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鹰犬-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店,那自己家还争个屁?

    还有的则是收了豪商的钱,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时候如果不出来说话砸盘,那还有没有职业道德了?

    另外一部分则是考虑市舶司如果恢复,那么提督太监也同样可能恢复,到那时候太监就又要掌权,说不定如正德朝“立皇帝”刘瑾那般的权宦,就因此出现,自己身为文官如何能坐视?大明的文官一向有习惯性反太监反武将的光荣传统,因此有的人哪怕没有利益纠缠,也毅然投入反开海的大军中。

    而江北派,则是支持开海的居多,反正自己家平时也从这里分不到钱,所谓自己过不好,别人也别想好,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那么把朝廷的势力引进去最好,先恶心你们这些江南佬几天再说。万一到时候这生意越做越大,自己说不定还能混进去,分一杯羹。比如山东,那也有出海口,若是真把海贸搞起来,那也说不定就成了聚宝盆,因此山东籍的官员在支持开海方面倒是最为踊跃。内中又有山东四大家的人,受了严鸿恩惠,此时不报恩,还待何时?因此冲锋陷阵,倒是不避风险。

    内中还有无耻的,如原北直隶青县知县白斯文,因为侦破白莲教有功,再加上严鸿看他还比较顺眼,如今提拔入京师为官,担任的户科给事中。他出身虽然是进士,也能算清流,可品行比杂流官还不如。他又不是南方人,更是没有顾忌,一心只想为小相公出头,换取政治资本,因此上窜下跳,气焰嚣张。充分利用了自己这个骂人不犯法的优势,他也不讲开海有什么好处,只是看谁反对开海,自己就开骂,不是说对方贪污受贿,就是说对方不孝父母。总之是不以理服人,只人参公鸡,让一众士林君子对其都摇头不已,心道与此等人为伍简直是奇耻大辱。

    而次辅徐阶此次倒是和严嵩站在了同一阵营,发动他那一派的人马力主开海,只是他手下的人和严嵩的人一样,此时都有点指挥不灵,很多人为了家族利益,背叛了自己的恩师座主,因此在局面上,也不怎么好看。

    更让大家跌破眼镜的是,三辅吕夲过去一向在内阁里是好好先生,大抵国家大事,严阁老、徐阁老说什么听什么,如果偶尔严阁老和徐阁老冲突一次,他坚决站在严阁老一边。可这一次,严阁老、徐阁老都主张开海,吕阁老居然跳出来反对开海。这可真是朝堂上数载难逢的金戈铁马之事,吕阁老站在风口浪尖,端的是擎天一柱,铁骨铮铮。

    另外,又有浙江巡逻按御史王本固弹劾严鸿及胡宗宪的奏折送抵京师,其中弹劾胡宗宪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贪污上:“浙、直、福建近因军兴,经费不敷,额外提编,以济一时之急。比以奉行非人,因公倍敛,民不堪命。今事势稍宁,正宜培植休息,别求生财之道。而督抚胡宗宪乃于加征、存留外,仍前提编。节年所费,漫无稽考。前南京御史慎蒙奏止提编,并请以军门钱粮岁给,差给事中清查。”话里话外,暗指胡宗宪中饱私囊,亏空提编。

    至于严鸿的罪过更多,总结起来则有如下几点:

    一、勾结倭寇。查严鸿曾于东霍山密会五峰倭寇诸酋,密议一番,内容不知。又闻听汪直有女伊人,年少貌美,与严鸿曾独处一室,历时甚长。又有昔日严鸿力保之倭寇徐海,如今匪势复张,聚亡命数万余,大小船只过千艘,横行海上,更盛从前。严鸿与其妻托名姐弟形同夫妻,狎戏无度,丑态百出,恐其与倭寇早有勾结。

    二、虚报战功。所谓破倭寇万人,何以得首仅千余?再者据以往报告,真倭数量从来不过千人之数,何以忽有上万真倭进犯?再者,严鸿本部兵力不过一营三千,若是遭遇万余真倭,众寡悬殊,死伤必重,如今伤亡不到五十,何以云真倭万人?

