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利刃-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伯阳"级配备的声呐系统是与"基洛大"级、"光荣"级相同的"公牛"系统,而且该级舰还拟配备更先进的拖曳线列阵声呐,同时装备先进的反鱼雷系统和诱饵系统。
  ◆动力装置
  "夏伯阳"级采用的全燃动力装置(COGAG)共有4台主机,总功率为6.91万马力,最大航速33节,续航力达到7000海里/18节。全舰采用双轴双桨驱动,在只使用巡航燃气轮机动力巡航时,速度为18节;在使用全部燃气轮机联合动力时,最大速度可达31节。
  ◆结语
  综上所述,"夏伯阳"级技战术性能相当高,远远超过了80年代服役的"光荣"级巡洋觎和90年代服役的美国"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当年苏联海军对该工程是极其满意的,甚至计划取消全部其它型号巡洋舰的建造,以集中全力建造该级舰,计划建造数量也与美国"伯克"级差不多。如果苏联不解体,而"夏伯阳"级能顺利服役的话,那么它将使整个世界感到震撼!但是历史不能假设,一代"红色巨兽"还未能面世,就随着苏联的解体一起消失了!
 

 美国贝尔纳普级导弹巡洋舰 '本章字数:600 最新更新时间:2009…10…20 10:36:49。0'
 
  “贝尔纳普”级是在“莱希”级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两者在舰体线型、结构、动力装置等方面完全相同,但艉部装设的武器差别较大:“贝尔纳普”级装l门127毫米大口径舰炮,而“莱希”级则为双联装导弹发射架。 
  “贝尔纳普”级共建造了9艘,首制舰“贝尔纳普”号1962年2月动工兴建,1964年l1月服役。最初,美国海军将该级舰定为导弹护卫舰,从1975年6月30日起改称为导弹巡洋舰。 
  该级舰长166。7米,宽16。7米,吃水8。8米;标准排水量6570吨,满载排水量8575吨,动力装置采用2台蒸汽轮机,最大航速32。5节。舰上武器装备精良,共有2座四联装“鱼叉”舰舰导弹、l座双联MK…10型导弹发射架(可发射“标准”SM?2ER舰空导弹,或“阿斯洛克”反潜导弹)、2座“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l门127毫米舰炮,以及箔条式干扰火箭发射器。该级舰的电子设备性能也十分先进,有多部对空、对海雷达及电子战系统等。此外,舰上还搭载有l架“拉姆普斯”反潜直升机。 
  “贝尔纳普”级各舰自服役以来,其中不少舰实施了“新威胁改进”计划,着重改装了SPS…48E三坐标对空警戒雷达、MK?14武器指挥系统和SYS…2自动战斗数据系统,解决了这些系统与SPS…49对空警戒雷达的配合使用问题。 
  首制舰“贝尔纳普”号曾于1975年l1月与“肯尼迪”号航空母舰相撞,舰体严重受损,后经过大规模的修理与改装,于1980年5月又重新服役。 

 美国莱希级导弹巡洋舰 '本章字数:567 最新更新时间:2009…10…21 11:00:00。0'
 
  名称:美国莱希级导弹巡洋舰 
  所属国家:美国 
  武器分类:巡洋舰 
  军种分类:海军
  排水量:5670吨(标准),8203吨(满载);
  主尺度:162。5×16。6×7。6米;
  舰 速:32。7节;
  续舰力:8000海里/20节;
  动力:2部蒸汽轮机,85000马力;
  编制:513人(军官25,士兵488);
  导弹:2×4联装MK141鱼*导弹发射架,2×4联装战斧导弹发射架,1×2联装小猎犬/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带弹60枚)弹发射架;
  鱼雷:2×3联装MK62鱼雷发射装置;
  火炮:2×MK16“密集阵”近武器系统;
  载机:有起降平台,无机库;
  雷达:SPS10对海搜索,SPS48 三座标,SPS49对空搜索,SPG 53F导弹制导,SPG 55导弹制导,LN66 导航;
  声纳:SQS23(舰艏);
  火控:1部MK14(目标指示),2部MK76(导弹),1部MK114(反潜),
  电子战 SLQ 32V电子战系统,4×MK36干扰火箭发射器。
  相关资料:
  该级舰共建9艘(CG16…24)。首舰“莱希”号(CG16)1962年服役,现部署在太平洋舰队。后续舰“里奇蒙?特纳”号(CG20)于1964年服役,现部署在大西洋舰队。1967年起此级舰陆续进行了改装,加强了防空能力。该级舰用作指挥舰时,可加配指挥人员18人(军官6人,士兵12人)。专为航空母舰提供防空、反潜护航而设计。 
 
