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林冲-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绦眉眼通挑顿时明白,原来这林冲是要拿军功换军权来着,“三千骑兵确实不多,小弟腆为宣抚使,却是不曾管事,这事儿便要止格兄自己与童宣抚使细说。蔡绦此来,不过仰慕止格兄的风采,特来一肩而已。同时,小弟捎来了童宣抚使的十万两银子的军费,临行前童宣抚使曾给小弟说,他也想见见止格兄,好讨教一些行军打仗的诀窍。”

说罢,蔡绦从怀里掏出那十万两银票交给林冲,林冲自然敬谢不敏,抓过来即收好:“如此,多谢童大人了,约之兄请帮忙带个话,明日林冲必定亲自拜访。”

蔡绦见林冲对收银子这事儿毫不客气,当下又拿出十万两银票,“这些便是小弟给止格兄的见面礼,止格兄定要收下,切莫推辞。”

林冲又一把抓来收好:“约之兄高义,林冲莫不敢忘,来人,拿那把佩刀来。”

属下军士听了,便转身出去,没多久回转,手里捧着一把短短的佩刀。

林冲拿来塞给蔡绦:“这把刀是一辽将身上的,军士们战场上寻了,见此刀锋利,便捧给小弟,小弟对便枪有莫大的爱好,却对刀剑不怎么通熟,约之兄名家之后,自然当宝刀赠英雄。”这就算林冲的回礼了,这刀虽锋利难当,但毕竟太短,只适宜佩带而不适宜杀敌,装饰性大于功能性,在林冲手里本也是个废物。林冲此时交给蔡绦,心中想的根本就是惠而不废,权当是废物利用。

蔡绦听了,见着佩刀刀鞘古朴高雅,并不是当世之物,想必林冲也不会拿着破铜烂铁糊弄自己,轻轻一按镚簧,刺咯咯抽出来看,但见着佩刀呈半个新月形状,逼人的寒气显示着它的不凡,锋利的刀刃彰显着它的与众不同,当下拿在手中仔细观看,刀鞘,刀刃,刀身……

林冲正把一口茶含嘴里,蔡绦“啊”的一声尖叫,尖细的嗓音比女人的叫声还要高上两阶,直把一口茶喝呛,玩命的咳嗽起来,蔡绦见吓到林冲,赶忙上去想要拍林冲的脊背,林冲吓得身上汗毛倒竖,一把拨开蔡绦的白嫩爪子,却是不咳了。

忍着身上受不了的寒意,林冲问蔡绦:“你怎么了?”

蔡绦对着林冲便是一个肥诺,一脸感动模样:“止格兄果然高风亮节,比起蔡绦的一身铜臭气息,却是强的多了……”

林冲纳闷:“你说什么?”

蔡绦以为林冲又在故作不知,便抱拳说到:“止格兄这把刀,便是那吕虔刀罢,小弟实在受之有愧,却又却之不恭……”吕虔刀,三国魏刺史吕虔有一宝刀,铸工相之,以为必三公始可佩带,这刀作为古董,在大宋朝可是天价。蔡绦说受之有愧,便是传说佩戴此刀者都能位列三公,林冲这样子把宝刀送给自己,摆明是看起他,说他以后会位及人臣。说却之不恭,那意思是他蔡绦有信心做到大宋朝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蔡绦心中以为,这便是林冲对他这个人的看重。当然,蔡绦敢收下此刀,意思也表示的很明显,只要我有朝一日能掌权,便对你林冲照拂有加……

林冲听了却是不明所以,什么驴牵马牵的,奶奶的,这把刀不会是有名的宝刀吧,“约之兄莫要推辞,左右无事,咱们来说说这吕虔刀的来历吧。”

林冲的这个客套话的理由蹩脚,但蔡绦还真的不好意思拿着这把刀就直接走了,遂彬彬有礼的对林冲说:“有《晋书·王祥传》曰,初,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谓祥曰:“ 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强之乃受。祥临薨,以刀授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后奕世多贤才,兴于江左矣……不知小弟记得可曾有误?”