    三、陷害忠良。察台州勇千户耿少泉者,本系武举出身。曾于嘉靖三十年献真倭首级三颗于朝廷,杀倭有功,严鸿不过到台州不数日,耿某竟成勾结倭寇之人?闻台州人报,严鸿初到台州,便行酷法,无故殴辱耿少泉,致二人龌龊,恐严鸿有挟私报复之嫌。又闻,耿少泉正妻、胞妹,如今皆成严鸿私宠,其陷害耿少泉之行,昭然若揭。

    四、凌虐士人。杭州秀才三名,只因不肯依附权贵,直言犯上,便无辜被割去功名,累及婚姻。更令手下兵勇以皮鞭木棍殴击秀才,甚至对天放铳,恐吓百姓。

    五、勒索士绅。台州本地士绅饱受严鸿搜刮,已协饷为名,强索白银数万两。然戚家军每月饷银只九钱,三千儿郎月费不过两千七百两白银,数万白银,去向不明。

    六、强夺私产。收取耿家及周围十二家田产不下万亩,尽入私囊,不复为台州地方所有。
第 568 章  慢摇樯橹
    王本固这弹劾本章的副本送到徐阶手中时,徐阁老正与张居正商谈开海一事。在他的弟子门人中,张居正算是最支持开海的一个,而且对于其中利害干系看的也透彻。徐阶从本人角度,并不支持开海,更反对收税。要知他是松江的 第 568 章 怎么能这样写法,他这御史还是不要做了。徐海的案子是天家下旨赦免,便已是铁案如山,此时再说什么赦免徐海有错,那不是说错在天家?如此弹劾。天家便是再怎么动怒,也不会处罚严鸿分毫,这是参他,还是保他?”

    张居正接过本章。看了一遍之后。心中了然。恩师虽然说的是徐海,实际上发怒的原因。还在最后一条。徐家在松江搞的勾当,他也不是不知道,王本固这奏折,自然也碰了恩师的肺管子。再说。如今朝堂之上,衮衮诸公,谁不接受土地投献?台州这万亩土地,良田及贫田兼有,算不得什么大手笔,连这弹劾本章上也只写田产万余亩,而非良田万余亩。老师家的田地里。光良田可就有四十万亩了,这奏折要是准了,老师又该如何自处?

    不过他不好明说,只得道:“不错。王子民这次,确实太孟浪了。这平倭之事,向为天家心腹大患,便是小胜亦有大功,何况这次严鸿、胡宗宪是实打实的大胜,陈东、叶麻都被擒了,这等大胜,从来未有。如今天家想听的是倭寇一扫而空,王本固此时上这道本章,便是跟天家过不去,贬谪外放已是必然。”

    要知嘉靖的江山继承自他的堂兄武宗正德,朝臣们硬要逼他奉正德一系的父皇,不准他尊奉自己的亲爹,这事儿让嘉靖万岁爷很是不满。正德皇帝虽然被文官们黑了一把,说他御驾亲征,己方阵亡六百人,只杀敌十六人,可这记录有脑子的都不会信。嘉靖皇帝即位后,很是有和武宗别苗头的意思,乃至于各种有关武宗的黑材料,实际上也是在嘉靖即位后,才开始在世间流传,若说这里面没有点问题,也没人信。因此老皇帝心里,一直希望在武功上也能跟正德比上一比,只是朝廷不大争气,打仗总是不怎么顺心。

    去年杨博大胜库腾汗,皇帝之所以那么重视,便也是为了宣传的需要,自己治下文治武功,远胜前朝,自然是好听。因此哪怕是小胜,都有必要宣传成大胜,更何况胡宗宪这本来就是大胜,四大寇,目前一个已经招安反戈,一个在牢狱里乞求招安赦罪,另外两个直接灭掉,还杀了上万真倭,武宗朝有过这辉煌胜利么?难道不是圣天子在位,才有此兴盛气象?这个时候你去质疑战果真假,实际上等于是在打皇帝的脸,他能高兴?这样的大胜打下来,便是军饷上有些问题,首级上有些不准,皇帝偶不会追究,至于纳了谁的正妻,胞妹,以良家女为妾,那就更不叫事了。

