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耍谒脑拢耸樵卦谖逶隆S肿⒙造墩率晡逶拢品智残腥舜嫖试诩摹⒘踅 ⒄马⑿磺ā⑼貊恕⒀钜磺澹ぶ耸椋虼嫖柿踅≡谖逶拢磺ā⒑脑谄咴拢貊恕⒀钜磺濉⒄马谑隆=缘币源耸槲H患蚵蕴酰吨钍陆杂懈俣弈浚坎荒苡凶熟犊贾ひ病�
  △《逊国正气纪》·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曹参芳撰。所记建文时事迹,大略抄撮《致身录》、《靖难纪》、《逊国纪》诸书而成。上卷首《诏谕》,次《年表》,次《本纪》。下卷首《外纪》,次《从亡诸臣》。每条之下,各附以《论断》。其所载事迹,如燕王来朝、行御道、登陛不拜及程济等从亡以后诸事。又以《牢落西南四十秋》一律为惠帝之诗。
  大抵沿袭传闻,无所考正。参芳爵里无考。惟所著《本纪表》一篇,自署南国郡博士弟子员。又载崇祯甲申上建文尊谥称为今上。其《从亡诸臣传》内复称愍帝为先皇帝。其书殆成於福王南渡时欤。《明史·艺文志》作九卷,今本二卷,然首尾完具,疑“九”字为传写误也。
  △《嘉靖大政类编》·二卷(三通馆本)
  明茅元仪撰。元仪字止生,归安人,茅坤之孙,茅国缙之子也。崇祯初,以荐授翰林院待诏。寻参孙承宗军务,改授副总兵官,守觉华岛,旋以兵哗下狱,遣戍漳浦而卒。是编记嘉靖一朝大政,自大礼四郊以下,计十九类。抄本多阙讹。
  末有万历己酉《跋》语,记兹编始事於癸巳,脱稿於丁酉,藏之箧笥,已侵蟫蠹。屡有目眚,弗能再加订正。爰口占数语,付诸剞劂之后。然则当时盖别有刻本矣。
  △《平巢事迹考》·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茅元仪撰。是编因明季流贼猖獗,官兵不能御。元仪建策,欲用宣大降丁剿之。因谓唐黄巢发难时,沙陀五百,即能歼其众。而唐人疑不肯用,迄至亡国。
  故叙录其事,冀鉴其祸而用己说。其大旨见《自序》中。然亦一偏之见。自古以来,召外兵以救内难,无论克与不克,未有不终於致乱者也。书中所载,始於唐僖宗乾符元年王仙芝作乱,迄於中和四年平黄巢。皆全剿《资治通鉴》之文。有删除他事不尽者,如乾符五年郑畋、卢携愤争南诏事是也。有偶遗本事者,如广明元年漏载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举兵入援,而其下叙王重荣事,突出处存之名,莫知所自来是也。盖元仪姑借巢事以寄意,故疏略至於如是耳。
  △《定保录》·(无卷数,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赵元祉撰。元祉,无锡人。是书成於崇祯十年。以明诸帝事迹仿《贞观政要》之体,分《修身》、《尊贤》、《训储》、《纳谏》、《驭臣》、《严宦寺》、《子民》、《诘戎兵》、《帝训》为九类。编为三集。首集载太祖事。二集载成祖事。三集载仁宗至世宗六朝,仅寥寥数言,不复分类。大抵序述冗杂,颇无体例。自题称“锡山草莽臣”,而又有“师邹期桢谨订”一行。疑元祉本期桢弟子,故标此称。然亦太创矣。
  △《蜀国春秋》·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荀廷诏撰。廷诏字宣子,成都人,崇祯癸未进士。其书自一卷至十四卷,上溯唐、虞,下迄元、明。凡兴废事迹之有关蜀国者,均分代纪之。若西汉之公孙述、东汉之刘焉、西晋之李雄、唐之王建、后唐之孟知祥、元之明玉珍,皆附焉。自十五卷至末,则通释郡县之沿革。大抵从正史抄出,别无搜讨,较《蜀中广记》诸书不及十之一二,且议论亦多未醇正,不出明末积习也。
  △《先拨志始》·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文秉撰。秉字荪符,吴县人,大学士震孟之子。是书《江南通志》作六卷。
