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图穷对话录-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他们具有两三年甚至更长的工作经验。如果没有工作经验,好的学校根本不考虑你,别说自费,即使你捐款人家也不要你。这是MBA的特点,这也是所有Professional专业的共同特点。所以,梅非月如果没有中国的工作经验直接去美国读书,去则能去,但去了肯定进不了真正的好学校。梅非月出国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挖掘自己身上最大的潜力、实现自己人生最高的价值。尤其是MBA这样的专业,如果进入最好的学校,就能给梅非月的未来带来非常强大的背景。说到底,她不是要和北大清华的同学们较劲斗气吗?去一个普通的学校,如何能让北大清华的哥们姐们钦佩?说到底,梅非月的留学欲望,只不过是少女的祈祷和青春的虚荣而已。爸爸妈妈不知实质,还以为非月是一个有理想和追求的三好女儿呢。
  4、“假如毕业后就直接去美国,到底有什么坏处?”她的爸爸战战兢兢地问我。我说绝对有坏处。虽然任何时候她都可以唱着毕业歌载歌载舞去美国,但问题是去了美国又如何?毕业以后又怎样?没有工作经验的她,毕业以后在美国很难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因为美国人最看重的就是你的具体经验。回中国?如果你走之前没有中国经验回来也很难得到令她满意的职位,还是因为没有经验。苦苦在美国读书两年之后,发现自己的起点不过如此,那时的梅非月,会看到自己比起那些北大清华的同学来,在人生竞走的道路上又掉了一大截。出国之路辉煌,但必须一步一步走。梅非月急于出国的心情,就像2000奥运会上那个澳大利亚竞走女王,为了在同胞面前展示一下袋鼠故乡的骄傲,居然把竞走当成了赛跑。虽然箭步如鼠,但还是被罚出了场。这真是应了中国人民一句老话:欲速则不达。
  结论:梅非月毕业后在国内有前途;这个前途必将给梅非月带来更好的美国留学前途;更好的美国留学前途;必将给梅非月带来更好的毕业后的工作前途;毕业后更好的工作前途,就是美国留学诗篇要歌唱的最高境界。梅非月还需要什么呢?梅非月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毕业后工作两年再来找我!这就是1999年那个闷热的夏夜,我面对梅非月和她的父母,在新东方那个破旧的办公室里,对她的前途策划和人生剪裁。
  但是梅非月陷入了绝境,情绪明显地恶劣起来。历经艰难找到了出国咨询专家徐老师,没想到徐老师的咨询却是让她不要出国。憋了两年的青春之火,还没有燃烧呢却被他拿着权威的灭火器扑灭。这口气如何咽得下去。
  可控性理智
  梅非月是如此地被她高考失败的自卑所控制着。她说她一定要立即就走。理由很简单,因为中学同学们都那么优秀。她如果不早点走的话,真的就没有脸见人了。看见她是如此固执,我心里充满了同情与憎恨。虚荣和自卑、面子与浮华,是多少人人生的陷阱、青春的敌人?
  于是我说:
  “人不要为别人活着,而要为自己活着。哪怕你的父母逼迫你立即就出国,也不要理他们。因为,出国之路是你的人生道路,走得好坏,决定你一生的生活的质量。你可以活得没有一点质量,但不可以不追求活的质量。你的同学,也许会在听说你出国消息后祝贺你一分钟,但他们转眼就会为自己的心思而烦恼。人人为自己的事情还忙不过来呢,谁会真心实意为你高兴或痛苦?你为‘争气’而要出国,其实是一种失败者心态,是一种偏离人生目标的变异的追求。发令枪响过,人人都在向正前方的终点冲刺,但梅非月你却向侧面狂奔。
  “人不要为虚荣而活,而要为实质而活。你在国内工作两三年,获得的是实实在在的经验,这个经验,在一个人获得的教育之外,是你人生质量中最重要的实质substance and essence。教育与经验,是人生的精华;名声与羡慕,是青春的浮华。要酿集精华,而不要采揽浮华。因为精华滋润一生,浮华转瞬即逝。可惜的是,在出国求学深造这样本身就是浮华的大道上,能够做到这一点人有几个呢?如果不是在生活面前碰到严重挫折,悲剧与失败给他们教训之后,又有什么人能够听从实质的召唤,而不被浮华诱惑呢?