    徐阶点头道:“叔大所言不虚,这通倭之事虽然罪大,可是也要看如何使用。如今严家圣眷正隆,此时参他通倭,有什么用处?白白费了一手杀招,若是有朝一日,苍天有眼,严分宜圣眷不在,这通倭一罪,便可让他万劫不复。可恨王本固如此糊涂,他再做风宪官,也实在不合适,老夫想着,还是打发他到个地方上先做几年知县,磨练一番心性再说吧。”

    要知徐阶这个身价的人说话,非同小可,他这说磨练心性,实际就是个王本固的升迁之路判了死刑。至于王本固的这几条奏折,自然也没人真当回事了。

    朝堂上吵得沸反盈天,嘉靖皇帝却稳坐钓鱼台,饶有兴味地看大家掐架。他心中自有美事,最近有冯保悄悄来报,说那输捐的数目定了,乃是一百四十万两白银。当然,老皇爷不知道,冯保这么一汇报,其中有十万两白银就这么消失了。他只觉得,这数字已经很可观了,大明一年财政收入才多少啊,一下拿这么多,自己可以为孙子多存点钱了。

    嘉靖皇帝却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一百四十万两的白银,连同严鸿和五峰豪商们上下打点的、太监漂没的部分,现在已经有人惦记上了。

    京师的东便门,是此时北方漕运的最终目的地。不论是漕粮还是税金,都要在这里下船,再通过车马运往太仓或内承运库。这里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三教九流的聚集地,无数苦力在这里等着工作,车马行也开了不少。应运而生的赌馆、饭店、娼尞等等星罗棋布。这期间少不了一些作奸犯科,为非作歹的勾当。只是地下社会,也有地下社会的行事规则,谁能惹,谁不能惹,大家心里都有数的很。

    今日这东便门就安静的很,往常蹲在码头等活的苦力,都被凶眉立目的打手赶开了,告诉几条贡缎船卸不完货,谁也不许过来,否则直接打死没商量。

    东便门这里的大头目坐地虎赵盛,今日也亲自出来坐镇。他当年也是在东便门码头干活的力夫出身,后来几番浴血搏杀,拼命钻营,如今已经成了赵大官人,每天在城里,应付着酒饭局、茶围赌局,等闲不来码头上晃荡

    可今日,他仿佛又回到了过去,从赵大官人变成了力夫头赵老大,身上穿了一身短衣,头上戴了英雄巾,腰里别着斧子,靴筒里插了匕首,仿佛又是要去和人火并夺码头一样。他花重金从少林寺雇来的几位俗家高手,也全都打起了精神,把手按在兵器上,时刻准备撕杀。更有那位出身四川唐门的总供奉三爷,也一改往日懒散模样,一双鹰眼精光四射,扫视四周,腰里挂了六个豹皮囊,手上带了皮手套,也顾不上天热,手就没从豹皮囊里出来过。

    而赵盛手下的几百兄弟,也都带了家伙来到码头伺候,车马行内雇佣来的百十挂大车都已经备好,只等着一声令下就装银子。也不怪他们摆这么大阵仗,这数目实在有点大,大到能压死他们的地步。

    一百五十万银子啊!这还不算给各位公公的分润,这一百五十万直入内帑的银钱,就不知道会激起多大风浪来。大明朝一年税收才两百多万银子,那可是分期分批的运,一次性运这么多钱,这还真是少见。这笔生意是东厂掌刑千户冯云冲亲自下来交办的,若是出了差错,他赵老大的身家性命也就全都算交代了。

    正在这时,只见远处尘头荡起,十几骑快马如飞般到了近前,为首两骑马上,上首之人年不到三十,面黄无须,身体发福,一身宫中太监打扮。码头上的伙计,等闲见不得公公的,自然不认识这位。但在他旁边的那人,大家都认得。此人生的虎体熊腰,体格魁梧,褐衫皂靴尖帽,胸前熊形补子,正是东厂掌刑千户,要命的祖宗冯云冲。

