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灭晋-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充说完,他身边那小子唏嘘感叹:“可是仗打成这样还要退却,真不甘心啊!”
“哼,有什么不甘心的?”贾充道,“幸好老夫警醒,我贾家子弟损失并不多,果然还是石苞那老东西滑头,哼!”
“不过那老东西也没讨到好呢,”身边子弟帮腔道。
“是没讨到好,他不想在西北自讨其辱,更不想损失自家子弟,或者应该说,他压根不想到西北。好好的镇东将军不干,去那破地方,他有病么?”贾充狞笑道,“他对先代晋公极为不满,暗中释出浑身解数。虽然先代不知道到底为什么石苞会突然一病不起,可先代何许人呢。”
石苞没有在战后立即遭到贬黜,但还是被移植到空职上,明升暗降。不过不管怎么说,他的家族子弟在西北大战时几乎没死一个。其子石崇在西北大战后依旧官运亨通,如今转职调入中京更是如鱼得水,眼看着前途一片坦荡。而石苞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尤其是先代晋公司马昭的死和新任晋公司马攸接手司马家族事物之后,石苞当年那近乎捕风捉影般的消极懈怠事件早已被人遗忘。也只有贾充这等先代心腹近臣才知道,但这有什么用呢?司马攸对司马昭所亲近的臣子并不买账,像贾充就乖乖选择了前往豫州,远离中京。
所以据谣传,司马攸正在考虑将石苞重新调配到扬州为将,巩固扬州方向的防务。
“太奸诈啦!”那子弟气愤道。
“没什么可说的,”贾充道,“毕竟他原本当镇东将军好好的,为什么莫名其妙把他往西北调?哼,也怪先代听信谗言,竟然相信石苞有反意。不过,这就像当年誓死效忠大将军的诸葛涎一样啊!我们是先代的重臣爱将,可也是先代的忧患。要是不能处置好我们,那先代能放心走吗?”贾充呵呵笑着。
那子弟沉默了。
“好啦,什么都不用说了,你告诉子弟们,收拾辎重军械,准备走吧。”
“首领!”
“我知道你怕什么,不过,你看看那边。”
贾充指着远处一个撒腿向自己方向狂奔的男子。但这个人显然不是冲着贾充来的。
“啊,这么快?”
……
炎兴八年一月十三日拂晓,汉寿城,汉庭皇帝临时驻跸之处。
马蹄踏碎寂静。喧嚣的叫喊将睡得迷迷糊糊的人们一个个吵醒,之后,所有人都在欢笑,甚至无视宫廷不得喧哗的禁令。这让马韫极其不满,他立即让禁军前去呵斥。可是那些禁军们在接近那些人之后,竟然很快也加入大笑的行列。
于是,刘武醒了,但不是被吵醒的。他睡得一向死沉,所以是被马韫推醒的。
“汉威,汉中光复啦,汉中光复啦!”
望着马韫手里送过来的军报,刘武怔怔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只是眼角微微湿润,却什么都没流下。
“汉威,你怎么啦,汉中已经光复,你应该高兴一点啊?”马韫小心翼翼劝道。
应该高兴,可怎么高兴得起来呢?
他一心要夺回汉中,在汉中沦陷的那天起便发誓要为汉中流干最后一滴血,可是真的夺回汉中时,他甚至一滴血都没流,这还是其次,他在这繁冗的政务中跌滚,用尽了机谋算计,才统合了蜀中豪族支持,赢得一线生机。可是想到那些战后注定失去丈夫和父亲的孤儿寡妇,想到那些死在战场上肚破肠流的亡者,更想到那个一直与他为仇,固执得要除掉他的阿谌……
“汉威,我知道你心中为死难的军民将士们难过,但现在既然是我们胜利,就是我们的大好消息。你身为帝王,若是你闷闷不乐,将士会感到扫兴的。”
刘武沉默了下,眼神渐渐刚毅。
“朕要去南郑。”
“遵命!”
