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丹无泪-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奶奶,丹丹可乖了,没惹妈妈不高兴,不信你问小姨”
“奶奶相信,相信我家丹丹是最乖的孩子”。
“她小姨,走,去屋里坐”,芳欣和老人一起往三层小楼走去。
此时,芳华和正东转战于菜市场。
很久夫妻间没在一起买菜,做饭,这样的日子好象是三年前,对,三年前,想想当初的甜蜜,正东眼里酸酸的,看着妻子小女孩的心态,今天,她什么都征求丈夫的意见,就象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正东强颜欢笑陪伴妻子,这是他三年来唯一愿意去做,而且尽力去做的一件事。
回到家里,正东的妈妈热情的对待儿子和媳妇,家庭又充满着浓浓的爱意,沉寂好久的家庭又从新充满着活力,正东表现非常积极,努力在厨房配合妻子,芳华全身充满力量,做了一大桌子菜,从没感觉到累,如果不是正东了解妻子病情,说不定会认为医生误诊。
饭桌上,芳华忙着给婆婆,小妹,女儿碗里拣菜,家庭的温暖又回来啦。
“妈妈,这是您最爱吃的红烧,这几天您一定忙坏了,多吃点”芳华把婆婆最爱吃的红烧拣在婆婆碗里。
“芳欣,你不是喜欢吃鱼吗?这是姐姐特意给你做的清汤,多吃点”。
“妈妈,还有爸爸呢?”丹丹看见妈妈只顾给奶奶,自己还有小姨拣菜,把爸爸丢在一边,她就问妈妈。
“丹丹,爸爸不乖,不给他吃,你说好不好”听着女儿这样说,芳华决定逗逗女儿。
“不好,妈妈不给爸爸吃,丹丹给”说完,丹丹把自己的小碗送到爸爸面前。
“哈哈,哈哈。。。。。。”大家笑了起来,这顿饭在欢乐,和谐气氛中度过。
饭后,芳华忙着收拾餐桌上碗筷,丹丹黏在奶奶怀抱,芳欣准备回家,一切又恢复平静。 。。
第十一章
母亲和女儿已经睡下,这个家又恢复平静。
正东望着熟睡中的方华,她眼角还流露出淡淡的笑意,可她清秀的面容中伴随着淡淡的苍白,能从中看出贫血怔状。
夜已经很晚,可田间蛙声一片,窗外冷冷的月辉穿透薄薄的窗帘。
正东无法入睡,感觉到心情极端矛盾,三年来,自己和芳华从相知到相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间有曾经的浪漫,甜蜜的温情,还有彼此的矛盾,如今,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芳华,她还能坚持多久,正东感到迷惘。
女儿丹丹,她还小,如果芳华真的撒手西去,那女儿该咋办,单亲家庭的一切,自己可清楚,父亲走得早,母亲把自己拉扯到结婚,生子,真不容易,想到将要面临的方方面面,正东心情跌落到低谷。
母亲那头,小丹丹正和奶奶谈论医院的一切。
“奶奶,丹丹喜欢小哥哥的小狗,还有漂亮的阿姨,丹丹同样好喜欢”
“丹丹,那你喜欢奶奶吗”。老人问
“喜欢,丹丹真的喜欢奶奶,奶奶,丹丹告诉你一个秘密,好不好”
“好啊,我们家丹丹有什么秘密,想告诉奶奶”。
“奶奶,妈妈告诉丹丹,要听奶奶的话,孝顺奶奶,别惹奶奶生气”
“我们丹丹才不会惹奶奶生气,就算惹奶奶生气,奶奶都不怪丹丹,因为丹丹是奶奶的小宝贝”。
“奶奶,那你还生妈妈的气吗?妈妈对爸爸说:‘她不该和奶奶吵,可她就是忍不住,她要爸爸替她道歉’”原来,芳华和正东谈论的话题被小丹丹听见。
“奶奶不生气,奶奶谁的气都不生”。
“奶奶真好”说完,丹丹在老人脸上亲了一下,这是她对爱她的人亲近的自然表现。
窗外的月色更明,老人望着床头老伴的画象,又准备对他倾诉,此时丹丹已经睡熟。
