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程序-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纸上刊登出来了,吴为关切地问,请那位所长看的怎样?博智说,我看就行了。吴为急忙问道,没有同人家打个招呼?博智说,不用了,那位所长是我的导师,我就可以做主。吴为看到书评在权威的金融报上发表了,自然非常高兴,同时也为自己实现了在高层媒体上的突破感到充满了希望,但对请那位所长署名的事总觉得过意不去。第二年春天,吴为到bj联系出书事宜,找到金融研究所新换的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同吴为是老乡,彼此也都认识,他翻了翻吴为的书稿,说这几年你真没少写东西,便写个条子把吴为推荐给一家出版社。吴为借机同他谈起自己研究的社会金融学,他笑道,关于你那本书的书评,我也看到了,我的前任看到了很生气,当然,他不是生你的气,而是生博智的气,招呼也不打就敢做主以他的名义发表文章。吴为诚恳地道,我也有毛病。他又专门到博智那里去答谢,提及署名的事情,说自己应该去看看人家。博智说也好,拿起电话与那位所长联系,正好在家,吴为便打车前去拜望。见到了那位所长,吴为把来意说明,人家也很和气客气,说发稿的事情与吴为没有关系,文章写的很好。

    吴为便拿出500元放在茶几上,说不成敬意,那位所长一看说给多了。后来他的文章陆续地以专访专家谈纵横谈等形式在金融报上发表了。

    第二年夏天,省行在学校召开自学成才经验交流会,邹行长也专程前来参加,会上听到吴为的发言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

    在会上发言时,吴为特别介绍了自己参加在sx一所大学召开的中美社会学研讨会的经历。吴为说在他发言之前,有位中方学者在台上发言时,一句一句地念稿,翻译一句一句地翻译,坐在下边的吴为感到乏味之极,有位美方学者先后三次发出抗议,吴为坐在台下也早就心生不满,感到我们中国怎么没人了,最后那次美方学者竟然站起来用手指着台上强烈要求马上下台。轮到吴为发言时,他以商量的口吻问那位翻译,我不拿稿,一段一段说怎么样?那位翻译高兴道,这样讲最好。吴为发言时围绕社会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主线很流利地一段段讲起来,翻译也极流利地一段段翻译。吴为发言后大会休息,有些中方学者纷纷走到他身边,称赞他讲的好,研究的不错。中方主持人和美方主持人也在一起谈论他。不一会儿,中方主持人走过来,笑着对他说,美方的主持人还问你是哪所大学毕业的,我回答说是自学成才,人家不理解,问自学成才是什么意思,一下还真把我问住了,我随便解释说,能够自己创立学科的人是自学成才。后来吴为专门到那位翻译休息的地方去看望答谢,走到门口没想到那位在会场上向中方学者发出强烈抗议的美国学者同翻译一起从屋里走出来,更让他想不到的是,那位美国人递给他一封信,吴为一看原来是用英文写的便随手递给了翻译,翻译浏览了一下,又给了吴为,信是写给你的,意思是愿意把你的成果介绍到美国去。

    邹行长听了吴为的发言后插话道,过去只是通过省行学会了解到吴为的一些情况。然后当着大家面对吴为说道,你就干吧,不会亏待了你。会议休息期间,吴为又把报纸上给他发的学术专访复印出来送给邹行长。年末省行工会推荐全国金融系统劳动模范,组织者也都不大了解吴为,邹行长力荐吴为。

    吴为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朴芝人校长的支持下,组织发起了有关银行文化建设的专题研讨活动,设计了几十个专题,由校领导分任各个课题组组长,朴校长是总负责,物色一些执笔人分派了任务限期交稿。

    这时吴为带出的队伍已经渐渐成型,有执笔挑大梁的王为,人挺冲,有些我行我素的样子,虽然有些非议,课却讲的好,文章也发表了许多篇;关景涛,讲专业课,不大喜欢说笑,心里极有数,办事周到细致,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瑞智,人如其名,思想很有深度,与吴为很对路子,为人处事很稳健,致力于学术,口碑很好,考上了统招研究生;任强,外边路子很宽,善于结识高层次人,只是做事有些过分仔细,有什么对外联系的私事,积攒起来到单位打电话一打十几个;贺飞,很有魄力,讲起课来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他戏谑自己从来没有讲过考试课,可是下午讲的考察课却座无虚席,后来被朴芝人派出去抓三产为学校创收,也很快打开了局面,他离开的时候,吴为对他嘱咐道,你要是干砸了是我们大家的耻辱,因为我们的专业就是研究这个的,我们自己干砸了谁还相信我们讲的东西啊?李华,很能干,极精明,很有魄力;何田,为人谦和,处事有道,善处人,外边很吃

    得开,精细过人;富力,吴为的对桌,吴为称他是自己的道德楷模,又解释说所谓道德楷模就是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叶枫,人和善朴实厚道;常思,有学术造诣,对西方哲学大家的思想可以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丰云,很稳重,有担当,酒量特别大,还有位女同事,很认学有才气,与吴为同桌吃饭时,说看着吴老师吃饭可香了,吴为道,见饭都不亲的人还能热爱生活么。

