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解放战争 上部-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五、不侵犯城市工商业,不侵占学校、不私入教堂,尤应保护城市贫民的生命财产,讲话和气,买卖公平,对于新从蒋介石与日寇长期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人民,应给予同情和帮助,加强对广大人民的宣传解释工作。
六、于战斗结束之后,除逮捕奸犯外,严禁私自鸣枪或投掷炸弹等。凡试枪试炮,必经卫戍机关或高级军事机关之批准。
七、加强战斗团结,防范部队之间、部队与地方人员的不团结、闹纠纷等现象的发生;强调互助、互让,如发生问题,均应以冷静态度寻求解决。
八、严禁个别人员徘徊闲游茶楼酒馆,尤其娼寮地区,不许大吃大喝,注意军风纪与军装整齐。
九、非因军事特殊需要,不准民工、民兵进入城市,并予以善意的说服解释。
破釜沉舟 瑟瑟秋风中的反腐与作战(6)
以上望即联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部队一切人员中进行反复教育。
预作思想准备,经过各级党委讨论,全军动员,组织保证,一致遵守。
如有违犯者,定予纪律之处分。
但是,还是发生〃争缴获、争功劳〃等问题。十二月一日,朱德在晋察冀野战军团以上干部会作了讲话:
打开了城市,缴获的东西,第一不能打烂,第二必须归公,决不能归私。以后大城市打下来以后,一个时期内应该实行军事管理。一面打仗,一面建立家务,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要这样建立起来。
〃一面打仗,一面建立家务〃,共产党人自这一时刻起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崭新的任务也许比打仗还要艰难,解放大城市之后管理大城市将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一九四七年就要在共产党军队开始解放大城市的紧张而兴奋之中结束了。
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中国共产党人的这次会议,在解放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所作的主题报告名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在这篇报告中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这是值得毛泽东一生骄傲的军事论述,是指导共产党军队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军事法典,其核心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歼灭战思想:
一、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三、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重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四、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人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五、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六、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七、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八、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九、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十、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破釜沉舟 瑟瑟秋风中的反腐与作战(7)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读后,不仅仅惊讶于毛泽东对战略战术的精通,更不解的在于国共战争正处在决战前夕,共产党人竟然把自己的战略战术公开给对手,这在世界战争史上十分罕见。他在给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的信中说:〃就大使馆所能断定的来说,毛氏的详尽分析共产党战术与战略是对共产党军队确定如何作战的一个非常率直的解释。共产党毫不迟疑地说明他们的战略,也许是表示共产党对国民党军事思想与情报之鄙视,应该承认这种战略到现在为止并不是没有成功的。〃