  “人不要为手段活着,而要为目的活着。出国是手段,前途是目的。绿卡是手段,自由是目的。美国是手段,中国是目的。有时候,甚至爱情也只是手段,似水柔情与雄伟性爱才是目的。(That's why一旦爱情分居,就容易有third party,第三者介入)梅非月你急迫想出国,仔细分析分析,追根究源其实只是为了出国而出国,你没有目的。出国的目的是事业与人生的成功,但你追求的并不是成功,所以你没有目的。现在徐老师我要求你暂时不使用出国这个手段,工作几年再出国,因为徐老师知道留学的最高境界是追求成功。瞧瞧人家俞敏洪,就知道出国根本不是目的——俞敏洪是谁?梅非月居然不知道!那么看看人家王志东,这个家伙也没有留过学。留学当然是一个伟大追求,但如果把它当作时髦当作目的,就会陷入人生的误区。正确的态度是:如果留学能够使你伟大,就留学;但如果不留学也能够获得成功,就不留学。”
  梅非月听了几乎被我说服了。但是她看看她的爸爸,好像有话要说。爸爸鼓励她说出来。于是梅非月说:徐老师,你说的也许有道理。但是有件事我还没有告诉你。今年暑假,我的一个阿姨,妈妈的同事,她的儿子从美国回来探亲,他们给我介绍了一下,我们很那个,已经确立了恋爱关系。他希望我早点出国,所以,这也是我急于出国的一个原因。
  听了这个理由,我沉默无语良久。当时已经很晚了。我侃了一天大山,比樵夫砍柴还要累吧。我看着被出国欲火烧得失去理性的梅非月,忧郁地说:原来如此!这样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让我想想,下次再说吧。
  暮色苍茫中我送走梅非月一家,走回新东方办公室。看着梅非月父亲赠送给我的精美画册,心里却充满郁闷。郁闷我的思想没有在梅非月这里找到市场,郁闷我的语言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影响每一个人。我的成功是让每一个孩子听从我的人生设计,而梅非月不听。那天晚上我心情郁闷。
  但我更郁闷中国孩子和家庭出国心切,几乎不顾一切。梅非月这样优秀的孩子和家庭放着无与伦比的辉煌的前途看不见,却急于追求一种明摆着平庸的出国之路。在中国,还有多少这样的人!
  救救孩子与家长,救救前途与辉煌!
  欲知梅非月如何获救,且看下回分解。
  可控性婚姻
  再次见到梅非月,是整整一年后。2000年。一年来我的变化不大,梅非月却已经冷静成熟多了。因为成熟,就多了几分女性魅力。
  话说上次见面告别时,梅非月说她母亲同事的儿子从美国回来探亲,和她见了面,两人很有“意思”。虽然这个意思,后来被我说得一点也“没有意思”。但梅非月告诉我,这个恋爱关系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两人的关系已经确立”。那厮希望她早点出国结婚。所以,这也构成梅非月希望早点出国的理由之一。
  梅非月说:徐老师,我知道为了虚荣出国是不对的。所以,我决定暂时不为虚荣出国了。不过,今天来找你,我想问问你,为了结婚而出国是不是一个正当的理由,我的男友,或者说未婚夫吧,在美国非常着急催我早点去,我觉得我还是想早点去,你有什么建议?
  听了梅非月前半段话,本来我挺高兴,原来她还是要急着走,而且是一个更坏的理由。我的心又郁闷起来。我知道我要对不起那个海外学子了——虽然我和他从来没有见过面但都是留学生已经同经历共命运。我没有理由伤害他。但我更没有理由伤害眼前的梅非月。同意她去美国和他结婚,违反我的思想原则,我无法不表达我的观点。我咬咬牙,做了一个我咨询中最感到内疚的一次正确选择。
  于是我说:
  “绝对不要去美国和他结婚。毫不犹豫地按照我去年给你的前途配方执行。你的未来,依然只有这样才最伟大,才最符合你个人发展的最根本利益。”
  据说爱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是去美国结婚,却有一百个不可以的理由。于是,在这个2000年爱情的季节,我充当了阻止别人结婚的角色。并激情澎湃地实现了这个目的:“梅非月你还小,你才二十岁啊。二十岁的时候就追求从一而终,而不是朝三暮四,这简直是画地为牢啊!是比五四时期青年还要落后的追求。梅非月你不能这样过日子。你的自由爱情,今后还多着呢,不能在爱情的蒲公英还没有逆风飞时,就把你这个骨朵封锁在别人的花房里。花的心,藏在蕊中,总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飞向美国,永远不会有人懂。到时候,你一定会得抑郁症。不得也会得。你曾想为了虚荣放弃前途,事业都不想要了;现在,你更要为了婚姻拒绝爱情,连自由都不要了。为什么你总是有这样那样愚蠢的选择一!?
