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谁杀死了秦帝国-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过了十几天,宋义大约也在安阳待烦了,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往无盐去了。无盐,是齐宣王的一个丑老婆,长得好像车祸现场。因为长得太悲惨了,许多人见面都好想捐助她,最后她被充满爱心仁义的齐宣王娶了,事见《青铜时代的鳄鱼战争》。这个无盐邑就是无盐姑娘的老家,其实她叫钟离春。
  从安阳往东北到无盐(今山东东平)有一百五十公里,而安阳往西北到巨鹿战场,则不过二百二十公里。往无盐跑一趟的路,来回的时间,都够把巨鹿之战打完了。
  这时候,天又下起了寒雨,宋义和无盐邑的齐国官员,还有齐王使者,置酒高会。所谓高会,就是高级干部的会。
  “这次我是亲自送我的公子襄到贵齐国为相,感谢齐王使臣枉驾相迎。”宋义说,“襄啊,快给列公们敬酒!”
  当时古代的生物物种非常丰富,餐案上摆的全是珍鲜奇味。门口站岗的寒瑟瑟的士兵,望着丰盛的餐桌,露出了欲吃炙肉的神色。
  同样的大雨也光临了一百多公里外的安阳,雨水夹带着寒凉,冷风也跑来助纣为虐,气温降到了接近零度。因为已经停留了近四十天了,军粮的积存也一天天越来越少,士兵们的口粮,先是减为每日两餐,继而由两餐干饭减为一稀一干,最后由一稀一干减为两餐稀饭,最后稀饭都一天一餐了。士卒冻饥。营房也简陋,茅草的屋顶像漏了的筛子一样,营房里的楚兵,光脚沤在雨水里。当雨下得凶猛起来的时候,犹如把营地用大帆布蒙住,拿打狗的棒子使劲乱擂,营房里就漏得实在受不了了,士兵们干脆抱着脑袋跑出来到雨地里避雨。
  “这是什么事啊!”项羽顶着一个古代塑料雨衣,愤愤地想。
  士兵们抱着兵器,在雨中枵腹终朝,项羽一贯疼爱士兵,看见士兵疾病痛苦,常常会哭泣出来,分掉自己的饮食给病者。如今士兵饥寒,项羽感同身受,坐立不安。
  项羽把将官们召集在一起。将官们各个交头接耳,熊疑狼顾。项羽想了想说:算了,跟你们说也没有用!
  六七天后,宋义回来了,喜气洋洋,项羽当即找他进谏:“将军,我们本来应该戮力攻秦,可是您却久留不行。今年收成极差,老百姓穷得叮当作响,我们的士兵也因此就没有吃的,整天拿芋头对付(芋头那时候就有了)。军中已经没有现粮了,可是听说您却饮酒高会,不赶紧引兵渡河去赵地吃好的(看来赵国那边年景却好),与赵人并力攻秦,却说什么承秦兵疲敝。以秦军之强悍,攻刚刚造建之赵国,其势必然灭赵。赵被灭而秦益强,有什么疲敝可承的!我们刚刚在定陶打了大败仗,楚王为此坐不安席,扫境内之兵专属于将军,欲与秦兵决一死战。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如今上将军不体恤士兵,只为自家利益与齐人徇善,这能算是社稷之臣吗?”
  宋义气得直翻白眼儿:“项羽将军,你忘了我的军令了吗?”