    经过大家几个月的努力,文章一一上来,经过吴为逐一修改定稿,他自己也执笔写了十几篇文章,又动笔撰写了文化建设纲要。安排关景涛组织校对打印,叶枫是班主任动员学生帮助装订成册,等开会时在桌位上摆放好,安排实际上没有干活的研究所所长周开当主持人,又请了上级行的刊物主编和当地大学的专家学者,赢得好评如潮,说简直进入了银行文化建设的艺术殿堂。晚宴时大家都纷纷祝贺他,他也感谢领导支持同事们的合作专家们的认可。一些跟着干事的围着他

    挤满了一大桌人,席间好不热闹。

    经过这件事,朴校长对关景涛说,小吴了不起。周开也感慨地对关景涛说,小吴领着你们做的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事情。任强对吴为道,一开始我还担心你摆不好那些领导之间的关系,尤其有的领导对你还有些非议,等那一整套材料出来了,一看安排都挺到位,感觉放心了。安排周开做会议主持人,大家感到太给他面子了,可吴为考虑还是稳

    妥为好,已经成全了那么多人还差他一个,再说人家还是专业主管。关景涛很佩服地对吴为道,许多人干事都伤人,事情虽然干成了,却把人给伤了,你干事不伤人,高啊。吴为很有感慨地说,干事也要特别注意维护人啊,事情都干上去了,人还不好维护?

    &;lt;ahref=&;gt;起点中文网&;lt;/a&;gt;&;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五十章 大新闻里的机巧
    在媒体上吴为注意到泉城a行出了大新闻,媒体连续报道,与文化建设有关,恰好他们这里刚研究一番银行文化建设专题,他向朴校长提出要去泉城走一趟,朴校长表示支持,吴为便带着关景涛前往泉城。两人到了泉城便直接到行里找宣传部,负责接待的李涛介绍道,从泉城a行的效应曝光以后半年之内全国来了不下二百多个团队前来学习考察,现在已经到了年末,估计你们是最后一拨,说吧,你们来了想了解什么。吴为也听出人家的话意,接待了那么多大媒体大机

    关又是名牌大学和上级团队,你们来还能看出什么?

    吴为说,我们就想到你们中心储蓄所和南新支行走一走看一看。李涛领着二人先去了中心储蓄所,兴高采烈地介绍道,文明用语的爆炸性效应就缘起于这个所一位姓郑的柜员,吴为见到了这位功臣,很

    高兴地请她讲一讲事情经过。

    她讲道,当时我正在前台办理业务,看到来了位老者,六十岁左右气哼哼的样子,手里拿着两角破票,抖搂着问我,姑娘,能不能换?我接过来看了看票面,便笑着说,大爷,能换。没想到那位老者从兜里掏出一万元钱,啪,拍在柜台上,很豪爽地说,姑娘,我这一万元钱就存你这了。老人家这样一做,把我搞愣住了,忙问老人家怎么回事。那位老者说,现在泉城大搞文明用语活动,我特意拿着两角破票出来试探一下,先后走了四家银行都遭到拒绝,到你这已经是第五家了,没想到姑娘你这样爽快。我不是为了存钱,就是来试探一下这个

    活动搞的到底怎样。

    郑女士稍停顿了一下,接下来又讲道,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们柜员都会这样做的。事情凑巧,这位老爷子回到家中,对他在香港报纸当记者的儿子讲了,他儿子便写了篇报道在香港报纸上发了,结果引起海外媒体一番报道,说大陆发起了一场改善服务的运动。巧中之巧的是被央视注意到了,央视搞了个专访。这时吴为的脑海中闪现出他在

    电视上看到的专访节目,记得接受采访的行长说的让人感到印象很深的那句话,谁砸我a行的饭碗我就砸谁的饭碗。

    李涛插话道,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当时记者看到泉城a行的报道感觉缺少辛辣味,根据他的建议采访对象用上了砸饭碗的说法。事情原本也就这样过去了,巧中之巧的是,那天晚间的节目偏巧被主管新闻的领导看到了,第二天早上便通知媒体负责人开会,定下宣传调门,

    下半年要集中宣传泉城a行。结果是几十家媒体记者大举南下采访泉城a行,权威报纸前所未有地连续两天在头版头条报道同一个地方的新闻事件。

    郑女士又很客气地说道,其实我们不过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一些

    事情,没想到会引起这样的反响。

    吴为说道,许多事情过后看来很简单,当时那位老者走了好几家银行却都遭到拒绝,到了你这能够热情办理就说明不简单了。李涛又领着吴为他们到了南新支行,吴为听那里的李文行长介绍,原来文明用语的发源地在此,李文很感慨地说,讲客户是上帝,可在我们许多中国心目中没有上帝这个概念,客户来了在我们的柜员心目中就是产生不了亲近感。我们提出客户就是解放军,客户就是亲人。这样一说,我们的员工都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了,根据市里倡导的文明用语活动,我们又抽调专人专门研究银行的文明用语,归纳整理出来90句用语让员工熟记并运用到服务活动中。文明用语效应出来了,也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有的兄弟行来学习考察回去整理出360句文明用语,说

