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半月过后,马克西米连和他的队伍终于到达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港。
赫森到码头迎接,同时他也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今年北部的雨势很大,估计能你们到达福摩萨的时候,贝尔梅霍河已经无法通航了。为今之计,或者走海上,船队绕道合恩角,人员在智利北部登岸,那样的话陆上路程较近,但需要穿过一片沙漠;或者还有一种选择,就是沿着安第斯山脉东麓一直北进,好处是不需要再坐船,坏处是路途太过遥远,大约有3000公里,而且道路泥泞难行。”
对于当前的境况,赫森直言告诉了马克西米连。
“贝尔梅霍河虽然不能通航了,但靠近巴拉圭边境的皮克马约河按照一般年份的雨量,现在正是通航的好时节。”
“上校,皮克马约河水势来的晚一些,但那条河流也十分危险,一旦暴雨袭来,船只连靠岸的地方都没有,希望您三思。”
马克西米连考虑了一会道:“如果实在不行就让队伍在福摩萨休整一段时间,总之你前面说的那两个办法绝不可行,会造成不必要的非战斗减员。”
马克西米连虽然看似大大咧咧,但考虑问题却很是周密,在临行之前,他早已把阿根廷和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情况研究的烂熟于心。
赫森考虑了一下说道:“那好吧,就依上校所言,我这就去为你们联系前往巴拉那河上游的船只。”
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东南缘的曼蒂凯拉山脉北坡,主源为格兰德河,汇合巴拉那伊巴河后,始称巴拉那河。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巴西东南部、巴拉圭、阿根廷东北部;至巴拉那折向东南,在进入乌拉圭境内,快要入海的一段,被成为拉普拉塔河。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全长5290千米,流域面积高达280万平方公里,比长江还要大一半以上。
大约两周后,马克西米连的船队到达福摩萨,如果是在雨季刚刚来临或者即将结束的时候,队伍可以再次换乘小船,沿着贝尔梅霍河一直上溯到距离胡胡伊不远的地方。但现在已然过了能够通航的时节。
上游的几场大雨使贝尔梅霍河水位暴涨,湍急的河水使船只无法航行。
“继续向上游行驶吧,去皮克马约河看看,如果实在不行,就在巴拉圭和阿根廷边境地带扎营,等待雨季的结束。”马克西米连向自己的副官吩咐道。
两周的船上生活让保安旅的士兵们苦不堪言,甚至比在海上的一个半月还要难熬。日复一日的晕船就不必说了,仅仅是潮湿的空气,防不胜防的蚊虫,就让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德国人一时难以适应。而且内河客船不仅吨位小,各种生活设施也根本不能和汉堡-美洲航运公司的大型海船相比。
三天后,士兵们的脸上终于浮现出难得的笑容,他们到达了皮克马约河口,不过情况显然不那么乐观。
“看情况,你们要在这里扎营了,将军。”年长的阿根廷船长向马克西米连说道。
马克西米连透过望远镜看了看远方的情况,皮克马约河的水位已经覆盖了大半河床,虽然流量还不不是很大,但一场暴雨就可以让两岸洪水漫天。总体上,这里还处于原始蛮荒阶段,望远镜所及之处,渺无人烟,大自然是这里的主宰。
“将军,皮克马约河似乎也已经开始下雨了,现在往上游航行可是相当危险的。我建议你们到对岸的巴拉圭扎营,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就在前面不远处,在那里你们可以得到更好的补给。如果在西岸扎营的话,这里最大的阿根廷城镇是只有100多人的克拉帕提娜村,那里的人们也是到亚松森购买生活必需品的。”船长继续向马克西米连提出自己的建议:“不过将军也可能会有些麻烦,亚松森的女人可是出名的价格便宜服务周到,您可要看管好您的手下啊!”船长禁不住,摸摸下巴,嘿嘿笑道。
“如您所言,我们确实只能到东岸扎营了。”马克西米连面无表情的用望远镜看了看前方不远处的河岸,说道:“船长,招呼所有的船只,就在前面亚松森的码头靠岸吧。”
亚松森不仅是巴拉圭的首都,也是巴拉那河中游的最主要城市。城市有常住居民近五万人,在方圆数千公里内都算是最大的城市了。
不过,对于保安旅的士兵们来说,这只能算个大一点的镇子而已。
“就这么一个破地方还是首都呢?我保证慕尼黑的一条街道都比这里人多。”上士汉考克对骑兵团参谋伍尔夫中尉说道。
“巴拉圭本身就是一个小国家,而且这里可是南部美洲的中心地带了,哪里会有那么多人。”伍尔夫摇摇头不以为然的说道。
“中尉,我们这次扎营要在这里停留多久啊!”几个士兵嚷嚷着问道。
“据说是要到雨季结束的,至少还有3个月时间。”伍尔夫一边指挥着士兵收拾帐篷,一边说道。