炎兴八年一月十三日,刘武得知消息,留在汉中的魏军已于昨日起,开始向荆北和关中方向撤退。这场战役的最后纯粹是一场监督离场的荒诞剧。虽然霍俊在得知南郑府库中近乎空空如也的事实后,有意乘胜追击。但姜维以王濬、羊祜、贾充等将并非庸才,恐之后有所埋伏为由阻止了。尽管霍俊极为不甘,可是当刘武抵达时,一切已为时太晚。魏军已经带着他们的军队和少许百姓离开了。
到炎兴八年一月末,汉军收复整个汉中绝大多数城池,只有一些比邻荆北魏兴郡的城池仍被魏国军队死死把守。
不过,有个奇怪的小插曲,霍俊在进入南郑后本是快乐得不行,突然有一天从街上返回之后变得沮丧。
……
炎兴八年一月三十日,阳平关。
刘武坐在当年自己身为护军时卧室之内,召见了自己的老部下。
“真没想到我们还能在这里见面,伯逸。”刘武温和的凝视着面前那男子。
“是啊,将军,”霍俊回答得没精打采。
“汉中拿回来了,你应该高兴吧?”
“将军,您召见我,就是为这样事儿吗?”
刘武沉默了下:“不是,我是想通知你。明天,我要去兴势山。”
“是为弟兄们移葬?”霍俊问。
刘武点了点头。
霍俊眼神一黯,嘴唇翕动,似乎有话想说,却不敢说的样子。
“伯逸,想说就说吧,我不怪你就是了。”
可是霍俊还是不想说,直到刘武再三迫问,才吞吞吐吐道:“将军,其实这种事情连我听了都觉得可耻,告诉您实在是不合适。”
“可是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刘武道,“说罢,到底什么事儿让你这些天一直怏怏不乐。”
霍俊沉默了下,道:“将军,您听说过什一格杀那件事儿吧?”
这个刘武如何不知?他甚至知道霍俊在那个士卒自尽伏法之后是他用战袍将那颗头颅抱起,亲自带军攻城这次最终一鼓作气拿下阳平关。
“那个人是南郑人,从汉中沦陷之后就被迫跟他的妻小分开了。后来没办法,只好在蜀中重新娶了个女人,生了个孩子。我答应过他要带他的头回南郑的。我想,要是我将他的头送到他妻儿那边,多少也能安慰安慰他们家人,要是万一他们家全死了,也好将他们合葬,省的做孤魂野鬼。”
刘武缓缓问道:“你应该做到了吧?”
“是啊,”霍俊沮丧至极道,“做到了。”
“家人还活着,对吗。”
“妻子还活着,但那个人的儿子却死了。”
“是吗……”
“而且糟糕的是,那个人的儿子,据说生前就在阳平关城从军。”
刘武缄默着。
霍俊感叹着,又道:“算起来那孩子今年应该才刚刚十五岁呢。”
继续缄默着。
“哎,真是想不到,当年他父亲舍生忘死,一心效忠我大汉,从汉中逃到蜀中,只望有朝一日能打回汉中光复河山与他们母子相见,没成想却是这样一个下场。”
依旧缄默着。
“更最可悲的是,他母亲身边还有一个不足三岁的小孩子。”
还是缄默着。
“而且这个三岁小孩子的父亲,是一个操谯郡口音的中原人,还是名伤残军士。”霍俊长叹着,“我本想斥骂这个女子不知廉耻,可到头来反而被那女子奚落了一通。最后还说什么‘天下霸业是你们这些权贵们的事儿,关我们百姓何事?跟着魏跟着汉战死的不都是我们这些可怜百姓吗?’”
“够了,伯逸,不要说了!”
