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二战全景纪实-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樟桓鎏箍思啪�
德军高兴得太早了,以为突破了防御,主要困难已经克服。
但就在这时突然撞上了苏军设伏的坦克。
“虎式”、“豹式”坦克和“费迪南式”自行火炮在冲破第一道防线以后,即展开战斗队形,疯狂发起冲击。
在草原上、丘陵地、山沟、谷地以及居民住地,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坦克大战。
大地在震颤。
苏军指战员热血沸腾,万炮齐鸣,汇成连绵不断的轰隆声。
在奥博扬方向上,苏、德双方共投入1400辆坦克,2000多门火炮,500多架飞机。
交战的规模超出了人们的想像。
无数的坦克、火炮和飞机堆积成了废铁山。
成千上万发炮弹、炸弹同时爆炸,烟尘迷漫,火焰冲天。
太阳在浓密的烟雾之中,也只能透出微弱的光线。
炮弹打在坦克的装甲上,砰砰啪啪地乱响,燃烧着的车辆升起一根根浓黑的烟柱。
德军拚命向前推进,不断有新的部队投入战斗。
双方的搏斗非常残酷,毫不妥协,坦克、步兵满山遍野展开厮杀,战斗队形互相交混,白刃格斗到处可见。
会战的规模越打越大,越打越激烈。
7月7日和8日,是库尔斯克南翼沃罗涅什方面军活动方向上战斗最为激烈的时期。
正如苏军副最高统帅朱可夫元帅指出的,在这里进攻的是强大的敌军集团,在这里指挥作战的是能果断行事、经验丰富的将领,为首的正是德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泰因元帅。
到7月12日,德军以惨重的损失为代价,楔入沃罗涅什方面军阵地35公里,但占领库尔斯克的计划彻底失败。
在库尔斯克北翼,德军于7月5日对奥廖尔方向发动进攻,打开了一个缺口,纵深约10至12公里。
7日,德第9集团军坦克的炮弹消耗殆尽,进攻也随之停止。
从北面突入库尔斯克的企图也遭失败。
德军虽遭挫折,但不肯善罢甘休。
狂怒之下,在库尔斯克南侧继续进攻。
德军变更部署后直向普罗霍罗夫卡冲击,企图从东南占领库尔斯克。
7月10日和11日,德军向普罗霍罗夫卡发动攻势,一部分敌军沿奥博扬公路向北突破。
但两天的战斗未能使法西斯侵略军的态势有任何变化,各坦克师既未能进抵普罗霍罗夫卡,也没有到达科罗查。
于是德军指挥部不断加强这一地区的兵力,把精锐兵团调到这里:有“帝国”坦克师、“骷髅”坦克师、“阿道夫·希特勒”坦克师和坦克第3军的主力。
此外,在库尔斯克南部活动的德军全部航空兵也都用来支援这个突击集团。
德军一味地向前猛攻,并不断增强突击力量。
但这已经是希特勒企图在东线赢得第三次进攻的最后的挣扎了。
苏军最高统帅部火速向沃罗涅什方面军增援,把近卫军坦克第5集团军和近卫军第5集团军调归该方面军指挥。
这两个集团军奉命实施强大的反突击,歼灭楔入的德军。
苏军炮兵也受命使用全部加农炮,直接瞄准射击敌人的坦克。
7月12日,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双方交战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达1200辆之多,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罕见的坦克遭遇战。
这一天,战斗之激烈达到了高潮。
后来担任苏联装甲兵元帅的罗特米斯特罗夫(当时任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司令员)写道:“战场上,各种摩托不停地隆隆作响,履带声嘎嘎刺耳,炮弹飞鸣,直到深夜。
3。库尔斯克大会战(3)
数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燃烧。
尘土弥漫,烟雾蔽天……
的确,1943年7月12日是个历史性的日子。
这一天苏联军人表现出空前的英雄主义,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在残酷的坦克战斗中,他们重创德国法西斯侵略军的突击集群,迫使其转入防御。“
普罗霍罗夫卡激战的结果是,苏军获胜。
德寇损失大量兵员和400辆坦克。
7月12日大战标志着德军从南面进攻库尔斯克的彻底失败。
7月13日,希特勒把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和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泰因召到设在东普鲁士的大本营。
会上,曼施泰因充满自信地断言:“最近几天,敌人把几乎所有的战役预备队都投入了战斗,在顺利地打退敌人的进攻以后,胜利已经在望了。
现在如停止作战,那也许就意味着放弃胜利。“
但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认为,由于遭受的损失和俄国人已经开始的反攻,他的军队已不能继续前进。
尽管如此,曼施泰因的观点还是占了上风。
会议决定,南方集团军群的突击集群继续向库尔斯克进攻,中央集团军群转入防御,并在现已占有的阵地上挡住苏军的进攻。
然而没过几天,这个决定就落空了:曼施泰因继续进攻的企图又遭失败,他的军队被迫回到原来发动进攻的阵地上。
德军在东线的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堡垒”战役又以失败而告终。
苏军最高统帅部密切注视着德军动向,并已制定了反攻计划。
话分两头。
在库尔斯克北面,即奥廖尔方向上,德军转入防御的部队约有37个师,其中有8个坦克师和2个摩托化师。
总共约近60万人,7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12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100架飞机。
在苏军反攻开始时,在这个方向上对付上述德军的苏联部队,计有西方方面军左翼、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