  此本乃仅二卷,然首尾无关,或卷数有分合耶。所记皆明末遗事。上卷起万历讫天启四年。下卷起天启五年讫崇祯二年。如妖书,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以及魏忠贤乱政,崇祯钦定逆案之类,靡不详载。《自序》谓首纪国本,著门户之所由始也。终以逆案,著贞佞之所由判也。名曰《先拨志始》,所谓辨之於早也。
  又别一抄本,后附《逆案》十九页。有《跋》云:《钦定逆案》一册,与《先拨志始》微异,得之石惠珍家,而石则得之冯涿州家。有刻本,因录於馆中。又附《东林列传》十页,乃江阴陈鼎所编。又附《魏忠贤建祠》二页。此三种皆非秉书,不知何人汇附於卷末也。
  △《守汴日志》·一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
  明李光壂撰,光壂,祥符人,崇祯十五年以城守功由贡生议叙知县。
  是编成於崇祯癸未,光壂流寓南京之时。记李自成三攻开封,终於河决城没之事。大致与史传相出入,而分日记载,於情事委曲,特为详细。史称陈永福射李自成眇其左目,此记为永福之子守备陈德所射。光壂登埤目击,当得其真。
  光壂创造车营,拟连抵河畔,以应北岸之援兵。众议相持,车成未试而城圯,颇以为恨。然时非三代,而车战是资,恐终为房琯之续。故康熙乙巳鄢陵梁熙跋是书,亦深以是举为疑。又诸书记城中拟决河以灌贼,反以自灌。光壂此《志》,殊无是事。且《志》称九月初一日以后,守城之兵,每日馁死三四百人。
  其枵腹待尽者不满千人,守埤尚且不能,况能扌婴贼之锋,出而荷锸。《熙跋》亦谓决灌寇营乃谏垣之议,城中不及与闻。或亦持平之论乎。是役也,贼三攻不克,光壂与生员张尔猷最为有力,而推官黄澍、总兵陈永福拒守尤坚。其后永福终降自成,澍亦归附国朝,复潜入徽州诱执金声,皆非忠於所事者。此特记其一时之功耳。
  △《东林始末》·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蒋平阶撰。平阶字大鸿,华亭人。是书述东林门户始末。始於万历二十一年吏部稽勋司员外郎虞淳熙、兵部职方司郎中杨于廷之中京察,终於崇祯十六年大学士周延儒之赐死。惟叙朋党攻击之事,故於梃击、红丸、移宫之争,客、魏之祸,与辽东经抚之构,均不叙述。盖意在齐、楚、浙三党胜负之间,馀非所详。
  然诸案正诸人之假以攻击者,既以楚案著沈郭构衅之由,而不及诸案,则遗漏孔多。中如记顾宪成之援李三才、徐石麒之誉吴昌时,一著其受欺之由,一著其畏祸之故,颇无隐讳。而延儒通曹化淳以复相,由张溥之力,乃归其事於丹阳监生贺顺及应城之侯氏,未免曲笔。至吴昌时之改吏部,由交通周延儒,乃归其事於郑三俊,与延儒若无预者,尤非事实矣。
  △《谈往》·一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
  旧本题花村看行侍者偶录。不知何许人。盖明之遗民,遁迹为僧者也。所记皆明末轶闻,凡二十七条。其中“捣钱造钞”一条、“票拟部覆”一条,足以见当时涂饰之弊、巧诈之习。“两谳翻案”一条、“宜兴再相”一条,足以见当时上下蒙蔽之失。惟“宜兴再相”一条,以周延儒之赐死为过。“项周恶过”一条,力鸣项煜、周锺之冤,殊乖公论。至“前朝宫女”一条,极述庄烈帝之奢侈,如宫中日食三千金,一宴用十万金,冬月金银火炉以数千计之类,亦似非实录。又“灯庙二市”一条,谓明之亡,亡於变奢为俭,其持论尤谬也。
  △《平叛记》·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霦撰。霦字荆石,掖县人。是书记崇祯四年叛兵李九成等攻围莱州始末。大旨著知府朱万年、总兵杨御蕃、参将彭有谟、巡抚御史徐从治、谢琏等死守全城之功,而著孙元化、刘宇烈、余大成抚寇误国之罪。始於是年闰十一月二十八日吴桥之激变,终於崇祯六年四月十三日麻坨之捷。分日记载,有纲有目。
  其事皆霦所目击,故纤悉具备。其《自序》云:使当年之文武诸臣,谁为墨守,谁为血战,谁为痛哭而乞师,谁为选忄而而纵寇,为功为罪,靡不昭然。明季军政之坏,此亦可见一斑云。
