的小厮办事太不力了,忙告了罪,急匆匆地去催人办事。君逸之几步来到晚儿身边,搂过她的纤腰,将身子一侧,挡住静晟的目光,小声地问,“他刚才同你说什么?”
  俞筱晚自然知道这个他指的是谁,就轻笑道:“要我别出城。”
  君逸之哼了一声,“莫名其妙。”他们什么时候说过要出城了?就是出府都是小心翼翼的。
  俞筱晚却有些担心,她的直觉,静晟提醒自己这句话,应当是没有恶意的,虽然自己是不愿意出城的,可是难保不会有什么意外的事件,逼得她非出城不可。
  回到家中,俞筱晚就将张氏的话告知了君逸之,“你说,会不会是太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良太妃想害端妃肚子里的孩子,被太后察觉了,原是想拿良太妃的把柄,没曾想发觉端妃没死,还生下了一子,就干脆……不对,那时候太后应当是怀上了孩子,否则她怎么会在一个月后生产?除非是太后一开始就打算要端妃的孩子,才会假装怀孕,但是孕期有十个月那么长,先帝又子嗣单薄,必然会十分在意这个嫡出的孩子,怎么可能一点也不被先帝发觉?
  俞筱晚甚至猜测着,太后一直没将康王过继到自己的名下,只是养在慈宁宫里,极有可能康王的病就是太后的手段,若太后自己生不出儿子,哪天就康复了,可是太后有了儿子,又被册封为太子,就没必要一定让他死了,就这般虚弱地活着。
  君逸之搂了搂俞筱晚道:“这事儿待我先去一趟太医院,看能不能找到当年的脉案再说。”
  若是不能混进去翻看的话,他打算夜探太医院。

  因为事关重大,君逸之向大哥透露了一二之后,君琰之竟赞同他的决定,还打算与他一同去太医院走一趟。
  君逸之寻了借口去了趟案馆,仍是不让他靠近案馆,这一回君逸之死皮赖脸地蹭到了门口,案馆不过是一个大房间,里面放着若干个书架,上面摆满了脉案。一札札地用牛皮纸袋装着,上面有写明年份和所属个人。
  君逸之特意要了两份年代不同的脉案,仔细观察了内侍取脉案的顺序,估出脉案摆放的规律,就没再多留,只将那两张方子誊抄了一份,说是拿回府去制药丸,此举也没引起谁的怀疑。
  太医院在皇宫中的外宫,靠近禁门处,方便内宫之中的妃嫔们有召之时,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在外宫之中最麻烦的就是,侍卫太多。君逸之与君琰之兄弟二人,趁着夜色朦胧,雪色遍地,每人披了一件双色斗篷,内胆是纯白色的,而外面却是纯黑色的,在屋顶跳跃的时候,就将黑色朝外,若是遇到侍卫,伏在雪地里时,就将白色面朝外。
  两人遮遮掩掩到了太医院,院内仅有几名小太监在值夜,天寒地冻的,都缩在屋内不动,两兄弟很方便地进入了案馆。潜入之后,君逸之按着之前的猜测,很快找到了相应年份的架子,两兄弟凭借着超强的视力,就着天窗外的微弱雪光,一排一排地查找着端妃娘娘的脉案。
  可是没曾想,找遍了那个架子,都没找着,君琰之蹙眉道:“难道是被毁了?再找找之前端妃的脉案,不是怀孕时的。”
  两人又往前面的年份去找,花了老半天,才找了两份出来,君琰之忙从怀里掏出火折,燃了一点火光,两人蹲在屋角,用炭笔誊抄了一份,再次折到之前的那排架子上,翻找了一番,确认没有端妃的脉案,才极度不甘地回了楚王府。
  俞筱晚刚刚醒过来,君逸之就将那份脉案放到她的眼前,“晚儿你瞧瞧,有什么问题没。”
  俞筱晚拿着脉案仔细研究了一下,更确定了端妃的死因有问题,她缓声解释道:“看起来,这位端妃娘娘的身子十分康健,论说,即使是早产,也应当不会有大问题。早产,多半是受了什么刺激,胎儿的头部还没入盆,因而容易难产。可是宫里有的是有经验的稳婆,只要产妇有体力,能支持得住,稳婆们就可以用按摩的手法,将胎儿的位置调整过来,除非之前就是坐胎,否则的话,应当不到会难产而亡的地步。”
  君逸之泄气地道:“你舅母都说了是下过药的,自然是有问题的。”
  俞筱晚好笑地白了他一眼,“你没听明白,我是说,当时,端妃应当没死。”
  产房是不洁且不吉的,因为有血光。
  因而就是普通的人家,若是有难产而亡的妇人,多半都不会停灵,就直接土葬,有些薄情的,甚至都不会将人埋到祖坟里去,怕坏了家运。端妃娘娘当时也只停灵一日,就草草下葬了,这时要动手换尸,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现在的问题就是,小皇帝真是端妃的孩子吗?易子,自然是儿子生出来了,被人换了。若是端妃在死前生下了孩子,良太妃应当是想办法换成公主,可是当时端妃是一尸两命,若是太后易子,那太后就不可能是临时起意策划的。
  俞筱晚想了想,忽然将眼一眯,伸手在逸之的肩头戳了戳,一副有话要说,却又捕捉不到灵感的样子。君逸之只好启发地问了她几个问题,一连问了好几个,终于问到了关键,俞筱晚兴奋地道:“我想到了,还是要去问我大舅父。若是太后易子,那么大舅父当年就应当被太后给揪出来了,不可能等到现在!”
  君逸之也听得眼睛一亮,是啊,他们都忽视了这个问题。曹清儒当年虽然投靠了良太妃和摄政王,可是事情若是被太后察觉,极有可能逼曹清儒为她办事。
  只是俞筱晚苦恼道:“只怕舅父不会愿意说。”毕竟说出来,就怕太后不会放过他。
  “这好办。”君逸之笑盈盈地道,“你不记得我手中还有两个小混混了么?就是跟欧阳辰一同调戏你舅母的那两个人,用他们,一定能逼得你舅父说实话的。你且放心,包在我身上了。”当初曹清儒还是大官的时候,都怕自己杀人的事情败露,何况现在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