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若法国政府不支持德奥两国的主张,那便是以波兰人民为敌,这不仅会给法波关系带来灾难性影响,而且必然会遭到全世界的耻笑。
更何况,德奥并未对俄国开战,而法俄之间也并未达成任何军事或政治协议,因此法国对于波兰的支持乃至必然选择。
几乎同一时间,英国首相也发表了公告,对于波兰民族大会和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对于威廉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谈话表示赞赏,希望沙皇能够理解波兰人民对独立和自由的合理要求,早日恢复波兰的独立。
彼得堡,冬宫。
沙皇紧急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对策。
“有迹象表明,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德国人一手策划的。他们倒也光棍,甘心让出西普鲁士和波兹南,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亏那个小儿麻痹的威廉能想出来。”亚历山大三世自话自说的道。“说吧,你们都有什么好办法。”
“陛下,以当下的情势看,法国人是指望不上的,而英国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肯定都会站在德奥一边,所以我们要早做军事准备才是。”外相吉尔斯一边重重的咳嗽,一边艰难的说道,作为和俾斯麦几乎同时代的人,他的身体状况近一年来每况愈下了。
“既然这是德奥合谋的结果,那么战争已经是不可避免了。”坐在沙皇右手边的尼古拉大公环视众人,目光炯炯的说道:“波兰地区有着帝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工业,我们绝不能放弃的。更何况乌克兰和鲁塞尼亚人本来就是斯拉夫人,和我们是一条心,假如我们就这样将他们拱手交给波兰,那么岂不是要被其他大国所嘲笑?巴尔干的南斯拉夫国家又会怎样看我们?”
“陛下,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虽然会失去部分普属波兰领土,但是波兰独立后,德波之间的经济关系无疑会十分紧密,这对德国的工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好处,以至于足够补偿失去的土地所产生的价值。所以,当下想要劝说德国回心转意也是不现实的,战争不可避免。”首相季诺维也夫也是坚定的主战派。
“可问题是,面对德奥两国的攻击,而且我们又无法指望法国的帮助,那么战争所要付出的代价恐怕是难以估量的,而结果也是难以预测的。”俄军总参谋长巴普洛夫上将谨慎的说道。在他的计划中,应极力避免同时对德奥两国作战,倘若无法避免,那么一定要争取和法国结盟。可是当下的情况却是,德国用“苦肉计”换取了法国无法出手,总参谋部的一切“美好”的设想都成了泡影。
“同时对德奥两国作战必然遭遇很大的困难,所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保证鲁塞尼亚和部分立陶宛以及西乌克兰领土,放弃以华沙为中心的马佐夫舍等西部四省。从而恢复到第一次瓜分波兰时的领土边界。”季诺维也夫说道。
“陛下,请您下令总动员吧,如今之计唯有一战了。再和他们讲任何道理都是行不通的。”尼古拉大公望着沙皇,绝然的说道。
“吉尔斯阁下,小舒瓦洛夫是什么意见?”沙皇冷冷的望着吉尔斯道。在他看来,德国敢于冒军事风险和俄国决裂,是和吉尔斯、舒瓦洛夫等人的绥靖退让分不开的。
“陛下,舒瓦洛夫昨日派人专程赶回来,他认为此时和德奥两国开战很难取胜,体面的放弃波兰领地,并获得其他一些方面的补偿才是当下努力的方向。”
“混蛋,这种浑话他都能说出来,是不是在柏林呆久了不想回来了。传我的执意,下令全国总动员,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波兰方面军开始按照计划实施撤退,我军将集结于布列斯特一线给于敌军以痛击,无论对手是德军、奥军还是波兰的自由主义者。”亚历山大三世沙皇,站起身来,铿锵有力的宣布命令。
第七十九章 战起
七月的柏林,骄阳似火。比天上的太阳更加焦急的却是俄罗斯帝国驻柏林大使舒瓦洛夫伯爵,他代表俄国签署的《再保险条约》墨迹未干,这边德国朋友就打上了家门,怎能不让人撕心裂肺的气恼。可是此刻舒瓦洛夫早已不是因为德国的“外交欺诈”而气恼,因为该生的气早就生够了。
随着波兰宣布独立,对于俄国来说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但德国采取什么形式介入战争依然是个未知数。
如果德国公开对俄国宣战,那么就意味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战争的爆发,而俄国所面临的形势将是前所未有的艰巨;当然,倘若公开对俄宣战,则德国就会多一丝来自西线的担忧,毕竟若德俄两国杀个两败俱伤,法国人不坐收渔利才是怪事。
相反,若德国不公开对俄宣战,以支援波兰独立军和派遣志愿部队的方式介入战争,那么或许俄国在陆上战斗依然困难,但海上却可以保持平静,俄国或者中立国的商船可以自由进入芬兰湾,这是俄国坚持长期战争的保证。
不过舒瓦洛夫的努力的希望终究化成了泡影,事情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彻底,这是威廉和瓦德西的共同看法。
1891年夏季,乌克兰地区和俄罗斯平原气候异常干旱,这使得当年的农业绝收面积占到了播种面积的一半,另外的一半也遭受不同程度减产。也就是说,作为传统粮食出口大国的俄国,在歉收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892年将面临粮食难以自给的困境。