  “当下之计,楚赵必须联手,否则被秦各个击破。”项羽还要再说,宋义已经把耳朵捂上了。
  项羽回到宿舍后,哀愠两集地对着油灯闷想:“造化常为庸人设计啊!”这时候,范增进来了。
  “亚父,我们为什么非要听宋义这个竖子摆布呢?”项羽说。
  “你快点行动吧,我的关节炎疼死啦。唉,我不是疼死在安阳,就是气死在安阳。”范增说。
  项羽遂不再犹豫了。
  第二天一早,雨水还像挂面一样下着,被饥饿的士兵们看着。项羽结束完毕,按着宝剑,这是他的招牌动作,就像关羽丹凤眼一睁就要杀人一样——直趋宋义的寝宫。
  门口的卫兵说:“项羽将军。”
  “请通禀一声,我有事报告上将军。”
  “上将军刚刚起来。”卫兵说。
  “十万火急,这事上将军还不知道。我和你一起进去。”
  进去一看,宋义正在帐里躺着呢。
  项羽揭帐踏入:“将军知道今天是你的死期了吗?”宋义舌敫不能发言,提起枕头想要抵抗,就听见一声辨识度很高的喑恶之吼,宋义当时觉得冷风过颈,天立刻就黑了,头滚落在地上。
  从远古到更远更为渺茫的将来,那些沉积不朽的,是河床上寂静的石头,不是浪花,浪花在开口笑出肤浅一笑的同时,就已烟飞珠碎。宋义就是这样容易被人忘记的人。
  项羽拎着宋义的人头踏门而出,直走到中军鼓前击鼓。
  将官们闻鼓,冒着雨,按着盔,半披着甲全跑出来了。就见项羽拎着个人头,当众高呼:“宋义与齐国串通谋反,楚王已洞烛其奸,阴命项羽诛之。”
  诸将全傻眼了,尽皆折服,没有一个敢横着说话的。等诸将找回了理智之后,项羽让他们表态,他们都说:“首立楚国社稷的,是将军家啊,如今将军又诛杀了乱逆之子。我们共同推举您当假上将军吧。”
  雨水扑碎了檐前的网,放走了挣扎的蜻蜓,解脱了项羽多日的积愁。
  项羽又派人去追杀宋义的儿子宋襄,一直追到齐王都,把他追着杀死了,一点不给齐王面子。这宋襄也够倒霉了,死前还白跑了这么远的路。
  然后项羽又派遣桓楚回到彭城向楚怀王报命。这个桓楚就是前面传说去阳澄湖养大闸蟹的(我传说的),他亡命于湖泽中,看来还是从泽里出来追随项家革命了。
  几天后,桓楚回到安阳,带回了楚怀王的“圣旨”:“任命项羽为上将军(最高统帅),英布、蒲将军两支劲旅也归属项羽指挥。”
  众人无不喜悦。
  楚怀王是有王者之才度啊,不论对项羽有多大的不满,但他宁可确立项羽已然具备的地位,甚至专门强调英布、蒲将军这两支悍将的部队也专属于项羽领导。既然用项羽,就让项羽做成大事,何惜小忿。这算是用人不疑了。
  史记上说,项羽诛杀“卿子冠军”宋义,海内骚然,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大家都说:哟,楚国出来一个叫项羽的人啊。
  项羽是谁?
  就是杀了楚卿子冠军宋义,夺其数万大军的。
  宋义是谁?
  就是被名人项羽杀了的!
  项羽整顿数万楚国大军,向二百多公里以北的巨鹿进发。当时两千里的瑟瑟秋风摇动蒿草与冰冷的地面遥遥呼应,大风中的楚马长鬃像风吹起着一垄春麦。
  潇水曰:读史通常让人喜少怒多,大约古代的人,自秦汉以后,性情越来越软弱了,被人欺负被上级欺负成了历史的主流。然而中国毕竟有强项不屈之人,项羽等秦汉之际的一干英雄,是强项者的最后一批绝唱。
  另,志愿军行军去朝鲜的时候,七天步行二百公里,但接下来需要休息一两天。我们以此可以知道项羽北进的速度。他最快十天可以赶到巨鹿。