林冲半懂不懂,却只好点点头:“嗯,没错儿。”

蔡绦不愧出身显赫,“话说这吕虔刀原本传于王祥,而王祥又传其弟王览,东晋丞相王导、大将军王敦都是王览的子孙,王览还有个重孙子,就是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而王羲之厌恶刀剑,曾令人拿大锤毁之,哪知这吕虔刀果然锋利坚韧,以锤下去便只见微微划痕,刀身无损 ,遂被王家引为至宝。

这刀能辗转落到止格兄手里,果然异数。今见这刀,大小外相便于晋书中描述一致,而刀身上这划痕,便只有大锤才能砸出,此刀曾在东京宝云斋中估价,市值四十万两……

日他娘!这把破刀能值四十万两?林冲怔怔的看着这把刀,眼里直冒金星,球囊的,老子亏大发了……

蔡绦对林冲再三感谢才拿刀而走,林冲好不容易压下夺刀的念头,肚子里一肚子苦水,却没法倒出来,总不能说林大爷对玉器古玩什么的一窍不通,把和氏璧当成烂石头送出去了吧。这件事儿,差点把林宣抚副使气出个毛病,但接下来发生的,却又叫林宣抚使做梦都要笑醒了。

第三卷 拼杀 第一零五章 … ~落井下石~

所谓九验者,远使之以观其忠,近使之以观其恭,繁使之以观其能,卒然问焉以观其智,急与之期以观其信,委之以货财以观其仁,告之以危以观其节,醉之以酒以观其态,杂之以处以观其色。

童贯从蔡绦嘴里知道林冲要来,早做好了准备。从他在东京城的眼线处得知,这林冲可不是寻常角色,从当上八十万禁军教头那天起,每每行事出人意表,高俅此刻拿林冲当得意门生,王黼跟林冲称兄道弟,梁师成对林冲青睐有加,连跟林冲不怎么对路数的蔡京,都不敢在官家面前进言说林冲的不是,且听闻那个柔福公主,更是跟这林冲不清不楚的可以……

眼见林冲这人颇有能耐,能率三千军士击败万余辽人,那么,若这瘟生发起狂来对自己不利,自己还真的掂量掂量。当然,童贯一向的作风是对付林冲这种有才之人,要么杀之,要么为自己所用,万不能叫他有机会做自己的敌人。

所以,林冲在厅子外头侯见的时候童贯竟然亲自去迎,给足了林冲的面子。要知道,除了皇亲国戚朝中大臣之外,童贯可是没给过别人好颜色。

而浑身散发着淡淡杀气的林冲则一直很沉默,跟着童贯进了厅子分宾主坐定,却不说话。

童贯见林冲不言语,只好在随从上茶的时候轻咳了一声,主动开腔:“林止格路上辛苦,请用茶。”其实这也不能怪童贯自降身份,童贯带兵在西夏打了那么多场仗,见过也不知道多少杀气腾腾的将军将领,可从没见过这种明明杀气惊人却给人一种淡淡感觉,还透出一股莫科名状气息地家伙。

林冲颌首称谢,拿起精致地茶盅饮了一小口。

“听约之说,止格的奏表还没上么?”作为一名得宠多年的宦官,察言观色、揣摩上意便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童贯见林冲一面,看过林冲喝茶地动作姿势,即明白要想赢得对方好感,定要直言。

林冲点点头,不卑不亢的说:“是,还需宣抚使提点。”

童贯心下大乐,面上却不动声色:“哦?听闻李宣抚使便也是官家近侍,上疏一事直接奏明即可,为何还要咱家横插一手?”

“宣抚使兵阵雄州,牵制了大半辽人,才有林冲之幸。”这是实情之一,林冲能两次大败萧干,还真是童贯牵制了耶律大石,若不然,霸州雄州区区几十里地,萧干大败,耶律大石焉能不知。

童贯对林冲大加赞赏,心说这林冲勇猛之余,却也不是莽夫,懂得官场上这花花轿子人抬人的道理,“嗯,林止格对咱家还有何要求?不妨说来听听。”

林冲抱拳:“咱们便都是为官家效命,林冲不才,侥幸胜了辽人一仗,只望宣抚使能拨给林冲些许战马,由林冲挑选几员战将便罢,其余的,林冲自会应付,保管不劳宣抚使大人一根手指……”说罢看着童贯。

童贯见林冲说了一半就停下,知道是在等自己表态。想了想,童贯一下子明白过来,这林冲对收服幽云十六州定有妙计,就算自己不予支持,看这林冲胸有成竹地神色气度,也能凭借本事自行取来,当下点头:“嗯,这个自然,你我既然同为官家效命,互为助力自是应当,还有么?”