而这一切对于威廉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威廉相信,在国内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德国海军若能封锁波罗的海,那么俄国必然难以坚持长期战争,只要德奥和波兰联军依靠兵力优势稳扎稳打,那么俄军可以说半点机会都没有。
来自法国的情报也显示,法国人打算趁着德俄开战在背后捅一刀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因为布朗热危机之后的法国历届政府都已经变得更为理性,在他们看来,维系和波兰的传统友谊比联合俄国从背后狠狠打击一下德国更为重要。
前者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一旦波兰复国,那么以法国和波兰的友好关系,未来的德法战争中,波兰一定会保持善意中立并有很可能牵制德军的一部分兵力;后者的好处却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且不说能否打赢德国,即便是英国在一旁虎视眈眈的样子,法国就不敢轻举妄动。
7月25日,波兰、奥国和德国联合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沙皇在72小时内明确答复,是否愿意从波兰撤军并恢复波兰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俄方在最后时刻给于了答复,并以委婉的口气表示,俄国可以就波兰独立问题和各方谈判,但独立后的波兰不应包括鲁塞尼亚人和乌克兰人,因为这些斯拉夫人自愿并理应得到沙皇的保护而非其他。
俄国的缓兵之计仅仅使战争晚爆发了两天时间,八月一日,波兰和德奥两国共同对俄国宣战,战争爆发。
普属波兰而后奥属波兰境内的民兵早在半个月前便集结起来,由德国和奥国的军官日夜组织操练。战争爆发后,波兰民兵迅速整编为波兰独立军,独立军编为24个师,共计30万人。
这支部队虽然成军仓促,单兵作战能力较差,但他们熟悉地形,最主要的是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祖国母亲而战,就士气而言,远超俄军甚至也超过了德**队。
德国陆军在总参谋部的统一调度下,以演习的速度迅速完成了前线集结。一周内,在东普鲁士集结了高达18个师,20多万人的兵力;在西里西亚德军集结了6个师,近10万人,这已经是德国常备陆军的三分之二强的军队。至于预备役和民兵以及地方防卫军也在加紧征调和整编。
奥国方面,奥军利用新修的4条复线铁路,在一周内向奥属波兰首府利沃夫投送了12个师的兵力,其中6个来自匈牙利,6个来自奥地利。
按照之前的作战计划,联军在初期分别从南线和北线进行强行突破,其中北线德军将沿着海岸线一路向东,直至里加湾;南线奥军则同样一路向东,直至第聂伯河。其中,为了保护奥军侧翼的安全,德军西里西亚方面军将前出到俄属波兰南部,在那里构建一道防线,以防备来自北方的俄军攻击奥军的侧翼。
再说俄国方面,沙皇的总动员令下达后,全俄国的人力和物力都被调动起来。
驻扎波兰的西部集团军按照之前的作战计划,迅速破坏道路和桥梁,分南、北、中三路后撤。其中,北路后退到涅曼河东岸,在那里建立一道稳固的防线,以阻止德军的推进;南路则后退至罗夫诺和舍佩托斯卡一线,利用复杂的水路和地形保护中央大铁路的安全,并可以威胁到东进奥军的侧翼;中路俄军将集结于布列斯特要塞,那是中央大铁路的西端。利用中央大铁路,俄军可以保持顺畅而高效的交通线,而德奥联军若想攻击布列斯特则根本没有铁路可以利用。再加上俄军在撤退时破坏了本就十分脆弱的道路和有限的几座桥梁,如此一来,即便从最便捷的波兹南行军到布列斯特也需要近两周时间,至于东普鲁士,虽然距离布列斯特直线距离很近,但那一带森林密布根本无道路可以通行。
好在波兰民兵早已潜伏在关键的交通要点,从俄军手中抢下了几座桥梁,不过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依然是快速向东方的突进,和利用涅曼河水道向布列斯特和明斯克之间的中央铁路的迂回。
战争爆发后,正如威廉此前预料的那样,法国人的情绪几乎是一边倒的亲波而反俄,为数众多的法国青年人和波兰裔法国人集合起来,他们或者走陆路经过瑞士赶往蒂罗尔,或者从马赛乘船到达的里雅斯特。
战争爆发一周后,便已经有超过2000名法国人到达奥地利,他们将在那里组成法兰西军团,帮助兄弟的波兰人光复祖国。
不仅是法国,几乎整个欧洲的天主教国家都反响热烈,极力声援波兰人,这一幕犹如千年之前的十字军东征。
第八十章 法国
虽然法国政府明确表明了自身的立场,但俄国却仍在努力笼络法国,希望能在德国的背后捅上一刀。为此,俄国外长吉尔斯不顾年迈多病,亲自赶赴巴黎,他是代表亚历山大三世沙皇本人来进行这次访问的。
法国总理弗雷西内以极高的规格接待了吉尔斯一行,之后双方在凡尔赛宫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密谈。
“总理阁下,这次我代表沙皇陛下前来巴黎实为寻求友邦的真诚援助。”吉尔斯说话从容中略带谦恭,让人听起来很有好感。
弗雷西内微笑道:“法俄两国在欧洲许多的重大问题上有着共同的立场,而且近年来,两国的贸易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这是两国未来进一步增进了解,加深关系的保障。不过,在波兰问题上,我国政府的态度是鲜明的,对于波兰人民追求主权和独立的行动,我们在道义上表示支持。”
听了弗雷西内的话,吉尔斯微微一笑,这法国总理不是职业外交家,说话的老练程度到底是差了一点。自己都还没提出问题,对方就迫不及待的加以说明,这明显是不合时宜的。
“总理阁下果然快人快语。”吉尔斯笑意中流露着欣赏和赞许,“不过,有些问题我们两国不仅有着共同的利益,而且是唇齿相依的。在如何面对德国的问题上,贵国和我国可以说是唇齿相依的,尤其是当下德国人利用波兰的问题把中欧的局势搅翻了天。您觉得呢?”