  战国时代,王族贵戚填充着政府的大小官位,把茅坑都占满了。这班子弟中英才殊不多,中间知名的也不过“四君子”而已,而且皆蠢行昭然,专权误国,其他则碌碌平庸,斗屑之材,可以想见了。
  但种种迹象表明,四君子之中最小的魏无忌不但没有专权误国,而且个性品质方面强出战国四公子中的前三名浑蛋很多。以至于到了秦汉之际,其他三公子都已经没什么人再提,而魏无忌仍然享有大名,连刘邦都因为崇拜他而后来每过大梁时必专门临祭。他的门客活到秦汉之际的,都成为陈胜、刘项的座上嘉宾。
  其中譬如张耳、陈余。这两个人贤到什么地步呢,后来连他俩家中的门客厮役,个个都是天下的俊杰,都成了各诸侯国竞相聘取的卿相——汉初的诸侯国(王国、侯国,王国数量虽然不多,侯国却多)可以自置卿相。
  张耳原是大梁(开封)人,不愿意受户籍约束,就亡命他乡。当时脱离户籍的人,就销除名籍,没有名字了,这就叫亡命,叫做亡人。所以如果你离开国营单位了,不要档案了,就可以叫做亡命之徒。这种亡命之徒干什么去呢,可以去给贵族们当宾客,张耳就去了魏无忌府上当宾客。魏无忌窃符救赵,带着几百人要去赵国拼命,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张耳。
  后来张耳被一个漂亮的有钱寡妇相的人看上了,准确地说是被这寡妇的爹看上了——你说这寡妇的爹算是能掐会算还是不会算呢,如果能掐会算,怎么会把女儿弄成寡妇,如果不是能掐会算,但把她嫁给张耳,却是对了。张耳拿着岳父赠送的巨资到外面活动,当上了外黄县的县令。怎么当上的呢?他有了大把金子了,就可以盖房子发工资了,于是其他亡命者们不远千里来投奔他,他挑其中能文能武的留下,这帮人的社会名称叫做宾客,也叫做门客,宾客的主要本事除了能吃饭就是嗓门大,到处嚷嚷张耳的贤名,替他结交千里以内的豪杰达官,相当于他自己养了一个媒体班子一样,相当于他的“耳粉”,天天给他顶帖,于是达官豪杰们都请他参加活动。终于他成了名人,当了外黄县令。
  还有,刘邦也一度游走他门下,在他那儿做了几个月的宾客。刘邦能够当上泗水亭长,大约也因为曾经在他那里镀金,临走得到他的推荐信有关吧。当时为吏需要有人“推择”的。
  陈余的发家史跟张耳差不多,也是嫁给了一个富家大款的闺女。他雇了一些人给他顶帖的同时,也使劲给张耳顶帖。于是两人关系好得要命,号称“刎颈之交”。就是谁敢砸他们的帖子,他们就联手封谁的ID(账户)。由于陈余比张耳出道晚、年纪小,所以陈余把张耳当做父亲来侍奉。
  秦灭魏国以后,这爷俩是著名的无党派人士,不想跟秦朝政府合作,秦政府出资一千斤黄金和五百斤黄金购求他俩。于是他俩就亡去,改了名字,跑到了一个小区,当了看门的。
  看门是个很轻闲的职业,工资聊以自奉,没事儿的时候,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就这样消磨了十几年。其中有一次,陈余犯了错误,被里吏(小区街道主任)按在地上要打。陈余怒了,说道:“假如我说给你一些话,你会怎样?”
  “说出来,看看我会怎样。”
  陈余刚要拼命骂街,张耳狠狠用脚踩了一下他,以目瞪他。
  陈余改说道:“我想说的是,假如你打我的话,你会很手疼,所以我建议你用竹板。”
  里吏转了转眼睛,说:“算你会说话。取竹板来。”
  于是噼噼啪啪把陈余打够了数,才放他一瘸一拐地走了。
  事后,张耳引着陈余到了桑树林里,揪着他的耳朵数落他说:“你这什么意思啊,为了一点小辱就要和一个小吏拼死吗?你这个从前的魏国大名士真是如匹夫愚妇一样啊!”