这三路大军共有128万多人,21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2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000多架飞机。
可见,在兵员和兵器方面苏军都占优势。
7月12日,苏联西方方面军左翼部队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各部队在奥廖尔方向上实施了突击。
至16日,苏军各部队楔入德军防御区17至22公里。
7月15日,苏联中央方面军转入反攻,至17日,把德军赶回到他们在会战开始前占领的阵地。
德军在奥廖尔地域广泛构筑了野战工事,并以工程障碍物和地雷场加以掩护。
堑壕和交通壕四通八达,构成坚固的防御地带。
德军力图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奥廖尔地域,并调去新的增援部队。
从7月12日至18日的7天内,共调去7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和4个步兵师。
苏军最高统帅部为发展攻势,决定将战略预备队投入作战,调遣第3、4两个坦克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增援前线,使形势发生了有利于苏军的变化。
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痛击德、意军队。
意大利形势危急。
7月26日,希特勒在大本营会议上要求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调几个师投入意大利战场。
但是,这个要求遭到克鲁格元帅的坚决反对。
他说:“我的元首,我请您注意,此时我无法从前线撤下任何一个师。
这在当前是完全做不到的。“
希特勒已开始面临东西线作战,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了。
就在这次会议上,希特勒做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从奥廖尔地域撤退的决定。
希特勒匪军在准备撤退时,要把奥廖尔地区变成废墟,掳走居民,毁掉庄稼,运走所有的物资。
对此,苏军最高统帅部及时发出指示,决定以航空兵不断猛烈袭击撤退的敌军纵队。
8月1日至5日,苏联空军第15、16集团军出动飞机9800架次,轰炸希特勒军队撤退路线上的铁路列车、道路交叉点、桥梁、渡口和运货的汽车队。
在苏联飞机空袭过的道路上,布满了敌军官兵的尸体以及炸毁的汽车、坦克和各种技术兵器。
8月3日夜,布良斯克方面军所辖第3和第63集团军的先遣部队推进到奥廖尔附近。
在实施决定性的攻击之前,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向官兵发出号召:“指战员们!你们亲眼看到,希特勒匪军在毁灭奥廖尔……
前进,尽快解放奥廖尔。“
在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苏军官兵奋不顾身,为解放家园甘洒热血。
首先突入奥廖尔市区的,是米哈利岑上校的步兵第5师、潘丘克上校的步兵第129师和库斯托夫上校的步兵第380师以及舒利金上校的近卫坦克第17旅。
留在市内的居民立即前来帮助部队。
他们把德军在市内的防御体系的重要情报交给苏军指挥部,并帮助部队渡过奥卡河。
苏军迅速摧毁了市内德军的抵抗。
8月5日拂晓,被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占领近两年之久的奥廖尔解放。
城内居民兴高采烈地欢迎解放者。
同一天,南部的别尔哥罗德也获得解放。
3。库尔斯克大会战(4)
8月5日,午夜12时,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由最高统帅斯大林倡议,120门火炮齐鸣12响,庆祝苏军这一伟大的胜利。
从此,鸣放礼炮庆祝胜利便成为一个传统。
苏军在奥廖尔方向上乘胜前进,8月10日解放了霍蒂涅茨,15日进入卡拉切夫,18日进抵敌人预先准备好的防御地区,即所谓“哈根”防线。
苏军对奥廖尔的反攻持续了37天(7月12日至8月18日),向西推进了150公里,击溃敌军15个师。
在奥廖尔作战期间,苏军航空兵共出动飞机6万多架次。
德军航空兵在此期间损失飞机1400多架。
苏联空军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权。
参加奥廖尔战役的还有法国“诺曼底”大队的飞行员,他们在对敌斗争中作战英勇,技艺超群,行动坚决。
仅在7、8两个月的战斗中,法国飞行员就击落德国飞机33架。
该大队第一大队长让·路易·杜里杨少校等5名飞行员,都壮烈牺牲。
在库尔斯克南部,8月3日,沃罗涅什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西南方面军的协同下,对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上的德军发起反攻。
到8月初,这个方向上的德军已经削弱——只有18个师,其中有4个坦克师,总兵力约30万人。
他们拥有3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近6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000多架飞机。
8月初,苏军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上的反攻已准备就绪。
沃罗涅什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经过人员补充和部署的调整,共有官兵980500人,火炮和迫击炮12万多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400辆,飞机1300架。
苏军在兵员和兵器方面都拥有绝对优势。
8月3日清晨,沃尔涅什方面军在炮火准备和航空兵突击以后,开始反攻。