无法得知蒋介石如何看待毛泽东关于战胜他的军队的战略战术。不久前,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出席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时,呼吁美国政府承认他所领导的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之合法政府,并呼吁必须以经济援助给与中国国民党政府——马歇尔的呼吁让蒋介石心情复杂:美国人这个时候发表这样的呼吁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盟友明确地感到自己的政府已经摇摇欲坠了,而共产党人也许会赢得胜利。第二,没有美国人的援助,自己面对的局面会迅速恶化。
毛泽东终于决定离开陕北了。
毛泽东要去的地方,是河北境内一个名叫西柏坡的村庄,村庄距离共产党官兵刚刚攻占的石家庄很近很近。
以往,毛泽东的电报里常常出现〃南线〃和〃北线〃,这只是毛泽东心中以黄河为界的战场划分,毛泽东不在乎黄河是如何弯曲流淌的,他把黄河以北以东的东北、华北、山西等地区皆称为北线,把黄河以南以西的山东、河南,直至长江北岸,乃至包括黄河以西的西北战场都称为南线。毛泽东离开陕北去河北,等于从南线战场转移到了北线战场。
〃他们未必愿意永久打仗。〃
共产党人渴望结束战争的愿望空前强烈,因为他们渴望着建设一个新的中国。
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陈诚末路(1)
东北民主联军结束秋季攻势后,十月十五日,毛泽东致电林彪提出了更大规模的冬季作战设想:
林:
十二日十时电悉。关内除李宗仁系统可能抽调少数出关外,各战场蒋军均感兵力不敷应用。很难抽援东北。胶东整八师及某部前有抽调说,是否实行,尚待证明。你们攻克吉林后,应将主攻方向转至北宁平绥两线。沈阳、锦州间,锦州、山海关间,山海关、天津间,天津、北平间,北平、张家口间均为很好作战地区。
毛泽东
十三日十六时
但是,林彪很快就意识到目前他的部队出关作战是不现实的,他回电毛泽东,建议将出击冀东的作战推迟到一九四八年春天:〃我军拟利用锦州到沈阳一带河流皆已结冰,便于大部队行动,投入最大兵力,在锦州和沈阳间作战。为适应打大据点和打大增援作战的需要,'我们拟明年四、五月,再扩大一百个新兵团'。关于到冀东和平绥路作战,林(林彪)、罗(罗荣桓)、刘(刘亚楼)认为:'目前如去大军,则补充供给困难,去不大的部队,则分散兵力,打小仗仍不易找,打大仗感兵力不够。故暂时不去,拟在明年开冰后,再看形势动作'。〃
东北战区国民党军集中兵力固守大城市的状况,迫使林彪只能打大仗,即集中四至五个纵队发动城市攻坚作战,或集中六至七个纵队打大规模运动战,因为可供攻击的小的据点已经不存在。此时,经过整训和扩充,林彪部的兵力比秋季作战时多了近二十二万人,总兵力已经达到近七十四万人,共产党军队在东北地区的兵力首次超出了国民党军,而且一超就是近二十万人。
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的秋季攻势后,因为铁路交通都被切断或是时通时断,盘踞在大城市中的国民党军,不但陷入了断粮断电的困境,兵员补充也面临极大的障碍。而最令人担忧的头等问题是部队普遍士气低落。
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谭政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也说到士气问题:〃士气都是饱满与旺盛的,一部分部队因四平一仗,元气损伤过大,略见减退,但不久即告恢复,现部队已建立起一种好的斗争意志与战斗作风,在连续作战、远距离的奔袭、气候严寒与大兵团行动、给养、住宿困难等情形下,已养成忍苦耐劳的习惯,过去顾虑伤亡、喜欢叫苦、不愿走路、不愿待机、不习惯于大踏步进退的心理与现象,现在是一般地消失了。现在没有打上仗或未能担负主攻的部队,常常表示不快意,每一战斗开始,部队争相请命,要求给予艰巨任务,以担负艰巨任务为荣。〃
等待河流结冰是令人焦急的。
十二月初,东北地区气温终于降到了零下二十多摄氏度。河上的冰冻结实了,载重车可以通行了,东北民主联军官兵穿上厚厚的棉衣,脚上是垫着新鲜乌拉草的靴子,在一尺多深的积雪中出动了。至十二月十五日前后,二纵和十纵包围了沈阳以北的法库,七纵包围了法库以西的彰武,八纵包围了彰武以南的新立屯,一纵、三纵、六纵进至法库、新民与沈阳之间,四纵逼近沈阳,九纵到达沈阳西北方向的新民附近。
东北民主联军已全线出动,陈诚骤然紧张起来,他立即命令驻守铁岭的新六军新二十二师增援法库。新二十二师的出动给林彪带来了战机,他命令十纵二十九师围困法库,不得使守军逃窜;二纵和七纵主力迅速转向法库东南,从侧翼发起进攻;三纵迂回至铁岭,切断新二十二师的退路,割断其与新三军十四师的联系。
十二月十六日,新二十二师进至铁岭与法库间的镇西堡、娘娘庙一线,向法库以东的二纵阵地发动了进攻。二纵当即反击,并以五师向敌人侧后迂回。新二十二师发觉自己成为攻击对象之后,急忙趁后路未断之际向铁岭回撤。
新二十二师的被打,再次调动了国民党军。十二月二十日,陈诚急调驻守长春的新一军五十师和暂编五十三师、驻守四平的第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和九十一师、驻守开原的第五十三军一〇三师和暂编三十师、驻守辽南的第五十二军第二师赶赴沈阳和铁岭地区,以解除林彪部对沈阳构成的军事威胁。
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陈诚末路(2)