  陈余赶紧敛衽谢罪。
  俗话说,醉过方知酒浓,痛过才知情重,只有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荣辱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友情的可贵,只有打过胎的女人才懂得爱情的意义(这句不是我发明的)。若干年后,楚秦之间的战火重新点燃,六国格局重新树立,关东形势云起云落。
  张耳、陈余投奔到了陈胜麾下。陈胜没有接受他们树立六国之后以为支党的建议,但是陈胜欣赏他俩的才干和广泛的诸侯人际关系,让他俩跟着自己的“故人”、陈城人武臣为将军,陈胜的另一个故人邵骚作为监军,张耳、陈余再低一格为左右校尉,带领楚卒三千人,向北方赵地去攻略土地。
  看得出来陈胜的用人之道是只相信自己的故旧,张耳、陈余本以为自己能做将军,不免有所失望。
  武臣一干人在白马津渡过黄河——这里就是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白马坡,颜良、文丑是燕赵人,武臣一干人也是北上赵地。
  说起鄙人老家河北(燕赵地)这个地方,就想起“幽并游侠儿”来。燕赵大地,山寒水薄,民生粗砺,所以燕赵儿女脾气火暴,好气任侠,古来属于“多慷慨悲歌之士”,出过蔺相如、荆轲这一类敢死队员。
  “多慷慨悲歌之士”,就是有很多硬汉了,所以凭武臣这三千人,想攻夺赵地城池,那真是势比登天了。但是陈余有办法,陈余从前的论坛主要是开在赵地(张耳的论坛主要是在魏地中原),他长期游历赵国,与诸县的豪杰交往甚胜,尽知赵地的山川地形,赵地各县的豪杰都给他顶帖子。
  这些豪杰都有自己的子弟、家产、童仆、庄丁、产业,属于各县有势力的家族,或许也有大地主,他们多数也应该住在城里,否则陈余从前游赵时不会方便与他们结识,当然他们也有可能住在乡下。当然这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整个赵地的反秦运动,就是这帮豪杰动手打下来的(再次给这场运动的性质作了重要注解和对传统认识打上了极大问号)。
  豪族势力,所谓“强宗豪右”,是一种社会上很有能量的家族。后来汉代统治者在严厉打击豪族的同时,又注重改造和吸收他们进入官僚队伍。但是秦时代似乎只是打击,司马迁说“豪杰”,就是杀豪杰。陈余也说这些豪杰与秦朝之间,有着父兄血仇。这或者是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杀了他们的父兄,或者是在秦帝国建立以后的政策所致。其实秦政府当初悬赏购拿张耳、陈余,就是杀豪杰政策的一个案例(杀豪杰可以避免他们向下兼并土地,向上威胁君权,所以历代在豪杰或者豪强发展比较可观的时候,都要进行铲除。当然铲除的办法不一定是杀,刘邦曾经把大量豪杰家族移民到关中,这样既加强了控制,又剥离了原土地财产。总之豪杰或豪强是一个既需要依赖又很危险的阶层,他们势力强大,有人有势)。
  陈余于是拿着委任状微服找到他们,陈说利害 :“秦国的乱政和酷虐的刑罚,已经残贼天下数十年了。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搞得海内骚动,百姓罢敝。如今陈王胜奋臂为天下倡始,楚国之地,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家自为怒,人自为战,各报其怨而攻其仇,县城里的豪杰杀其县令县丞,郡治里的父老豪杰杀其郡守郡尉。英奇奋于纵横之世,贤智显于霸王之初,当此之时,你们不想想成就未来封侯之业的,同时报自己的父兄之仇,真不是人中豪杰啊!”
  我们说,赵国人性情卞急、直悍,好气而轻于发作,如果确实秦王朝对他们是杀豪杰的政策,欠下了他们的父兄血仇,那这些人的反秦是毫无犹豫的了。而且陈余从建功立业(类似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跟他陈余的观念没有区别啊)的角度来激励他们,纷纷觉得确实有理,而且又是从前一贯给陈余顶帖的,信任陈余,于是毫不犹豫地动用自己的资源和人力,支持陈余。
  于是,陈余走了不到半圈,就从这些豪杰处收得了兵卒数万人。他喜气洋洋地回来向武臣、张耳报到。
  武臣大喜,赶紧用这数万人加上自带的三千楚卒,进攻赵国城池。数万人攻一个城,算是以众击寡,一番血战,不到一两个月,就下赵十城。但是,陈余的能量和社会关系基本上就用光了,其他的数十座赵国城池,都据城防守,死活不向武臣军屈服。
  陈余区区一人,能调动数万大兵,取列城十个,若非赶上乱世,英雄乘势而起,他这些资源也就没用了。他恐怕也只能老死牖下,辱于里吏人之手了。
  乘势而起的还有纵横家。
  纵横家是战国时代的一种特有的群体,以苏秦为巨子。现在,范阳县的蒯(念kuai)通,就也是一个纵横家。他去见范阳(今河北省徐水县)太守。范阳县令也是个左派分子,替秦国人办事特别卖力气,因为要修项目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