中午,两个坦克集团军组成的快速集群投入作战,在同一作战方向进攻,犹如钢铁洪流冲入敌方纵深,实施分割突击。
经过一天的进攻,各集团军推进了30公里。
草原方面军在别尔哥罗德以北进攻,急速向该城挺进。
德军在该城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准备固守。
苏联近卫第7集团军强渡北顿涅茨河,从东面威胁敌守城部队。
机械化第1军在城市以西迅猛进攻,切断了别尔哥罗德至哈尔科夫的铁路和公路。
法西斯守军担心被合围,便仓促撤退。
8月5日傍晚,苏军解放了别尔哥罗德。
别尔哥罗德解放后,苏军继续顺利地发动进攻,目的是解放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
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第6集团军在5天内推进了100多公里,于8月7日傍晚占领德军重要防御支撑点博哥杜霍夫城。
苏联第27集团军于同一天解放了格赖沃朗。
使德国坦克第4集团军和“奋斗”战役集群之间形成了一条宽55公里的缺口,希特勒军队陷入困境。
8月1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指示:“尽快截断通往波尔塔瓦、克拉斯诺格勒、洛佐瓦亚方向的主要铁路和公路,以孤立哈尔科夫,从而加速该城的解放。
为此目的,苏军坦克第1集团军应切断敌军的主要道路,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应从西南迂回哈尔科夫。“
德军指挥部特别重视哈尔科夫工业区和城市本身的防御。
元首要求“南方”集团军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哈尔科夫。
德军广泛使用“虎式”坦克和“费迪南式”强击火炮,不断实施反突击。
苏军粉碎了敌军的猛烈抵抗,紧逼哈尔科夫外围环形防线,并从东面和东南面进抵哈尔科夫近郊。
在此期间,沃罗涅什方面军向南方和西南方推进得更远了。
这样,苏军便有可能对哈尔科夫地域的德军集团实施深远包围。
为了防止被围,8月11日,德“南方”集团军群在博哥杜霍夫集中了3个坦克师,对苏军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第6集团军左翼进行反突击。
12日,他们把400辆坦克投入交战。
德军航空兵不断出动20至50架飞机的机群,支援反突击的兵团。
苏联空军第2集团军在12日这一天出动飞机达600架次,轰炸敌人的进攻部队,并进行了17次空战。
战斗越来越激烈。
德军哈尔科夫集团军群的处境日益恶化。
继续保卫该城已毫无希望,且有被合围的危险。
8月22日下午,苏军地面和空中侦察发现敌军开始从哈尔科夫撤退。
草原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科涅夫在回忆那些日子的战事时写道:“为了不给敌人逃脱打击的机会,8月22日晚,我发出了夜间强攻哈尔科夫的命令。
当夜,市内展开巷战,大火弥漫,巨大的爆炸声不绝于耳。
第53、69集团军、近卫第7集团军、第57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指战员,勇猛顽强,巧妙地绕过敌军支援点,深入敌军防御,从后方攻击敌军守备部队。
苏军指战员一步一步地前进,肃清了哈尔科夫的法西斯侵略者。“
8月23日拂晓前,枪炮声逐渐平息下来。
到中午,哈尔科夫已完全从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
3。库尔斯克大会战(5)
傍晚,莫斯科以224门火炮齐射24次,向哈尔科夫解放者致敬。
苏军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上的胜利,标志着库尔斯克会战的结束。
库尔斯克会战是希特勒在苏德战场上第三次大规模的进攻,也是苏军取得的第三个伟大的胜利。
这次会战持续了将近两个月。
就其规模、激烈程度和战果而言,它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
交战双方共投入400多万人,69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13万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将近12万架飞机。
德方参战的有100多个师。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
在这次会战中,苏军击溃德军30个师,使德军损失50万人,1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3700多架飞机。
结果使战略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苏军手中。
正如斯大林所说的:“如果说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会战,预告了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覆灭,那么,库尔斯克附近的会战,就使得他已经处于覆灭的边缘。”
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敌人后方的苏联游击队非常活跃,四处出击,大逞英豪,为苏军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事还得从头说起。
早在1941年6月29日,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就向各政党组织和苏维埃发出指示,要它们“在敌后区建立游击队和破坏小组,同敌军部队做斗争,到处发动游击战,炸毁桥梁、道路,破坏电话和电报联络,烧毁仓库等等”。
1941年7月18日苏共中央的决定,又把组织敌后斗争和领导斗争的一些重要问题具体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