  △《平寇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管葛山人撰。不著姓名。前有《序》文,题曰龙湫山人李确著。以著之一字推之,疑即出於确手。案《海盐县志》,李天植字因仲,前明崇祯癸酉举人。甲申后遁迹龙湫山中,改名确,字潜初,当即其人也。是编载明末群盗之乱,分年纪载。起崇祯元年,迄国朝顺治十八年平定滇南张献忠馀党孙可望、李定国等而止,叙述颇为详悉。其间有关於兵机之胜负、国家之兴亡者,附以论断。其持议颇为平允。然体例未免芜杂,叙事亦不无重复参错。如以郭中杰为副总兵充督辅中军,已见於甲申正月己酉日下,复见於乙卯日下。贼射伪诏於城中,都城未陷以前之事,而叙於庄烈帝崩后。王章死於彰义门外,城初陷时事,而编於帝出宫之后。丁未都城始陷,而叙内城陷及帝幸南宫於丁未之先。又於帝崩之下附所作大行挽词八首,殊非史例。又如孙传庭而此作“傅庭”。陈永福降贼,而此云为贼所杀。襄城伯李国祯降贼已久经论定,而此云斩衰徒步,哭大行,殓毕自缢。尚仍野史之误。周奎被贼拷不死,后复还吴,而此云贼令担水执爨以死。阎尔梅即世所称阎古古,康熙中尚在,而此仅附存其疑。皆记载之失实者。盖自甲申以后,南北间隔,传闻异词,故所载不能尽确也。
  △《明倭寇始末》·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国朝谷应泰撰。应泰有《明纪事本末》,已著录。此即本末中之一卷,书贾抄出,以绐收藏之家者也。
  △《见闻随笔》·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冯苏撰。苏有《滇考》,已著录。是编首载《李自成张献忠传》,次叙永明王窃号始末,及载何腾蛟、堵胤锡、瞿式耜、张同敞、陈子壮、张家玉、陈邦彦、李元胤、李乾德、杨展、王祥、皮熊、杨畏知、沐天波、李定国十五人《传》。盖时方开局修《明史》,总裁叶方蔼以苏久官云南,询以西南事实。因摭所记忆,述为此编,以送史馆。毛奇龄分纂《流寇传》,其大略悉取材於此。
  以视稗野之荒诞者,较为确实。然亦不能一一详备也。
  △《安南使事记》·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李仙根撰。仙根字南津,遂宁人,顺治辛丑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康熙七年,仙根以内秘书院侍读偕兵部职方司主事杨兆杰使安南还,备述宣谕事实,编为此书。其词多质朴少文。盖随笔记录,未及删润也。
  △《交山平寇本末》·三卷、《附诗》·一卷、《详文》·一卷、《书牍》·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夏骃撰。纪交城知县赵吉士剿贼事也。交山故为盗薮。康熙七年,吉士往莅事,以计次第擒之,阅四年而尽平。骃时客吉士幕中,因纪其本末。上溯盗起之由,中述定计之豫,终陈制胜之略。松江陆庆臻为之评点,并附贺赠诗篇於后。馀姚邵以发复取吉士详文、书牍有关平寇者,别为二帙,评论而刊之。骃字宛东,湖州人。吉士字天羽,钱塘人,顺治辛卯举人,官至户科给事中。
  △《平闽记》·十三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杨捷撰。捷字元凯,镶黄旗汉军,官至昭武将军、江南提督。是编皆其康熙十七年征剿郑成功时奏疏及笺启、咨文、牌檄、告示诸稿。冯溥、王广心《序》,叶映榴《跋》,皆称《平闽纪事》。前有《张玉书序》,则又称《平闽记》。初名《纪事》,复改今名也。