“老头子,你看我真的老了吗?我们这个家真的会完整的过下去吗?我现在心情很矛盾,真的矛盾,我都不知该如何对你说,原因是我自己都搞不明白,我到底在想什么”老人用力抓了抓自己的头发,希望自己能把这几天发生的一切理清。
“老头子,你说我这做婆婆的,有些事真的过火吗?其实我看得出,芳华是个好媳妇,可我为什么对她有成见,是因为我的好强,还是儿子对她太好,让我这做母亲的嫉妒,还是其它原因,如果你在就好,有些事情你就能给我分析清楚”老人想起自己和丈夫生活的日子,那时候,自己有什么都会告诉自己丈夫,可是。。。。。。
“老头子,每次都是我一个人和你说话,你却一声不吭,你还记得我们相处的日子吗?我想你一定记得,你一定记得我是如何来到这个家庭”老人想起三十年前的事。
三十多年前,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属于家族式生活,自己的父亲在家族中有一定地位,在自己十岁那年,就和别人定了娃娃亲,按照当时的风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根本是不可能和正东的父亲认识,可紧跟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历史大风暴席卷中国大地,自己父亲被打成地主,戴上高帽,自己预定的丈夫,在学校里被批斗,原因是开地主亲。
那样的日子真难,小小年龄的她就得背负屈辱的历史,地主子女无人过问,处处受到限制,小学还没毕业的她就得离开学校,预定的丈夫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让人前来退婚,这才让她有机会和正东父亲认识。
那年夏天,丹丹的爷爷上高小;学习成绩不错;同样因为家庭原因;逼迫离开他深爱的学校;进入公社改造;当时和他深爱的女人;放弃了他们曾经的情感;选择了公社队长的儿子;那时的他;除了没完没了的工作;还得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青年上山下乡;到处流放;当时两位同病相怜的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相识;相知;到相爱;那才有他们的故事。
老人看看墙上的闹钟;三更天了;此时月色已经黯然;窗外偶然还能听见一两声雄鸡的鸣叫声;调皮的丹丹用脚登开被子;露出胖胖的小脚;老人急忙收拾流动的思绪;拉起被角给孙女盖上。不知什么时候;老人闭上双眼;进入了梦乡。
第十二章
老人丈夫姓刘,名富强,他们是兄弟三人,老大叫福气,老二叫福星,富强排行老三(这里介绍的原因是为了叙述矛盾重重的家庭做铺垫)。
老人预定丈夫姓葛,名得柱,他和老人是同乡。
上章提到老人回忆和丈夫相识的日子,我们把话题转到五十年代。
五十年代,中国刚刚解放,社会大环境导致的结果那就是:女孩都以找到世代清白(那就是三代之内属于贫下中农)的男人做为丈夫为光荣。
老人姓杜,名月馨,家中排名老二,哥哥杜月亿,从小对自己的妹妹非常溺爱,父母一般不叫女儿名字,由于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哥哥叫她‘妹妹’,父母叫她‘妹儿’,她在家里属于掌上明珠,家人都对她非常溺爱。
这里还得交代一下,当时的社会环境,地主之间为了增强自己在社会的影响力,大家彼此都进行联姻,月馨和富强是姨妈亲,(在现在的医学观点是,近亲不准结婚)当时他们父辈都是当时居住地有头有脸的人,由于环境原因,导致大家彼此联姻,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地方,可还是时常往来,杜月馨的父亲和葛得柱的父亲是同学,从小玩到大。