    在这二人身后,十几条汉子,个个身体魁梧,相貌威武,双目精光四射,太阳穴高耸,一看便是技击中的好手。赵盛不敢怠慢,急忙快步迎上去,撩衣磕头道:“草民赵盛见过冯大将军,愿冯大将军指日高升,富贵绵长。”

    对于这等小人物,冯云冲自是懒得理会,只是冷冷说道:“跪那边去。”赵盛忙按着冯云冲指的地方跪下,只见冯千户翻身下马,对那太监道:“张公公请。”

    那太监勒住坐骑,一偏身,脚就踩在了赵盛的后背上,把个赵盛踩的龇牙咧嘴,却又不敢动弹,只得当好这个人肉下马石。伺候着这位公公下了坐骑,有那后面的骑士将这公公坐骑接过去栓好。

    那公公站在地上,看了看赵盛,对冯云冲道:“这便是你找的人?成不成啊?这趟差使要是办砸了,我说老冯,咱弟兄就等着见阎王吧。”
第 569 章  内库截银
    那冯云冲一拍胸口道:“张公公,您这是什么话来?我老冯办事,您还不放心?咱又不是第一天办差使,保证出不了差子。”

    他又对赵盛骂道:“没眼力见的东西,还不赶紧滚起来,地上有瓜子金是怎么着,你那跪起来没完了?”赵盛刚一起来,冯云冲又骂道:“有眼无珠的东西,看不见啊?这是宫里的张公公,还不赶紧磕头,你活腻了?”

    那太监一皱眉道:“老冯,你折腾他干什么?有力气,都用在差使上。”

    冯云冲赔笑道:“公公说的是,小人孟浪了。不过您放心,出不了岔子,这是在京师,便是那再大胆的贼人,也不敢在天子脚下动手啊,他长了几个脑袋,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那太监也不理他,手搭凉棚,朝运河上观望。过了大约半顿饭的光景,那太监猛然叫道:“咱的船来了,大家快准备!”

    冯云冲不敢怠慢,急忙呵斥着力夫们到码头上准备运货,自己则陪着那太监快步上前,又让赵盛维持好秩序。那早已准备好的一百多名打手,都是抽了生死签的,今日若有死伤,家属全由赵盛奉养,此时也都抽了棍棒短刀,环视四周。

    等到那为首的一艘大船将将靠岸,只见一人在船板上一点,人如巨鹰腾空而起,直落到岸上。将手中亮银盘龙棍朝地上一顿,喝道:“儿郎们,上岸护漕!”

    这人自然就是俞大猷,他所带的亲兵也极为剽悍,内中还有不少南少林的弟子,个个武艺了得,上岸后排好阵势。刀枪在手。此时便是真有什么强人到来,也自不惧。

    等到将岸、陶智、邵安三人上岸后,那太监快步上前,躬身施礼道:“小的张鲸。见过几位将军。”

    说来这张鲸本是杭州人氏。出身寒微,乃是一等的穷13破落户。只是他十分聪明。年少时又读过书认识几个字,还会珠算,进宫后拜了张宏为干爹。先是在积薪司后在宝钞司,都十分出色。靠着干爹的面子,如今在东厂内任事,虽无什么显赫名位,但是权柄极大,因此冯云冲也要像贡祖宗一样贡着他。

    说来东厂的千户远比锦衣千户值钱,东厂百户侯,锦衣百户狗。说的就是二者之间的权力差距。可是如今锦衣卫是陆炳这个国朝一等遮奢人物为指挥,权势正盛,东厂便要弱上三分,尤其见张鲸都这么客气。冯云冲更不敢拿大,也忙跑过去施礼道:“几位兄弟,一路辛苦,某家冯云冲这厢有礼。等到一会交了差使,咱到便宜坊吃鸭子去,兄弟我请客。”

    陶智、邵安是京卫老人,知道冯云冲的为人,当下只是一抱拳道:“公务在身,不敢叨扰,咱还是动手卸银子吧。”

    冯云冲急忙冲身后赵盛喊道:“你他娘的站着干什么呢?等雷劈呢?赶紧的,过来干活了。”

    赵盛一听,要紧吩咐手下的力夫们过去搬运,码头上顿时忙碌起来。陶智对张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