        轰炸机卷


 轰炸机 '本章字数:4756 最新更新时间:2009…10…13 22:48:30。0'
 
 
概述
  用于对地面、水面目标进行轰炸的飞机。具有突击力强、航程远、载弹量大等特点,是航空兵实施空中突击的主要机种。有多种分类:按遂行任务范围分为战略轰炸机和战术轰炸机;按载弹量分重型(10吨以上)、中型(5-10吨)和轻型(3-5吨)轰炸机;按航程分为近程(3000千米以下)、中程(3000-8000千米)和远程(8000千米以上)轰炸机、中近程轰炸机一般装有4-8台发动机。机上武器系统包括机载武器如各种炸弹、航弹、空地导弹、巡航导弹、鱼雷、航空机关炮等。机上的火控系统可以保证轰炸机具有全天候轰炸能力和很高的命中精度。轰炸机的电子设备包括自动驾驶仪、地形跟踪雷达、领航设备、电子干扰系统和全向警戒雷达等,用以保障其远程飞行和低空突防。现代轰炸机还装有受油设备,可进行空中加油。

发展历程
  在飞机用于军事后不久,人们就开始用飞机轰炸地面目标的试验。1911年10月,意大利和土耳其为争夺北非利比亚的殖民利益而爆发战争。11月1日,意大利的加福蒂中尉驾一架 “朗派乐”─道比”单翼机向土耳其军队投掷了4枚重约2公斤的榴弹,虽然战果甚微,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空中轰炸。
  这期轰炸任务都是由经过改装的侦察机来进行的。炸弹或炮弹垂直悬挂在驾驶舱两侧,待接近目标时,飞行员用手将炸弹取下向目标投去,其命中精度可想而知。1913年2月25日,俄国人伊格尔?西科尔斯基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架专用轰炸机首飞成功。这架命名为 “伊里亚?穆梅茨”的轰炸机装有8挺机枪,最多可载弹800公手斤,机身内有炸弹舱,并首次采用电动投弹器、轰炸瞄准具、驾驶和领航仪表。1914年12月,俄国用 “伊里亚?穆罗梅茨”组建了世界第一支重型轰机部队。于1915年2月15日首次空袭波兰境内德军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机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当时轰炸机的时速不到200公里,载弹量1吨左右,多为双翼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轰炸机又有新发展,装有4台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是轰炸机发展到新水平的标志,载弹量可达8─9吨,航程为2600─7000公里,其中尤以美国的B─29最为超群显赫,它不仅是投向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的载机,投下大批燃烧弹,造成著名的东京大火,十几万日本平民伤亡也是B─29r “赫赫战果”。
  现代轰炸机的特点 现代高亚音速轰炸机多采用大展弦比的后掠翼,以保证飞机有较高的巡航速度和升阻比。上单翼布局形式可使机翼仅从机身上部穿过,这样,在飞机重心附近的机身内可以用来放置炸弹。炸弹舱的底部有可在空中开启的舱门。由于炸弹布置在重心附近,空中投弹以后,重心不会有很大变化,便于保持飞机的平衡。喷气轰炸机载油量大,除机翼内放置部分燃油外,机身内炸弹舱的前后也对称地布置有许多油箱。飞机上装有完善的通信导航设备、轰炸瞄准装置和电子干扰设备等,以保证飞机准确飞抵预定目标区域,完成轰炸任务。通常飞机上除正、副驾驶员外,还有轰炸领航员、报务员、射击员等。为抵御敌方截击机的攻击,50年代以前设计的轰炸机上普遍装有旋转炮塔。60年代以后,由于空空导弹的发展,炮塔自卫已失去意义。现代轰炸机多靠改善低空突防性能、采用隐身技术来提高自卫能力。