林冲又抱拳:“宣抚使大人便准备好攻城守城武备,准备上疏,准备接收幽云这块地面。北长城这许多年来,遭辽人毁坏不少,望大人能奏请官家拨付钱粮,广征江南一代无业流民修葺。要说此事本为蔡太师和大人分属的权责,但太师年事已高,大人既力所能及,帮着做了也就罢了……此官家幸,此大宋幸,此大宋子民幸。哦,李彦李大人要林冲问大人安好,大人兼领大宋枢密院枢密使职责,责任重大,自然对收复失地、戍卫边防颇有心得。”

童贯听了心里更是大乐。他便知晓,这林冲要自己准备攻城守城的武备,那是决意跟辽人仅剩不多的骑兵交战,而自己则要攻城守城了。

辽人凶悍,骑兵可千里奔袭,大宋朝与辽人多年交战不能取胜的原因便是辽人骑兵迅捷,一击即走追之不上。但辽人不能南下的原因却也是因为辽人以骑兵为主,步兵以及守军不堪。大宋朝攻城守城的武备花样百出,只要辽人无援军,自己对攻城守城还是很有一套的。

至于给官家上疏一事,也很有诀窍。一场大仗到底歼灭多少辽人铁骑官家是不会在乎的,大宋朝国策以民为本,而以民为本最重要的就是看你能为大宋朝争得多少额外的土地。从大宋朝开国太祖开始,历经名臣范仲淹,王安石等,每一个有志之士皆在为大宋朝子民谋取地种'奇+书+网',而每一个为子民谋取田地的人物,便都会被民间奉为一代名臣。

童贯当年没发迹的时候出手大方,对各个官员、太监、宫女、嫔妃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一举博得了多数人的好评,官家也是因耳边常有人说童贯这人厚道,才逐步信任童贯的。

对于惯会沽名钓誉、制造声势的童贯来说,冒功领赏这样的事儿简直轻车熟路之极,不消林冲暗示也会去做,不过,童贯明白,林冲能说出这样的话,便是在给自己铺就辉煌大道了,自然不会亏待林冲。

而林冲说的招募流民之事,本应为太师蔡京的职权范围,但修长城这事儿却又跟自己枢密院戍边的职责休戚相关,林冲这样对蔡京看不惯,自己便等于抓住了林冲这人的弱点,反而一下子不怕了,何况同时还能从蔡京手里夺下这些权利。要知道,大宋朝对大兴土木可是从来不会吝啬银子的……

而最后林冲地这句'对收复失地、戍卫边防有心得'更是狠狠地挠中了童贯地痒痒肉。为人极重仪表口碑的童贯知道,在这样的大功面前,就算自己不愿意去名垂青史,青史便也不会放过自己。当下对林冲又说的什么选兵马择将领的事儿一路答应到底,还顺手从军费里拨出了五十万两交给林冲,并承诺,西夏国有他安插的细作,可供应少量优质战马,只要林冲需要,尽可开口。

林冲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于是,第二天林冲从邸报上见到'枢密使、河东河西两路宣抚使童贯与宣抚使李彦大败辽将四军大王萧干,圣悦'的字样之后,毫不客气地又找童贯,硬生生问童贯再要千匹战马,童贯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说一个月内必定备齐。

而林冲这次来找童贯,最爽快的不是林冲,不是李彦,不是童贯,不是蔡绦,而是莫敢当。多少年了,大宋朝的兵将便从没有这么指挥起来得心应手的!