霍俊嗫嚅着,过了一会儿,他说道:“将军,没什么事儿,我就退下啦。”
刘武点了点头,低声道:“但你明天不要忘了。”
“我会去的。”
当霍俊离开后,刘武就坐在原处傻傻的发呆,直到马韫走来通知他该用晚膳了才回过神。
“汉威,”马韫开解道,“我知道霍俊那小子让你不舒服,你想开些就好啦!那小子说什么你别当真就是了。”
“不当真,如何能不当真?”刘武显得极其迷惘,他吐了口气,仰头望着门外庭院和湛蓝苍穹,“朕一心少小从军征战,本以为为的是大汉社稷再无其他,后来等朕御极,朕渐渐懂得伯父大人当初如何会做那般不明智的蠢事。可朕身为帝王,有些事情不得不做,就像让将士们去死,为朕一人私欲开疆扩土。因为朕知道,我大汉若想重整河山,非无数将士流血不可,而且朕的大汉江山也并非是朕一人的,且不说朕的儿女妻小,若朕降伏,又何以对的起那些死去的将士们?可现在,却有人告诉朕,朕所做的一切除了私欲再无其他。若是豪族显贵也便罢了,偏偏是个百姓。”
马韫从刘武近乎混乱的言辞中感触到了一颗纠缠矛盾的心。他感到无力,缓缓劝道:“汉威,天子牧民。你便是牧人,百姓便是牛羊。你让牛羊诉说,牛羊当然不甘。毕竟你可是牧人,要食他们的骨肉,饮他们的乳血。让他们选,他们宁愿天下太平无事,人人有地有人有衣人人有房人人有家。可是天下世事纷争,本便是要争要抢要夺的。你若怯懦,便只有死路一条。汉威,你既然知道你身为皇帝你的孩子们便可风光荣耀,若是你有些许意外,孩子们该当如何呢?时刻不要忘记这一点。只要记得这个,其他的就不要管了,不然你非把自己给逼疯不可。”
刘武沉默着,点了点头。
……
炎兴八年二月一日,兴势山,天阴沉沉的。
数以千计的汉国将士们将那座早已朽烂不成模样的军营地面扒开。在极度庄严肃穆的气氛中,那些枯骨被一具一具小心翼翼移转到地表之上,并用麻布包裹好,一个个安放到简单的陶瓮之内。
刘武,这位汉国如今的皇帝,慢慢的走过每一个罐子,将酒水洒落到每一个罐子之前,直到最后一个。然后他一直走到最前方,端起那只粗瓷大碗,高高举起。
他眼中有些湿润。
“将士们,”他说,“你们的将军,朕,我,不忘当年与你们的约定。请喝吧,将士们!我们赢了,汉中光复了。”
一饮而尽。
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雨。打在刘武脸上,慢慢汇成两条水线,就像眼泪一般清澈。
他嘴唇翕动着,声音微弱到几乎连站在他身边的马韫都差点没听清楚。
“弟兄们,可以回家了。”
炎兴八年二月初,整个汉中、蜀中各地细雨绵绵,下了许多天。
(金瓯无缺结束)
时空涟漪
炎兴七年的时候,面前这位老者好像精神还很矍铄,不过现在……
在这个到处是药臭味儿的房间驻足,刘武沈默的凝视着面前低榻睡卧的老人。看着这位颤颤巍巍曾经改变过他一生的老人。
“好久不见了,老师。”他说。
能当刘武老师的,再无他人,只有那个当初曾经大言不惭,但误打误撞指出阴平奇袭的老者。
老者李果。
这里是阴平道要塞重镇,江油城。
基于西北的繁荣,蜀中的富足,这座城市已经从原先的军屯后勤小镇被扩建为县,其父母官更是从县长一跃升格为县令。
县令姚陨正是李果的一族之人,所以,这位老者一直就住在江油这边安享晚年。
“老师……”李果露出古怪的笑容,“被您这样的大人物叫这个词儿,真是让老汉我感到惶恐啊!”
语气甚是轻松,只是精力枯竭之兆已显露无疑。
这回不是胡说八道吹牛装佯,他真的快死了。
刘武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听从一个小小县令的上书,竟然从成都一口气赶到江油来。可是,当年的事情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扶我起来!”老者向身边的侄孙叱令,姚陨规规矩矩将老者搀扶起身,不过老者身子太虚了,扶起来后便不停的喘息,刘武甚至担心老头儿就此咽气。
“陛下您放心。”李果道,“在跟陛下您说完话之前,老汉是不会死的。老汉也不会死在您面前污了您的龙目。”
这话怎么说的?