现状和趋势
  60年代以后,各种制导武器日益完善,目标的空防能力大为提高,所以战术轰炸的任务更多地由歼击轰炸机来完成。自卫能力差的轻型轰炸机已不再发展。随着歼击轰炸机航程和载弹能力的提高,甚至中型轰炸机的任务也可由它来完成。自从出现中、远程导弹后,战略打击力量的重点已转移到导弹上来,战略轰炸机的地位明显下降。70年代以后,只有美、苏两国尚在继续研制远程超音速轰炸机,如美国的B…1和苏联的图26,都是变后掠翼飞机,装有先进的自动导航系统、地形跟踪系统和电子对抗设备,攻击武器以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为主,能在复杂气象和地形条件下隐蔽地进行超低空突防,对目标进行远距离攻击。远程超音速轰炸机易于分散隐蔽,不易受敌方核导弹摧毁,同时使用灵活,便于打击机动目标,已成为弹道导弹的重要补充打击力量。

各类轰炸机
  喷气式轰炸机喷气式轰炸机是在40年代初由德国首先研制成功。梅塞施米特公司研制的Me─262型喷气式战斗机于1942年7月首次试飞,后来由于希特勒的坚持,Me─262曾被用来执行轰炸任务,它可载两枚重500公斤人炸弹,在这同时,德国阿拉多公司研制了另一种Ar─234型喷气式轰炸机,可载弹1400公斤。Me─262和Ar─234是最早的、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仅有的两种喷气轰炸机。 
  超音速轰炸机超音速轰炸机是由美国研制出来的50年代,美国为了与苏联相对抗,研制了以高空高速突防、深入苏联纵深地带投掷核弹、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58型轰炸机。B─58于1956年11月首次试飞,它的最高时速达2100公里,为音速的2倍,可载弹5000公斤以上。
  “隐身”轰炸机 “隐身轰炸机首先由美国研制成功,美国洛克韦尔公司研制的B─IB型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部分 “隐身”功能的轰炸机。B─IB在飞机外形、涂料和发动机的进、喷气口形状上作了防雷达各红外线探测处理,这就使它在敌方的雷达和红外线探测器面前,具有了一定的 “隐身”作用。
  第一种真正的 “隐身”轰炸机是美国的F─117战术轰炸机。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从70年代中期开始执行秘密研制 “隐身”战斗机的 “臭鼬工程”计划。1977年原型机试飞成功,1981年定型投产。F─117外型奇特,翼身融为一体,整个机身表面几乎全部由多个小平面拼命而成,可将雷达波以各种角度散射,不能形成有效的回波。机身采用了大量统计表合材料。并涂有隐身涂料。这就使得F─117基本上不会被雷达和约外线探测装置所发现。F─117原本是作为战斗轰炸机而设计的,但由于它优异的 “隐身”功能,敌机几乎不可能发现它并与它进行空战,加上它飞行灵活性不够,所以它实际是被用来执行夜间轰炸任务的战术轰炸机。在美国入侵巴拿马和海湾战争轰炸伊拉克的空袭中,美国多闪成功地使用F─117执行轰炸任务,而一次也没有被对方探测到。
  美国战略空军和诺斯罗普公司研制成功另一种 “隐身”战略轰炸机B─2是一种纯粹 飞翼”式飞机,它的机身、机翼、发动机融为一体,既无水平尾翼,也无垂直尾翼,据称它的航程达12 000公里,载弹量达34吨,造价高达22。2亿美元,堪称世界之最。
  战斗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又称歼击轰炸机。它是既能执行轰炸任务,又能执行空战任务的飞机。
  1915年,德国的 “齐柏林”飞艇不断地轰炸英国本土,英国临时将3架泰洛伊德小型战斗机改装,携带炸弹成功地攻击了德国的飞艇基地。这是战斗轰炸机的最早起源。40年代末,最先冠以 “战斗轰炸机”这一名称的是美国的F─80,它在朝鲜战场上多次执行轰炸和空战的双重任务。早期的战斗轰炸机都是由战斗机改装的。
  第一种专门设计的战斗轰炸机,是美国于1955年首次试飞的F─105 “雷公”式战斗轰炸机。它最多可载5900公斤炸弹,还可携带核弹。F─105在越南战场上大量执行轰炸和空战任务。
  70年代后,美、苏、法等国战斗轰炸机,其载弹量和航程相当于轻型或中型轰炸机,它们装有先进的电子设备和空对空导弹,飞行性能提高,其空战能力也远高于以前的专用战斗机。