杜月馨与葛得柱还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被双方父母预定,可没想到的是由于社会环境变迁,葛家家到中落,杜家却发展壮大,当时女孩子不准进入学堂学习,所学的东西除了三从四德就在没什么,可杜月馨天生叛离,又加上天资聪慧,加上父母溺爱,因此得到和哥哥同等待遇,进入学堂学习,可好境不长,在她十岁那年,父亲被戴上高帽批斗,自己从公主变成丑小鸭。
葛家由于家到中落,因此逃过一劫,当时###运动,成天想着的是批斗,革命,拉人下水,葛得柱由于家庭原因,阶级成分属于中农,可经过调查,他的未婚妻(当时所定下的娃娃亲)是地主子女,因为这件事,他被同学们批斗,原因是开地主亲,回到家里,他对父母讲,开地主亲抬不起头,虽然他没对外人说什么?可他的话被他人听见,因此传到杜月馨耳里。
这件事让聪慧的杜月馨心理极端不舒服,她对母亲讲:“妈妈,既然别人嫌弃咱家的成分,开着地主亲无法抬头,我们还是地主和地主开亲算啦”
当时杜妈妈没对女儿说什么,可心理已经有了新的想法。
随后的日子里,刘富强的奶奶六十岁生日,月馨的母亲去给老人做寿,顺便看看自己小妹(这是四年后的事)
当时,富强刚好和自己定亲的女人分手,原因是自己家庭不好,父亲在批斗过程中被处死,由母亲一人带着自己兄弟三人,其中还有六十岁的奶奶,这样的家庭当时没有谁会在乎。
两姐妹见面后,谈论家庭,谈论所发生的一切,当时富强小姨和月馨母亲开玩笑:“姐姐,我们姐妹离那么远,没时间来往,我担心我们这代人过后,大家就会失去联系”
“那有什么办法呢?”这是月馨母亲的谈话。
“如果姐姐愿意,把你家妹儿(月馨)放到我们这里,姐姐不是经常有时间来往了吗?”
“好啊”月馨母亲答应了小妹的介意,其实当时她没多想,只把它当成姐妹间玩笑的话题,没想到的是富强居然化装成普通人去月馨家看月馨,关于故事的发展,将在后面章节叙述。
第十三章
“妈,既然富强已经退婚,那得为他看看别的女娃”这是福星,他正和母亲谈论三弟的婚事,父亲在土改中由于政治原因,被枪毙,当时三弟四十天不到,父亲在离开之时对母亲讲,希望她能够好好带大姐弟三人,在父亲去世之前,根本就没考虑到三弟能够生存下来。
“福星,不是妈妈不想为你三弟张罗婚姻之事,我们这个家还能吗?有谁看得上我们这样的家庭,况且现在这个家暂时由你大哥福气做主,我们得征求一下你大哥的建议,他在外面干工还没回来”
“妈,我相信大哥一定同意,你不知道,大哥有多喜欢三弟,况且大哥为人正直,他一定同意,我只是有点担心嫂子”。
“你嫂子,妈妈知道,她是大家闺秀,针线家活,没有做不来的,况且她为人有点高傲,心胸虽然狭隘,但还顾全大局,妈妈担心的是你媳妇,她心眼到没什么,可就是嘴臭,不知道有那家女娃能受得了”。
“妈,能不能问问妹妹,看看她们那边有没有合适的闺女,让她给三弟张罗一下”
“妈,你们在谈论什么?”这是富强,刚从外找猪食回来,就听见老二和母亲谈论着什么。
“还不是谈论你的婚姻大事,你二哥正准备为你张罗,你有什么意见,还是有看上的姑娘,妈妈准备找人去给你说说,妈妈已经老了,现在身体又不好,说不定那天就去见你父亲,到时候我可以安心的告诉他,你们兄妹几个都已经成家立业,我没辜负他临终的嘱咐”。
“妈,我的婚姻您就别操心,缘分这个东西不可强求,我相信命运,命中有时终会有,您老人家身体不好,就少为当儿子的操心,我们这个大家庭还得您老人家统缩”。
“你这傻小子,你的婚姻大事是父母的任务,在我有生之年能够见到你兄妹几个有碗饭吃是为娘最大的心愿,你父亲走得早,我这当母亲的不操心,谁操心?”