李果要求与刘武独处,似乎有话想单独跟刘武说,刘武只迟疑片刻便挥手让众人出去。最后只剩下姚陨陪伴那位老者,但老者连姚陨也驱逐了,那位侄孙只能眼泪汪汪的凝视着老者,极其不甘的离去。
很快,只剩下孱弱老者喉头风擦过痰块时呼呼作响击碎这难得的沉寂。
“陛下,托您的福,老汉我一生潦倒,到最后竟然还能享受到现在这等幸福生活。”老者说,“老汉我对您真是感激不尽。”
刘武沉默了下,低声道:“可是朕却一直忘了给你们贾家正名。”
他们原先是蜀中南方犍为豪族贾家的后代,在汉末因为威胁到刘焉的统治而遭到灭族,只有极少数的人趁乱逃亡,却也只得隐姓埋名,四处潦倒。
“呵,”老者笑了,“正名,有这个必要么?人能活着才最关键,姓什么叫什么都无所谓的。”
李果的想法似乎有些异于常人,且一向如此。
“难道不是么?现在老汉关心的除了我这笨笨的侄孙能够享受荣华,能让我侄孙的子孙不至于落到跟他祖先一般命运,没什么祈望啦!”老者道,“老汉我觉得他姓姚也挺好。就让他的子孙永远姓这个姓氏,也省的日后想起那段不堪,永远背负伤感仇恨。而且刘焉那只尽管跟陛下您几乎没什么瓜葛可言,可毕竟您跟他们都姓刘,他们的人数应该也不少吧?您就不用难为自己啦。”
老者所言正中刘武的隐忧,就像刘武不太愿意帮那个牛家后代翻案一般,尽管当年与刘焉亲善构成一党的原蜀中刘璋党羽联系已经被这漫长数十年岁月彻底瓦解,可刘璋和他兄弟乃至姐妹们留下的子孙本身便是一个庞大的数量。莫名其妙为贾家翻案不异于自己在自己本已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枚石子,自寻烦扰。何况刘焉这只还是刘武的远族同支,也因此是相对而言较易统治的百姓。
自翦同族,实属不智。
刘武爽快点头答应了。
“您还有什么想吩咐么?”刘武轻柔询问。
“吩咐,好重的词儿,”老者幽幽一叹,却什么都没说。就在刘武莫名其妙正想发问的时候,老者才又说道:“陛下,老汉有件东西一直藏在身边,不知道该不该拿给陛下您看,可事到如今,老汉我实在是等不及了。还请原宥老汉无礼冒犯、答应老汉两个小小条件,老汉我才敢造次。”
越说越古怪,刘武莫名其妙,可是面对一个为自己立下过功勋的老者,他有什么样的东西不能给自己瞧呢?
当刘武同意之后,老者颤巍巍的从自己枕头旁一个小布包内抽出一件物事。
“陛下请看。”
是一沓蔡伦纸,刘武看不出有什么不妥,要老者如此大张起事这般郑重,他困惑的望着老者。
“您翻翻看就知道了。”
翻?
刘武笨拙的翻过来翻过去,似乎没什么异状。
“陛下,”老者露出无奈的神情,只是突然间又想起什么,嘀咕了两句。
“陛下,我来吧。”老者接过那物,轻轻翻折。
“陛下,您看清楚了么?这叫线装书,上面写的便是诗三百。”
刘武若有所思,并没有察觉到老者眼中隐约闪烁着兴奋和诡异的笑意。
“您看看,这薄薄一本就抵得上几十卷竹简,即便是帛书,也比不上它的轻便啊。”
刘武神色凝重起来。
老者又道:“而且这种纸张若是大量制造的话,日后造价会很便宜,即便是平民百姓也能买得起,到时候整个大汉怏怏百万百姓中总能有几个人才可用吧?”
刘武眼神阴晴不定,似是思索着什么。过了片刻,他盯着老者,冷冷道:“你怎么知道的?”
李果苦笑着摇头叹息道:“陛下,老汉我就知道,要闯祸,罢了罢了,您就将老汉我斩首罢了。”
刘武沉默了。
没有一个帝王喜欢自己的心事被人揣测出来,即便是他这样心性较为宽宏颇受部下爱戴的也不例外。
刘武缄默不语,又过了一会儿,他才道:“继续。”
“这个恕难从命。”
李果傲慢态度让人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