  △《师中纪续》·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得一撰。得一字种龙,螺阳人,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之幕友也。是书皆纪正色战功,凡二十三事。始於康熙十二年,由兴安调守宁羌州,迄於康熙二十年议征台湾,计首尾十年之事。正色与姚启圣异议,坚不欲攻台湾,为启圣所奏。得旨调陆路提督,而以施琅提督水师。然琅卒荡平馀孽,则正色之议未足为据。得一以议罢远征为纪绩之一,未免曲笔矣。
  △《武宗外纪》·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书记明武宗之事,凡九十四条,皆取之於实录。前有《自序》,谓同馆之为史者,凡武宗诸可鉴事,皆轶而不书,故作此以补之。然本纪自有体裁,无缕陈琐屑之例。且其事已具实录中,而野史又多备载。既无异闻,何必复赘耶。奇龄注《大学》,备引汉以来训“一切”二字为苟且,斥朱子《章句》误解“一切”之谬,证据确然。乃於彤史《拾遗记·仁宗张皇后传》中有“勿干预一切”语。此书复有“上一切行礼”语。在《张后传》犹曰述其原书,未可润色。此书则叙事语矣。是亦负气求胜,不顾其后之一端也。
  △《后鉴录》·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皆记有明一代盗贼之事。盖亦《明史》拟稿之所馀也。自序称建溪谢给舍作《后鉴录》,大抵辑明代治盗始末,定为爰书。是编因袭故老旧闻,汇积成帙,仍用谢书之旧名。其事迹今率见正史中,无大异闻。惟推论致乱之由,谓明三百年过於轻武。儒臣以奴隶遇阃帅。尺籍冒滥,病坊菜佣,漫不经省。师中动掣两肘。又中官监进止无已,则冠惠文者操名法以持其后。亦目击之笃论也。
  △《封长白山记》·一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
  国朝方象瑛撰。象瑛字渭仁,遂安人,康熙丁未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是编记康熙十六年圣祖仁皇帝遣官至长白山事。大略言是年六月三日由乌喇启行,历文德痕河、阿虎山、库纳纳林、邪尔萨河、浑陀河、法布尔堪河、纳丹佛勒地方、辉发江、法河、水敦林巴克塔河、纳尔浑河、敦敦山、卓龙窝河诸处,至讷阴。十一日复自讷阴启行,十四日乃至山麓。并记所见诸灵瑞。盖隐括当日奏疏为之,故仅粗述梗概。而使臣亦佚其名,但称觉罗武某云。
  △《辨苗纪略》·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俞益谟撰。益谟字嘉言,号澹菴,宁夏人,官至湖广提督。康熙四十二年,辰州红苗为乱,诏吏部尚书席尔达督荆州驻防兵及广西、贵州、湖南三省汉土兵剿平之。益谟时率湖南兵从征,攻夺小天星寨,以临天星寨,而红苗乞降。
  是编详记其事。首以地图,次以明以来用兵得失及近时启衅之由,次为条议案牍记事之文。大意谓明事坏於“抚”字。废雕剿之法,而土豪营弁,又缘以为利。
  酿变者非一日,至是始一举底定云。
  △《逊代阳秋》·二十八卷(内府藏本)
  国朝余美英撰。美英一名珣,字璈伯,钱塘人。其书专纪明惠帝事迹。一卷至十二卷为《君纪》,凡分三十二篇,附以《论》九首、《书》一首。十三卷至二十四卷为《臣纪》,皆建文诸臣列传。二十五卷为《后死表》、《阙表》。
  二十六卷为《归命表》。二十七卷为《不义表》。二十八卷为《备遗篇》、《余阕》。书中搜采颇富,而采用《从亡》、《致身》诸录。自建文四年后每岁具书帝在某处,帝幸某处,言之凿凿,不存疑案,未免失之於误信也。
  △《二申野录》·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之騄撰。之騄有《重编尚书大传》,已著录。是编采录明一代妖异之事,编年纪载。始於洪武元年戊申,终於崇祯十七年甲申,故以“二申”为名。
  与《明史·五行志》亦多相合。其诞者则小说家言也。
  △《衡湘稽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