地处低纬度的南美中部,雨季时候,或者暴雨连连潮湿闷热,或者烈日当头,简直要把人烤焦。
今天就是一个大晴天,士兵们迎着爆裂的紫外线,皮肤被晒得生疼,脑门上更是起了一头的痱子。
巴拉圭方面对于这群不速之客倒是没有表现出特别敌意,在清楚了马克西米连的意图后,便给他们在城市东北部一块地势较高的地方找了一片空地,作为扎营只用。那年头看到一大群欧洲来的人是相当稀罕的事情,更何况“保安旅”的兵力超过了巴拉圭的陆军总和。他们就是想找麻烦,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才行。
接下来的一周里,这群突然到达的‘大号旅游团’给亚松森当地的商业注入了活力,小贩们手里的热带水果、小工艺品以及各种地方特产频频脱销。
如果事情就这样持续三个月,马克西米连就可以带着他的士兵,在雨季将要结束时,沿着皮克马约河或者贝尔梅霍河起程前往胡胡伊了,那样的话倒是皆大欢喜的。
不过,此时的巴拉圭局势犹如一座火山,正处在爆发的前夜,马克西米连的到来更是加剧了“地壳”的运动,岩浆即将喷涌而出。
第六十七章 巴拉圭
1860年代,世界上除了普鲁士发动的三次王朝战争外,南美洲还发生了一场规模很大的巴拉圭战争。
巴拉圭总统洛佩斯领导他的人民和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同时作战,后者联合起来面积和人口相当于巴拉圭的40倍。
战争持续了4年,巴拉圭军队在给于对手沉重打击后,终于“好汉架不住人多”,在1870年宣告失败。
战后的巴拉圭民生凋敝,人口更是从战前的50多万,下降到只有22万人,其中成年男子只有十分之一。
国内各派系在争权夺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国家破产的危机。战争不仅结束了巴拉圭作为“南美唯一不欠外债国家”的历史,而且高达300万英镑的债务根本就是这个小国所难以负担的。
好在洛佩斯父子时代,几乎全部财产都是国家所有,包括几乎全部土地和大部分工业。
在1883年和1885年,政府对公共土地所有权进行了大规模出让。优质土地的价格仅为每平方公里不到10英镑,山林、无法灌溉的牧场,河岸滩涂等劣质土地最低每平方公里只要6先令。(没错,是平方公里而不是公顷)
但是政府不鼓励小买主,规定每笔交易不得小于10平方公里。
即使价格这样便宜,因战争和政治混乱而破产的巴拉圭农民也卖不起他们曾经廉价向国家租种的农田。
于是,南美版的圈地运动开始了。农民们下降到农场雇工的地位,被迫将他们的劳力和产品交给私人大地主。
另一方面,总统卡瓦列罗等政府高官们们却发了财,因为他们可以向国家银行贷款购买最好的产业。他们获得土地证书后,就可以或者经营自己的大庄园,或者将土地卖给外国投机商,牟取暴利。(这个过程好熟悉啊)
渐渐的,国外资本,主要是英国资本和阿根廷资本控制了巴拉圭的经济。农民们被死死拴在庄园的土地上,生活甚至不如中世纪的欧洲农民。至少欧洲贵族们多少都怀有一些普世主义情怀。
这种情况下,许多受过教育的巴拉圭人不满卡瓦列罗的卖国政策,更不满选集中的舞弊和随之而来的官方贪污**。到1887年便形成了一个称为“民主中心”的反对派集团。
参加“中心”的既有老军团派和老洛佩斯派中于没有分到好处的一拨人,更有新一代青年理想主义改革派,他们追求廉洁政府、自由企业和文人控制军队。这也是巴拉圭先总统老洛佩斯的追求,其实巴拉圭是1850年代南美最发达的国家,尽管地理位置不好,但人的因素决定一切。
1890年“民主中心”改组为自由党和执政的“全国共和联盟”彻底摆开架势,准备大干一场。
“民主中心”的带头大哥叫巴雷罗,其父曾是1870年战败被杀的小洛佩斯总统在欧洲的代理人。
巴雷罗少年时候曾亲眼目睹了巴黎公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最后的惨烈结局,这一特殊的经历不仅坚定了他以武力抗争现政府的决心,而且让他懂得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1890年的大选中,卡瓦列罗逐渐失去了以往对政治的强力控制能力,虽然在他的操纵下,文人出身的冈萨雷斯当选总统,但既得利益者集团内部出现了裂痕。
军队心怀季度的瞟着他们的新总统,因为他毕竟是个文人。这就成了问题,因为所有巴拉圭政府都需要军队的支持才能生存。(所有暴力统治无不例外,呵呵,还是很熟悉。)
这支军队虽然规模不是很大——在50多万人口中仅占2500人左右——但是他的武器和组织,使它在政治中成了决定性因素。军队的维持费在每年预算中占最大宗,约占全部支出的五分之一。(军队还肩负警察、城市管理等全部维稳重任,这点费用真心不多)
到1890年10月,新任国防部长艾古斯基萨将军逐渐建立了在军队的权威。虽然他本人是卡瓦列罗亲手提拔,而冈萨雷斯得到了卡瓦列罗的支持,但将军本人却对冈萨雷斯担任总统颇多不满。
就在此时,巴雷罗看准机会,发动了极其突然的政变。