“沙皇陛下对于自己的军队如此没有信心吗?”弗雷西内笑道。
吉尔斯同样“呵呵”一笑,开口道:“我国的陆军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良,实力提升极大,在波兰的四十万大军全部装备了三年前从贵国采购的无烟火药步枪,训练有素,士气高昂,断然不会惧怕任何对手。所以,我们担心的并非陆上的战斗,而是担心来自海上的威胁。我们担心的是,如果德国的海军舰队封锁了芬兰湾和里加湾,那么我国和贵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就要受到极大的损害。俄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很多武器弹药和战略物资都需要进口,一旦海路封闭,同时土耳其以中立为由关闭黑海海峡,那么我国就算不被德奥两国击败,也会被海上的封锁困死。”
说到这儿,吉尔斯停了下来,等待翻译先把这一段转述过去。
之后,他继续道:“法国拥有世界第二的强大海军,如果法俄两国结盟,那么不仅俄国不会再遭受封锁,相反,我们的海军还可以彻底封锁德国的海岸,让粮食无法自给的德国首先招架不住。这个建议,不知总理阁下意下如何?”
“呵呵”,弗雷西内笑了笑说道:“外长阁下又在给我兜圈子、下绊子了,我都说过法国在贵国和波兰的战争中只能采取中立,难道海军作战就不需要宣战吗?”
“和德国宣战和波兰并无直接关系,何况法德之间的宿怨乃是这一代法国人心中难以忘却的痛楚,色当惨败,皇帝被俘,强割梅斯,这对于法国还不算奇耻大辱吗?想必总理阁下法国人民比我们更希望打败德国一雪前耻,当下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虽然和波兰问题有些冲突,但我想波兰人是可以理解贵国的选择的。”吉尔斯苦苦说道。
“可是,阁下能保证法国出兵就一定能打败德国吗?我的将军们可不那么乐观。”弗雷西内,捻了捻纯上胡须,不慌不忙的说道。
听了法国总理的回答,吉尔斯心中马上松了一口气,弗雷西内既然这么说,那么他心中自然也是想趁机咬德国一口的,只是还在权衡风险到底有多大。
“过一会我就让我国驻柏林武官将俄军最新的兵力部署告知贵国的总参谋部。其实,总理阁下肯定是过高估计了德奥两国的军事力量,而低估了我国的陆军实力。就总兵力而言,俄国常备陆军超过90万人,几乎相当于德奥两**队的总和,而俄国的总人口甚至比德奥两国人口的总和还要多,这就保证了一旦进入相持战争,那么我们的后劲会更足。”吉尔斯笑着说道。
这里,吉尔斯明显模糊了概念,他选择性的忽视了波兰已经脱离俄国的现实。
不过弗雷西内作为职业政客,基本的政治功课和职业素养还是没问题的。他摇了摇头,笑道:“外长阁下还把俄属波兰的人民看作沙皇的子民吗?波兰的独立军难道就不是军队了吗?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恐怕外长阁下就没那么乐观了吧。”
“波兰民兵不过是一群拿着烧火棍的农夫而已,在俄国正规军面前不堪一击。至于人口问题,我倒确实有些粗心的,不过即便如此。只要我们两国同心协力,打败德国依然并非难事。德**队战力虽强,但到底总兵力有限,不可能既在东线采取攻势,又能在西线顶住法军的进攻。即便我们退一步考虑,我国在初期战斗中失败,那么我们还可以向遥远的东方撤退,诚如1812年战争那样。伟大的拿破仑皇帝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我相信德国人亦根本无法做到。如此,只要法俄海军封锁了德国的海岸,那么我们必将胜券在握。”
应该说,吉尔斯这番话的逻辑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法国海军的实力明显超过德国,尽管他们近些年来走了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