国民党军的大规模调动,是林彪一直等待的,他决定声东击西,出敌不意,放弃攻击四面环山、工事坚固的法库,以二纵和七纵向西攻取彰武,进一步调动并分散国民党军。
彰武是沈阳以北铁路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由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军七十九师的三个团据守,兵力约万人。
十二月二十八日,总攻开始。五个小时后,彰武城万余守军被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军七十九师少将副师长李佛态以下官兵近七千人被俘。
这是林彪部第一次在白天发动城市攻坚战。自此以后,东北民主联军对城市的攻击大多在白天。
彰武战斗刚刚结束,林彪即命令一纵、八纵、九纵继续向北宁路前进,准备彻底切断锦州至沈阳之间的交通联络。
陈诚认为,林彪部伤亡过大难以再战,于是部署了在法库以南地区与林彪部主力作战的计划:国民党军共五个军东起铁岭,西至新民,沿着辽河两岸百公里的正面呈扇形全面出击。
陈诚大军出击的那天正是一九四八年元旦。他不知道,自这一天起,他的对手的称呼变了。
十二月三十日十七时,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出通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于一日起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其简称'东总'亦改为'东司'。〃
就在这一天,林彪发现陈诚的三路大军中,左路的新五军因推进快,位置已经突出出来,且新编第五军力量相对薄弱。东司立即部署:六纵在路上阻击新五军并诱其深入;二纵、七纵火速到达新立屯以北、以西地区集结,待命攻击;三纵插到新五军的右翼,切断其向新民的退路;十纵、一纵、独立第二师、四纵共同切断国民党军右、中两路与左路新五军的联系;八纵、九纵从辽中地区返回新民以西待命参战。
新五军军长陈林达,黄埔第四期毕业,他率部出动的时候,绝对想不到自己将成为东北战场上第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军长。
元旦那天,新五军从沈阳乘火车出发,到达巨流河车站了下车。寒风凛冽,陈林达向四野望去,雪原茫茫,他深为陈诚命令他的部队在新年之际出动而不快。陈林达的理解是,这次作战顶多是一个驱逐行动,把沈阳附近的共军主力赶得远一点而已。临行前,陈诚调拨给他十天的粮食弹药,而驱逐行动根本用不了十天。于是,陈林达命令各部队临时雇佣当地老百姓的大车,拉上三天的粮弹上路,剩下的都存在巨流河车站,必要时再用汽车往上送。
准备完毕后,新五军沿着公路向巨流河北面公主屯方向推进。
第二天,陈林达的军部到达安福屯。这时候,已经推进到公主屯和黄家山附近的前锋部队报告说:遇到了共产党军队的阻击。
阻击新五军的就是负责诱敌深入的六纵。为了给包围新五军的主力部队赢得调动的时间,六纵顽强地抗击着新五军不断发起的集团冲锋,阵地上厚厚的积雪很快就被灼热的枪弹融化了,共产党官兵在泥水中滚来滚去,前沿阵地上的拉锯反复进行着。
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陈诚末路(3)
三日的阻击战至关重要,因为正是这一天,二纵、三纵、六纵、七纵和炮兵第一、第二、第四团开始急促地向公主屯开进。四日,新五军对六纵的阻击阵地加强了攻击力度,数次攻击之后,依旧没有进展,黄昏又至,陈林达猛然发觉附近有林彪的大部队正向他接近,他立即命令用重炮攻击当面的阻击阵地,然后严令各部队迅速地突击过去。但是,当面的阻击不但越来越强硬,而且六纵还向他发动了反击。
五日拂晓,新五军被包围在了公主屯及其西南地区。陈诚命令新五军固守待援,是因为他不相信林彪能够吃掉他的一个军。
而这正是林彪所期待的战场态势——共产党军队的将领们都知道,无论是关里还是关外战场,但凡国民党军下达〃固守待援〃的命令之后,鲜见哪支被围部队最终能够等来增援而将其解救出去——尽管有四个军的兵力距离陈林达仅咫尺之遥。
〃固守待援〃的命令决定了新五军覆灭的命运。
这天上午,困守安福屯的陈林达接到报告,说存放在巨流河车站的粮弹已经装上卡车和大车,但是公路已被共军切断,如果这些物资出动肯定要被共军截获。陈林达开始后悔没把粮弹全部带上,而此时各师阵地不断被突破压缩,共产党军队的炮火已经打到安福屯了。陈林达被困在一个孤零零的村庄里。
是守还是撤?到了这时候,陈诚仍是犹豫不决,原因是各路增援部队都报告说他们在〃顽强前进〃。
林彪把攻击闻家台村的主攻任务交给了二纵。二纵前指副司令员吴信泉认为晚上攻击容易让敌人跑散,遂与副政委李雪三决定天亮后发动总攻。
六日晚,陈诚终于下达了让新五军向沈阳撤退的命令。
但是,一切都晚了。
七日,天亮起来的时候,共产党军队的总攻开始了。攻击部队集中了六十多门火炮,向被压缩在闻家台、黄花山两个村庄里的新五军残部进行猛烈的轰击,接着二纵和三纵从不同的方向发起了最后冲击。
苦战一夜的三纵官兵直接冲击陈林达的军指挥部。二十团一营一连三排副排长李永凤踢开大门,举着一枚拔出保险针的美式鸭嘴手雷,大声喊:〃谁动一下,我就撒手!〃
新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