中国轰炸机发展状况
  中国现有轰炸机种类包括国产轰六、轰七、轰8(类似美国的B2轰炸机);歼轰七(即飞豹战机,FBC…1),以及向俄罗斯购买之SU30MK攻击机。其中轰六为一九六○年代产物,系仿制前苏联TU…16型轰炸机,现仍为解放军轰炸机部队构成主力,未来除将强化其挂载武器性能外,并将部分改装为空中加油机。轰七相当于俄制Su…24多用途战轰机,载弹量为五吨,航程二千八百五十公里,作战半径八百五十公里,有十个挂载架,可配备C…601/602、C…801/802、C…803反舰飞弹,及俄制Kh…65SE巡航导弹,是解放军第一种采用线传飞控的战机,为空军本世纪初主力轰炸机。 
  歼轰七为自行研发的战斗轰炸机中最为优异的攻击战机,其最大飞行速度为一点七马赫,最大航程三千五百七十五公里,作战半径一千至一千五百公里,载弹量六点五吨,并可以一马赫的速度贴地飞行。该机型有十个挂载架,可配备C…601/602、C…801/802、C…803反舰导弹弹,及俄制Kh…65SE巡航导弹、Kh…31A和Kh…31P反辐射飞弹、Kh…41空射式反舰飞弹。 
  自二○○○年起分三批向俄罗斯采购一一四架Su…30MKK攻击机(每批各为三十八架),该机为Su…27战机衍生机种,具备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该型机最大飞行速度为一千三百五十公里,极速可达二马赫,最大航程三千公里,有十二个挂载架,可携带R…73E短程空对空飞弹,R…27ER、R…27ET、RVV…AE等中程空对空飞弹,Kh…29L/T中程空对地飞弹、Kh…59M长程空对地飞弹,Kh…31P(反辐射)、Kh…31A(反舰)等型空对地雷射导引飞弹。未来将配备自制HN…3长程空射式巡航导弹(射程二千至三千公里),对敌人航母战斗群形成威胁。

轰炸广岛长崎的轰炸机B 2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种轰炸机已经超出了作为飞机的一般含义。它不仅被视为打败敌人的战略性进攻武器,而且带出了许多战役和保级数仅低于“曼哈顿工程”的作战计划,目的只有一个:在他的作战半径修建机场和基地。 
  这就是美国波音公司的B 29“超级堡垒”(Superportress)。 
  1943年6月初,当实验型的b 29轰炸机刚刚定型,北国陆军航空兵已迫不及待的减少58超重型轰炸连队超前进入了熟悉训练阶段,利用跨越青藏高原的航线为b29大量提供物资。当时中国抗日后方的成都机场,专门改建了跑道,成为b29在亚洲的第一个起飞基地。 
  1944年初,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胜利,航空兵为了配合战局的发展,决定用B29直接攻击日本本土,以加快日本帝国灭亡。同年6月15日,68架b29从印度起飞,在中国落地加油后,这直飞日本九州地区,轰炸了日本八幡铁厂,实现了自杜立特b25空袭东京之后,美军首次对日本的战略进攻。同年10月,对日本空袭再次升级,迫使日本调来更多的战斗机进行防御。11月24日起,轰炸范围已扩展到长崎、佐世保乃至中国的沈阳、鞍山等地。但是由于这一时期b29挂炸弹过少,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