  “爱情?你说你爱他,这是自欺欺人的谎言。你并不爱他。别和我狡辩,不爱就是不爱!爱也不爱。你只是爱他的绿卡和美国留学外衣。国内那么多优秀青年,新东方有那么多优秀单身男老师,你和你的父母不会考虑把你介绍出去。而偏偏来一个美国留学生,爸爸妈妈就急着同意把你嫁出去。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有美国留学这个迷彩服把你们弄花了眼。你再反过来想一想:假如他现在为了你决定从美国学校退学,回到北京读研究生,从此和你朝夕相处,你想你还会和他结婚吗?不会。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留学美国的外套看上去固然很性感,但是一旦你去了美国自己也成为留学生,这件外衣就毫无价值意义。那时你再看脱掉外衣的他,原来并不比别人多一块大头肌,两个肚脐眼。你就怎么看也怎么不神秘,怎么看怎么不崇高,你就会后悔无穷啦。这是后悔无穷的选择二。
  “嫁给他,你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去年你认识他的时候你才上大学二年级。这么迫不及待地找个人把自己配出去,简直是低价拍卖!而且出价者包括你的父母、他的父母和他本人,如此看来,我认为那个家伙本身也不是东西(原谅我吧,为了文字精彩,把这个无辜的人也顺着贬低了)。你是一个受害者,虽然参与拍卖你的人都是热爱你的亲人。这个行为的错误在于:他们不仅忽略了梅非月你自身作为一个优秀大学生可能取得的人生成就,不仅忽略了你自己有寻找自身价值的权利,而把你的幸福和自由,和一个留学生挂上钩,你不觉得这是对你能力的怀疑、对你潜力的否认、对你人格的侮辱吗?这是否认你自身价值的错误选择三。
  “我并不否认,你通过和他结婚出国有幸福的可能性。但是你更应该想一想不嫁给他靠自己奋斗也能获得成功的必然性。选择前者,你把命运交在别人的手里;选择后者,你把前途扛在了自己肩上!在必然和可能之间,我们选择必然;在别人和自己之间,我们选择自己;在独立和依附之间,我们选择独立;在自由与稳妥之间,我们选择自由!亲爱的,你别无选择!这是选择独立、选择自由、选择和真正的美国精神结婚。独立是第四、自由是第五。一五得五,二五一十。只要你把第一个五做好,不要去美国结婚而留在国内读完你的本科,接着积累工作经验后再出国,按照我给你的可控时间表,你的前途、包括爱情和婚姻生活,就会得到十分的满足!”
  80年代以来,通过介绍对象出国的女性很多很多。幸福的人、至少是看上去幸福的人也不是没有。不过,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家的开放,中国人出国方式多了起来,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的比较已经不那么绝望,许多指标甚至都已经赶上和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在2002年初春我写作本篇的时候,有报道说根据一份国际评比机构的报告,北京上海的生活质量,已经超过了香港)。像梅非月这样出身于好家庭、自身好素质的女孩子,已经拥有了自己获取最佳幸福的能力,完全有资格面对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发起自己大胆而自信的挑战。但尽管有这样的优势,她居然还想走利用结婚而出国的道路,简直是包办婚姻的残渣余孽啊。在整个这场婚姻闹剧中,惟一使梅非月和她的家人感到心安理得的,是那个远方的男人“还不错”的评估。爱情应该是激情澎湃、盲目疯狂的,而不能仅仅是“还不错”就够了。虽然婚姻可以不排除物质因素,但是,梅非月这样条件好的女孩,其实已经完全不必要走这一步,而能够获得更加有保障的幸福。
  为什么会出现梅非月现象?只因她的爸爸妈妈不懂留学的道理,只因她叔叔阿姨不说美国的真相,只因社会对于留学出国的庸俗心态还没有得到最终的清算!这才有了梅非月这样的姑娘,要坚持走这条平庸之路的糟糕选择。
  梅非月满面通红,被我分析得哑口无言。突然,她憋足了气,失态地对我说:“那我要是出国之后,喜欢他就和他住,不喜欢他就和他离呢?不就解决了你所说的这些什么自由、什么独立、什么自我、什么爱情这样的问题了吗?”
  我看着她,脸上微笑,心里叹息。梅非月这样家庭的女孩子,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假如她会做这样的事,我也就说不出上面那些话。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找一个对象不容易,等到他把身家财产都放在了这个决定他人生幸福的婚姻之上而迎来的只是一个对他并不诚心诚意的新娘时,他们的关系会迅速破裂,生活会急剧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反应可能要比国内任何男人都更加恶劣,而她的生活,可能要比在国内任何环境里更加绝望。
  如果对爱情没有坚定的信念,而只是为了外在的东西而结合,这种结合其实就是苟合,比婚外恋还要坏一倍!因为这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双重欺骗(而婚外恋只是欺骗别人啊)。任何人的感情都是不可以被欺骗的,留学生的情感,由于海外生活特定的孤独和寂寞就更是这样。
  “你不要接受你自己并不坚信的婚姻,既然你并不坚信这是你真正想要的婚姻和爱情,就赶快拒绝他!答应我,梅非月。”
  我对梅非月的咨询是如此激情真诚,别人听了好像是我在向她求婚。
  我同意,世界上确实有一见钟情的爱情。但和留学生一见钟情的事情要特别小心。就像许多跨国婚姻一样,爱情的基础往往是建立在绿卡或其他某种物质欲望之上。《上海宝贝》中的那个女人爱上了那个德国人,写来写去,离不开洋人那个东西的巨大。天大地大,不如马克的东西大。难怪这样的书要出问题呢。建立在某种会变小的东西——以及会消亡的物质之上的爱情,再大也是渺小的。就古往今来的人类情感而言,肯定是不会长远的。因为,山外有山,大中有大,把尺寸作为自己的归宿,不仅是对于爱情的亵渎,其实更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身陷囹圄啊。
  梅非月点点头。先是挤出了几滴眼泪,但最后她是真的哭了。她告诉我:“徐老师,其实我就需要你这样的话来打击我。你说的道理其实我全都想过(我惊叹现在的女孩子真的成熟啦!),但就是自己无法走出自己的心理误区,你总算把我彻底揪出来了!我回去就给他写信,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