“妈,还有大哥和二哥,他们对我都很好,况且婚姻是人生大事,咱家头上地主的帽子还没除去,有谁家女娃愿意来和你儿子受气,儿子暂时不想考虑”。
“你这傻儿子,地主又咋的,我儿子聪慧,有能力,这些母亲都知道,可你出娘胎就得披上地主子女的皮,这是你的命,还有。。。。。。”母亲想继续说下去。
“妈,儿子知道,你这一辈子为我们操心还没操够吗?我知道您的想法,出生我们没选择,阶级成分我没选择,可婚姻这事还得和大哥大嫂商量,看他们如何说”
“是啊,你父亲死得早,人们常说的是长哥当父,长嫂当母,你大哥在外面找富业(在人民公社时期,作为村子中有手艺的人,可经过生产队推荐,去别的村庄干活,得到的报酬,回来后上交部分给村子,其他可自由支配),过几天回来,等他回来在说”
“好,妈,全由您们做主,猪还没喂,我去喂猪”富强离开母亲和二哥,往外走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四章
当时的政治环境是个人不得离开你所居住地外出打工;(如果不经过公社同意;你就是资本主义)福气的外出是技术人员;借调;当时公社是给证明的,他被调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地方干活,劳动强度大,但在这里自己非常自由,他是坝上资深的石匠,这里许多关键的工作离不开他,打面石(这是工程表面进行修饰的石头,就如同我们现在见到公路旁边档墙上的面子石),放线这些工作都由他去指挥,在这里大家都忘记他是地主子女,把他当成兄弟;师傅;这里的领导对他非常看重。
劳动不分贵贱,工地上虽然辛苦,可让福气感觉到满足,只不过自己在许多时候会想到家中的妈妈,媳妇,还有没结婚的三弟,父亲去世早,到如今;他还记得父亲临走时的情景,那时候自己八岁,二第六岁,小妹两岁,还有那刚满四十天的三弟,父亲是强迫走的,父亲被枪毙后四十分钟,上面来消息,所有地主都可释放,可那已经晚了,人走了就不会在回来。
福气还记得父亲走时的情景,家中什么都没有(由于是地主,所有财产都被瓜分),只有一张草席,一家人唯一的草席,自己和二弟跪在父亲旁边,妹妹还小;没来;母亲要为父亲身后事考虑;当时送父亲最后一程的只有自己和二弟,当时用草席接住父亲的血,可还是有不少鲜血洒在河滩上,弟兄两人在父亲走后,用手把所有被鲜血染红的沙子用不知母亲从什么地方找来的袋子装起来,让它们与父亲一起安葬,当时的情景自己还记得非常清楚。
父亲走后,自己一下子成熟起来,虽然自己当时还只是八岁不到,可自己是这个家中的老大,就得承担家中的重担,自己身后有六岁的二弟,两岁的妹妹,四十天不到的三弟,上面还有快六十的爷爷,他老人家可什么都不做,(原因是地主,养成的习惯)家中所有重担都落在自己和母亲身上,母亲白天在地里劳动改造,晚上还要接受批斗,(母亲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在父亲还在这个人世的时候,自己对家里的长工都不错,每天都在长工碗里偷偷放上肉之类的东西,大家对她非常感激)好在大家对母亲都非常宽容,为了抓典型,只在形式上进行批斗,如果不是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自己。
福气是一个非常聪慧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孝顺,体谅母亲的难处,他嘴甜,大家都喜欢他;在加上天生好学,因此被被村里德高望重的老石匠收为弟子,才有今天的故事,当时有一句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涯都不怕,饿饭饿不死手艺人,当时的手艺人非常受大家尊重。
福气从家里出来半年多时间;对家里的情况不了解;在自己离开时,老妈身体就一直不好,虽然有二弟在家照顾,可家庭中的矛盾自己还是清楚的,妻子带着几个孩子待在家里,得挣工分吃饭,脾气可能有点大,难免有时候会和母亲发生磕畔;这是自己最担忧的事,还有就是三弟的婚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