莫敢当的统领位子一下子被林冲撺掇着李彦,直接提到了副指挥使的高度。这个没有虞侯,没有监军,甚至连虎符都不需要的新型大宋军队叫莫敢当如鱼得水,以前的老兄弟们被莫敢当尽数要到骁骑营,再加上几乎把童贯军中的优良马匹拐带一空,骁骑营瞬间增加到五千军士,叫莫敢当做梦也想笑出来。当然,莫敢当并不知道,与此同时,林冲已派人快马去寻吴玠领着地那真正的骁骑营五千将士去了……

邸报上,关于辽主天锡帝耶律淳身死的惊天军情被童贯披露。童贯对外的解释是辽人已经日薄西山,穷兵黩武的辽人终于受到了天谴,除了仅剩不多的国土作乱者众,南北宋金两国的夹击也把这个只做了九十多天的伪帝吓破了胆子……

大宋朝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梦想终于要成为现实,而枢密使、河东河西两路宣抚使童贯以及宣抚副使蔡绦,则有幸成为见证这一伟大时刻的关键性人物。

蔡绦在接到家书之后哭笑不得。他老子蔡京在信里狠狠地赞扬了一把自己,同时暗示自己要跟童贯搞好关系,却又莫完全跟童贯交心,若大军取胜便摘想法贪功,若失败,则要有一番说辞。官家这次对童贯寄予了极大的厚望,希望大,失望的时候更大,若童贯失败,他可以早早上疏,以落井下石。

可惜,蔡京不知道给童贯带来胜利的人物不是蔡绦也不是耶律淳,而是他早有提防之心的林冲。蔡绦这个倒霉儿子也没给蔡京透露任何口风,蔡京虽也知道林冲到了北疆,却并没有放在心上。王黼这几日对自己的政见驳斥的更加厉害,没了林冲这样的人在旁边碍事,他已经很满意了。至于军功,有贪功冒赏出了名的童贯在,这林冲就算得了天大的功劳,也会被吃掉一大半,不足为惧。

萧干一万骑兵被林冲大败的消息终于传到辽国,朝堂上,当着萧干的亲妹子摄政女王萧普贤女的面,手握兵权的太师耶律大石,狠狠地奚落了从四军大王升迁北枢密使的萧干。萧干隐瞒军情不报,是为了面子和夺权,眼下被耶律大石抓着不放,自然大为恼火。不过萧干也明白,论威望论才能,自己都及不过耶律大石,也只好忍气吞声的认了。

耶律大石怒发勃张:“太后,宋人新胜,又得知先皇驾崩,恐近日又要来战,臣请太后发懿旨,容臣带兵镇守南疆,至于那女真,观其来势虽比宋人更为凶猛,但我大辽便还保有幽云之地险关要寨,则请太后选派贤能,镇守各关口。”

萧普贤女女流之辈,虽也是'萧太后',但跟百余前年那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萧太后相差可不十万八千里,面对太师耶律大石,除了唯唯诺诺,便还有什么?当下只好应允,“太师国之柱石,一切听凭太师作主便是。”

耶律大石也不去假客气,这个辽国仅存的,最后的希望的臣子一句“臣擅越”,便转身对堂下众臣一个个编派起来,众臣知道此辽国生死存亡的关键,也俱都领命,口中信誓旦旦,誓死为辽国中兴出力。

耶律大石留了个心眼,冷眼旁观众人表情,却不说话,只等到散朝之后,一个人留在诺大的、空荡荡的朝堂上嘿嘿冷笑。

第三卷 拼杀 第一零六章 … ~三姓家奴~

凡军行,遇津渡泛溢,及入山谷,逢水暴涨,止则无舍,济则无舟。

辽国宰相李处温,析津人,大康初为将作少监,累官参知政事,封漆水郡王,在拥立天锡帝耶律淳为辽主之时多有大功。然此次朝对,萧干以太后懿旨宣李处温,李处温虽至,却眼神飘忽不定,耶律大石自此上心。

几日后,耶律大石回到住处,正在谋划对宋方略,听闻有付姓永清人被擒,有关于宰相李处温的要事禀报,耶律大石心中一动,忙连夜召见,果然听说李处温曾央托易州人赵履仁送书于宋枢密使童贯处,想要挟持萧太后投降宋人。

耶律大石连夜带兵抓来李处温,李处温此时已害怕兵祸落发为僧,在耶律大石面前只说自己是被谗言所陷,自己父子曾对大辽有大功,耶律大石不听,手起刀落当场斩首李处温,并送达李处温首级于萧后处。

第二天,朝堂上百官传阅李处温首级,萧后数李处温十罪状,并诏告群臣以李处温为戒,莫要步了李处温后尘,自此,辽人上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