    成是他们总结归纳出来的。咳,不说了。

    吴为接过话题说,那个报道我也看到了,当时我就说360句谁能记得住啊。中午行里安排吃饭,酒桌上又有新的发现,一桌人除了吴为和关景涛两人以外都是转业军人。吴为很有感慨地说,银行的人很排斥转业军人,以为人家是外行,不懂业务,歧视人家,你们这里发

    生这么大影响的事情却完全是由军人做出来的。

    李涛说,市行主管的行长也是军人。吴为说,军人的文化悟性好,我想研究一下这个军人效应,写点东西。李涛等人忙不迭地阻拦道,你可别写这类东西,写出来人家会说,你们这种人也只能搞这一套。

    吴为道,我作为民兵提杯酒,敬各位军人一杯酒,祝贺你们取得的辉煌成就!说完杯中一大半酒全干了,大家也都非常爽快地干了,又赞赏吴为不是军人胜似军人。回到宾馆,吴为兴奋起来,提笔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对泉城a行文明用语现象的理性思考,给关景涛看了,他感觉写的非常好。吴为说,明天咱们两个再去行里跟他们谈谈。第二天,两个人又到了行里宣传部,把文章给李涛等人看了,他们看了感觉写的也非常好,来了那么多的考察团队,还真没有人从这

    个高度总结思考的。于是他们建议吴为与他们主管行长谈谈,吴为自然同意。李涛便去请他们主管行长来,谈了谈,行长也感到很受启发。

    半年以后,李涛给吴为打来电话,说行里举办小型高级研讨会,他把吴为曾经来行调研的情况对领导说了,同意特约吴为参加,吴为因有事脱离不开,把写好的文章寄去。金融报的记者在查阅参会文章

    作者时发现了非常熟悉的吴为名字,经过对征集文章反复的筛选权衡,又与泉城a行的人士交换意见,从吴为提交的文章中摘录两大段,分别以有关专家提出和专家认为的提法编入综述之中。

    现将综述中原文照录如下,有关专家提出,a行泉城分行的经验具有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他们认为在前期银行改革方案的设计理论中,只赋予银行以经济主体属性,缺少包含文化主体的健全主体内涵。随着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深化,要求银行实现由单纯经济主体内涵向既包含经济主体又包含文化主体的健全主体转变,以提高文化理性的自觉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对经营实践的驾驭能力。在a行泉城分行的文化创举中,通过系列性文化创新行为引发的一系列没想到,促使理论界修改银行主体设计理论,对银行主体的内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作出新的概括,探讨和揭示银行主体的经济性和文化性各自的内涵,以促进主体的充分展现和实现。专家认为,对于不少的银行家来说,如何开展银行文化建设,还是一个知之甚少的领域,在这个方面,泉城分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实践,就是从语言文明入手,带动整体建设,这就赋予了语言文明建设以银行文化建设突破口、切入点的意义,通过明确规定服务语言形式,能够产生一种倒逼作用,使员工形成内在的人文价值取向,由外在强制转化为理性自觉,促使语言文明与人文价值的高度统一。

    熟悉吴为的为道和为人思路的人,看到记者从吴为文章中摘录的那两段话,很容易就能看出那简直就是吴为双为经验的另一种翻版,对管理领域中存在的只认指标不认人的倾向也是一种提醒和警示。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五十一章 自得其乐
    省行研究所的勇智利用学校暑期约他出去搞调研。晚上两个人闲唠,他问吴为,小吴,你跟我说实话,过去写东西的许多人现在都不写了,你为什么还在写?吴为一时怔住,他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想了想道,要对得起领导的信任,提高专业水平能力,勇智对他只是边笑着边对他的各种说法摇头,一副不相信的样子,吴为也显得有些无奈了,便顺口而出道,自得其乐。不想却一语中的,勇智这回非常欣慰的点头又微笑道,这个我信。

    勇智很有感慨地对他说道,这个年头象你这样干的人太少了,我回去后也要向领导反映和呼吁你的问题。

    吴为说,我看到我的那些同行在外边讲课赚钱不为所动,搞学术要讲目的纯正性,学术就是学术,不能把学术当成敲门砖,不是为了赚钱,不能掺杂别的什么目的,我不像有些人嘴里说不愿意总往领导那跑,一心一意想讲好课,可是遇到机会象猫见荤腥一样往领导身上贴,那个亲乎劲让人看了简直肉麻。两个人进一步深谈很投机。

    勇智对佛教很有研究,他对吴为说,你的悟性这么好,要研究佛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