巴雷罗原本估计,在突然行动面前,军队会选择暂时观望,因为他对外宣称反对的仅仅是现任总统,而且巴雷罗还亲自向艾古斯基萨将军示好,表示支持他成为巴拉圭新一任总统。
关键时刻,艾古斯基萨将军还是选择了风险最小的策略,因为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冈萨雷斯不需要巴雷罗的反对也会自动下台,而他就是最佳的继任人选。
于是,艾古斯基萨将军出动他的士兵,迅速评定了巴雷罗的武装暴动。
这大概就是巴拉圭的过往历史,如果马克西米连的保安旅没有恰好留驻在亚松森,或者保安旅的统帅是一个胆小的德国将领,巴拉圭还会继续其原来的发展轨迹。
但是这一切都因为马克西米连一个大胆的决定而改变。
10月底,巴雷罗眼看自己的事业将要不可避免的步“巴黎公社”的后尘,以失败而告终。巴拉圭人民从此再难有出头之日。
于是,他铤而走险,不顾一起的走入了德军军营。
连续几日的枪声,并没有打断“保安旅”的平静,因为这支德**队作为一个过路人自然对于巴拉圭的内部冲突不感兴趣。
马克西米连除了下令紧逼营门,加强戒备和不准外出外,并没有采取多余的措施。
“将军,我代表巴拉圭人民而来。现在只有您才能拯救这个国家。”巴雷罗言辞及其恳切的说道。他们一行五人,便是自由派的全部核心人物了。
“巴雷罗先生,我军只是过路,而且我们现在也并不具备德国陆军的正式编制,我们的制服也不是德国陆军的正式服装,所以您不应把我们视为军人,虽然我们确实携带了一些武器。我们是作为德国前往胡胡伊的第一批移民而经过贵国的,我现在不是什么将军,只不过是这一群人的首领而已。我负责带领大家平安达到目的地。这些话我曾经和贵国的政府官员说过,现在我也这样和您说。”
马克西米连虽然长的虎虎生威,但绝不鲁莽,考虑问题从来都很严密。他深知,当前状况下,安安稳稳的完成任务,把队伍平安的带到胡胡伊才是最重要的。
再次恳求一番后,见马克西米连态度冷漠,毫无松口的意思。巴雷罗便和其他几人交换了一下眼色,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件。
第六十八章 大买卖
巴雷罗恭敬的把文件递给马克西米连,用拉丁语说道:“将军,正因为您的这支队伍不是德国的现役陆军,因此我才敢于请求您帮我们这个忙。只要您按照协议上的规定,把政府军打败,那么最晚一年内我便可以支付给您50万英镑,作为贵军出手的酬劳。”
马克西米连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这份协议,协议描述的比较笼统,就是巴雷罗所属的巴拉圭自由派愿意以50万英镑的价格雇佣“保安旅”用于夺取政权。假如最终未能达成目标,则协议作废。
50万英镑在那个年代可算得上一笔巨款,要说马克西米连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
于是他决定认真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并评估任务的难度。
巴雷罗见马克西米连终于不再赶他们走,便立刻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来。什么20年前英勇的卫国战争,以及战后的政府卖国行径等等“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统统捡着重点讲了一遍。
最后他说道,政府军总共只有2000人左右,而且士气不高,很多士兵其实是属于他们一边的,只是没有机会扯旗反正。如果马克西米连将军能带领这支部队反攻回去,保证敌人望风而逃。
其实,两日前,对于亚松森城内的交火事件,马克西米连专门派跟在自己身边的赫森的代办乔伊斯去英国驻巴拉圭公使馆打听过,得到的结果和巴雷罗的说法相差不大。
如果政府军真的只有2000多人,而且士气不高的话,那么他相信自己手下的这支军队可以轻松击败对手。因为战场上,在遭到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士气不高的军队往往因感到恐惧,而无法再持续战斗下去。
打定主意后,马克西米连说道:“这个忙我们可以帮,但这个价码却需要好好谈一谈。就我所知,巴西帝国的圣保罗的奴隶市场上,一个健康奴隶的价格是30英镑。我们要对付的是2000多名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政府军士兵,比捉拿相当数量的奴隶困难10倍,遭遇的风险也要大得多。所以我觉得50万英镑的价格,显然是我们吃亏了。”
“50万英镑还嫌少?”巴雷罗心中腹诽不止,不过脸上却露出诚恳的笑容道:“那将军以为多少钱才合适?”
“每对付一个士兵报价300英镑,2000人就是60万英镑。由于您不能给现金,而且我们还要冒着失败后一分钱也拿不到的风险,因此我们理应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